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3521|回复: 4

德国海军舰艇的官方免疫区数据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7-2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7-6-22 19:29 编辑

德国海军舰艇的官方免疫区数据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这套手册全称为100/40 g.Kdos Unterlagen und Richtlinien zur Bestimmung der Hauptkampfentfernung und der Geschoßwah,是德国海军所制定的一套炮战实用指南。

下面给出其中所包含的对敌方火炮数据的估算以及对本方舰艇免疫区的估算。



敌方火炮的数据估算

战列舰火炮

封面图



英国16" Mark 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英国15" Mark 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330mm M1931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巡洋舰火炮

封面图



英国8" Mark VII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2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英国6" BL Mark XXII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7米、宽15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203mm M1924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2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152mm M1930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7米、宽15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本方舰艇的免疫区估算

轻巡洋舰

封面图



拉加利索尼埃射击纽伦堡(模拟轻巡之间的对决):



纽伦堡装甲布局面对法国152mm M1930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20mm水平装甲(Wh)11,3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50mm装甲带(Wh)+20mm穹甲(Wh)18,1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7,4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13,40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60mm炮座装甲(Wh)21,200m

面对拉加利索尼埃(或其他搭载152mm M1930型火炮的法国战舰)时,纽伦堡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

利安德射击纽伦堡(模拟轻巡之间的对决):



纽伦堡装甲布局面对英国6" BL Mark XXII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20mm水平装甲(Wh)10,5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50mm装甲带(Wh)+20mm穹甲(Wh)15,3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4,5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11,40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60mm炮座装甲(Wh)17,700m

面对利安德(或其他搭载6" BL Mark XXII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纽伦堡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

重巡洋舰

封面图



阿尔及尔射击希佩尔(模拟重巡之间的对决):



希佩尔装甲布局面对法国203mm M1924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30mm水平装甲(Wh)14,2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80mm装甲带(Wh)+30mm穹甲(Wh)19,5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8,4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14,30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80mm炮座装甲(Wh)25,200m

面阿尔及尔(或其他搭载203mm M1924型火炮的法国战舰)时,希佩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

萨福克射击希佩尔(模拟重巡之间的对决):



希佩尔装甲布局面对英国8" Mark VII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30mm水平装甲(Wh)12,6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80mm装甲带(Wh)+30mm穹甲(Wh)18,7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7,3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13,40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80mm炮座装甲(Wh)24,000m

面对萨福克(或其他搭载8" Mark VII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希佩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

装甲舰

封面图



敦刻尔克射击舍尔(模拟破交舰与反破交舰之间的对决):



舍尔装甲布局面对法国330mm M1931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40mm水平装甲(Wh)20,000m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50mm上部装甲带(Wh)+17mm甲板+40mm防雷装甲(Wh)18,400m
50mm上部装甲带(Wh)+40mm水平装甲(Wh)20,000m
40mm内部装甲带(Wh)+20mm水平装甲(Wh)15,5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80mm装甲带(Wh)+40mm防雷装甲(Wh)>30,0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30,0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30,00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125mm炮座装甲(Wh)>30,000m

面对敦刻尔克时,舍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

沙恩霍斯特

封面图



纳尔逊射击沙恩霍斯特(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沙恩霍斯特装甲布局面对英国16" Mark 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80mm水平装甲(Wh)21,3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20mm装甲带(KC)+105mm穹甲(Wh)28,3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22,5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5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30,000m
同上,完整穿透28,800m

面对纳尔逊时,沙恩霍斯特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
40度航向夹角0m - 21,3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君权射击沙恩霍斯特(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沙恩霍斯特装甲布局面对英国15" Mark 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80mm水平装甲(Wh)17,2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20mm装甲带(KC)+105mm穹甲(Wh)22,2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6,7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5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24,200m
同上,完整穿透23,000m

面对君权(或其他搭载15" Mark 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沙恩霍斯特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16,700m - 17,2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40度航向夹角0m - 17,2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俾斯麦

封面图



纳尔逊射击俾斯麦(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俾斯麦装甲布局面对英国16" Mark 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50mm水平装甲(Wh)+80mm水平装甲(Wh)23,800m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145mm上部装甲带(KC)+80mm水平装甲(Wh)23,2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23,4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24,7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20mm装甲带(Wh)+110mm穹甲(Wh)27,2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9,4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4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30,000m
同上,完整穿透29,500m
面对纳尔逊时,俾斯麦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19,400m - 23,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40度航向夹角0m - 23,8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君权射击俾斯麦(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俾斯麦装甲布局面对英国15" Mark I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50mm水平装甲(Wh)+80mm水平装甲(Wh)19,400m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145mm上部装甲带(KC)+80mm水平装甲(Wh)18,9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20,6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21,300m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20mm装甲带(Wh)+110mm穹甲(Wh)21,000m
同上,20度航向夹角10,000m
同上,40度航向夹角0m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34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25,100m
同上,完整穿透23,700m

面对君权(或其他搭载15" Mark 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俾斯麦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20度航向夹角10,000m - 19,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40度航向夹角0m - 19,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7-25 22:50 编辑

神教点评

1)由于信息层面上的不透明性,因此上述的敌国火炮数据仅仅代表德国海军的估算,并非是完全真实准确的数据,且由于是估算的缘故,因此会出现有些火炮的数据估算得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如英国15" Mark I),有些火炮的数据估算则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如英国16" Mark I)。

2)在进行上述的免疫区计算时,当时的德国海军技术人员使用的是最为简单的计算方式,他们在处理双层装甲布局的防护效能时,完全忽略了被帽剥落与入射角度变化等因素,且是按照总击穿速度的平方等于击穿各层装甲所需速度的平方之和来计算的,而这种算法也未必完全准确,因此并不能视为是这些布局的真实防护性能,但可以视为是当时德国海军技术人员对自身战舰防护性能的一种保守的估算。

3)从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其水平防护分别只有20mm与30mm,且舷侧防护也并不出众,分别只有50mm装甲带+25mm穹甲、以及80mm装甲带+30mm穹甲,因此即便在高达40度的航向夹角下,这些巡洋舰在各自面对同等级别的对手时,也是没有任何免疫区的,这实在是相当糟糕的。

4)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在面对敦刻尔克号战列舰时,也没有任何免疫区,但这主要是由于对方的火炮威力过强,与其设计水准优劣并无多大关系。

5)在计算沙恩霍斯特级的水平防护时,德国海军并没有将50mm的露天甲板水平装甲考虑进来,我推测这是由于其上部装甲带的防护过于孱弱,形同于在水平防护上开了一扇天窗,因此无论露天甲板上有没有装甲,免疫区上限都只会取决于从上部装甲带处飞入舰体并击穿80mm水平装甲的这条入射途径。

6)从沙恩霍斯特号和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摆出40度的航向夹角时,两舰都能在0距离上免疫英军的15"与16"火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航向夹角增大后,炮弹击中穹甲的入射角会大幅增大,导致炮弹几乎必然发生跳弹,难以击穿装甲。不过从实战角度来说,除了追击状态之外,40度的航向夹角是很难长时间维持的,所以尽管这种优势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战中恐怕是很难得以发挥的。

7)炮塔炮座防护孱弱是所有德舰的共同点,且由于实战中炮塔炮座中弹的概率相当之高,因此这部分的防护软肋会在实战中对德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23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奇德意志级装甲舰之后德国重巡和主力舰为什么没有出现倾斜装甲带的设计?
教主手里是否有30年代德国海军对主力舰,重巡,轻巡交战距离估计的资料(比如对主力舰交战大概率出现的射击距离的区间估计,以及推荐的开始射击的距离)?也很好奇同时期法国和意大利对交战距离估计的观点,他们是否也像日军一样重视远距离射击训练?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4-7-23 03:31
很好奇德意志级装甲舰之后德国重巡和主力舰为什么没有出现倾斜装甲带的设计?
教主手里是否有30年代德国海 ...

希佩尔的主装甲带是倾斜的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4-7-23 03:31
很好奇德意志级装甲舰之后德国重巡和主力舰为什么没有出现倾斜装甲带的设计?
教主手里是否有30年代德国海 ...

德国对交战距离的估计没有

法国的也没有

意大利的有,等有时间把原件贴上来并做些翻译吧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6:47 , Processed in 0.0247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