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633|回复: 15

拉.加列索尼埃尔号轻巡洋舰

[复制链接]

下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4-3-2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kaka 于 2014-3-23 00:16 编辑

《法国巡洋舰1922-1956
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社
约翰-乔丹  让-穆朗
“拉.加列索尼埃尔号轻巡洋舰”
简介:
1930年代的伦敦海军条约有效地遏制了列强海军之间日趋白热化的万吨级巡洋舰竞赛。当时的巡洋舰被细分为装备203mm主炮的A型重巡洋舰,和装备155mm舰炮的B型轻巡洋舰。尽管伦敦海军条约第三款对英、美、日三大海军强国的重巡洋舰数量作了严格的限制(其中不包括法国和意大利),但法意仍然在私下达成默契,即两国在阿尔及尔号和波拉号下水后不在开工建造新的重巡洋舰了,否则不但即将展开的军备谈判会受到影响,而且英国可能会因受到刺激而启用条约中的升级条款,使巡洋舰竞赛进一步恶化。
和英国皇家海军的想法不谋而合,法国海军很早就意识到昂贵的万吨级重巡洋舰数量有限,难以担当保卫其广袤的海外殖民地的重任,因此有必要建造一批经济型的小型化巡洋舰以填补空白。法国海军1927年开工建造的6000吨“埃米尔.贝坦”级轻巡洋舰就是对这种思路的探索。该舰总体性能不俗,但和她的意大利对手-“雇佣兵”级轻巡洋舰一样,有着装甲羸弱的致命缺点,在面对皇家海军新型的“李安德”级巡洋舰时,实力明显处于下风。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李安德”级是皇家海军对轻巡洋舰装甲化思路的实践, 76mm的水线装甲带、32mm的装甲甲板和同样坚实的弹仓防护使其能有效抵抗轻巡洋舰155mm主炮的打击,其装甲防护已经达到了早期重巡洋舰的水平。
从伦敦海军会议与会各方的意见来看,列强海军尤其是美国海军坚决反对限制7000吨以下小型军舰的数量,但对于7500-8000吨小型军舰是否要加以限制各方尚未表态。因此,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建造一些比英国“李安德”级吨位稍稍大一些的小型军舰。在法国人看来,这些小型军舰意义重大,按照设想,它们将按照三艘一组的方式进行编队,协同即将完工的快速战列舰作战。同时,考虑到德国正在复苏的军事力量,法国海军认为至少要建造两批这种军舰,以便分别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
设计过程:
1930年四月,伦敦海军条约正式签订后,法国人立刻着手设计并建造这种新巡洋舰。经过一系列会议的商定,新巡洋舰的总体技术参数最终敲定:
排水量7700吨;
全长(垂线间距)172m
动力系统:四个效率为27kg/cm2的锅炉,四组涡轮机     
         支配四个螺旋桨,使军舰在标准排水量下达
         到31节的航速。
续航力:18节30海里
武装:155mm三联装主炮9门,90mm双联装高炮4
      座,37mm双联装机枪4座,13.2mm双联装哈
      气凯斯机枪2座,550mm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
      座。
水机:4架,2架放机库,1架在甲板,1架在后主炮塔
      上。
装甲:主装105mm,装甲甲板38mm。
新舰的装甲配置方式将仿效“阿尔及尔”号,但由于吨位限制,各尺寸均需相应地缩减。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甲板装甲厚度至少为80mm才能有效抵御炸弹的袭击,但是,光这一项就至少占据1200吨的重量,如果再设计一个类似阿尔及尔号的水下防御体系,至少又要增加300吨,如此算来,估计新舰的标准排水量至少达到9000吨,其1884吨的装甲总重甚至还超过了早期条约型重巡洋舰的水平!
另外,人们对新舰设计方案中的两个问题争议颇多。首先,海军高层对防空机枪的门类选择和布置方式不太满意,他们建议追加2座90mm高炮,以替换4座37mm机枪,把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改为双联装作为减重措施。4座双联装13.2mm机枪挪到前桅楼舰桥两侧,代替原来的37mm机枪。
其次,就是她的动力系统了,这也是1931年9月29号的海军高级性能委员会讨论的核心议题。新舰原本设定的4轴推进系统尽管有技术和作战机动方面的优势,但也有过重之嫌,如果代之以2轴系统,全舰不但可以减重80吨,而且在军舰巡航速度时可以增加500海里的航程。作为折中方案,有人建议采用3轴系统,即在中线部位增加一个由1000kw电动机支配的应急推进器,以便在船只重创时能够维持行动能力,但“絮福伦”级的教训表明3轴系统会使船体内部设施的安排复杂化,因此可行性也不大。权衡再三,会议还是选择了2轴系统。
除了“埃米尔”号和“圣女贞德”号(分别由位于圣纳泽尔的彭霍尔船厂的阿特李艾和尚迪爱尔船台建造),战后的法国巡洋舰都由布雷斯特和洛里昂两大船厂承建,但是这两家现在档期满满,根本不可能为一批新舰留出空位。几经协商,它们同意分别包揽首制舰“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和二号舰“让.德.维尔纳”号,其余四艘就只能由私人船厂承包了。为了使每艘船的技术细节和性能指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布雷斯特船厂被责成率先垂范,先建成首制舰,然后向其他各承建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最终,“拉.加列索尼埃尔”号比二号舰“让.德.维尔纳”号先下水18个月,然后,根据她们在验收中的经验和教训,技术人员适当对随后几艘进行了多处改进。
在瑞士的日内瓦,国联定于1932年2月举行的军备限制和裁军大会即将召开,心急如焚的法国人希望在此之前拿到2艘成品。但各大船厂实在不堪重负,工期一拖再拖,“让.德.维尔纳”号从开工到下水花了3年半的时间,其余私人船厂承包的新舰,每艘也差不多花4年时间才完工。
命名和施工
拉.加列索尼埃尔.罗兰.米歇尔(拉.加列索尼埃尔侯爵),海军上尉之子,曾经在巴黎的博威学院学习,后来成为北美殖民地-新法兰西的总司令,1756年在米诺加战役中建功立业。
让.德.维尔纳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名骑士,1373被查尔五世封为海军上将,授命组建海军。任内建立了有效的海防机制和航海条例,也致力于建立船舶建造和买卖的监管机制。
马赛曲是克劳德 约瑟夫1792所作的进行曲,1795年被指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
光荣,即英文的glory,也是法国海军的传统信条之一,本舰为拉级的第五艘同型舰,但最有名的同名舰要数法国海军1858年下水的世上第一艘铁甲战舰。
圣让侯爵-路易 约瑟夫 蒙卡梅是英法七年战争期间新法兰西的法军总司令。1756年,他受路易十五之命来到北美殖民地整顿军务,抵抗英军,并陆续在同年、次年和后年取得一系列大捷。但好景不长,随着英军不断增兵、调整部署,失败接踵而来,直至他后来在魁北克战败牺牲,并以法军在蒙特利尔投降结束。
乔治.莱古生于1857年,是法国海军史上杰出的领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着力振兴海军,企图打造一支能使法国重新跻身于海军强国的大舰队。该舰原本定名为雷诺堡号,1933年9月舰体在圣纳泽尔港下水期间恰逢乔治.莱古去世,故改名以作纪念。
船体和大体布局
拉级的原型是新近下水的“埃米尔.贝坦”号轻巡洋舰,故两者船体大同小异,只不过拉级的艏楼更高一个层次,舰艏宽度稍大,其弦弧内收度略小,拉级还有一个为了便于容纳水机回收毯而特设的方形艉。设计师原本希望使上层建筑在埃米尔号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但后来由于添置了一座大型机库,反而使拉级的舰桥结构更加大型化、复杂化了。
由于拉级采用的是2轴推进系统,动力舱的长度得以明显缩短,所以炮塔弹仓的间距(66m)也相应变短(“埃米尔”号为81m),其位置也明显靠前,这样保护重要部位的装甲盒的长度和重量也可以相应地节俭一些。拉级的两座烟囱几乎等间距地分布在桅楼和机库之间的甲板上,这就使水机弹射架的摆放成了大问题,显然,她不可能再像埃米尔号那样把弹射架安插在两个烟囱间了。最后,法国人在后主炮塔上设计了一个两段式可伸缩的弹射架,弹射架朝向舰艉方向,正好背对着机库。这种设计意味着拉级的航空兵装系统全都挪到了艉甲板,而舰舯部的空间得以解放,可以自由地分配给防空炮、小艇、测距仪等装置。为拉级专门设计的新型起重机被布置在舰艉左侧角落,主要负责把降到回收毯上的水机转移到艉甲板的一组滑轨上,水机顺着滑轨迂曲绕过主炮塔后,行至后方的机库内收纳。理论上,这种设计干净利落,但实际上并不完美,弹射架连同一架水机的重量对炮塔的压力不可小视,而且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共振对两者也都有影响。
动力系统:
为了使拉级的输出功率达到重巡“阿尔及尔”号的水平84000CV,设计师动足了脑筋。“阿尔及尔”号由于尺寸明显大一圈,可以并列容下两组锅炉舱,但以新舰的体型显然不能照搬照抄。因此,他们索性把4个锅炉按照2个一组的方式安置到一前一后两个动力舱内,两组沿龙骨中线左右错位排列,这样前舱的两个锅炉可以驱动右侧螺旋桨,后舱驱动左侧螺旋桨。拉级安装的是安德尔公司设计的,功率为27kg/cm2的垂直小管双过热锅炉。然而在试航中发现,过热装置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在前舱锅炉的左侧,又追加一个小功率20kg/cm2的锅炉备用。
拉级的发动机分为两种:帕森斯反应涡轮机和拉图.布列塔尼脉冲式涡轮机。每个机组的最大功率为55000CV,分别由一个高压、中压和低压汽轮机以及单极减速齿轮穿列组成,其倒车涡轮机装在低压轮机的排气口。机组能以18-19节的经济航速驱动螺旋桨。每艘军舰的发动机由不同的公司建造,“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和“维尔纳”号的拉图脉冲式汽轮机由安德尔公司制造,“光荣”号的是由施耐德公司制造。“乔治.莱古”号和“马赛曲”号的帕森斯涡轮机由卢瓦尔公司制造,蒙卡梅的由地中海公司制造。事实证明,帕森斯涡轮机较拉图涡轮机更可靠,后者在航行中总是问题不断。有个例子,1940年9月光荣号在法属几内亚外海遭到皇家海军的“坎伯兰”号和“澳大利亚”号重巡追击时,装备的拉图涡轮机居然突发故障,直接导致尴尬的停车现象。
拉级各舰都装备了直径4.6m的三叶螺旋桨。试航期间,她们都表现了良好的高速性能。在连续9小时的航速标准测试中,她们的平均速度均超过35节,其中最快的光荣号在输出功率为118000CV时开出了36.9节的高速。在编队航行时,她们仍然能较好地维持31节的理想速度。相比出众的高速性能,她们的续航能力显得一般,但足够应付将要面临的作战环境。拉级的续航力尽管比不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巡洋舰,但和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巡洋舰比还是有点优势的。
舰上4个功率为200千瓦的发电机为船只航行提供电力,船停泊时的电力由左舷甲板上的100千瓦的发电机供应,前烟囱右舷侧甲板上的柴油发动机负责紧急状态下的供电需求。1943年,趁军舰在美国大修期间,所有这些法制发电机都更换成美国货了。
舰艏锚链筒内的3个主锚均为拜尔式锚,重达4.9吨,分布为2右1左。艉锚重达1.4吨。2个600kg和1个200kg重的抛掷式小锚平时藏在甲板下。
拉级安装一前一后两座回旋罗盘和一个电磁罗盘,还配有warluzel超声深度探测器
拉级配备了一副和“埃米尔”号一样的,面积为23.70m2的平衡舵。1937年,各舰均安装了在“维尔纳”号上测试定型的防波堤。
拉级优秀的适航性广受好评,在军舰以30-33节的高速航行时,几乎没有明显的震动,也没有严重的舰艏上浪或埋没现象。遇到横风时,船体倾斜不超过5度,12-13秒的横摇周期和主炮每分钟4-5发的最低射速刚好吻合,使之成为理想的射击平台。
装甲防护
拉级的舰体结构为法国巡洋舰一贯的纵形走向,内部细分为15个密水舱,中段舰体下设双重底。舰体肋骨和蒙皮等主结构均有抗张强度50kg/mm2钢板打造,装甲带和装甲甲板则由80kg/mm2的特种钢板制成,105mm的主装甲带两端由60mm装甲隔舱封闭,上缘则由38mm装甲甲板覆盖,形成完整的装甲盒结构。和同时期列强海军的轻巡洋舰一样,顾及速度和吨位,该舰的装甲防护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作了权衡和妥协。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拉级的装甲带在9000米和15000米的距离上分别能免疫140mm和150mm火炮的攻击, 装甲甲板在19000米和15000米的距离上分别能免疫140mm和150mm火炮的攻击。理论上,拉级除了能完全抵挡驱逐舰火炮的打击,对意大利的“雇佣兵”有一定范围的抗打击区之外(当然,资料中没有提及火炮的入射角度问题),甚至对重巡的8英寸舰炮也无疑具有免疫力。
拉级炮塔和司令塔的装甲布置也仿效自“阿尔及尔”号。炮塔面板装甲100mm,侧壁和顶壁装甲为50mm,炮塔基座的圆柱形隔层厚95mm,提弹通道由70mm装甲保护。司令塔四周壁装甲厚95mm,顶壁厚50mm,内部的联络通道也由50mm装甲保护。烟囱气道和舵舱的装甲也和“阿尔及尔”号几乎一致,这可以算得上是个缩小版的条约重巡。
由于吨位所限,拉级不可能沿用重巡的水下防御体系,但精心设计的注排水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理论上,通过对侧隔舱注水能在5分钟内纠正船体左右22度的倾斜,舰艏2个隔舱注水能修正水线0.55米的抬高,艉舱注水能对抗0.6米的舰艉抬高,辅以艉弹药舱注水还能外加0.47米的平衡度。
武备
主炮:
拉级装备了和“埃米尔”号相同的152mm/55 1930型三联装火炮,由于其装甲更厚,故重量有所增加,随带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也更大。
和该火炮匹配的是由Homecourt公司制造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炮塔系统。不幸的是,这种复杂的装置因技术故障不断而饱受诟病。较差的制作工艺、欠佳的安装组合和糟糕维护可能是导致试射中火炮触发机制、炮闩安全阀和扬弹机构等频频发生故障,最终使火炮射速打折的原因。直到设计师着手简化炮塔结构,一一纠正上述毛病之后,火炮表现总算有了改观。1938年,经过修正后的“光荣”号的主炮在仰角8度的状态下打出了每分9发的好成绩。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火炮改装没有沿及其他几艘,但据说“蒙卡梅”号在达喀尔战役中令人意外达到了每分8发的射速。
炮塔进水也是一个问题,1938年,设计师对“马赛曲”号炮塔进行改型,增加炮塔和坐圈的紧密度,使缝隙缩小2.5cm,并且在炮管根部加装防水帆布。
拉级的炮管寿命仅为300-350发,这对流亡海外的法国军舰来说是个大问题,1945年底,“乔治.莱古”的炮管已经发射了580次,严重超标!因此,法国海军急需从加拿大的海外兵工厂定制备用炮管,但由于流水线不同,产品和本土货还是有点不一样。
拉级和“埃米尔”号使用同样射程的炮弹。当时开始流行带染料的K型炮弹,这种炮弹使爆炸产生的水花染色,便于观测着弹点。1939年7月,在“乔治.莱古”为首的法国海军第四舰队访问英国罗斯噻军港期间,“乔治.莱古”号演示了带红色染料炮弹的指示效果,得到了英国同行的认可。
防空武器:
拉级装备的90mm/50 ca 1926型防空炮已经在重巡“科尔贝尔”和“福煦”号(单管)上用过,带双联装炮座的1930型也安装在了最近的“第普莱斯”号和“埃米尔”号上。炮座全重13.7吨,带80度仰角,射速6发每分的火炮,可以遥控指挥。当火炮为60度角时,人力填装相对吃力,为便于操作,炮座周围设置了可以容纳60发炮弹的临时备用架。
4座双联装13.2mm哈气凯斯机枪,分别布置于桅楼左右,1937年,加装放破片和子弹的防盾。考虑到日益增加的空中威胁,拉级的防空武器还是有不足的之嫌。1937年,有人提议在机库顶部的角落加装一座四联装13.2机枪,但由于缺货,只有“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安装了,其余各艘只能以2座双联装机枪代替,随同追加的还有机库探照灯平台上的一个1m测距仪。
火控系统:
拉级装备的12吨主测距仪和以往的巡洋舰测距仪都截然不同,在设计之初就只搭载一架8m基线的OPL立体成像测距仪,没有SOM重叠测距仪。测距仪提交的数据无论是水面目标还是空中目标都能通过1934型混合火控解算器处理。测试中发现,“拉.加列索尼埃尔”号的测距仪的旋转机制存在问题,设计师相应地改进了滚珠轴承才解决问题,但其他几艘都没来得及修改。如同“埃米尔”号那样,主炮塔随带的测距仪也升级为8m基线立体成像测距仪,并能遥控指挥。
1930型立体成像式测距仪带有3米或4米基线的观测镜,它们被安装在航海舰桥向两翼延伸的,由圆柱形结构支撑的平台上,具有火力遥控功能。尽管90mm高炮性能还不错,但火控系统就差强人意了,许多情况下,士兵们宁可用火炮上的瞄准镜独立操作,1940年4月,“蒙卡梅”号在挪威沿海的遭遇就是这种情况最好的证明。13.2mm的双联装高射机枪由布置在舰桥两侧的1m测距仪指挥。
司令塔顶端都安装一座3米基线的合像式战术指挥测距仪,这个全开放的测距仪也可以用来指挥鱼雷。机库顶部的后桅设有探照灯平台,上有两座1.2米直径的探照灯可供遥控指挥,前桅楼的平台上则安装一个75mm航海探照灯。
鱼雷:
两座带有防破片防盾的1933型二联装发射管布置在舰舯部两弦,能发生550mm口径1923D型鱼雷。鱼雷发射的参数由司令塔上的3m战术测距仪提供,并可由舰桥两侧平台上的遥控装置操控。
航空兵装:
拉级的航空兵装系统是所有法国军舰中最复杂的。位于烟囱和后主炮之间一座宽大的双机库是拉级的一大特征。她的一座空气压缩弹射架原本打算安装在机库和后炮塔之间,但随后发现这样一来,不但艉甲板变得拥挤,水机起飞时的清场工作也大受影响,这才不得不把它架在后炮塔顶端。
弹射架的构造相当特别,可以说是为拉级量身定做的。它分为前后两段,固定在炮塔上的后段较宽大,长为14.6米;稍窄的前段可以回缩入后段,呈收纳状态。弹射架完全伸展时,长达22米。弹射架随炮塔一起旋转,当炮塔向右旋转55-145度或向左旋转215-305度时,水机可以安全地弹射起飞。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希望拉级能常规搭载4架折叠翼水机,机库内两架,顶上一架,弹射架上一架。但后来发现,弹射架上的水机固定能力有限,很容易被火炮冲击波吹落,而且炮塔机械的震动对水机影响很大,故只能取消,改为常备3架。
拉级最独具特色的装置就是舰艉的水机回收系统了,方形舰艉内置的回收毯可以供军舰在以10-15节的低速航行时顺利回收降落的水机。该系统主要由一块12米长,8米宽的竹简样帆布组成,在收纳状态时帆布缠绕在舰艉内部一个滚筒上。当工作时,舰艉的长条形裂孔打开,帆布由转动的滚筒释放,像撒网样地抛落在海面上,毯呈拖行状态。需要降落的水机应该以一定的恒速从舰艉接近母舰,准确地降落在帆布毯上,待帆布毯缓缓收拢到一定程度,舰艉的起重机才能将水机吊起转移至舰艉的滑轨。这个回收系统其实都是德国设计并制造的,但是随着测试的进行,工作人员也对其不断改进。该系统细分为2类kiwull型和hein型,前者安装在“维尔纳”号和“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后者安装在其余四艘。
但是,整个回收系统的工作耗时相当冗长。光是布设回收毯就需要15分钟,而起吊水机,并将其架到轨道的滑车上可以还需要20-30分钟。舰艉的长条形布设裂口和螺旋桨很近,此处水花很大,海水经常倒灌入内,打湿帆布回收机构。另外,事实证明回收系统在风高浪急的环境下很难展开工作。因此,这个复杂的机构在使用2年随后就逐渐被废弃不用了。
总共有3座最大起重重量达3.3吨的大型起重机用于搬运水机,其中2座工作范围达到15.7米的较大的起重机位于机库顶部的后桅处,负责在机库顶、弹射架和附近的甲板之间转运水机,第三座起重机工作范围略小,为12米,位于艉甲板末端,负责将水机从回收毯转移到艉甲板上。艉甲板的滑轨从船尾末端一直向前绕过炮塔后进入一侧机库内,另一侧机库的滑轨通过转盘结构和一段横向交通滑轨,于另一侧滑轨联通。转运水机比较费时,从飞机拉出机库到架好在弹射器上需要40分钟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机库顶的空间,1936年7月在该处加装一个水机固定架,次年追加环形滑轨便于飞机旋转调整方位。
按照1935年的设想,拉级将搭载2架当时尚在研发中的卢瓦尔130水侦,外加2架水上战斗机(型号未定)。当2艘军舰完工时,这两种飞机却仍未成形,所以只能以GL812和POTEZ452作为临时替代,后者居然还是那种无法弹射的水机。到1937年,卢瓦尔130水侦才正式上舰,然而期盼中的卢瓦尔210战斗水机还未见踪影,该款水机直到次年才算到位。测试中,130水侦的性能令人满意,但这个210就不行了,事实上在研发过程中,它就一直饱受动力不足、超重和整体结构稳定性等等一大堆问题。尽管已经有了20架成品,但最终卢瓦尔210不得不停产,海军构想中的水机战斗小队也只能作罢。
小艇:
阿尔及尔号完工时装备的小艇如下:
10m和9m的拖曳小艇各一艘
9m摩托艇3艘,2艘放在二号烟囱的两侧
7m摩托艇
2艘8m尖尾长艇,平时挂在机库两侧的小艇悬架上。
1艘5m皮筏艇
大多数小艇平时放在烟囱之间的小艇铁架上。除了水机专用起重机,船上尚有2座限重4吨,工作范围达6米的小型吊车负责起吊小艇之用。
1935到1942年的改装措施:
    随着二战爆发,有个叫krant的海军上尉提出要为军舰加装深弹发射装置,每艘军舰安装3个深弹发射架,每架可以容纳一组35kg深弹,计12发,另备弹3组。1940年7月13号,“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对意大利潜艇丹多罗号使用过这种深弹。
经过1939到1940年,拉级巡洋舰在北大西洋的作战经历表面其主炮的防水帆布不够结实,于是大西洋舰队的几艘拉级被优先照顾,换装更加结实牢靠的帆布袋。1941年,“拉.加列索尼埃尔”号和“马赛曲” 号加装水下听音器G32 以强化反潜能力,但实战发现,当军舰超过15节速度时,听音器就毫无用处,于是只能取消安装。
1940年12月,拉级的防空武器被进一步强化,司令塔顶部加装二联装的37mm1933型机枪,机库顶部安装25mm1939型哈气凯斯机枪。位于西非的几艘军舰还额外获得了勃朗宁13.2mm机枪,“乔治-莱古”号安装4座(舰桥两侧2,机库顶2),“蒙卡梅”号舰桥两侧2,1座备用,“光荣”号主炮塔两侧各一座,后桅探照灯平台一座,一座备用。由于这些机枪性能不一致,数量也毕竟有限,再加上通过电话线联络的1m测距仪能提供的射击指导也有欠缺,总体的防空能力欠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它一比本子的阿贺野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啊。
差不多吨位下居然只有6门卖萌的老炮,真该天诛国贼。
拉.加能跑35节,强化鱼雷后就是理想的水雷战队旗舰啊。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ernian110 发表于 2014-3-23 11:38
和它一比本子的阿贺野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啊。
差不多吨位下居然只有6门卖萌的老炮,真该天诛国贼。
拉.加能跑 ...

也不能这么说,没有完美的船,各有各的用途而已。

法国佬的船是炮战用的重甲轻巡,当然强化管子和防护。
倭国的阿贺野是水雷战队旗舰,设计要求就是巡洋舰当驱逐领舰用,当然重雷不重弹,强化雷击和指挥、通信能力,本来就没打算跟同级轻巡对撸,炮力较弱也是可以理解的,能用就行。
不知倭倭们当时是新炮不够用了还是就单为了省钱,不知道用这么老的炮省钱省的多不多。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完美的船,各有各的用途而已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安德”应该替换为通常译法“利安德”。
“拉.加列索尼埃尔”应该替换为通常译法“拉-加利索尼埃”

楼主翻译的很棒,我很喜欢,希望再接再厉!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14-3-23 14:22 编辑

垂线间距(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指的是舰船艏柱至艉柱间的距离,测量时通常以舰艏处水线位置为艏柱,舰艉处舵轴为艉柱,英国以及日本、意大利等沿用英国制度的国家,都是如此测量的。

但此书中的垂线间距测量,似乎是以舰艉水线处作为艉柱的,其垂线间距似乎与水线长相差无几,或完全相同。我不清楚这是否是法国海军采用的定义,有谁知道?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4-3-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货堪称大战时最标准的轻巡,布鲁克林之流的万吨轻巡太大,夕张埃特纳之流的小轻巡又太小。本子的三四个烟囱的轻巡又落伍。能与“拉.加利.索尼耶”齐名的也就是“利安德”“安菲翁”“拉.阿根廷”之流。

三年半到四年的单舰建造周期.........这货不省心啊,难道真要应了那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
借楼向楼主打听打听大战时期德国1939年型舰队鱼雷艇的建造周期以及1940年型扫雷舰的建造周期。

虽然初衷是用来捍卫法国海外领地,不过中南半岛鞭长莫及,六条该级舰也就是主要在地中海和西非殖民地活动了,塔希提岛和留尼旺岛等海外岛屿只能派驻”布干维尔“级大续航力炮舰了。

对法舰的航空搭载的飞机评价不高........卢瓦尔-130虽然是四座的,而且是小车式座位布局,但那么大的机型却是个单发的........速度慢的要命不说,居然还考虑挂装50公斤航弹........想炸谁啊你?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心水机回收要不要停船的问题, 请看上贴舰尾线图和下一张水机开上回收浮毯或浮席的照片, 浮毯后面的水花表示船只是继续在行驶的. 二战各国都有这种回收方式, 有的在舰尾直后, 有的在两舷侧后方.

好资料, 收了.

下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怪就怪法国人的慢性子,要是有小日本的血性,什么技术难题克服不了,估计达尔朗的野望就能达成了。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2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里提到了CV这个单位,说明一下,CV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轴马力,这本书的篇首部分有提到CV和轴马力的换算公式。

下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4-3-23 19:36
这篇里提到了CV这个单位,说明一下,CV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轴马力,这本书的篇首部分有提到CV和轴马力的换算公 ...

专家啊,还没来得及看完这部分,请科普一下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收了.不过这么长的建造周期难道是因为没压力所以就没动力?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4-3-2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花火~ 发表于 2014-3-23 21:08
好资料, 收了.不过这么长的建造周期难道是因为没压力所以就没动力?

法国人在和平时期做什么事儿都是慢悠悠的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2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makaka 发表于 2014-3-23 19:47
专家啊,还没来得及看完这部分,请科普一下

这个也没啥值得说的,就是两个不同的单位,具体换算比值在这本书的篇首的缩写介绍部分有。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5-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模型图中那艘像驱逐舰的型号!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5-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航力18节/30海里?此处应该有误。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21 , Processed in 0.0251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