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7-6-22 18:53 编辑
二战时期各国主流对舰用炸弹及相关参数性能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主要资料来源:
OP-1280 Aircraft Bombs
OP-1665 British Explosive Ordnance
OP-1666 German Explosive Ordnance
OP-1667 Japanese Explosive Ordnance
USNTMJ Report O-23 Japanese Bombs
日本海軍の爆弾 by 兵頭二十八
简介
在二战时期,炸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对舰打击手段。按其攻击方式,主要可分为水平轰炸与俯冲轰炸两种。按炸弹的类型,则大致可分为穿甲炸弹、半穿甲炸弹、通用炸弹/高爆炸弹这三种。
下文将就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主流对舰用炸弹进行介绍。
美国炸弹
美国的主流炸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AP (Armour Piercing):穿甲炸弹,装填系数低于15%。
SAP (Semi-Armour Piercng):半穿甲炸弹,装填系数低于30%。
GP (General Purpose):通用炸弹:装填系数在50%上下。
Light Case:薄壳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75%上下。
其中用于对舰攻击的,主要是AP(穿甲炸弹)、SAP(半穿甲炸弹)、以及GP(通用炸弹)。
通用炸弹
弹重级别 | 100磅级 | 250磅级 | 500磅级 | 1000磅级 | 2000磅级 | 型号 | AN-M30 | AN-M57 | AN-M43 | AN-M64 | AN-M44 | AN-M65 | AN-M34 | AN-M66 | 装药类型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RDX/TNT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RDX/TNT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RDX/TNT | 弹重 | 108磅 | 111磅 | 252磅 | 256磅 | 508磅 | 515磅 | 512磅 | 512磅 | 523.5磅 | 994磅 | 1024磅 | 997磅 | 1015.5磅 | 1040磅 | 2049磅 | 2107磅 | 2052磅 | 2089磅 | 2137磅 | 装药量 | 53磅 | 57磅 | 121磅 | 125磅 | 260磅 | 267磅 | 260磅 | 260磅 | 272磅 | 529磅 | 558磅 | 529磅 | 547磅 | 571磅 | 1059磅 | 1117磅 | 1059磅 | 1096磅 | 1144.5磅 | 装填系数 | 49% | 50% | 48% | 49% | 51% | 52% | 51% | 51% | 52% | 53% | 54.5% | 53% | 54% | 55% | 52% | 53% | 51.5% | 52.5% | 53.5% |
通用炸弹使用TNT、Amatol(由硝酸铵与TNT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炸药,美军通常采用50:50比例)、或RDX/TNT炸药,可同时安装弹头引信(AN-M103)及弹底引信(AN-M100/AN-M101/AN-M102),弹头引信的延迟时间有无延时与0.1秒两档,弹底引信的延迟时间有无延迟、0.01秒、0.025秒、0.1秒四挡。




半穿甲炸弹
型号 | AN-M58 | AN-M59 | Amatol | TNT | Amatol | TNT | 弹重 | 499.5磅 | 505磅 | 987.5磅 | 996磅 | 装药量 | 144.5磅 | 150磅 | 303磅 | 312磅 | 装填系数 | 29% | 30% | 31% | 31% |
半穿甲炸弹使用TNT或Amatol炸药,虽然能够安装弹头引信,但用于对舰攻击时通常来说只安装弹底引信(AN-M101/AN-M102),延迟时间有无延迟、0.01秒、0.025秒、0.1秒四挡。

穿甲炸弹
弹重级别 | 1000磅级 | 1600磅级 | 型号 | AN-Mk33 | AN-MK1 | 弹重 | 1008磅 | 1590磅 | 装药量 | 140磅 | 209磅 | 装填系数 | 14% | 13% |
穿甲炸弹使用D炸药(即美国海军穿甲弹所用的炸药),仅安装AN-MK288型弹底延迟引信,延迟时间0.08秒。


除以上两种主力穿甲炸弹外,美国海军还研制过1250磅级的火箭助推穿甲炸弹和4000磅级的穿甲炸弹,前者由俯冲轰炸机负责投掷,后者则由水平轰炸机负责投掷,但似乎并未用于实战。
此外,在开战初期,美国海军还用库存炮弹改装了一批穿甲炸弹,参数如下:
弹重级别 | 600磅级 | 800磅级 | 900磅级 | 1000磅级 | 1400磅级 | 型号 | M62 | M61 | M60 | M52 | M63 | 弹重 | 634磅 | 853磅 | 889磅 | 1078磅 | 1412磅 | 装药量 | 34磅 | 33磅 | 43磅 | 58磅 | 35磅 | 装填系数 | 5% | 4% | 5% | 5% | 2.5% |
德国炸弹
德国的主流炸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PD (Panzer Dickenwand):强化弹体的穿甲炸弹,装填系数低于10%。
PC (Panzer Cylindrische):普通的穿甲炸弹,装填系数在15%上下。
SD (Spreng Dickenwand):强化弹体的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35%上下。
SC (Spreng Cylindrische):普通的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50%上下。
SB (Spreng Bombe):薄壳的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75%上下。
其中用于对舰攻击的,主要是穿甲炸弹(PC、PD)、半穿甲炸弹(SD)、以及高爆炸弹(SC)。
德国炸弹广泛使用电子引信,且大部分炸弹的引信都采用侧置方式(在弹体侧面开个洞安装引信),仅有少部分穿甲炸弹的采用弹底引信。
高爆炸弹
型号 | SC 50 | SC 250 | SC 500 | SC 1000 | SC 1200 | 弹重 | 55kg | 249kg | 500kg | 1002kg | 1117kg | 装药量 | 25kg | 130kg | 220kg | 580kg | 631kg | 装填系数 | 45% | 52% | 44% | 53% | 57% |
高爆炸弹主要使用TNT或Amatol炸药,并均采用侧置引信。

SC 50、SC 250及SC 500是最常见的德国高爆炸弹,广泛用于各个战场;SC 1000与SC 1200主要用于轰炸建筑物,其弹头上有一道避免过度穿透的圆环;除了上述五种炸弹外,SC系列中还有SC 1800、SC 2000、SC 2500这三种较为罕见的型号。
强化弹体的高爆炸弹
型号 | SD 50 | SD 70 | SD 250 | SD 500 | SD 1700 | 弹重 | 约55kg | 66kg | 250kg | 535kg | 1703kg | 装药量 | 16kg | 21kg | 79kg | 约200kg | 730kg | 装填系数 | 30% | 32% | 32% | 37% | 43% |
强化弹体的高爆炸弹,主要使用TNT或Amatol炸药,并均采用侧置引信。
SD 50与SD 70这两个型号主要依靠弹片杀伤有生力量;SD 250与SD 500这两个型号相当于半穿甲炸弹;SD 1700主要用于轰炸建筑物,其弹头上同样有一道避免过度穿透的圆环。

穿甲炸弹
穿甲炸弹可细分为PD、PC、PC RS三种类别;PD为强化弹体的穿甲炸弹,其装填系数较小;PC为普通穿甲炸弹,装填系数适中;PC RS则为火箭助推穿甲炸弹;此外还有PC 1400 FX无线电遥控炸弹这种特殊型号。
型号 | PC 500 | PC 1000 | PC 1400 | PC 1600 | PC 500 RS | PC 1000 RS | PC 1800 RS | PC 1400 FX | PD 500 | 弹重 | 539kg | 1000kg | 1400kg | 1600kg | 490kg | 987kg | 2057kg | 约1650kg | 约500kg | 装药量 | 75kg | 160kg | 300kg | 230kg | 14kg | 54kg | 360kg | 270kg | 32kg | 装填系数 | 14% | 16% | 21.5% | 14.5% | 3% | 5.5% | 17.5% | 16.5% | 6.5% |
注:PC 1400 FX的装药量存疑,大部分资料表示其装药量为300kg,且PC 1400的装药量同样是300kg,故270kg这个数据存在一定可疑性。
PC 500、PC 1000、PC 500 RS、PC 1000 RS使用TNT炸药;PC 1400有使用TNT的,也有使用Trialen(RDX/TNT/铝粉混合炸药)的;PC 1800 RS使用Trialen炸药(弹头部分有一段TNT);PC 1600与PD500则使用RDX/铝粉混合炸药。
德国穿甲弹所用的引信型号众多,采用侧置引信的型号(如PC500、PC1000、PC1400)使用28A型(延迟时间0.15秒)或35型(延迟时间0.06-0.08秒)引信,采用弹底引信的型号(PC 1600、PC 500 RS、PC 1000 RS、PC 1800 RS、PD 500)则采用49系列引信(延迟时间不明),PC 1400 FX无线电遥控炸弹采用38B或38C型引信(延迟时间<1秒)。




鱼雷炸弹
除了上述的炸弹种类外,德国还有一类特殊的炸弹:BT(Bomben Torpedo)系列鱼雷炸弹。这种炸弹需由高速载机投放,凭借着惯性,炸弹会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入水后也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如能接近目标,会由磁性引信引爆装药。

英国炸弹
英国的主流炸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AP (Armour Piercing):穿甲炸弹,装填系数低于10%。
SAP (Semi-Armour Piercng):半穿甲炸弹,装填系数低于20%。
GP (General Purpose):通用炸弹:装填系数在30%上下。
MC (Medium Capacity):中等装药量的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50%上下。
HC (High Capacity):大装药量的高爆炸弹,装填系数在75%上下。
其中用于对舰攻击的,主要是AP(穿甲炸弹)、SAP(半穿甲炸弹)、GP(通用炸弹)、以及MC(高爆炸弹)。
高爆炸弹
型号 | MC 250磅 | MC 500磅 | MC 1000磅 | 装药量 | 约112磅 | 210磅 | 475磅 | 弹重 | 约225磅 | 499磅 | 1021磅 | 装填系数 | 约50% | 50% | 47% |
除上述三种炸弹外,还有一种MC 4000磅高爆炸弹,由于弹重过大,不适用于攻击舰船目标,故此处就不介绍了。
高爆炸弹主要使用TNT或Amatol炸药,此外也有采用RDX/TNT、Torpex、以及Amatex炸药(硝酸铵含量51%,TNT含量40%,RDX含量9%)的情况;高爆炸弹可同时安装弹头及弹底引信,也可单独安装弹头或弹底引信。

通用炸弹
型号 | GP 250磅 | GP 500磅 | GP 1000磅 | GP 1900磅 | 装药量 | 67磅 | 144.5磅 | 357磅 | 470磅 | 弹重 | 230磅 | 470磅 | 1072磅 | 1785磅 | 装填系数 | 29% | 31% | 33% | 26% |
除上述四种炸弹外,还有GP 40磅通用炸弹和GP 4000磅通用炸弹,一个弹重过轻,一个弹重过大,都不适用于攻击舰船目标,故此处就不介绍了。
通用炸弹主要使用TNT、Amatol、以及RDX/TNT炸药;通用炸弹可同时安装弹头及弹底引信,也可单独安装弹头或弹底引信。

半穿甲炸弹
型号 | SAP 250磅 | SAP 500磅 | 装药量 | 40.5磅 | 89磅 | 弹重 | 245磅 | 490磅 | 装填系数 | 17% | 18% |
半穿甲炸弹使用TNT炸药,仅安装弹底引信(主要使用No. 30弹底引信,延迟时间0.1秒)。

穿甲炸弹
型号 | AP 2000磅 | 装药量 | 166磅 | 弹重 | 1934磅 | 装填系数 | 9% |
穿甲炸弹使用Shellite炸药(即英国海军穿甲弹所用的炸药),仅安装弹底引信(主要使用No. 37弹底引信,延迟时间0.1秒)。

高脚柜及大满贯
除了上述的炸弹种类外,英国还有一类特殊的炸弹:巨型钻地弹。这种炸弹有12000磅与22000磅两种型号,分别叫做高脚柜和大满贯。前者曾用于轰炸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并将其击沉。
型号 | 高脚柜 | 大满贯 | 装药量 | 约5200磅 | 约9200磅 | 弹重 | 11885磅 | 22400磅 | 装填系数 | 45% | 42% |
高脚柜与大满贯使用Torpex炸药(引信附近有一层1英寸厚的TNT),仅安装弹底引信。

日本炸弹
日本的主流炸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陆用爆弹:用于轰炸陆地目标的炸弹,但实战中也有用其攻击舰船目标的例子。
通常爆弹:用于攻击舰船目标的炸弹,从半穿甲炸弹到高爆炸弹,均归在此类别中。
彻甲爆弹:即穿甲炸弹,可具体细分为4号爆弹(火箭助推穿甲炸弹)及5号爆弹(穿甲炸弹)。
陆用爆弹与通常爆弹的主要区别在于:通常爆弹采用的是一体成型弹体,由弹体和弹尾两个主要组件构成;而陆用爆弹采用的则是落后的三段式弹体,弹头与弹体是两个单独的组件,其结构强度明显不如一体成型弹体,但制造难度较低。
日本人使用“番”来描述炸弹重量,1番相当于10kg。
陆用爆弹
型号 | 6番陆用爆弹 | 97式6番陆用爆弹 | 25番陆用爆弹 | 98式25番陆用爆弹 | 80番陆用爆弹 | 装药量 | 38kg | 23.6kg | 149kg | 96.6kg | 384kg | 弹重 | 63.5kg | 60.4kg | 262kg | 242.2kg | 805kg | 装填系数 | 60% | 39% | 57% | 40% | 48% |
陆用爆弹早期使用下濑火药(苦味酸),后期多使用98式爆药(TNA含量70%,HND含量30%)。
6番陆用爆弹仅使用弹头引信,25番及更大重量的则可安装弹头及弹底引信,且即可使用瞬发引信也可使用延迟引信;其中延迟引信按其延迟时间可分为甲信管(0.01秒延迟)与乙信管(0.1秒延迟)这两种主要类型。

通常爆弹
型号 | 6番通常爆弹2型 | 99式6番通常爆弹 | 25番通常爆弹2型 | 99式25番通常爆弹1型 | 50番通常爆弹2型 | 2式50番通常爆弹1型 | 80番通常爆弹1型 | 装药量 | 30kg | 30kg | 111kg | 56.5-60.5kg | 221kg | 56.3kg | 393kg | 弹重 | 63.3kg | 62.8kg | 257kg | 251.1kg | 507.3kg | 491kg | 796kg | 装填系数 | 47% | 48% | 43% | 22.5-24% | 43.5% | 11.5% | 49% |
通常爆弹早期使用下濑火药(苦味酸),后期多使用98式爆药(TNA含量70%,HND含量30%)。
6番通常爆弹仅使用弹头引信,25番及更大重量的则可安装弹头及弹底引信,且即可使用瞬发引信也可使用延迟引信;其中延迟引信按其延迟时间可分为甲信管(0.01秒延迟)、乙信管(0.1秒延迟)、丙信管(0.2秒延迟)这三种主要类型。

99式25番通常爆弹1型及2式50番通常爆弹1型,特征近似于半穿甲炸弹,其装填系数明显低于其他炸弹,使用与穿甲弹相同的91式爆药。
彻甲爆弹
型号 | 3式25番4号爆弹1型 | 99式80番5号爆弹 | 2式80番5号爆弹 | 3式150番5号爆弹 | 装药量 | 4kg | 22.8kg | 34.4kg | 49.6kg | 弹重 | 315.2kg | 796.8kg | 811.2kg | 1498.6kg | 装填系数 | 1.3% | 2.9% | 4.2% | 3.3% |
彻甲爆弹使用91式爆药(即日本海军穿甲弹所用的炸药,成分是TNA),仅使用弹底引信(80番5号爆弹使用的是零式5号爆弹信管,延迟时间0.2秒)。

3式25番4号爆弹1型是由俯冲轰炸机搭载的火箭助推穿甲炸弹,凭借着俯冲及火箭助推的速度,能获得较强的穿甲能力,但由于其装药量实在太小,神教认为实属鸡肋。此种炸弹似乎并无实战运用记录。
99式80番5号爆弹是使用40厘91式穿甲弹改造而成的,2式80番5号爆弹则是全新制造的,这两者都是由舰载攻击机搭载,采用高空水平轰炸的方式攻击敌舰的。
3号150番5号爆弹并未量产,也无法由舰载机携带,只能由重型轰炸机搭载。
附录:各类炸弹的穿甲能力
由于我只找到了美国炸弹的详细穿甲数据,故此处主要以美国炸弹为主。
资料1:美国半穿甲炸弹及通用炸弹的穿甲能力

使用延迟引信时,在能够保证有效起爆的前提下,所能穿透的装甲厚度:
炸弹型号 | 穿甲能力 | 100磅GP | 1.0英寸 | 250磅GP | 1.3英寸 | 500磅GP | 1.5英寸 | 1000磅GP | 1.7英寸 | 2000磅GP | 2.0英寸 | 500磅SAP | 2.0英寸 | 1000磅SAP | 2.5英寸 |
注释:美国的半穿甲炸弹,早期型号存在一些结构问题,穿甲能力较为有限,遇到厚度超过2.5英寸的装甲板时可能会解体,后期型号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大可对抗3.7英寸厚度的装甲板(详见下文另一份资料中的数据)。
使用瞬发引信时所能炸穿的装甲厚度:
炸弹型号 | 穿甲能力 | 100磅GP | 1.8英寸 | 250磅GP | 2.3英寸 | 500磅GP | 3.0英寸 | 1000磅GP | 3.8英寸 | 2000磅GP | 4.8英寸 | 500磅SAP | 2.0英寸(估计) | 1000磅SAP | 2.5英寸(估计) |
资料2:美国穿甲炸弹的穿深曲线
AN-Mk 33 1000磅穿甲炸弹的穿深曲线:

AN-MK 1 1600磅穿甲炸弹的穿深曲线:

美国穿甲炸弹在不同投弹条件下的穿深数据:

飞行速度350英里/小时、60度角俯冲轰炸:
投弹高度 | 穿甲能力 | 1000磅AP | 1600磅AP | 1000英尺 | 2.9英寸 | 3.3英寸 | 2000英尺 | 3.3英寸 | 3.7英寸 | 3000英尺 | 3.6英寸 | 4.1英寸 | 4000英尺 | 4.0英寸 | 4.4英寸 | 5000英尺 | 4.3英寸 | 4.8英寸 |
飞行速度250英里/小时、水平轰炸:
投弹高度 | 穿甲能力 | 1000磅AP | 1600磅AP | 2500英尺 | 2.2英寸 | 2.6英寸 | 5000英尺 | 3.2英寸 | 3.7英寸 | 7500英尺 | 4.2英寸 | 4.8英寸 | 10000英尺 | 5.0英寸 | 5.7英寸 | 12500英尺 | 5.7英寸 | 6.5英寸 | 15000英尺 | 6.4英寸 | 7.2英寸 | 17500英尺 | 7.0英寸 | 7.8英寸 |
资料3:美国穿甲炸弹的穿深曲线

通用炸弹的最大穿甲能力:
炸弹型号 | 最大穿甲能力 | 100磅GP | 0.9英寸 | 500磅GP | 1.4英寸 | 1000磅GP | 1.6英寸 | 2000磅GP | 1.8英寸 |
半穿甲炸弹及穿甲炸弹在不同投弹高度下的穿甲能力(水平轰炸):
投弹高度 | 穿甲能力 | 500磅SAP | 1000磅SAP | 1000磅AP | 1600磅AP | 2500英尺 | 1.6英寸 | 2.2英寸 | 2.8英寸 | 3.2英寸 | 5000英尺 | 2.3英寸 | 3.0英寸 | 3.9英寸 | 4.4英寸 | 7500英尺 | 2.8英寸 | 3.7英寸 | 4.8英寸 | 5.4英寸 | 10000英尺 | 3.2英寸 | - | 5.5英寸 | 6.2英寸 | 12500英尺 | - | - | 6.1英寸 | 7.0英寸 | 15000英尺 | - | - | 6.6英寸 | 7.5英寸 | 17500英尺 | - | - | 7.1英寸 | 8.1英寸 | 20000英尺 | - | - | 7.6英寸 | 8.5英寸 |
此外,根据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中的说法(P.172),美国的4000磅穿甲炸弹,从20000英尺高空投下时可击穿12英寸厚度的Class B装甲,威力着实惊人。
资料4:英国穿甲炸弹的穿甲能力数据
来源:http://www.armouredcarriers.com(数据与ADM 1/9837吻合)
以下数据指的是在水平轰炸的情况下,击穿某种厚度的装甲所需的投弹高度。
装甲厚度 | 炸弹类型 | 2000磅AP | 500磅SAP | 2英寸 | - | 3200英尺 | 3英寸 | 1000英尺 | 7000英尺 | 4英寸 | 3000英尺 | 12000英尺 | 5英寸 | 5000英尺 | - | 6英寸 | 7000英尺 | - | 7英寸 | 9000英尺 | - |
资料5:日本穿甲炸弹的穿甲能力标称值
来源:USNTMJ Report O-23 Japanese Bombs
炸弹类型 | 穿甲能力 | 99式6番通常爆弹 | 25mm | 99式25番通常爆弹1型 | 50mm | 2式50番通常爆弹1型 | 80mm | 3式25番4号爆弹1型 | 125-150mm | 99式80番5号爆弹 | 150mm |
穿甲炸弹的实战表现:
德国PC 1400 FX无线电遥控穿甲炸弹,击穿过罗马号的水平防护(36+100mm的双层装甲体系)。
英国2000磅穿甲炸弹击穿过沙恩霍斯特号的水平防护(50+80mm的双层装甲体系),高脚柜则击穿过提尔皮茨号的水平防护(50+80mm的双层装甲体系)。
日本80番5号爆弹击穿过田纳西号战列舰的3号主炮塔顶部装甲(单层5英寸厚度的STS)及亚利桑那号的舰体水平防护(多层合计5.25英寸厚度的STS),前者在穿透装甲后未能爆炸,后者则引爆了亚利桑那号的弹药库。
神教点评
神教认为,美国与德国的炸弹体系较为完备,在穿甲炸弹、半穿甲炸弹、高爆炸弹这三个档次上都有较为完备的弹药类别。英国的炸弹体系相比之下要逊色一些,其2000磅穿甲炸弹威力虽强,但海盗、梭鱼等舰载机却无法携带,只能携带美制1600磅穿甲炸弹,而半穿甲炸弹和通用炸弹的装填系数则偏小,且半穿甲炸弹缺乏1000磅型号,较为可惜。至于日本,其炸弹体系只能说颇为落后,明显不如美德两国。
德国人似乎对重型及超重型穿甲炸弹情有独钟,研制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型号;其中穿甲能力最强的当属PC 1600(弹重+结构强度)、PC 1800 RS(弹重+火箭助推带来的着速)、以及PC 1400 FX(弹重+投弹高度带来的着速),实在是相当恐怖。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准,航母舰载机基本不可能携带1吨以上重量的炸弹,美制1600磅穿甲炸弹,已经是二战舰载机所能携带的最为强力的炸弹了。那些超重型的穿甲炸弹,都是由岸基飞机携带的,如英国2000磅主要是由四发轰炸机携带的,德国PC 1000主要是由斯图卡携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