回帖462
主题4
精华0
积分1173
金钱703
贡献0
阅读权限90
注册时间2011-9-10
最后登录2019-12-17
在线时间423 小时

上士

|
本帖最后由 ilovetwins14 于 2014-8-4 01:33 编辑
1890年代到日俄战争这段时期哪来的被帽穿甲弹.....况且穿深起码得看3000米以上的距离,日俄的有效命中距离都去到6400m了。44解释过这个问题:“最后提一下NW上那些穿深表都是怎么出来的,测试的炮弹都是填充了沙子或者盐块作为炸药的配重(靶板都炸飞了还看什么看?),然后测试极限穿深和弹头完整度的。所以这个数据都是很理想的极限值,实际能不能达到只有日德兰知道了。

一般认为,日俄战争时期只有1发305炮弹在对马海战中穿透敷岛号的6寸装甲并正常爆炸。(但我没在敷岛号日本官方的战损图上找到)
上面可以看到两个限定条件:
1、穿透装甲
2、正常爆炸
而日俄前是怎样测试火炮的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正如上面所说,就是穿深试验,用的并不是装炸药的实弹,测试的炮弹都是填充了沙子或者盐块作为炸药的配重去测试穿透某种厚度装甲板的极限着速,以及检验弹头完整度等。所以这个数据都是很理想的极限值,实弹在穿甲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是无法还原的,只有在炸药和信管都足够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的出最大值(比如日德兰的德棍炮弹)
另一种就是对退役旧战舰的处分打靶,当时这种测试一般都是一条军舰对靶舰乱轰一气,没有逐发考察射击效果,而且很多情况下,前面炮弹的穿透现场都被后面炮弹狂轰滥炸破坏掉了,而当时退役战舰一般也没有新式硬化装甲。所以还是无法考察出实弹对新式装甲的实际效果
而在世纪之交,正如第一种测试方法,无帽穿甲弹打硬化装甲的穿深测试是很多的,并且的确是能够正常击穿,形成了各种穿深数据。也就是说,如果炮弹是哑弹或者填了沙子的穿甲弹,只要角度正确,是有可能正常击穿硬化装甲的。
正是因为不甚科学的试验方法,所以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全面了解硬化装甲对无帽穿甲弹的压倒性优势,硬化装甲被低估(当时对6寸KC装甲的理解就停留在免疫6寸AP和大多数HE的程度),也就谈不上迫切要求改良穿甲弹的强烈欲望,因此造就了硬化装甲无敌的黑历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