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7823|回复: 28

《SLOOPS 1926-1946》节译

[复制链接]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6-6-1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0 09:20 编辑

本文翻译自《SLOOPS 1926-1946》一书,作者Arnold Hague。
计划翻译的部分是Sloop发展历史部分。本书其他部分包括各舰的简历,各类统计数据等等,网上容易找到,就不一一翻译了。
翻译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预计不会很长,希望不是坑。

翻译本文的起因是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7018-1-1.html
Sloop的翻译应该是什么?我个人属意于“炮舰”一词,二战中大西洋战役的Sloop,我认为翻译为“反潜炮舰”较佳,考虑到Sloop的译法各有所好,以下的译文仍然写作Sloop。另外文中有不少地方会提到Sloop任务,一般指殖民地警戒任务,同样写作Sloop。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mathewwu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18 23:41 编辑

一、20世纪皇家海军的Sloop
Sloop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丰富的舰种,最早可以追溯到风帆海军时期。在维多利亚时代,Sloop是一种小型的具备长时间自持力的军舰,最初是指使用风帆作辅助动力的蒸汽机船,其更小的型号更适合使用Gunboat这一舰种称呼。十九世纪后半皇家海军的历史中存在着大量Sloop的记录,由于Sloop的造价经济,可以大量地部署在海外殖民地以作为海上武力展示。早期Sloop的建造一直持续到1903年为止,此时英国的海上力量已经开始向本土水域集中,与当时迅速发展的德国海军的冲突可能性越来越大。
到了1916年,皇家海军重新建造Sloop,此时的Sloop已经变化极大,和早期Sloop的任务和设计完全不同。虽然有这些不同,但凑巧的是,在大战中幸存的Sloop,战后执行的任务,很多是1903年之前的Sloop前辈所执行的任务。

图片说明:龙胆草号(HMS Gentian),花级Sloop,注意舰尾的绞车架,代表了Sloop当时的首要用途:扫雷。该型舰在1919年之后继续执行Sloop任务,直到二十年代后期被Bridgewater级取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4 23:21 编辑

二、Sloop舰种的重生
皇家海军在1916年重新设置Sloop这一舰种,该舰种名用于1916年的花级舰及其后续型号。Sloop此时的设计要求是一种多用途军舰,其用途包括:
1、单舰或双舰配合扫雷(锚雷);
2、为护航船队提供反潜保护;
3、反潜巡逻;
4、为大舰队的上陆舰员提供运渡服务。
最后一个需求要求Sloop具备搭载一千名舰员的能力(站立状态,需要有遮盖),从而限定了Sloop必须具备相当大的船体和相当的稳定性,而其附带的好处则是舰上的空间实际上对于所需要的装备是太多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优点是越来越明显。直到最近(译注:本书成书于1993年)仍能在泰晤士河上看到这些老旧的Sloop,挂着白船旗(译注:White Ensign,代表皇家海军现役军舰)作为皇家海军后备军(RNR)的训练船使用。如菊花号(HMS Chrysanthemum,Anchusa级Sloop),虽然已不再是皇家海军现役船只,但从1936年停止航行之后就一直作为训练船停在泰晤士河(译注:菊花号1988年退役,1995年拆解,之前停在伦敦泰晤士河边,停泊在一起的是花级Sloop总统号HMS President。总统号目前仍停在原位,私人所有)。


图片说明:比弗号(HMS Belvoir),双轴的狩猎型Sloop,可以看到典型的1918式扫雷具,以及拖网式绞架。该型舰用于替换早期建造的Sloop型号。

三、二十年代后的状况(译注:之前的翻译漏了这一段,现补上)

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Sloop这个词通常会和其他意义更明确的词语一起使用,如狩猎级扫雷舰,官方描述是扫雷Sloop。而由于战时的作战,花级Sloop的官方称呼获得了“护航”(Convoy)的前缀。

1924年,尚在服役的狩猎级,由于过度使用已经显得相当老旧(该级间承担了许多战后的扫雷工作,而且由于使用成本低,经常作为勤务舰艇使用)。海军部决定在二十年代中后期建造替换舰艇。但由于财政紧缩,新舰设计必须同时满足两项需求:1、战时作为舰队扫雷舰使用;2、和平时期派往海外分舰队,替换老旧的花级。设计文件显示扫雷能力乃是新舰设计的首要目的,优先度高于其他性能,因此新设计一般被称为“扫雷Sloop”方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6-1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Candybag 发表于 2016-6-18 17:46
一、20世纪皇家海军的Sloop
Sloop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丰富的舰种,最早可以追溯到风帆海军时期。在维多利亚 ...

Sail as auxiliary propulsion应该是“以帆作为辅助动力”吧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6-6-18 23:29
Sail as auxiliary propulsion应该是“以帆作为辅助动力”吧

原来如此!
正因为不明所以,后面把原文列了出来。
已修改。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9 12:18 编辑

四、后继舰艇的设计与发展

舰队扫雷能力这一任务,意思是需要同时具备扫雷能力,以及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立地在远离基地的海域执行任务的自持力。在舰队前方执行扫雷任务意味着需要在超过1000海里以外的战区就位,要求是吃水不得超过9英尺,能够以12节航速执行扫雷任务,能够以16节的巡航速度航行3000海里。另外,和平时期的Sloop海外任务所需的居住条件也必须满足。以上每一项需求都对新Sloop的设计产生影响,扫雷能力需要相应的甲板面积以及装备存放的空间,居住甲板,管理区域以及相应的设施,相应的淡水以及各类装备和补给品的存放空间,以上这些空间都必须安排在水线之上,原因在于水雷的威胁。

1924年10月,设计要求变为“综合Sloop和双轴扫雷舰的性能”,长度限制在300英尺,吃水8英尺6英寸,5000英里的自持力,双轴,18节巡航速度,所有火炮均必须具备高射角,这一防空要求在那个时代十分新鲜。要求中还包括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装备声纳,长航程的限制显然要求该舰配备柴油机。1个月之后,1924年11月3日,建造两艘Sloop的决定下达。具体性能数据是排水量1300吨,全长280英尺,18节,两门单装4英寸高角炮。其中一艘装备蒸汽轮机,另一艘则装柴油机,目的是为了比较两者的优劣。然而当月内就发现英国国内并没有合适的柴油机供应,于是柴油机的方案取消。1925年2月,海军部再次改变主意,由于没有现成的高角炮炮架,而且库存低角炮架的支出仅是新造的高角炮架的支出的20%,于是两门高角炮的其中一门被迫改为低角炮。设计参数再次改变为:280英尺垂线长,宽36英尺,满载吃水10英尺6英寸(对应1600吨排水量时),两台蒸汽轮机,2000轴马力。之后4英寸低角炮又恢复成为高角炮,再加上1座多联装0.5英寸机枪。


再度评估之下,四联装0.5英寸机枪被删掉(由于缺乏预算,机枪的设计无法按时完成),后部的4英寸炮改回库存的低角炮,装在原先安置机枪的地方。两艘新造的Sloop被命名为Bridgewater号和Sandwich号,两舰被部署到波斯湾,执行典型的Sloop任务。
这两艘舰的设计和建造目的大部分集中在和平时期的Sloop任务上,然而舰队上的要求是扫雷。因此两艘舰上一直装有扫雷设备,而反潜装备(当时只有深弹)虽然造了出来但没有装在舰上。深弹滑轨存放在舰内仓库中,深弹投射器则放在母港对应的船厂内以便随时装上。实战中,这两艘舰极少作为扫雷舰使用,主要是担任反潜舰的角色,虽然这一情形直到10年之后才实现。


图片说明:Bridgewater号刚建成的状态,朴次茅斯湾停泊中。船型设计相当朴实,船体后部可以看到扫雷具绞车和绞车吊架,以及扫雷甲板周围坚实的舷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列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6-21 1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loop是炮舰,Frigate是护卫舰。那请问这两者有区别么?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4 23:11 编辑

五、扫雷型Sloop的渐进发展

最初的两艘Sloop的服役状况令人满意,皇家海军实际上相当满意这艘小舰设计中所具备的多用途特性。后续的发展计划于焉开始。从服役部署的角度衡量,后续舰的成本必须继续保持在低水平上,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与财政部的斗争一直是皇家海军的工作重点。成本的考量实际上导致了多项性能的削减,特别是居住性的下降。

海外派遣任务经常给军舰的居住性带来极大的压力,扫雷任务已经令居住空间有所缩减,而部署在波斯湾、非洲以及中国地区(三个最有可能的海外部署地区),当地只有极少甚至没有任何岸上支援能力,这也要求较大的居住空间(为医官和医护兵设置),由于当地几乎没有任何医疗设施,船上也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病房设备。另外为了应付当地居民和侨民,也需要设置相应的物资装备、相对独立的居住区域、厨房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这些要求都对小小舰体上进行的设计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个资深医官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最低居住(Victorian common lodging house)标准是每人400立方英尺的空间”,而当时的欧洲的船舱标准“据他了解是X级”,即100立方英尺多一点。他没有进一步具体说明,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能是多余的。

虽然有上述这些问题存在,海军部仍然决定续建4艘黑斯廷斯(Hastings)级Sloop。印度也订购了一艘同型Sloop,即印度斯坦号(HMIS Hindustan),这也是皇家印度海军在一战后的第一艘新舰。相对于前型Sloop,新造舰的变化并不多,主要是内部空间的布置变化,通过缩减内部的使用空间,来提高远洋居住性和改善了扫雷任务的操作能力。扫雷仍被认为是Sloop在战时的主要任务。印度斯坦号与其他四艘皇家海军的同型舰区别在于内部的居住标准是根据印度人而非英国人来制定。

黑斯廷斯级的后续是8艘索尔海姆级(Shoreham,另外有两艘在1930年预算中列入,后被取消),其中后四艘也被称为法尔茅斯级(Falmouth)。这些船在和平期间相当合用,而且也肯定能够符合战时的需求,然而在当时国内外充斥的裁军和金融经济的声音下,虽然得到了14艘新式Sloop(印度海军那艘不计在内),但对于海军来说也仅仅是聊胜于无的努力。


图片说明:斯卡波罗号(HMS Scarborough),1930年11月3日访问斯卡波罗镇时拍摄。


图片说明:福伊号(HMS Fowey),刚建成时的帅照,如果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话就是早期Sloop那些复杂的拉索和天线了。


图片说明:米尔福德号(HMS Milford),建成后不久,一幅沧桑相,相对于三十年代后期建造的Sloop,战前的设计相当简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4 23:22 编辑

六、扫雷舰的考量与Sloop的发展

到了1932年,海军参谋部开始觉得Sloop无法同时兼顾扫雷和反潜任务,即使当时反潜的装备仍很原始。于是新舰的设计和成本预算开始向扫雷能力倾斜,出来的结果是一个比现时Sloop较小(也较便宜)的,能够大批量建造的扫雷舰设计,即哈尔希恩级(Halcyon)扫雷舰(译注:官方叫法是fleet minesweeping sloops)。在初期服役中,海军认为这级舰作为扫雷舰实在是太大也太昂贵。然而后续建造的班戈级却是矫枉过正,设计得太小了。战时的扫雷作战,尤其是需要面对新式的磁性和声响水雷的时候,30年代的班戈级的空间完全不够用,就算是之前觉得太大的哈尔希恩级也仅仅是刚刚合适。哈尔希恩级在战时执行扫雷和反潜任务的时间差不多,在执行这两类任务时都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

虽然海军已逐步认识到Sloop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战时能够大量建造的反潜舰,但后续建造的格林姆斯比级(Grimsby)仍是按照以往的设计框架。唯一关键的改变是4.7英寸炮的引入,取代了一直以来的4英寸炮。然而这一改变很快被证明是一个倒退,4.7英寸主炮不具备高射角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将两门4.7英寸放在A和X炮位,一门3英寸高角炮布置在B炮位。这个安排当然无法令人满意。聊以自慰的是,设计留有更换两座仍在研制中的双联装4英寸高角/低角炮的空间。格林姆斯比级的命名也打破了Sloop以英国港口城镇命名的习惯,其中一艘舰由于计划派往新西兰分舰队,而且部分舰上成员来自于当地,因此以新西兰首都的名字命名为威灵顿号(HMS Wellington)。四艘格林姆斯比级建造完毕之后,皇家海军又续建了四艘,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也根据相同的设计建造了四艘,虽然这四艘建造的间隔拖得相当长,而且建成后的样貌也各不相同。皇家海军格林姆斯比级Sloop的第二批四艘,是该系列设计的最后一批舰,后续的Sloop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不再将重点放在扫雷能力上,而是将反潜和防空能力作为首要的性能指标。另外,皇家印度海军同期也建造了一艘Sloop印度河号(HMIS Indus),基本上是与印度斯坦号相同的设计,内部设计也是根据印度舰员的特点进行布置的。


图片说明:弗利特伍德号(HMS Fleetwood),摄于战前的1937年4月。和更早建造的同级舰相比,A、X炮位已经是新的4英寸双联装高角炮。装在B炮位上面的是四联装0.5英寸机枪,小得可笑。另外,在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扫雷装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4 23:23 编辑

七、三十年代对Sloop设计的构想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份参谋部对Sloop的设计构想,这份1932年完成的构想十分有趣。其内容提到了当时皇家海军的高级将领对未来Sloop的期望,显然仍然局限于他们在一战中的经验教训。两名现役的舰队司令,一名指挥战列舰中队,一名指挥巡洋舰中队,分别按要求提交了他们对未来Sloop的设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答案虽然是分别独立完成的(两位舰队司令的驻地不同),但他们的见解十分接近,除了吨位或者类似的数值有所区别。两位舰队司令都认为反潜装备是极为重要的,他们都建议在舰前部安装两座40度射角的双联装4.7英寸炮(即部族级驱逐舰的主炮,但1932年的时候该炮仍在研制中)。向舰首方向发射的反潜武器,类似热带号(HMS Torrid)上测试的3.5英寸榴弹发射器。以及40颗深弹,当时驱逐舰的标准搭载量是12颗。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对于舰尾空间的设想,要求用于操作飞机(两份报告中一份要求装备弹射器,另一份要求安装吊车和水上飞机),而所护航的船队中应安排一艘甲板上安装有降落设施的商船,用于回收飞机。这一极不寻常而极有远见的想法,却是出自于那些被人以为是跟不上技术潮流的高级军官。当然,在甲板上降落在当时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想法,而且航空设备必然要求大量的吨位和金钱实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后美国海岸防卫队的船只实现了这个设想,装备了弹射器来弹射水上飞机(译注:显然指财政部级巡逻舰USCGC Treasury class)。

参谋部对格林姆斯比级的要求也值得检视:要求的续航力是5000英里/10节,或文字描述为“一艘护航舰需要护航船队的最远航行距离,比如说从本土到弗里敦,3500英里加上作战机动的余地”。很显然,在希特勒被德国人民选上台之前,海军部已为将来的作战做好打算。


图片说明:战前的洛斯托夫特号(HMS Lowestoft),摄于普利茅斯,正准备前往海外的派驻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4 23:24 编辑

八、直到1944年为止的Sloop发展

海军参谋部对未来Sloop的要求此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的幅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接下来建造的麻鸦级(Bittern class)Sloop上。原本的设计是装备四门跟驱逐舰一样的,没有对空能力的单装4.7英寸炮,没有一艘舰完工时是按此安排装备。首舰原本命名为麻鸦号,然而完工的时候却成了海军部游船女巫号(HMS Enchantress),两门主炮装在舰前部,第三门装在舰中部。舰体后部则是供委员会成员使用的居住空间。虽然是一艘游船,但留有改装余地,战争爆发后就改为全武装的军舰。第二艘舰得以命名为麻鸦号,建成的时候主炮均为双联装4英寸炮。第三艘鹳号,建成的时候是一艘无武装的测量船,当然后来就改装回全武装的状态投入到战争之中。

装备三座双联装4英寸高角炮的麻鸦级显然是当时最优秀的小型防空舰,但参谋部认为该级舰存在两个重大缺点。其一是缺乏合适的高射控制系统(这个问题在战争期间一直困扰着皇家海军,直至战后),令该舰的防空火力无法充分发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麻鸦级(及其后续舰)服役期间,英国工业未能设计和制造出合适高射指挥系统。麻鸦级第二个缺点是舰体太小稳定性不足而影响到对空射击,海军部的对策是在后续舰上装备减摇鳍。为了达到设计目的,麻鸦级在成本和内部空间安排上都作出了牺牲,虽然这些牺牲后来证明并不划算,但麻鸦级的设计在服役过程中,仍证明是一个勇敢的,富有想象力的创新。另外麻鸦级和后续Sloop的命名也从原先使用的小型港口或港湾名,改为使用鸟类来命名,直到鸟名接近用光后,才改为使用十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小型舰艇名。

皇家印度海军通过海军部订购了四艘Sloop,设计改良自麻鸦级,分别命名为Jumna、Sutlej、Godavari以及Narbada,一般前两艘被归为黑天鹅级,后两艘被归为改进型黑天鹅级,而在官方的记录中,这四艘舰都是改进型麻鸦级。

后续四艘舰被称为白鹭级(Egret class),第四座双联装4英寸高角炮布置在舰尾,取代了以前Sloop标志性的扫雷装备。其中一艘由于准备派往新西兰,与威灵顿号一同服役,而被命名为奥克兰号。但欧洲的局势日趋紧张,如此现代化的新舰派往遥远的分舰队实为浪费,于是奥克兰号留在了欧洲。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皇家海军派往新西兰分舰队的舰艇上都安排了新西兰舰员服役,直到1941年皇家新西兰海军成立为止。

最后的Sloop设计,在战争期间全力建造的黑天鹅级非常有名,其设计与其前辈相似。虽然双联装4英寸高角炮减少为三座,但舰后部增加了四联装2磅炮,为舰艇提供了相当程度的近距离防空能力。黑天鹅级合计完工了四艘。接下来建造的是改进型黑天鹅级,也是最后建造的Sloop,合计有27艘黑天鹅改进型建成加入皇家海军,加上为印度建造的2艘。需要注意的是,其中5艘Whimbrel、Wild Goose、Woodcock、Woodpecker、Wren号,虽然被认为是续建的黑天鹅级,然而实际上官方记录上是改进型黑天鹅级。另外5艘改进型黑天鹅级在建造开始前被取消,因此,从1926年开始的20年,合计有71艘Sloop建成,其中皇家海军59艘,皇家澳大利亚海军4艘,以及皇家印度海军8艘。

如果不是间战期间加拿大那糟糕的经济状况,Sloop的总数显然会更多。当皇家加拿大海军打算更新老旧的爱国者号和帕特里肯号时(HMCS Patriot/HMCS Patrician),海军部曾经向加拿大政府强烈推荐Sloop,但新舰的预算未能通过。三十年代后期加拿大也曾考虑过哈尔希恩级但未能成功。如果这两次购舰方案得以实现的话,那么这些Sloop必定有利于皇家加拿大海军在二战中的行动。


图片说明:女巫号,摄于1936年3月9日,海军部游船状态,舰后部是供委员会成员使用的居住舱。涂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式样。此时仍能看到中部Q炮位的4.7英寸炮,该炮后来撤下改建为甲板室。


图片说明:皇家印度海军讷尔默达号(HMIS Narbada),刚建成的状态,即将前往印度的基地。


图片说明:锚泊中的白鹭级鹈鹕号(HMS Pelican),涂装显得有些单调,而且原应飘着舰旗的位置是一面红船旗(译注:代表英国商船),主桅上飘着船厂的旗帜,推测该舰处于船厂试航状态,尚未交付海军。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显然接下来还有大堆的工程要完成。


图片说明:黑天鹅号,停在伯肯希德对开的梅西河上,摄于1941年。可以看到主桅顶上形如弹簧床垫的早期286型雷达,此时还没有其他雷达上舰。后甲板上可以看到四联装2磅炮,炮位周围还混乱地布置了8座深弹投射器以及备弹14枚的深弹滑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6-28 21:13 编辑

九、黑天鹅级与其改进型

作为Sloop最终版本,黑天鹅级与其改进型(两个型号的后期完成舰均有不同程度的内部改进)并未得到与其前辈一样高的评价。原因也许是期望过高的老问题。和最初12年的设计相比,黑天鹅级的船体延长了20%,但即使如此,仍然无法完全承受人员的增加、物资的增加、装备的增加、以及战时服役所需的改进等等。因此,人员以及装备空间很快变得拥挤起来。有些小问题会因此造成大问题,如船体后甲板原先是放置扫雷装备,之后换成双联装4英寸高角炮,再换成四联装2磅炮。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黑天鹅级相对于前辈们变得头重脚轻。虽然头重的状况随着反潜需求而得以平衡,因为越来越多的深水炸弹(超过100颗)装载在船体后部。但是,在作战过程中把这些深弹用光并非罕见。而这一情况加重了头重脚轻的缺陷,由于舰桥的重量,舰前部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舰体后部则因此容易出现船板断裂以及船壳弯曲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沃克上校(F. J. Walker,指挥著名的第2护航大队)曾特别指出他的旗舰燕八哥号(HMS Starling)就存在这类毛病,沃克将其描述为“质量低劣,设计有问题,而且建造得很糟糕”,并断定这级舰——尤其是他的旗舰——适航性很差。

毫无疑问,装备和弹药物资的增加超过了船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尤其是在恶劣气候的情况下。然而沃克本身对敌军潜艇的战术也许同样地超出了他的座舰所能承受的限度。沃克上校显赫的声名并非来自操舰能力,而来自于对敌军潜艇穷追不舍的决心。他实际上是由于作战过劳而死的,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反潜指挥官,他为海军献出了一切。后期建造的黑天鹅级内部都进行了改进,而且加大了船宽。作为比较,同期建造的,较轻的舰长级护卫舰(Captain class frigates),在沃克上校的同时期和同一海域作战,并未得到类似的指责。而战后远东地区的服役过程中,即使遇到台风,黑天鹅级也未出现类似的状况。

早期Sloop的设计需要兼顾护航和扫雷任务,同时需要在海外分舰队中执行巡航任务,后期型号还需要兼顾潜在的对空任务。而与其相反的是,Sloop在战时的主要任务以及众所周知的成就却是来自反潜作战。后期型号优秀的长航程设计,令其十分适宜执行远程护航任务,以及之后的潜艇猎杀任务。从1942年开始,Sloop就主要执行这类任务。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战时的服役状况

早期的小型Sloop前往海外驻地的过程中,已经证明了她们非常适合北大西洋的护航任务。然而战争初期,她们却忙于要执行其他任务。直到1941年皇家海军才将早期型Sloop指派往北大西洋和弗里敦航线执行护航任务。而新型Sloop得益于装备的高角炮,广泛运用于挪威战役,以及本土海岸航线和地中海航线的护航任务,直到足够的战斗机掩护出现为止。

1942年,新锐Sloop不断加入舰队之后,越来越猖獗的潜艇威胁迫使皇家海军全力投入到船队护航作战中。皇家海军为此编成了数个护航大队(Escort Group,简称EG)用于“支援”用途。这并非是战前那种在海上毫无目标地巡航、寻找和猎杀潜艇的战术,而是允许他们加入到船队的护航中,增援船队原有的护航力量。这就解决了船队原有护航舰艇的困境,他们需要跟随船队,他们的作战目标是“保证船队能够安全和按时抵达目的地”。简单来说,潜艇需要寻找和攻击船队,而护航舰艇需要保护船队穿过这些威胁。而增援力量(护航大队)到来后,一旦船队中发现潜艇,护航大队可以留下来,寻找潜艇,直至击沉。一艘潜艇一旦被发现,被迫下潜后,如果反潜舰艇能够留下来持续寻找和攻击,几乎肯定会被击沉。核动力时代之前,潜艇只能在水下呆有限的时间,之后就只能上浮,不然氧气就会耗尽。而一旦上浮,就很容易成为守候在附近的反潜舰艇的猎物。这一战术完全取决于反潜舰艇能够在现场守候多长时间,而这种行动对于原有船队护航舰艇是不可能的。沃克上校对他的部下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一旦发现潜艇,几乎不会丢失目标。对于护航大队来说,护航船队成了吸引黄蜂的蜜罐,而护航大队可以根据无线电情报,判断敌军潜艇的位置,从一个船队赶往另一个船队,此时抵达阵位的潜艇则会发现面对的不是猎物而是猎人。在1942-1945这几年间,这种“静坐”战术经常被那些富有攻击性的反潜指挥官,如沃克、Macintyre、Gretton等所采用。如沃克的燕八哥号,参与击沉的德国潜艇多达十六艘。

Sloop也在北大西洋海域外的其他海域作战,除了反潜外也担负着其他任务,如担负防空任务,包括挪威战役、地中海战役的头两年、本土的东海岸地区、以及最后一年在太平洋,在冲绳和日本海域护卫舰队的后勤船只。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皇家印度海军的Sloop作战。虽然印度Sloop初期主要担负印度洋上的船队护航任务,由于缺乏目标而乏善可陈,一旦到了1944年,盟军反攻缅甸之后,这些Sloop开始作为近岸作战的“主力舰”,进入内河区域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为更小型的舰艇继续向上游推进提供基地支援。从附图可以看出这些Sloop能够深入内河到多远。


图片说明:本图可以题为“上游”,显示1945年Sloop如何进入缅甸河流水域,支援小型舰艇以及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的。图中的火烈鸟号(HMS Flamingo)正在休整中,可以看到停在船边的舢板,舰员则在后甲板憩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战后的服役情况

Sloop在战后继续保留在现役,但显然已经跟不上潮流。海军参谋部认定其尺寸有限的船体无法改装现代化的对空和对潜装备(因无法改装,已显老态的4英寸双联装高角炮继续保留,而这也造成了没有足够多的空余空间和载荷来改装鱿鱼式或Mk10型反潜弹投射器)。但从成本和人员角度上看,Sloop仍然是一种效费比高的军舰。因此漂亮的黑天鹅级和其改进型,在1945年后继续在海军中服役,被派往海外分舰队执行巡航任务。鹬鸟号和麻雀号(HMS Snipe/HMS Sparrow)代表英国在南美洲驻留了几年,甚至曾经在最南端被浮冰所困。而在远东地区,紫石英号事件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虽然政治上的犹豫不决导致了该舰被困,但其船员的勇敢行动却不应被忘记。有一艘留在了本土(译注:看介绍可能是小天鹅号HMS Cygnet),担任护渔中队(Fishery Protection Squadron)资深指挥官的座舰,巡视本土海域或者更北的捕鱼区域。

和平年代Sloop仍然有机会参与战事,如鹤号(HMS Crane),在以阿冲突期间,曾被以色列空军误认为是埃及军舰而受到攻击。幸运的是,飞机所发射的火箭弹装的是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瞬发引信,未能穿透船体造成更大伤害。期间鹤号击落了一架攻击的以色列飞机。


图片说明:封存于巴里(Barry)的鹬鸟号(HMS Snipe),右侧是雉鸡号(HMS Pheasant),舰尾后方则是维格堂湾号(HMS Wigtown Bay,Bay级frigate),摄于1956年8月11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Sloop的退役

最终老旧的Sloop的归宿一般先是预备舰队,然后是拆船厂。大约在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大部分Sloop如此结束了生涯,但也有一些Sloop得以有其他的去向。最老旧的现存Sloop是威灵顿号,海军将其卖给了商船船长荣誉公会(Honourable Company of Master Mariners),用作公会的会馆。对于一艘功勋卓著的船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归宿。船的内部得以完全翻新以适应新的用途。目前该船仍停泊在泰晤士河上,就在1916年建成的菊花号之前。两艘并排的Sloop目前仍停在伦敦(译注:如上文所述,菊花号已拆解)。无数的伦敦人和访客看到这艘漂亮的,白色船身黄色烟囱的威灵顿号停在堤岸边时,是否知道这艘船曾经在大西洋战役中奋战过?而印度Sloop里面,Kistna号的服役时间最长,退役前为训练舰。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7-11 10:57 编辑

十三、国外服役情况

1945年后,许多国家需要通过从其他大国购买或租借军舰的方式来重建他们的海军,实际上一些国家的舰队是全部由这些军舰组成的。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美国,但英国也没有落后,而Sloop则令人惊讶地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里面有一艘还是所在级别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勺鹬号(HMS Whimbrel)在战后卖给了埃及,重命名为法鲁克国王号(El Malek Farouq),埃及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之后,又改名为塔利克号(Tariq)。该舰目前仍在役,虽仅作为固定停泊的仓库船使用,但仍然显示出Sloop设计的长寿命。目前英国民间正试图购回这艘船,用于纪念(译注:因埃及方面开价过高,利物浦方面仍未能购到该船)。

另一个例子则是新成立的联邦德国海军,当西德得以重建其军队时,英国向德国出售了阿克泰翁号(HMS Actaeon)、火烈鸟号(HMS Flamingo)、 哈特号(HMS Hart)、 人鱼号(HMS Mermaid)。德国海军将其重命名为希佩尔号、斯佩伯爵号、舍尔号以及沙恩霍斯特号,作为训练舰使用了好多年。除了沙恩霍斯特号以外,其他三艘跟其他从英国购买的船只一样,陆续退役并卖给拆船厂。而沙恩霍斯特号则在海军中服役多年后,改为用作损管训练,最终在1990年由比利时拆船厂拆解。


图片说明:摄于1959年,原皇家海军阿克泰翁号现在变成了联邦德国海军的希佩尔号,虽然经过改装,但外表仍能看得出是一艘英国Sloop。可以看到船中部新装的德式近防炮,烟囱加上了风帽,船体后部加建了学员用的教室但并未大幅改变其外形。英国雷达仍保留,不过桅顶的291雷达拆掉了(译注:该舰之后将大幅度改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Sloop的改装

Sloop成为兼具扫雷和巡逻功能的军舰的设计过程在上文已经描述过了,接下来将会提到Sloop是如何通过不同程度的改装以适合其他用途的情况。

驻在香港的中国分舰队(China Station)早期型Sloop,除了正常的Sloop任务外,还需要在防御计划中充当布雷舰的角色,战时需要布设防御性的水雷场。因此改装计划中需要减少Sloop的上部重量,比如说移除扫雷装备(绞车除外),X炮位的火炮,后部的扫雷索具轨道等等。而布雷用的装备和轨道则存放在本地岸上。在24小时内就可完成改装工作,改装后的Sloop可以装上32枚锚雷出海,并进行人工布设。

这种将扫雷或反潜型Sloop改装为布雷Sloop的工作,无需在船厂内进行,不过还有一些改装工作并非如此简单,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的结构进行改造。

在海外,舰队司令通常会把将旗安排到巡洋舰上,但很多时候需要访问的港口由于太小(这类访问类似于今天的国事访问),巡洋舰之类的大舰不能进入。因此,需要在小型舰上配置与舰队司令身份相衬的设施,中国、非洲以及地中海分舰队尤为必要。改装的措施包括将后部火炮拆除(或拆掉部分上层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住舱建筑,为舰队司令,司令夫人,随从、以及司令部人员提供住宿。Sloop的其他作战结构仍保留,但原先存放炮弹的弹药库现在变成了行李仓库,火炮和火控系统的线路保持原状。增加的住舱建筑可以拆掉——需要动用船厂设施才能拆除——但实际上没有Sloop这么干过。

麻鸦号Sloop变成女巫号海军部游艇的改造过程,其工序复杂得多,而且后部的附加建筑在战争期间一直保留。虽然这也许是没有空闲船厂的缘故。即使如此,女巫号仍然进入了作战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女巫号是最后一艘采用维多利亚时代涂装的皇家海军军舰——黑色船身,白色上层建筑以及浅黄色烟囱,如照片所见看起来非常漂亮。

最后一种改装,发生在建造时期或服役后期,即改为测量船用途。如果是新建成的,则仍然遵循“保留位置而不安装”武器的原则。由于其测量用途,需要搭载更多的小艇、装备以及绘图室——当时军官们测量时需要每天在绘图室绘制大图。但和作战有关的各类接口(如线路、弹药库配置等)仍然尽可能地留下。在战前如此建成的Sloop都是这种状况。当战争来临,建成的Sloop会迅速改建成和其他姊妹舰一样的状态投入作战,或者在建造过程中就改回作战型Sloop的形态。


图片说明:皇家印度海军亚穆纳河号(HMIS Jumna),1944年10月4日摄于印度洋,锡兰以南海域,其漂亮的外表,看起来很像战后无迷彩的涂装状态。


图片说明:亚穆纳河号,战后是第12护卫舰中队的领舰,照片的拍摄日期不明,但有可能摄于1953年,在朴次茅斯附近的观舰式。


图片说明:印度独立后,亚穆纳河号改名贾穆纳河号(INS Jamuna),之后在1970年改造为测量船,以测量船的身份继续服役了十年,1980年年底卖掉拆解。照片为测量船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武备的变迁

个别舰的武备变化在其他地方描述(译注:个舰的情况不再一一翻译),下面描述的是总体的变化情况。首先是主炮,4英寸炮,在整个服役期间都存在,虽然高角炮取代了低角炮,而且当双联装4英寸高角炮成为主流后,少量舰的单装炮被双联装炮取代了。

近距离防空装备直到战争爆发后才开始升级,0.5英寸机枪逐步升级为奥利冈20毫米机关炮,许多Sloop上的0.5英寸机枪直到战争后期才得以更换。而奥利冈20毫米炮又逐步被40毫米博福斯所取代。只有最后期建造的Sloop能够装上四联装2磅炮这一典型的英国装备。

反潜武器的变化最大。最初的设计需求只包含了最基础的反潜装备,所有舰都保留了声纳的位置,但建成是很多都没有装上。这实际上是好事,因为到了三十年代后期这些Sloop安装声纳的时候,装上去的是最新型的声纳而不是建成时的旧型号。

标准的反潜武器当然就是深水炸弹。早期Sloop能够携带从船尾斜道投放的4枚(!)深弹。通常这些深弹斜道不会安在舰上而是存放在岸上的仓库中。从阿伯丁号(HMS Aberdeen)和弗利特伍德号开始,Sloop得以装备深弹投射器和深弹滑轨,深弹的备弹量也增加到40枚。更早建造的Sloop在时机许可的情况下也升级到了这个标准。此时的深弹投射器当然只能是旧式的Mk II型,每次只能发射1枚深弹,之后就需要重新人工装填。

黑天鹅级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变化,战争初期Sloop深弹投射器的数量增加到8座,以使Sloop可以实行14枚深弹投射方案,虽然此方案后来评价不高。投射器也变成了更新式可以迅速装填的MK IV型,深弹备弹量增加到110枚。14枚深弹投射方案后来经过评估后改为10枚的方案,定深定为两个深度。新的方案容许将深弹投射器减少到4座。深弹的携带数量跟舰体大小有关,舰体更大的新型Sloop能够携带110枚,而较旧型的只能携带60到80枚。

1942年出现的刺猬弹显然将大大增强Sloop的反潜能力,然而直到18个月后Sloop们才开始装备这种新式武器。安装的位置是前甲板,通常会偏向一舷,而将另一舷的空间用作储存备弹。装备两座双联装4英寸炮的Sloop没有足够的前甲板空间来安装刺猬弹发射器,而移除一个炮塔又令人难以接受。为此发明了一种新的刺猬弹发射器,后来被称为“切开的刺猬炮”。实际上就是将原先的刺猬弹发射器从中线一分两半,两个半边刺猬炮分别安装在B炮塔的两侧,两个半边发射器由线路连接成一个整体(译注:原文为being cross connected by tie bars to form an integral,tie bars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翻译为线路),其他的操作则和正常的刺猬弹发射器没有区别。刺猬弹的标准备弹量为144枚,可进行6次24枚弹齐射。


图片说明:鹪鹩号(HMS Wren),典型的克莱德河(译注:Clyde,船厂所在河流)标准照,早期的照片,船后部安装了8座深弹投射器,近程武器只有20毫米机炮,这4门20毫米单管炮分别安装在舰桥两侧和船体中部。291雷达尚未安装上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上尉

七年服役纪念章功勋勋章

发表于 2016-7-31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zheng 于 2016-7-31 00:55 编辑

navweap对于这种刺猬弹是这么写的,可以参考一下
The standard "box" mounting contained 24 projectiles arranged in six rows of four projectiles each as can be seen in the photograph above. A variation was "Split Hedgehog" which was used in some sloops and other small ships where it was necessary to retain the forward gun. These mountings held 12 projectiles each and one was placed on each beam, near the bridge. These were coupled together, initially with wire ropes, later by hydraulic jacks. About 35 ships were so fitted between 1942 and 1943.

其实我本来想直接找这东西的操作手册的,看看具体是怎么用的,结果搜到了这个
http://discovery.nationalarchives.gov.uk/details/r/C2096768
为了这个词而动用这个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6-7-31 00:42 编辑
benzheng 发表于 2016-7-31 00:03
navweap对于这种刺猬弹是这么写的,可以参考一下

道理明白,但对于原文中tie bars这个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能按实际情况来理解。下图应该能够看清楚Split Hedgehog的位置,B炮塔后方靠舷侧的就是,图片可放大。

图片说明:谦虚号(HMS Modeste),属远东的第3护卫舰中队,摄于1958年8月18日亚丁,正准备返回本土退役出售。后方的是航母HMS Bulwark,以及护卫舰HMS Bigbury Ba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破坏他人睡眠和爱情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12 , Processed in 0.0243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