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4
主题35
精华22
积分3404
金钱330
贡献28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8-17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169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日美主力舰的击沉实验和其成果
第一次大战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迅速进步,大战结束后,各种各样形式所的花开了。关于主力舰的话就是后日德兰型的登场,可是,另一方面各国也为庞大的军事费用负担而喘息。大正10年,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五个国家召开了限制拥有的主力舰的裁军会议。并且签订了华盛顿裁军条约,世界进入了所谓海军假日时代。
现在叙述的日美主力舰的击沉实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进行下的。可是,日、美对于实验的基本的态度有大的差异。即日本方面非公开实施,美国方面却公开进行。日本方面的实验记录定公开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七年后的昭和27年,而美国方面的实验在开始时结果就在公开出版物书上刊登,还被介绍到日本。由于实验的性质和被实验舰的新旧等,条件的差异,相同排列比较很难。
◆用废舰“土佐”的防御实验
因华盛顿公约成为废舰的未成战列舰“土佐”,在三菱长崎造船所下水后返航到吴港。从大正13年6月开始,连续数个月供给实舰防御实验。实验海域是吴港外,广岛湾及安艺滩。虽说是未成舰,但船体是完成状态,使用最新锐军舰实验防御,对日本海军来说空前绝后的事。实验以下面八项为中心,在抛锚的状态下进行。
(1)穿甲弹的威力和耐弹防御力,(2)鱼雷的威力和对鱼雷的防御力,(3)水雷的威力与其效果,(4)鱼雷引爆的影响,(5)炸弹的威力和对炸弹的防御,(6)受损时的船体倾斜,(7)船体结构,(8)钢板安装法。
提供的试验兵器有36厘米、40厘米穿甲弹,六年式鱼雷(53·3厘米鱼雷),八年式鱼雷(61厘米鱼雷),一号机雷乙,九年式深水炸弹,穿甲炸弹,通常炸弹等,涉及相当广范。
一连串实验的结果是特别关注了射击水中弹的效果。即目标稍近弹着下的穿甲弹,在水面反跳不进入水中,而是命中目标的吃水线下船体,贯通壳板在舰内爆炸。
由鱼雷的实验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六年式鱼雷(炸药200公斤),第二次八年式鱼雷(炸药200公斤),第三次是和第二次相同的八年式鱼雷,但炸药量多50公斤的250公斤。
第一次鱼雷实验,鱼雷在左舷前部(87号肋骨)的吃水线下4米处爆炸,产生22·3平方米的破口,28区涌入1008吨海水。第二回鱼雷实验,鱼雷在右舷中部(192号肋骨)的吃水线下4米处爆炸,产生14·9平方米的破口,27区有1203吨海水涌入。
第三次鱼雷实验,鱼雷在第二次的对舷吃水线下4·9米处爆炸,产生26平方米的破口,26区有1160吨海水涌入。
关于第三次鱼雷实验,吴海军工厂造船部长木村清造船中将留下如下文字。
「这次实验时,大多数(我)委员的在预定命中点的上方下甲板上集合着,但是没有像地震上下动的强烈感觉」
到底是作为常备排水量39900吨的巨舰设计的。而且本舰还设置着水雷防御纵壁。
水雷实验,进行了一号机雷乙对无防备部分,六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八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九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等。全部叙述因纸的宽度不容许,介绍有代表性的二例。
首先一号机雷乙对无防御部分,在右舷前部(57号肋骨)的吃水线下3·7米处爆炸,产生22·3平方米的破口,11区涌入995吨海水。浸水的区域经过两舷。使用炸药是下濑六棱火药100公斤。
九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在右舷前部(87号肋骨)的吃水线下6·3米处爆炸,产生17·7平方米的破口,在20区涌入726吨海水。水雷的炸药量是150公斤。
调查鱼雷引爆影响的实验,发射管室(本舰装备八门发射管)设实用六年式鱼雷头部三个,爆破一个鱼雷,引爆其他二个。各实用头部的炸药量是200公斤。进行实验的发射管室在前部,爆炸的结果,附近的外板经两舷自下甲板向上掀起,内部一部分横纵壁以外也被破坏,碎片四散。
炸弹的实验,连续进行了水中爆炸,大型炸弹对非防御甲板,特大型炸弹对防御甲板三次。但炸弹全都不是从飞机上投下的,而是在设置状态的实验。
水中爆炸实验使用下濑火药(337,005?)公斤,后部(252~274号肋骨)右舷吃水线下产生了前后13·4米、上下8·8米的破口。浸水区是10区,浸水量1650吨。爆炸点和船体的距离是1·5米。
对非防御甲板的实验,后部(314号肋骨)由549公斤的炸药进行了爆炸。结果,上甲板破坏,爆炸气浪达到中甲板,中甲板一处小贯通孔。上甲板的破口前后19·8米、宽4.6米。
对防御甲板的实验,后部(282号肋骨)中甲板左舷通道进行。使用的炸药量1048·9公斤。据说在实验时,在爆炸点顶上的上甲板上开了1米左右的孔洞。这次爆炸范围相当广大,中甲板以上的结构物掀飞,在中甲板上产生了1·5米和2·1米的破口。一般认为爆炸的威力从最下甲板到达了舰底。
从本舰得的各种实验数据,对以后的日本海军带来了大的影响。造兵方面开出了九一式穿甲弹、九三式鱼雷之花,造船方面对裁军条约下的主力舰的改装和大和型战列舰的设计帮助很大。
完成实验的本舰,根据条约的规定,于大正14年2月9日,在丰后水道南方海面被海没处分,从世间消失了舰姿。这是使用旧式舰实验不能得的贵重数据,是日本海军的宝贝。
◆米切尔将军的轰炸实验
第一次大战飞机第一次参加实战,并在大战中显著的发展,战后飞机万能论战列舰无用处论泛滥横行。其急先锋就是美陆军航空部副部长长威廉·米切尔少将,他的言论引起全世界注目。并且他通过对舰队的一连串的轰炸实验尝试证明自己的主张。
米切尔少将的轰炸实验在大正10年进行了六次,大正12年进行了二次。第一轮的目标是旧德国潜水艇U117,美旧式战列舰“艾奥瓦”,旧德国驱逐舰G103,旧德国巡洋舰“法兰克福”,旧德国战列舰“奥斯特弗里斯兰”,美旧式战列舰“阿拉巴马”共计六艘,第二系列是美旧式战列舰“新泽西”,美旧式战列舰“弗吉尼亚”二艘。
第一系列从6月21日到9月26日在切萨皮克湾或亨利角依次进行,这一连串的轰炸实验特别聚集了世间的关心,目标是“奥斯特弗里斯兰”与“阿拉巴马”。
“奥斯特弗里斯兰”是帝政德国海军自豪的无畏旧舰和赫尔戈兰级的二号舰,是目标舰中最有力舰,常备排水量22800吨,明治44年竣工。对本舰的轰炸于7月20日和21日两天连续在亨利角进行。出动的二八架轰炸机从高度1000英尺(3050米)投下230磅(注=1磅0·45公斤)和600磅炸弹五二颗,1100磅炸弹五颗,2000磅炸弹六颗。
分别命中了一三颗、三颗,二颗2000磅炸弹为近矢弹。
600磅炸弹不能穿透上甲板。用1100磅炸弹也不能击沉,用2000磅炸弹的近矢弹总算能在海底屠宰。对本舰的轰炸关注的是大型炸弹的近矢弹效果,这是这次实验留给后世的东西。
“阿拉巴马”是伊利诺斯级前无畏级舰的二号舰(常备排水量11565吨,明治33年竣工),从9月23日到26日在切萨皮克湾提供实验。实验的宗旨用对战列舰试验烟幕弹、毒瓦斯弹、烟幕、照明弹、火箭等,最后一天进行了炸沉试验。出动轰炸机是十数架,从低高度投下300磅炸弹三二颗,2000磅炸弹七颗,除了前者有相当大量的命中弹以外,后者也命中五颗,记录近矢弹二颗。军舰结构物全都被破坏,倾覆沉没了。
第二轮于9月5日在哈特拉斯角进行,把二艘目标放在了同样海域。“新泽西”是弗吉尼亚级的四号舰(常备排水量14948吨,明治39年竣工),“弗吉尼亚”是弗吉尼亚级的名称舰(常备排水量、竣工年份与“新泽西”一样)。这天的实验米切尔少将选择自己在飞机上指挥,出动轰炸机二八架。
对“新泽西”连续进行了四次轰炸。第一次以六架从高度11000英尺(3315米)投下一八颗600磅炸弹,其中命中四颗,近矢弹三颗。第二次以八架从高度6000英尺(1830米)投下2000磅炸弹八颗,一颗近似近矢弹命中。
第三次以七架从高度3000英尺(915米)投下2000磅炸弹七颗,一颗也没命中。第四次以二架投下1100磅弹三颗,取得近似近矢弹一颗命中。投炸弹高度不详。本舰沉没是在给予最后的近矢弹之后的7分钟后。
对“弗吉尼亚”,以七架从高度3000英尺投下1100磅炸弹一三颗,取得了命中弹一颗和近似近矢弹一颗。命中的一颗直击在后桅附近,给予大损害,由于近矢弹倾覆而沉没,不过据说攻击需要的时间是26分钟。
可是,米切尔少将的观点尽管是这样的事实,但专家们怎么也不接受,对其认识是在第二次大战开始之后。那是他死亡近五年的时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