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7-6-22 19:29 编辑
德国海军舰艇的官方免疫区数据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这套手册全称为100/40 g.Kdos Unterlagen und Richtlinien zur Bestimmung der Hauptkampfentfernung und der Geschoßwah,是德国海军所制定的一套炮战实用指南。
下面给出其中所包含的对敌方火炮数据的估算以及对本方舰艇免疫区的估算。
敌方火炮的数据估算
战列舰火炮
封面图

英国16" Mark 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英国15" Mark 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330mm M1931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3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巡洋舰火炮
封面图

英国8" Mark VII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2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英国6" BL Mark XXIII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7米、宽15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203mm M1924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10米、宽20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法国152mm M1930
射表
横轴对应射程,纵轴则分别对应着速、飞行时间、仰角、落角、半数必中界、以及半数必中界这些指标,其中危险界对应的是高7米、宽15米的目标。

穿深曲线
穿深曲线中,纵轴对应着速,横轴对应入射角,读者可自行根据炮弹落角与装甲倾斜角计算出对应的实际入射角,并进而求得穿深数据。
被帽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深曲线
图中所示曲线,浅色线(原始图表中为红线)为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深色线(原始图表中为黑线)为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

被帽穿甲弹对均质装甲的穿深曲线
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与不完整穿透状态下的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因此图中仅有一条曲线。

本方舰艇的免疫区估算
轻巡洋舰
封面图

拉加利索尼埃射击纽伦堡(模拟轻巡之间的对决):

纽伦堡 | 装甲布局 | 面对法国152mm M1930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20mm水平装甲(Wh) | 11,3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50mm装甲带(Wh)+20mm穹甲(Wh) | 18,1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7,4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13,40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60mm炮座装甲(Wh) | 21,200m |
面对拉加利索尼埃(或其他搭载152mm M1930型火炮的法国战舰)时,纽伦堡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利安德射击纽伦堡(模拟轻巡之间的对决):

纽伦堡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6" BL Mark XXII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20mm水平装甲(Wh) | 10,5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50mm装甲带(Wh)+20mm穹甲(Wh) | 15,3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4,5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11,40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60mm炮座装甲(Wh) | 17,700m |
面对利安德(或其他搭载6" BL Mark XXII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纽伦堡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重巡洋舰
封面图

阿尔及尔射击希佩尔(模拟重巡之间的对决):

希佩尔 | 装甲布局 | 面对法国203mm M1924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30mm水平装甲(Wh) | 14,2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80mm装甲带(Wh)+30mm穹甲(Wh) | 19,5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8,4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14,30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80mm炮座装甲(Wh) | 25,200m |
面阿尔及尔(或其他搭载203mm M1924型火炮的法国战舰)时,希佩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萨福克射击希佩尔(模拟重巡之间的对决):

希佩尔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8" Mark VII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30mm水平装甲(Wh) | 12,6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80mm装甲带(Wh)+30mm穹甲(Wh) | 18,7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7,3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13,40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80mm炮座装甲(Wh) | 24,000m |
面对萨福克(或其他搭载8" Mark VII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希佩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装甲舰
封面图

敦刻尔克射击舍尔(模拟破交舰与反破交舰之间的对决):

舍尔 | 装甲布局 | 面对法国330mm M1931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40mm水平装甲(Wh) | 20,000m |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 | 50mm上部装甲带(Wh)+17mm甲板+40mm防雷装甲(Wh) | 18,400m | 50mm上部装甲带(Wh)+40mm水平装甲(Wh) | 20,000m | 40mm内部装甲带(Wh)+20mm水平装甲(Wh) | 15,5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80mm装甲带(Wh)+40mm防雷装甲(Wh) | >30,0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30,0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30,00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125mm炮座装甲(Wh) | >30,000m |
面对敦刻尔克时,舍尔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沙恩霍斯特
封面图

纳尔逊射击沙恩霍斯特(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沙恩霍斯特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16" Mark 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80mm水平装甲(Wh) | 21,3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20mm装甲带(KC)+105mm穹甲(Wh) | 28,3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22,5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5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 | >30,000m | 同上,完整穿透 | 28,800m |
面对纳尔逊时,沙恩霍斯特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 无 | 20度航向夹角 | 无 | 40度航向夹角 | 0m - 21,3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君权射击沙恩霍斯特(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沙恩霍斯特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15" Mark 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80mm水平装甲(Wh) | 17,2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20mm装甲带(KC)+105mm穹甲(Wh) | 22,2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6,7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5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 | 24,200m | 同上,完整穿透 | 23,000m |
面对君权(或其他搭载15" Mark 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沙恩霍斯特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 无 | 20度航向夹角 | 16,700m - 17,2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40度航向夹角 | 0m - 17,2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俾斯麦
封面图

纳尔逊射击俾斯麦(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俾斯麦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16" Mark 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50mm水平装甲(Wh)+80mm水平装甲(Wh) | 23,800m |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 | 145mm上部装甲带(KC)+80mm水平装甲(Wh) | 23,2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23,4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24,7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20mm装甲带(Wh)+110mm穹甲(Wh) | 27,2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9,4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4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 | >30,000m | 同上,完整穿透 | 29,500m | 面对纳尔逊时,俾斯麦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 无 | 20度航向夹角 | 19,400m - 23,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40度航向夹角 | 0m - 23,8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君权射击俾斯麦(模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俾斯麦 | 装甲布局 | 面对英国15" Mark I | 水平防护的免疫区上限 | 50mm水平装甲(Wh)+80mm水平装甲(Wh) | 19,400m | 混合区域的免疫区上限 | 145mm上部装甲带(KC)+80mm水平装甲(Wh) | 18,9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20,6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21,300m | 垂直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20mm装甲带(Wh)+110mm穹甲(Wh) | 21,000m | 同上,20度航向夹角 | 10,000m | 同上,40度航向夹角 | 0m | 炮座防护的免疫区下限 | 340mm炮座装甲(KC),不完整穿透 | 25,100m | 同上,完整穿透 | 23,700m |
面对君权(或其他搭载15" Mark I型火炮的英国战舰)时,俾斯麦的免疫区情况如下:
0度航向夹角 | 无 | 20度航向夹角 | 10,000m - 19,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40度航向夹角 | 0m - 19,400m(若考虑炮塔炮座则无免疫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