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1-8-29 19:16 编辑
长门型的建造经纬
明治40年,我国决定了最早的国防方针。作为国防所要海军兵力,制定了整备舰龄不满八年的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装甲巡洋舰为主力,同时附属相应巡洋舰以下辅助兵力的舰队方针,这就成了八八舰队计划的出发点。
这一年前,英国已经完成革命性的战列舰“无畏”,世界上有必要整备无畏级舰,更加上装甲巡洋舰正进入战列巡洋舰时代。这个原因,明治43年,通过海军军备新充实计划(明治44~49年计划),把未开工的战列舰“扶桑”,战列巡洋舰“金刚”、“比睿”、“榛名”,“雾岛”五艘设计变更,建造成超无畏级舰。按此结果,到明治49年(大正5年)时,预计可以拥有二艘无畏级战列舰、一艘超无畏级战列舰及四艘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 接着海军又有了增加新主力舰势力的意图,明治44年向政府提出以七艘战列舰、二艘战列巡洋舰为中心的海军军备紧急充实计划,要求从明治46年度(大正2年度)建造除了已决定的“山城”、“伊势”、“日向”三艘战列舰以外,其余推迟到明治49年度以后。如果这个要求可到认可,按计划完成期的大正10年度,与已有的军舰合计,将能整备八艘超无畏级战列舰,六艘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作为基干兵力,但这未能实现。 通过上述决定,从大正2年度开始建造战列舰“山城”、“伊势”、“日向”三艘,这样,超无畏级战列舰的势力就成为四艘。 大正3年,海军或从财政状态看,立刻实现希望的八八舰队一事困难,便制定了阶段性整备、首先整备以不满舰龄八年的八艘战列舰、四艘战列巡洋舰作为基干的八四舰队方针,这得到了政府的同意。根据这个方针,预算要求大正4年是以四艘战列舰、二艘战列巡洋舰为中心的造舰计划,但主力舰只认可了建造一艘战列舰(“长门”)。正是这艘“长门”,是以后的八八舰队完成计划的一六艘主力舰中的首舰和一号战列舰。 大正5年,要求建造三艘战列舰、二艘战列巡洋舰等六三艘的八四舰队完成计划(大正6~12年度计划)得到帝国议会的赞助并通过了。 决定建造的主力舰,是战列舰“陆奥”、“加贺”、“土佐”,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五艘。计划完成期(大正12年度末)的第一线主力舰,为战列舰“扶桑”、“山城”、“伊势”、“日向”、“长门”、“陆奥”、“加贺”、“土佐”,战列巡洋舰“榛名”、“雾岛”、“天城”、“赤城”一二艘,“河内”、“摄津”、“金刚”、“比睿”舰龄超过八年,已经从第一线兵力中退除。 八八舰队计划的一六艘主力舰中的一号战列舰“长门”,作为八四舰队完成计划的一部分先行实施,通过大正5年度的造舰计划建造。 当初计划是作为改伊势型战列舰,据说设计是装载一二门50口径14英寸(36厘米)炮,但这个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不清楚。 因为英德海军采用15英寸炮,不久主炮设计被改为八门45口径16英寸(40厘米)炮。顺便一提,近代战列舰装备16英寸炮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再者,当初采用16英寸炮是秘密的,这个炮被暂称为「三年式14英寸炮」。 被改成装载16英寸炮的设计称为长门原案,以英国高速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皇级为蓝本,在主炮增大到16英寸的同时,许多方面实施了改良。军舰的要目如下: 常备排水量32,500吨,输出60,000马力,速度24·5节,主炮45口径16英寸联装炮四座八门,船舷水线装甲板最大厚12英寸(304毫米),防御甲板装甲板最大厚1·75英寸(44毫米)。 锅炉全部为重油·煤混烧锅炉,主机是二组直连式汽轮机。除船体主要部的船舷水线装甲带以外,上部的副炮炮廓和主要部的前后部都安装着装甲板,总之剩下的考虑是广且薄的防御。
“长门”由吴海军兵工厂建造,大正5年5月12日发布建造训令。然而,仅仅19天后的5月31日,英德两舰队之间发生了日德兰海战,根据其结果,痛感要必要强化主力舰的水平防御(甲板防御·炮塔防御)。
接到了日德兰海战概报的日本海军,认识到强化“长门”防御力的必要性,立刻开始修改设计。 在修改设计时,用兵者方面要求不仅仅是强化防御,还要改善炮配置和增大速度。这些修改,被要求在增加1,300吨排水量的范围内实施。 对以上的修改要求,从严格要求本舰完成时间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实施彻底的新设计,所以采取了尽可能修改既定计划的方针。 最大重点是强化防御力,考虑应用集中防御方式来应对,废止了船体主要部以外的船舷装甲,代之以防御甲板安装的装甲板厚增加到1·75英寸(70毫米)来预防大落角炮弹。同时,细分主要部以外的非装甲部,设置大量水密舱,应对受损时的浸水。
机械部也有很大变更,锅炉的一部分为重油专烧锅炉,另一方面,主机第一次采用全齿轮汽轮机(附加齿轮减速装置的汽轮机),装载四组,使输出提高到80,000马力,速度增加2节。这个设计修改经平贺造船监之手实施后,“长门”成为常备排水量33,800吨,速度26·5节,防御力强化的高速战列舰。
二号舰“陆奥”,通过八四舰队完成计划经大正6年度的建造计划而建造。因建造工程比“长门”晚一年的缘故,平贺造船监利用这个期间进行新的设计,总结出比长门型更加强大攻防力的高速战列舰设计方案,作为“陆奥”建造向当局提议。这个设计方案,基本计划番号称为A125,要目如下: 常备排水量33,800吨,速度26·5节,16英寸联装炮五座(一○门),5·5英寸(14厘米)单装炮一六座,3英寸单装高射炮四座,水中发射管四具,船舷水线装甲带(倾斜式)最大厚12英寸,防御甲板装甲板最大厚4英寸。 这个设计方案的主要特长,通过船体计算上的变更(增大宽度)及减少机械下部的空间和重量,缩短主要部的长度,根据其浮动重量增载一座16英寸联装炮塔,强化甲板防御,还把船舷水线装甲带上方外侧倾斜15度,以强化垂直防御。 但是“陆奥”是被作为与“长门”同型建造。为了以二艘组合战队,同型舰较好。还有采用新设计方案而推迟开工没有被允许,平贺造船监的设想只能表现在后面的加贺型战列舰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