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5538|回复: 7

[战史档案] 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关岛”号大型巡洋舰全战史(上)

[复制链接]

二等兵

发表于 2018-8-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乃海军圈小白,对一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略有考据,于是兴头之下码了一篇全战史(当然时间仓促,只完成了上半部分)。

在论坛第一次发帖,还望各位前辈海涵,并指出文中的错误,十分感谢!下面是正文。

序言

  1945年元月,美利坚合众国,东海岸的费城海军基地。
  军港旁,一艘崭新的大舰静静地停泊。刷涂的迷彩油漆在增加隐蔽性的同时,也给这艘修长美丽的美利坚造船工艺品添上一丝英气。甲板上,水兵们整齐列队,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站在舰首的一位军官——身穿深色海军大衣,金色的肩章表明,这是一位海军少将。一旁警卫的士兵刺刀笔挺,凌冽的海风在冬天更是刺骨。即便如此,下面站着的每一个人,心里却都是热乎乎的。
  “……自从这艘船的设计在海军中被广泛地知晓,据我所知,少将以下的军官和士兵们都紧张和情愿地想去在她们上面服役。”
少将威严的眼神扫过水兵们,稍作停顿。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阿拉斯加”号的陪伴下,应该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我们有机会,和权力,去带着她们执行第一次任务。具体的位置分配仍然不清楚,但结合了火力和韧性的设计,几乎可以很确定,”
他抬起头,用着夹杂激动的语气说出最后一句话。
“我们将在最前线,这也是我认为大家想去的地方。”
这一刻,每个人眼中,都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有兴奋,有紧张,有骄傲,有担心。
少将笑了,却也不轻松。
第16巡洋舰分队指挥官弗朗西斯·洛少将正在发表动员讲话。
他的名字,是弗朗西斯·洛,海军少将,美国海军第16巡洋舰分队最高指挥官。他此时站着的,便是他的新旗舰,方才在去年9月中旬进入现役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二号舰,“关岛”号。
从1944年9月17日至不到一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她经历战火的时间是如此的短。即便如此,在西太平洋,日本海,在中国东海,黄海;在费城,珍珠港,在冲绳,在温州,在朝鲜半岛,她留下的足迹也已横跨半个地球。
今天,让我们回过头去阅读历史,重现这艘生不逢时却也恪尽职守的大型巡洋舰驶过的每一道航迹。
参考资料:
《USS Guam Cruise Book,1944-1945》
美国海军二战战时档案
本帖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二次转载至其他平台

目录

1.“关岛”号的前世今生

2.服役,磨合与起航

3.拯救航母富兰克林

    附录1 3月18日至3月22日详细每日战斗报告
4.炮击,休整,再炮击,再休整


5.中国海域的巡航

6.最后一站——朝鲜半岛

7.回家,与告别


1.“关岛”号的前世今生

“关岛”,命名来源于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岛。这块美国领地是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取得的,即使它在1898年6月就被美国海军的亨利·格拉斯舰长指挥着 “查尔斯顿”号战舰所占领。在被用来命名新式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之前,这个名字还被用作命名一艘美国在华炮舰。她于1927年5月28日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下水,并于7个月后进入服役——她的任务很简单,保护美国在华传教士和其他外国人的安全。全舰长159英尺5英寸,宽度则是27英尺1英寸,排水量370吨;有着2门3英寸23倍径舰炮和8挺.30机枪。全舰共有5名军官,6名军士长和38名水兵。到了后来,由于日本在华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动作逐渐加重后,美方把她改造成一艘“无线电监控船”,执行什么任务不言而喻。而后在1941年1月23日,为了给二代也就是即将开工的大型巡洋舰腾出名字来,一代关岛改名为“威克”号。很快,珍珠港事件爆发了。在企图自沉的举动失败后,“威克”号上的船员们不得不选择向日本军队投降——她也是唯一一艘这么做的美国海军战舰。
1927年的“关岛”号。
而后,这艘被俘获的小炮艇被日本军队转交给了汪精卫伪政权的海军,改名“多多良”号。幸运的是,即便在战争中经历过自己人的空袭,她还是活到了抗战胜利,在1945年8月重新回到美国海军。拥有着中途岛衣阿华等巨舰的后者对这么一艘年老色衰的小炮艇自然是喜新厌旧,于是在1946年转手又把她扔给了蒋委员长的海军,改名“太原”号。但是众所周知,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是解放军的运输队,这艘炮艇自然不能幸免。于是,在几度易手后,初代的“关岛”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泊位,并于60年代安然退役。
被日本俘获后改名“多多良”号的“威克”号。

在国军中服役并再次改名“太原”的“关岛”号。
而第二代“关岛”号便是我们的主角——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二号舰。她于1942年在2月2日在新泽西州坎顿的纽约造船厂铺下龙骨,1943年11月12日下水。仪式由战前最后一任关岛总督乔治·约翰逊·麦克米兰的夫人组织,也同样是她,在关岛的船头砸碎了代表一艘船生命开始的香槟。在抓紧舾装,海试后,“关岛”号于1944年9月17日正式服役。她也曾被描述为“美国版的袖珍战列舰”亦或者“战列巡洋舰”,但美国海军官方对其的正式称呼依然是“大型巡洋舰”。
在“关岛”号船头砸碎香槟的麦克米兰夫人。

正在下水的“关岛”号。
被设计成“巡洋舰杀手”的“关岛”号标准排水量28750吨,全长246.28米,水线长240.79米,水线宽27.67米,最大吃水9.684米。她拥有三座三联装12英寸/50倍径MK8主炮,六座双联装5英寸/38倍径Mark 12型副炮,十四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34门单装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这样的武备在面对其他巡洋舰时绰绰有余,而防护也让后者同样是望尘莫及——厚达9.5英寸倾斜10度的主装甲带,炮塔正面厚度达到了12.8英寸,顶部5英寸侧后6英寸,“A”,“B”,“C”三个炮塔炮座分别对应11,12和13英寸厚。司令塔正侧面也有9英寸,顶部4英寸,在巡洋舰中可谓盔坚甲厚——这样的装甲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面对其他巡洋舰时滴水不漏。水平防护则由作为可以提前引爆500磅航弹的炸弹甲板的1.4英寸STS结构钢,从上到下分别3.25、2.8和1英寸的STS结构钢组成。
身为“巡洋舰杀手”和己方航母的护航者,她的速度同样不落下风。四组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让“关岛”号正常情况下以150000马力的输出功率跑出33.4节的高速。另外她还有两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全舰一共4架OS2U“翠鸟”或SC-1型“海鹰”式水上飞机作为单独行动时宝贵的侦查手段。
她全舰大概有125名军官和2000名水兵,包括80名海军陆战队员。
本文将详细讲述她在正式服役后直至战争结束后的经历。对于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背景和经过以及详细参数,作者在去年年末“关岛”号的生日也就是下水日已经发过一篇长文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本人微博文章页面查看。
2.服役,磨合与起航
1944年的9月17日,对于“关岛”号和她的船员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日子。在吸引了无数目光引起无数议论之后,她终于得以正式服役。虽然,前奏并不顺利。
“关岛”号服役仪式现场。

“关岛”号的服役仪式。
“关岛”号大部分水兵都来自于罗德岛纽波特的海军训练中心——他们于1944年的7月11号开始训练,也就是她服役两个多月前。而其他军官和成员则被安置在新泽西州格罗斯特维斯巴赫的兵营中,等待着“关岛”号被纽约造船厂的人途径几公里的特拉华河开到费城海军基地。当年9月15号黎明前,所有人在兵营登上“关岛”号。0700整,“关岛”号出发并被拖拽到特拉华河前往费城海军基地。此时,在纽波特,“关岛”号其他征募而来的水兵在9月14日1600时坐火车前往费城。但是一阵飓风干扰了铁路交通,迫使这部分人员比计划中晚了16个小时也就是在9月15日的9点方才登上战舰。
好在后面并没有出什么岔子。服役仪式在17日顺利举行,也就是在这一天,“关岛”号的战时舰长——利兰·皮尔森·洛维特海军上校,正式指挥起这艘接近3万吨的“巡洋舰杀手”。而来自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列克星敦”号(CV-16)路易斯·埃弗雷特·龚特尔中校则担任第一副舰长。
在指挥她之前,洛维特上校是华盛顿海军公共关系部门的主任。他于1944年6月27日,“关岛”号服役之前接到任命,来指挥这艘战舰。
洛维特上校,“关岛”号舰长。

龚特尔中校,“关岛”号第一副舰长。
洛维特上校英文全名叫Leland Pearson Lovette(利兰·皮尔森·洛维特)。他于1897年12月11日在田纳西州的格林维尔出生,他的父亲奥斯卡·洛维特是田纳西州共和党议员。洛维特上校在1913-1914年间就读于田纳西州的图斯库卢姆大学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而后在1917年考取海军军校并进入现役。1928年,他毕业于海军战争大学,此后他一直在海军中做文职工作或是进修学习。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Naval Customs,Traditions and Usage》的书,并且直至现在,许多网站上依然有得售卖而且好评率不低。1940年5月,身为海军中校的洛维特当上了“波特”级驱逐舰“塞尔弗里奇”号的舰长,不过仅仅两个月的任期后,他便被调回文职部门,直至44年。
他被调来的这个公共关系部门主任也是有点意思——这个部门相对其他而言,是较为开放的,主要和媒体以及新闻记者接触,有时也会对公众举办一些科普讲座之类。由于形象良好,上级也通常较为愿意去提拔他们。就在“关岛”号服役前的一个月,洛维特上校就因为文职工作的出色被授予军团勋章。当然并不止一次,1946年9月,他因在二战中指挥“关岛”号的得力被授予第二枚军团勋章,那时候他已经是一名海军少将——当然,这都是后话。
除了舰长副舰长,全舰在当时主要领导军官如下:

在服役后,“关岛”号并没有立即起锚出海前往大西洋或太平洋,而是继续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做一些建造方面的收尾工作。另外,她的船员们也需要熟悉自己的新住处。
10月22日,她接受了属于自己的几架SC-1“海鹰”型水上飞机。有趣的是,“关岛”号是第一艘接收并使用这种飞机的战舰。后者是美国海军1942年要求设计生产的——1937年设计的SO3C“海鸥”和OS2U“翠鸟”型水侦在当时已经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寇蒂斯公司接下了这笔单子,1942年8月1日开始设计,当月25日被要求给出两种设计和五架样机。1943年6月正式投产,第一笔订单的数量是500架——这时它的首飞还没有开始。1944年2月16日,“海鹰”的第一款型号XSC-1开始试飞,一直测试到4月28日。后续设计的SC-2型并没有大规模量产,只生产了九架。
SC-1型水侦。
作为水上侦察机,它的各项指标并不高。SC-1只能搭载一名飞行员,武备是2挺性能可靠的勃朗宁M2型.50重机枪,它的可折叠双翼上的挂架可以各搭载一枚250磅航弹,右翼的位置还可以装上对海搜索雷达。它使用的是一部怀特R-1820-62型发动机,可提供1350马力的功率,最大速度达到了504千米每小时,正常巡航速度是210千米每小时,爬升速度12.7米每秒,航程1006千米也就是543海里。整架飞机空重2.867吨,满载重量4.1吨左右。这也是“关岛”号在服役期间唯一一种使用过的水上飞机。
很快,拿到新玩具后不久,1944年10月25日,“关岛”号终于在早上8点39分驶离费城海军基地,开始了服役后的第一段航行。

第一天的任务并不繁重,在下午1515时抵达特拉华湾后,“关岛”号开始调试她自身的磁罗盘。很快,在17:44日落之时,她在布朗浅滩以南一英里的地方下锚待命——这时她的具体位置是北纬38°54'42",西经75°07'00"。
两艘“本森”级驱逐舰“尼尔兹”号(DD-616)和“奥德龙诺”号(DD-617)前来报到担任她的护卫任务并停泊在距离“关岛”号西北方向一英里的地方。前者下水于1942年10月1日,后者则是11月9日。她们也是“本森”级驱逐舰最后的两艘,完工于马萨诸塞省昆西市的Fore River造船厂。这个地方也是“内华达”、“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列克星敦”(CV-16)、“汉考克”号(CV-19)航空母舰,“北安普顿”、“波特兰”、“昆西”(CA-39)、“文森斯”以及“萨勒姆”号重巡洋舰以及许多驱逐舰的出生地。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三艘船上的船员们起了个大早,0628时便出发并于0710时穿过了水雷区。接着,“关岛”号在0832时放飞了一架水上飞机,目的地是费城。0843时她们开始航行训练,“关岛”号开始进行之字形航行,两艘护卫的驱逐舰形成了反潜队形。0936时,令所有舰员热血沸腾的一刻到来了——“关岛”号的12英寸主炮开始慢慢地转向,开始了她服役后的第一次射击训练,消耗的弹药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12英寸炮弹并不是通常所知的穿甲弹(AP)或者高爆弹(HE),而是训练专用的空包曳光弹(BL&T,Blind Loaded and Tracer)。(注意:此处存疑,还请对此有研究的前辈指出BL&T所代表的具体弹种)
1215时,“关岛”号开始掉头返回陆地方向,航向270°。
1610时她扫荡完河道进入特拉华湾,1720时进入水雷区通道并改变航向为334°,1747时在距离布朗湾2英里的南部海域下锚,位置北纬38°53’30”,西经75°05’48”。
1944年10月26日“关岛”号最终停泊地。
1944年10月27日毫无例外又是早起的一天:0615时“关岛”号便在美国海军尼尔兹(DD-616)和奥德龙诺(DD-617)号驱逐舰护卫下出航,航速15节,沿着特拉华湾水雷区通道前进。0701时目测到停泊在距本舰50°角度1.2英里外的“Overfalls”号灯塔船,并改变航速为20节,航向135°向南扫荡河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Overfalls”号灯塔船可谓历史深远。她于1938年6月下水,同年9月进入服役。由于作为美国海军在大后方的非战斗船只,她全船只有14名船员,排水量374吨,最大航速9节。她在44年年末停泊在距离May海角西南8.5英里,Henlopen海角东部3英里的海域。本人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比对过美国海军档案与维基百科的说法,发现有说法不一的情况。经过与档案的比对,维基百科上撰写的有关这艘船在1944年的停泊地点是错误的。
​维基百科上说这艘船进入现役后便一直停泊在康涅狄格州的海域旁,而这个位置显然与“关岛”号10月26日晚停泊的地点相隔甚远。且不说海面上直接看到,即便是真的停在那里,中间也隔了一大片陆地——特拉华湾到康涅狄格州的距离不止一星半点,这样的情况下“关岛”号上的船员是根本不可能隔着这么远还冲破陆上景象的阻挡看到灯塔船,更别提档案中记录的角度与距离与之不符的现实情况。因此,我完全有理由认为,维基百科至少给出的在1944年这个灯塔船的停泊位置是错误的。
成为博物馆舰并现存至今的“Overfalls”号灯塔船,位于特拉华州。
维基百科写的错误的停泊地点,注意图中红框。
根据维基百科给的地点查得的地图上的位置。
言归正传,作为实弹射击训练的辅助,她在0906时放飞了一架水上飞机,方向270°。0911时航向改变为186°,驱逐舰进入反潜阵型,本舰执行24号“之”字形航行计划。1023至1125时进行主炮实弹射击测试,具体的弹药消耗不详。1200时位置北纬37°33’,西经74°34’30”。1324时改变航向为265°,进入切萨皮克湾扫掠河道。1630时她降低航速为15节,航向313°,1647时停船并接受了来自切萨皮克湾的一名飞行员,并解散了护卫的驱逐舰。1736时经过亨利海角灯塔,距离左舷2400码。最终抵达汉普顿锚地已是1907时,下锚停泊在“Z”港位。由于过去的汉普顿锚地与如今的位置已经有所偏差,故在此不能给出具体的停泊位置。
28日就显得舒坦多了:由于大风干扰的缘故,她整整一天都停泊在这个锚位上而不是按照原计划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休息了一天后,“关岛”号在10月29号不情愿地再次早起出发,这天她前往的是诺福克军港的Lambert's Point,进行消磁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军舰面对磁性水雷或者鱼雷时引爆后者的几率。下图是个消磁泊位,也是“关岛”号当时停泊的地点。虽然可能与下图中的模样有所差别,但完成的却是一样的工作。同时,舰长还按照命令,向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COTCLANT,Commander, Operational Training Command, Atlantic Fleet)报道。
比较现代化的消磁泊位。

​​30日同样没有什么繁重的任务。驶离消磁泊位后,“关岛”号向着York Spit海峡北部尽头的邻近地区——切萨皮克湾前进。1200时她用“D”方法回收了一架水上飞机。1220时开始摆动法罗盘校正以校准舰上的无线电测向仪。1717时停泊在切萨皮克湾,具体位置北纬37°18’18”,西经76°05’18”。
1944年10月30日“关岛”号最终停泊点。
而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关岛”号于0800时起航并摆动法罗盘校正以校准无线电测向仪,整个过程在York Spit海峡的邻近地区完成。1650时她停泊在切萨皮克湾的普兰泰申灯塔旁,距离后者5英里,角度157°。
这就是一艘军舰短短几天的服役生涯。我们不难看出,整艘战舰如果只是单纯待在大后方训练的话,实际上一整天的日程是极其枯燥和对整个战史而言没有太多意义的。而不幸的是,“关岛”号作为一艘崭新服役的军舰,这样的日程还要持续小半年。因此,为了节省篇幅给最精华的部分留出空档,本文只描述一些相对重要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这样的特点在前半部分会比较明显。
  言归正传。经过几天枯燥的训练,11月7日,舰上的水兵们终于可以上岸小小放松一下——他们昨天刚刚经过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人员的非正式视察。这一天“关岛”号停泊在诺福克海军作战基地的7号码头,处于同一位置的战舰还有:“莫娜岛”号修理舰(ARG-9),“怀俄明”号战列舰(BB-32),“穆尔”号护航驱逐舰(DE-240),“梅兰特”号驱逐舰(DD-402),“瓜达卡纳尔”号护航航母(CVE-60)和“廓尔”号护航航母(CVE-13)。
如果说这一天之前的航行还只是牛刀小试,那后面的日子里舰上的全体成员面临的就是一个较大的挑战。8日,她按照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在1944年10月19日下达的命令前往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作试航。根据粗略计算,从诺福克军港出发到她的最终目的地特立尼达的西班牙港,其直线距离超过了2000英里——共约2033.1英里,而且还不算绕路的路程。尽管全程都在相对安全的大西洋西部,但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依旧是潜在威胁。这对于全体基层新兵级别的船员无疑是个极大的考验。
3271.93公里换算既2033.1英里。
尽管路途漫漫,但“关岛”号还是坚定地踏出了她的第一步。1320时她右舷方向经过亨利角。1400时加速到20节,航向085°,驶出切萨皮克湾并进行扫荡。1428时遇见了正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匹兹堡”号重巡洋舰。1702时正式驶出切萨皮克湾的尽头,位置北纬36°56’38”,西经74°40’20”,航向设置为108°。美国海军的“梅兰特”号驱逐舰(DD-402)和“温莱特”号驱逐舰(DD-419)为本舰护航,后者开始“之”字形航行。1900时切换到西五时区。
  出航的第二天,“关岛”号在0700时将航向切换为175°。随后便驶出美国海域进入公海。0830时进行紧急状况训练。很快,这样的训练便派上了用场。1344时船员们放飞了一架SC-1型水上飞机,但1505时当船员们在用“C”方法回收飞机时,后者意外倾覆在水中。这也是本舰在服役以来发生的第一场事故。“温莱特”号驱逐舰上的人放下小船救起飞行员。由于担心敌方潜艇的威胁和耽误日程,飞机并没有被回收而是被己方20毫米机关炮击沉。对于本次失事,舰长洛维特上校在写给上级的报告里并没有重点提及。但是,这样的事故似乎并不是非常偶然。
  大家的行动都开始变得小心了起来,除了必要的停留之外一直都在闷头赶路,好在从那之后一直也没再出什么意外。即便长途跋涉,但目的地已经在望。13日的0635时全舰速度降低为15节,航向切换为180°穿过水雷场抵达特立尼达的纳维奥斯海港。一分钟后瞭望哨目视到了位于帕里亚海湾的“杜鲁斯”号轻巡洋舰(CL-87,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0748时她通过了防鱼雷网并停泊在特立尼达西班牙港的B-3泊位。舰长,枪炮长和通讯长,导航长,主导航员出发前往特立尼达的海军基地与当地指挥官进行会议。三架舰上的SC-1“海鹰”型水上飞机停在岸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关岛”号上的小伙子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接下一个任务。她于1205时驶离港口抵达外海进行训练。1350至1642时进行了射击训练,一共消耗了如下弹药:
8发5寸 AAC炮弹
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12发12寸HC炮弹
6发12寸AP弹
18发12寸全装药发射药
1730时,拖着一整船疲惫不堪的新兵蛋子,“关岛”号在帕里亚海湾下锚,位置北纬10°22’00”西经61°58’45”。

之后,这艘大型巡洋舰便开始了她和诸多前辈一样的卖力训练。在这里她主要进行的是较为基础的射击,从12英寸主炮、5英寸副炮到40毫米博福斯、20毫米厄利空防空炮。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虽然训练日程还是一如既往地枯燥,但总归也不全是单舰训练。11月22日,“关岛”号08:18时便起航进行防空炮射击。和她一起训练的战舰是美国海军“匹兹堡”号重巡洋舰(CA-72)和“春田”号轻巡洋舰(CL-66)这两艘同样服役不久的新舰。08:35至11:09进行了防空炮和高射机枪的实弹射击训练。消耗了以下弹药:
45发5寸AAC炮弹
45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838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曳光弹(HETSD,真实战斗中使用的防空炮弹药,为了避免未命中目标后继续飞行而误伤友舰,而一般训练只用HET)
1569发20毫米高爆曳光弹
全体船员终于在23日感恩节得到了休息。这一天“关岛”号在特立尼达的西班牙港B-7泊位下锚。
而后的几天,训练的内容开始变得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昼间舰炮射击外,船员们也开始进行夜间战斗的一些必要训练比如难度较高的夜间射击和对抗鱼雷艇偷袭等,以及模拟友舰失去动力而进行的拖拽。她还在这里碰到了未来搭档过一段时间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香格里拉”号,和“匹兹堡”、“春田”一样,也是一块进行了防空炮的射击训练。
而本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1月30日,“关岛”号和她的船员们终于再次得到了久违的休息时间。她整整一天一直停在港内,给全舰加油并收回了三架SC-1水上飞机连同机组人员。
类似的训练一直持续到12月9日。在整整磨合了近一个月后,她收到命令,与TF 23编队的“春田”号轻巡洋舰、“墨菲”号驱逐舰一同行动于当天启程返回本土。
第二天这支小编队计划前往波多黎各的库莱布拉岛并在早上与约定好的“匹兹堡”和“卓别林”号会和。下午,“春田”号收到命令离开编队,独自前往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
12日,整支编队在从库莱布拉岛返回本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的路上。风速36节,风向270°,海面风大浪急,本舰摇动剧烈——他们撞上了一场台风。“匹兹堡”号甚至在末尾掉了队,于是“卓别林”号在命令下去监视“匹兹堡”号并授予单独行动的权力。这支小编队终于在15日的晚上回到汉普顿锚地。
​又是几天枯燥的训练,“关岛”号最终于19日向着自己进入现役的地点——费城海军基地驶去。而这个月的接下来10天,全舰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进行修整——当然,还有圣诞节。
大后方的圣诞节无疑是物资充足的,船员们吃饱喝足之际,还给他们心爱的战舰作足了装饰。
……例如船头位这个平成不堪的四联博福斯炮位。
当然,除了吃吃喝喝,一些高雅的娱乐项目也是必要的。“关岛”号的军官和水兵们被邀请到费城当地一座高级宾馆参加舞会,在这里船员们毫不费吹灰之力地用他们那对能在船上如履平地的双腿在打了蜡的地板上与当地的漂亮女孩们翩翩起舞,船上的乐队为他们提供优美的音乐伴奏。
“关岛”号本舰的乐队。
……以及舞会的现场。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后方平安的圣诞节过后,船员们新一轮的挑战到来了。在新年无所事事的头几天过去之后,1945年1月5日,大西洋舰队总司令亲自下发了命令,在成立两个新作战单位——第16巡洋舰分队和TG 21.12舰队的同时,正式把这艘崭新入役的大型巡洋舰编入战斗部队。也许是借由身为巡洋舰杀手的身份,我们的主角,在首次被编入作战部队的时候便成为了旗舰。
当然,由于还未真正抵达前线,第16巡洋舰分队这个编制目前还没有正式搭建起来,此时给的编号更多意义上仅限于名义。不过整个巡洋舰中队的领导班子倒是已经配备齐了:
这弗朗西斯·洛少将也不是一般人。尽管只比舰长洛维特上校年长三岁,但和快把办公室坐穿的前者不一样,时年51岁的他倒是实打实地走的是武官的路子。1915年他从海军军校出来,在“康狄涅格”号前无畏舰上服役,又过了两年突然又转去潜艇部队担任D-3号潜艇的艇长。官是越做越大,但他也没忘了继续学习深造。1925-26年进修之后又去“新墨西哥”号超无畏舰上当了炮术长,之后在潜艇部队几经转载甚至进入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任职,并在1942年担任“威奇塔”号的舰长,参加过著名的火炬行动。行动期间,他的座舰甚至打出了最远动对动命中的距离记录——27000码左右距离上命中了法国海军“Brestois”号驱逐舰!或许是收到行动成功的影响,他又在43-44年间干了一阵子负责反潜的工作之后便被分配到这个新单位上一展身手,官至海军少将。这么一看,洛维特上校即便是没打过仗问题也不大了——他的直接上司和主要副手都是经历过战火的人,而且一个在太平洋,一个在大西洋。而洛维特本人的文官办公技能也不差,这三者凑到一起来倒也是个不错的组合。
​此次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给出的编制如下:
TG21.12舰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少将,兼任第16巡洋舰中队最高指挥官,旗舰:“关岛”号,舷号CB-2)
第64驱逐舰中队指挥部(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上校C·C·伍德,旗舰:“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舷号DD-748)
“香格里拉”号航母(舷号CV-38)
“福里斯特”号驱逐舰(舷号DMS-24)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福里斯特”号驱逐舰以外,剩下的三艘战舰均是新服役的。我们的主角服役于1944年9月17日不提,作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第21艘同级舰的“香格里拉”号,其服役时间则比她仅仅早了两天,剩下的那艘属于“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的“哈利·E·哈巴德”号倒是稍早一些,服役日期是7月22日。而作为不怎么出名的格里维斯级驱逐舰,服役于1942年1月13日的“福里斯特”号算得上这支小小舰队中唯一打过仗的老兵。她全舰标准排水量只有1630吨,拥有5座单装5寸高平两用炮,6门20毫米厄利空高射机关炮和6挺.50机枪,以及2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最大航速37.4节。相比于新锐的“弗莱彻”级和“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老旧的“格里维斯”级驱逐舰不再适合什么高强度的战斗任务了,因此服役以来她执行的都是相对简单的二线作战任务,比如护航运输船队、扫雷和防空警戒而不是在一线交战。不过有趣的是她倒是还参加过著名的“火炬行动”,以及诺曼底登陆的海上行动,虽然也只是待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执行警戒任务。
  第二天,也就是1月6日,美国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少将在费城海军基地停泊的“关岛”号上升起自己的将旗,正式担任起第16巡洋舰中队最高指挥官并按照职责向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报告舰队的组成情况。登舰的第16巡洋舰中队司令部部分人员担任起费城海军基地船坞的港口调度官,而管理行政的港口调度官则继续由指挥着“奥古斯塔”号(CA-31)的美国海军E·H·琼斯上校担任。美国海军的规定是如果一个港区内有多条船,军衔最高的舰长自动成为港口调度官,后者的职权包括行政和船坞两方面,负责船坞的则主要处理修理、建造方面相关的事宜。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序言所描绘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天里全舰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里待命,司令部的人也需要借此熟悉全舰的一些情况。而在1月10日,“关岛”号于1054时起航并于1700时抵达下特拉华湾,之后向北扫荡海域并进入大海。随后她返回下特拉华湾并于2312时下锚,并在次日凌晨0435时起航返回费城海军基地并于1200时抵达。
这便是她在正式进入战争后在本土海域的最后一次航行。由于台风的缘故,整艘船被迫在锚地停泊到17日方才出发。行程很明确——一路南下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17日,“关岛”号于1246时起航并与计划第64驱逐舰中队的旗舰“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次日在“Overfalls”号灯塔船附近的Peter点会和。她于1902时抵达下特拉华湾并下锚。
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1月18日,“关岛”号发生了自服役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早上,两架SC-1型水上飞机从诺福克飞抵本舰并被吊上甲板,但另外两架却未能按计划起飞。1130时她起航并与美国海军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DD-748,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一起上路,向特拉华湾南部海域扫荡并进行全马力加速航行。但是,这次试航并没有船员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2130时她的2号减速齿轮的前主轴承因为磨损而导致损坏,3号冷凝器被灌入海水,全马力航行因此被迫停止。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档案文件,从而也无从了解详细情况。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的便是2号螺旋桨不能使用——这下她不但不能冲刺,就连保持长距离慢跑的速度都成了问题。不过虽然如此,第二天她还是按照计划于0756时与约定好的“香格里拉”号航母和“福里斯特”号驱逐舰组成TG 21.12编队。“香格里拉”号作为整支舰队的导航和指挥中心。“福里斯特”和“哈巴德”号驱逐舰负责警戒。第16巡洋舰分队的最高指挥官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在“关岛”号上进行指挥。整支舰队形成低能见度下的防空阵型,朝巴拿马运河方向前进,统一速度21节。1620时由于“关岛”号的2号螺旋桨不能运作导致很难跟上队伍,故整支舰队航速下调为19节。
20日一早,“关岛”号便收到了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本人的命令:“关岛”和“福里斯特”号组成TU 12.12.1舰队并前往关塔那摩以对“关岛”号进行维修。而“香格里拉”号和“哈巴德”号则组成TU 21.12.2舰队,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上一次意外发生之后还不到一个星期,厄运再次降临在这艘崭新的大型巡洋舰上。21日的1310时,TU 21.12.2舰队与TU 21.12.1舰队脱离并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同时“关岛”号放飞了一架SC-1型水上飞机以进行反潜巡逻。当在使用“C”方法回收水上飞机时,飞机先是成功降落在铺设的油膜上,但随后却因为主浮筒不能成功保持平衡导致机头着海,既而整架飞机翻转栽在海面上。司令部于是下令让“福里斯特”号用炮火击沉失事飞机,好在飞行员则安然无恙地被救上舰。这已经是自服役以来关岛因事故失去的第三架水上飞机。
在处理了这档子甚至连船员们都已经越来越熟悉的破事之后,TU21.12.1舰队继续前往关塔那摩湾,航速15节。
次日,“关岛”号和“福里斯特”号于0829时抵达关塔那摩湾。而在23和24日这两天,两舰都停泊在关塔那摩湾,而前者在更换已损坏的减速齿轮轴承。
25日,“关岛”号于0600时起航并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地区,继续之前未完成的全马力航行。
26日两舰继续赶路,0939时进入巴拿马的克里斯托巴尔港并准备渡过巴拿马运河,完毕后于1757时抵达巴尔博亚岛,并切换到西五时区。之前在诺福克未能上舰的水上飞机机组人员在此登舰。
同行的驱逐舰离开了,但路总归是要走下去的。27日一大早,“关岛”号于0915时在无护卫的情况下搭载着第16巡洋舰分队的司令部开始前往珍珠港的航行,航速16节。
终于在1945年的2月8日,夏威夷群岛已经遥遥在望,1758时她进入珍珠港并按照命令向太平洋舰队巡洋舰指挥部报道,停泊在F-7泊位。
而从9日到14日,她都停泊在珍珠港。舰上的几架水上飞机被暂时借给福特岛上的海军航空兵部队执行任务。同时船员们把补给和弹药搬上舰,并对悬挂的军旗和信号舰桥做了变更。13日,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对本舰进行了非正式视察。
​23日,“关岛”号收到命令,第16巡洋舰分队和空中支援单位被抽调至CTF 15 舰队在夏威夷海域进行海空联合轰岛打击训练,编制如下:
CTF 15.7.1 轰炸和炮击支援组,指挥官弗朗西斯·洛海军少将
CTF 15.7.2 火力支援一组和警戒,指挥官伍德上校
           “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旗舰),“泽拉斯”号驱逐舰   共2艘驱逐舰
CTF 15.7.3 火力支援二组,指挥官洛维特上校
           “关岛”号大型巡洋舰(总旗舰)                   共1艘大型巡洋舰
CTF 15.7.4 登陆攻击部队,指挥官伯尼上校
           “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                          共1艘登陆运输舰
CTF 15.7.5 空袭部队,导航员在“关岛”号上
           CLVG 47                                           共32架战斗机
                                                                20架轰炸机
           CVG   5                                          共8架VBF
                                                             8架鱼雷轰炸机
0802时“关岛”号根据命令起航前往夏威夷周边海域,同行的还有“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DD-748)和“泽拉斯”号驱逐舰(DD-777)。抵达之后进行了防空炮射击训练,消耗了以下弹药:
178发5寸AAC炮弹
17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2884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曳光弹
4084发20毫米高爆曳光弹
1447时与“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碰头后组成编队航行以完成晚上的巡航任务,前者进行导航,指挥任务则是由第16巡洋舰分队的司令部承担,航行中使用扫雷器。
第二天她继续在夏威夷周边海域航行。舰队导航由“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负责,两艘驱逐舰负责警戒,第16巡洋舰分队司令部在本舰上指挥。本舰按照第16巡洋舰分队接到的命令放飞了两架水上飞机,对卡霍奥拉维岛进行轰岛训练的空中观察校准。1200时准时完成训练。下午的时候进行了主炮轰岛训练的校准,再次放飞了两架水上飞机。晚上则进行了防空炮的射击训练,并随后单独执行今晚的巡航任务。
今天一共消耗了以下弹药:
102发12寸HC炮弹
102发12寸减装药发射药
658发5寸AAC炮弹
65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40发40毫米高爆曳光弹
时间进入3月份。也许是觉得这艘大型巡洋舰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太平洋司令部决定让她在接下来进攻日本本土中的战斗小展身手。3月3日,她按照命令,加入了TG 12.2编队。这支编队即将前往卡罗林群岛的乌利希环礁,包含了两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和“无畏”号以及一艘“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巴丹”号,负责护卫她们的是八艘驱逐舰。在瓦胡岛南部之后进行了防空炮射击训练以及战斗机引导训练之后,这支编队便继续浩浩荡荡地向战区方向进发。一路上星夜兼程,他们在3月6日跨过了国际日期分界线并最终在13日早上抵达目的地。
  似乎是为了捉弄这帮赶路的战舰,一干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甚至锚链都没放下,防空警报骤然响起,这比起不久前下起的大雨更让疲惫的船员们雪上加霜。不过好在不明飞行物接近之后大家都松了口气——是友军的飞机。
  战争的气氛愈发浓厚了。第二天上午“关岛”号于1006时起航并加入TF 59舰队。同时比她早到了几个月的姐姐“阿拉斯加”号加入第16巡洋舰分队,后者组成TU 59.4.1舰队作为TF 59舰队第七个支援火力单位的一部分。这支部队暂时隶属于TG 59.7舰队也就是战列舰部队,后者由第96驱逐舰中队和第108驱逐舰中队护卫着,整支舰队副司令由第7战列舰中队指挥部的人员担任。路上,她们还进行了对无人飞机的打靶训练、对拖拽单位的高射机枪射击训练和5寸炮夜战射击训练。
  午夜时分她们加入了第8战列舰中队、第6战列舰中队和第105驱逐舰中队以及第106驱逐舰中队的编队,形成夜间巡航阵型。整支舰队副司令由在“华盛顿”号战列舰上的第59特混编队司令部人员担任。而在次日15日早上,第16巡洋舰分队(TU 59.4.1编队)又加入了巡洋舰部队(TG 59.6舰队)。随后进行了模拟空袭演习和其他战术训练。中午时分切换了阵型,“关岛”号加入了轻型舰艇的编队(TG 59.4编队)。18:18时第16巡洋舰分队在第106驱逐舰中队的护卫下离开编队加入TG 58.4 舰队。但直到晚上,这支编队仍然没有和TG 58.4舰队联系上所以直到天明一直紧跟在其队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中后期美军依靠着雷达的先进已经逐渐摆脱夜战的劣势,但萨沃岛海战的惨败还是依然让他们心有余悸。因此,为了防止日本人伪装偷袭,夜间靠近主力舰队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编制调整的混乱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时间,舰长洛维特上校在战斗报告中这样记载:
“……在执行战术机动的时候,本舰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确认有效的任务编队——也就是究竟处在哪只编队中。而后者却在没有发表任何公告的情况下屡屡做出变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本舰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定位自身所处的合理的阵位。”
折腾了一宿的两舰终于在16日凌晨0558时加入TG 58.4编队,服从后者指挥部的命令。TG 58.3舰队负责引导。所有船只都在这一天加油完毕。给“关岛”号加油的是“奇科皮”号油船(AO-34),随后她收到了经“蒙森”号驱逐舰(DD-798)中转的TG 58.4舰队最高指挥官的命令,里面的内容对之前发的现在执行的命令进行了一定修正。
两艘新入役不算太久的大型巡洋舰就这样作为美军历史上最强大海军编队中的两员,继续向北前进,粉碎着轴心国最后一个苟延残喘的成员——日本帝国的垂死挣扎。她们没有想到,激烈的战斗,很快就会爆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二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3.拯救航母富兰克林

从3月18日起,“关岛”号便已经开始深入战区,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时不时与日方部队发生交火,直到后者投降。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原本庞大的日本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已经所剩无几,充当她猎物的日本巡洋舰更是少之又少,但作为一艘44年9月方才服役的新舰,​她还是拥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价值——不在于她的12英寸主炮,而是全舰多达上百门的防空武器。此外,她的涂装也在年初进行了更换,由原来的MS32/7C迷彩型换成了下图中较为单调的MS22型。
MS22型涂装。图中是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这种涂装除了主甲板高度以下部位全是海军蓝之外,所有的上层建筑都被涂成了霾灰色。依作者本人看来,这样的上色相对之前的MS32型而言更加适合水面炮战而不是防空作战。但至于为什么把派到神风重灾区的新船涂上这种适合水面炮战的MS22而不是之前MS32那样的防空迷彩,具体原因笔者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有为了避免日本潜艇偷袭的原因在里面。

闲话不谈。按照命令,这艘战舰的任务如下:
1、为舰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保护其不受敌方水面及空中的伤害。
2、如果需要,提供作为炮击较射的水上飞机。
3、如果需要,提供作为反潜巡逻的水上飞机。
4、如果需要,进行战斗机的引导。
5、在行动中提供油料。
6、按照要求加入特殊部队或者对岸炮击部队。

而TG 58.4舰队的实力不可小觑。整支编队除了这两艘大型巡洋舰之外,还拥有三艘航空母舰、两艘轻型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三艘轻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具体编制如下:
TG 58.4舰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A.W.拉德福德少将
  TU 58.4.1舰队(航母编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A.W.拉德福德少将
  “约克城”号航母(CV-10) “无畏”号航母(CV-11)、
  “企业”号航母(CV-6)
  “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CVL-27) “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CVL-22)
  TU 58.4.2舰队(火力支援编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弗朗西斯·洛少将
    TU 58.4.21编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汉森少将
      第9战列舰分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汉森少将
        “威斯康辛”号战列舰(BB-64) “密苏里”号战列舰(BB-63)
    TU 58.4.22编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弗朗西斯·洛少将
      第16巡洋舰分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弗朗西斯·洛少将
        “关岛”号大型巡洋舰(CB-2)、“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CB-1)、
        “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CL-49)、“弗林特”号轻巡洋舰(CL-97)、“圣地亚哥”号轻巡洋舰(CL-53)
TU 58.4.3舰队(警戒编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P.V.墨瑟上校
        “雷米”号驱逐舰(DD-688)、“诺曼·斯考特”号驱逐舰(DD-690)、
        “蒙森”号驱逐舰(DD-798)、“梅尔兹”号驱逐舰(DD-691)、
        “麦克·廓德”号驱逐舰(DD-534)、“赫尔曼”号驱逐舰(DD-532)、
        “哈伽德”号驱逐舰(DD-555)、“黑兹尔伍德”号驱逐舰(DD-531)、
        “哈尔利”号驱逐舰(DD-556)、“麦克·高恩”号驱逐舰(DD-678)、
        “麦克·德牧特”号驱逐舰(DD-677)、“特拉姆”号驱逐舰(DD-530)。
  注意:如非特殊说明,美军观察到的日本飞机型号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还望有日本方面档案的前辈指出当时实际情况。

  1945年3月18日
  “关岛”号的首战在这一天终于拉开序幕。尽管此时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已经几乎灰飞烟灭,但自从深入敌方海域以来,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仍然布满着危机。这一天,整支舰队正向着东北方向前进,准备向九州、四国岛以及本州岛的南部进行空袭。根据档案记载,早在半夜的0104时,“企业”号上的夜战型舰载机便击落了企图夜袭的敌机。大家都没把这次扼杀在摇篮中的空袭当回事,直到0519时,整支编队的第一波空袭飞机起飞后,编队上空突然被扔下了一枚闪光弹。“关岛”号在舰长的命令下于1分钟后拉响了战斗警报,但不知为何,编队里的战舰并没能揪出这个罪魁祸首。半个多小时后的六点整,东北方负责警戒的“哈尔利”号驱逐舰观察到了驶近的敌机,但后者并未立即发起进攻。整支编队于是迅速摆出轮型阵准备进行防空战斗。0728时“关岛”号观察到了东南方向驶来的飞机,距离22英里。前者立即通过无线电上报TG 58.4舰队司令,总共3次。

按捺不住的日本飞行员终于在7时半开始了攻击。0738时,“关岛”号上的瞭望哨用肉眼观察到了一架距离本舰只有5英里不到的双引擎敌机。由于天刚蒙蒙亮,所以没能确认敌机具体型号——但这架敌机却不容船员们再多等下去了,它在“关岛”号左后方220°以200节的速度,从距海面2000英尺的云层中俯冲下来,目标很可能是一旁的航母。“关岛”号当即利用8座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3座双联装5寸炮对其开火,博福斯的曳光弹和5寸炮巨大的弹幕分别在MK51、MK57指挥仪和MK37、MK57指挥仪引导下拦截敌机。如此近的目标很快便取得了命中,飞机被击中后其他的战舰都对它停火而只有“关岛”号还在继续开火——因为船员们看出来敌机很可能是想撞击一旁的轻型航空母舰!在敌机飞到她左前方,330°左右时她终于停火,前者在没能撞击到的不甘下坠入海面,距离本舰大约1000码。这架敌机并未扔下炸弹或者鱼雷也没能撞舰成功,可谓是空袭失败了。整个拦截总共消耗了26发5寸MK40 AA特殊炮弹、100发带自毁功能的40毫米高爆燃烧曳光弹,但由于战情混乱,船员们并没能确定究竟是博福斯还是5寸炮把它打下来的。结合战后日方的记录,这架飞机很可能是一架G4M一式陆攻或者P1Y“银河”式轰炸机,而由于是海军方面空袭的美军编队,故是陆军Ki-45二式复战“屠龙”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并不是每一架敌机都能被成功拦截住。0740时一架“彗星”舰爆对编队中的“企业”号航母进行了俯冲轰炸,一枚250千克的航弹击中了她甲板的前升降机处,而随后防空炮火竟然未将其击落,它振振翅膀飞走了。然而由于这架“彗星”的飞行高度太低,扔下的炸弹并未具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因此并没有击穿企业的甲板,随后弹起来之后撞到了信号舰桥造成了轻微毁坏并再次落回甲板——而更幸运的是,这还是一枚哑弹!一旁的一群人甚至有空给炸弹拍了个照,之后一名地勤迅速赶过来将炸弹推进了海里,整个过程“企业”号仅仅轻微受伤,可谓福星高照。

1处箭头所指即为“企业”号受哑弹攻击部位。来源:美国海军“企业”号损伤报告


甲板上砸出的坑即为哑弹第一次落点。来源:美国海军“企业”号损伤报告

信号舰桥受损情况。来源:美国海军“企业”号损伤报告

哑弹最终落点,可见未被引爆的弹头主体。来源:美国海军“企业”号损伤报告
已经急红了眼的日本飞行员们仍旧在进行着这项凶多吉少的攻击任务。0759时一架“银河”型双引擎轰炸机压低高度企图对编队进行轰炸,但很快便被密集的防空炮火击落。但在此过程中,一发5寸炮爆炸的破片却误打误撞击中了负责外围警戒的“梅尔文”号驱逐舰,导致两人受伤。0805时第二架不明型号的双引擎轰炸机来袭,这架敌机穿越了整个编队直奔“无畏”号航母而来。敌机一度逼近到300码的距离,眼看即将要撞上,一发40毫米博福斯炮弹却准确地把这架敌机的尾翼削掉了!失去平衡的敌机顿时打转掉进了海里,距离“无畏”号的正右方只有150码。正当舰上的船员们长吁短叹之时,轰炸机携带的炸弹却突然爆炸。尽管隔了一百多米,但飞扬的弹片还是多少击中了她的舰体,引起了一场小火灾,但随即便被扑灭,此外还有两架停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表面受损。不过“无畏”号的厄运依然没有结束,友军发射的一发5寸炮炮弹莫名击中了舰尾附近,一名船员不幸遇难。根据当天日军出击的飞机来看,这极有可能是一架“银河”式轰炸机。


“无畏”号受袭情况。图片来源:“无畏”号战斗报告


很快,“关岛”号的机会再次来到。0828时一架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一式战斗机出现在“关岛”号舰首的正前方,瞭望哨在距离不到5英里的时候迅速发现了它。这架战斗机速度很快并且迅速下降高度至500英尺以摆脱防空火力,但“关岛”号上的船员们分别在MK37、MK57指挥仪以及MK51、MK57指挥仪的引导下用5寸炮和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向其开火。雷达准确地报出2500码的距离后,密集的弹幕泼水一样向敌机飞去。但可能是速度过快的缘故,“关岛”号的射击并没有取得确认命中,只有少数可能的战果。或许是急于脱身,这架一式战斗机开始拉高——这架飞机从她的左侧飞过,最后飞到了左后方225°时船员们才意犹未尽地停火。此时敌机正在从4000码左右的高空无助地落下。飞行员无疑犯了个错误——急剧爬升的时候速度的下降将让他成为防空火力很好的靶子。这次拦截共消耗了7发5寸AA通常弹(MK18引信)和19发特殊AA弹(MK40引信)和约1000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燃烧曳光弹。至于究竟是谁击落的,大家莫衷一是——太多战舰在向着它开火了,而“关岛”号最后查明也只有一个可能的命中,也无法确认是博福斯亦或者5寸炮的功劳。不过,经与日方档案比对,这架单引擎飞机很可能不是美方档案中描绘的一式战斗机。日方档案中描述的这一天只有海航的零式战斗机、“银河”轰炸机和“彗星”式舰爆的出击,但进行编队护航任务的零战不大可能平白无故拉低到低高度当活靶子,所以个人认为这里是档案的记录出了错误——这一架所谓的“一式战斗机”,很可能是“彗星”式舰爆。

敌机的攻势暂时停滞了,船员们稍稍松了口气,却也没有放松警惕。刚才敌机的疯狂已经证实了从服役到现在的训练是多么地重要。

空袭在几个小时后卷土重来。这次日本飞行员学得聪明了,把自己藏得更加隐蔽。1308时一架“彗星”舰爆从“约克城”号的右前方突入并扔下了一枚炸弹,所幸的是只扔到了左舷2号升降机附近的海域而并没有直接命中。瞬间,整艘船如同“撞上了暗礁一样在剧烈摇晃”,爆炸产生的水柱一度达到了300英尺高。这架“彗星”随即被防空炮火击落。但是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仅仅过了9分钟后的1317时,第二架“彗星”呼啸而来并贴近到了离她只有500码的位置上,方向依然是“约克城”号的右前方,这一次炸弹扔得偏早,落在了靠近右舷的海里。又是一阵近失弹引爆产生的冲击波,不过全舰除了两个陀螺仪暂时失效后并无其他损伤。盛怒的船员们再次操纵防空炮猛射,这架“彗星”当即冒着火坠入了“约克城”号尾部附近的海里。

也许是太过于显眼亦或者是其他原因,倒霉的“约克城”号又一次被日本飞机盯上了,攻击者还是一成不变的“彗星”!不过这次“关岛”号的船员们反应迅速,观察员在5英里以肉眼观察到了疾驰而来的敌机并判断出来它是想攻击右后方2000码左右的航母,此时“彗星”正好处在本舰右前方60°距离2000码外2000英尺高的空中,6座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和2座双联装5寸炮随即分别在MK51、MK57指挥仪和MK37、MK57指挥仪引导下向敌机猛烈开火。又一次,“关岛”号取得了命中,这次船员们确定是博福斯立功了。不过即便如此这架轰炸机还是挣扎着向它预定的目标飞去,随后在一片屏住呼吸的目光注视中向“约克城”号的右舷扔下了炸弹!后者的好运终于到头了,这枚炸弹先是击穿了右舷信号舰桥,落在第7号20毫米高射炮炮位上并在第二层甲板附近爆炸了。三名船员当场牺牲,十八人受伤,其中两名伤重不治于第二天牺牲。一座双联装5寸炮当场失去战斗能力,除此之外还查明发现这次炸弹袭击在船体内部形成了两个直径分别为12和19英尺的大洞,可谓惨烈。在众多战舰的一同开火下这架“彗星”还是难逃坠毁的命运,从防空炮弹幕拉起的时候里面的日本飞行员选择了跳伞,飞机坠落在距离“关岛”号1800码的海面上。机上一名日本军官被一旁的驱逐舰救起俘获,而其他飞行员无一生还。



“约克城”号受袭情况。图片来源:“约克城”号战斗报告
不过还好,这次命中并没有太大影响到“约克城”号在后面的行动。而“关岛”号则确认取得了一次命中,消耗了约500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燃烧曳光弹,6发5寸AA通常弹(MK18引信)和19发特殊AA弹(MK40引信)。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架“彗星”在战斗报告中再次被描绘为所谓的“一式战斗机”,但在当天根本没有日本陆军的飞机光顾过这支编队。


即使遭遇了猛烈的攻击,但整个编队一整天相对而言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伤,战斗力几乎没有打折,伤亡尚在可接受范围内。而航母们派出去的空袭编队可谓是不辱使命载誉归来。美军的空袭集中在四个地方上:筑城、宇佐、大分和佐伯机场,都位于九州岛的东北部。整支编队一共派出了339架飞机,其中215架是负责攻击的轰炸机,114架护航的战斗机和10架负责拍照的侦察机。此次行动一共损失了9架飞机,3名飞行员牺牲。战果则是辉煌的——一共确认摧毁了78架敌机,25架可能被摧毁,击伤的数目则是134架。31艘不同型号的船只被击沉或击伤,两个机库、一个弹药库和两个火车头在内的多个地面目标被炸毁,其他的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定损伤。

白天的战斗就此落下帷幕,但悍不畏死的日本飞行员在晚上却也是扰地船员们不得安宁。2200时“关岛”号的对空搜索雷达发现了40000码外逼近的敌机,后者以180节的速度靠近编队。由于距离较远,舰长只命令5寸炮投入战斗,雷达测距后由MK37指挥仪引导射击。飞机逐渐逼近了“关岛”号的正左方,当抵近到13000码外的7800英尺的高空中时,全舰左舷外加中轴线上一共4座5寸高平两用炮一齐向其开火。由于距离较远,首轮射击全部落空。这样的连续速射在约1分钟后停火——消耗了15发5寸AA通常弹(MK18引信)和45发特殊AA弹(MK40引信)而并未取得任何命中,不过这也算是“关岛”号的第一次夜间防空作战,结果难免差强人意。那架敌机随即被编队中“企业”放飞的夜间战斗机击落,情况安全。

午夜,紧绷了一天神经的船员们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下来,合上剧烈打架的眼皮,进入梦乡。今天是“关岛”号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战斗的日子,而击落一架,击伤一架以及可能击伤一架敌机的战绩,也算是船员们这几个月辛苦训练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第二天,这艘船上的船员们,以及TG 58.2编队旗舰“富兰克林”号航母上的所有人,将面临着他们自服役以来最大的考验。

1945年3月19日

3月19日这一天似乎与往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而“关岛”号大型巡洋舰和她的船员们也以及开始慢慢适应这种快节奏紧张的战时生活。大家照例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吃完早餐,绷紧神经的一天便又开始了。TG 58.4整支编队位于四国岛东南135英里外的海域,继续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0505时,编队发现了天空中的敌机,但后者并没有立即发起攻击。“关岛”号于0515时拉响了全舰的战斗警报。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地流逝了。正当大家焦急盯着天空随时准备下一步行动的时候,7点刚出头,一连串的火光突然在有些距离的海面上出现,但是敌机依旧并没有发起攻击。7点10分,来自TG 58.2编队的一条消息发到了司令塔。

“‘富兰克林’号遭受重创。”

接到电报的洛维特上校和洛少将不约而同地望向了TG 58.2编队的方向。

此时的“富兰克林”号已是宛如人间炼狱。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一下,回到这一天的开始,目标,TG 58.2编队。

0000时TG 58.2编队正在以18节的航速345°方向前进,位于前往神户-大阪目标海域的路上。很快,瞭望哨便观察到大量敌机正在逼近,整个编队于0330时拉响战斗警报,编队航向改为325°。

0545时整支编队位于北纬32°09’东经134°05’的位置,航向045°,航速3节。本编队起飞了包括从“汉考克”和“富兰克林”号航母上起飞的42架战斗机在内的攻击编队前去对神户-大阪的机场进行空袭。攻击机群对北神户地区进行了打击,攻击了西宫和伊丹,战果不确定。除此之外,机群还攻击了海南的一座未确定的工厂,一艘小型商船被扫射并起火燃烧,一艘运输船和三艘木质货船也被扫射,战果未查明。目标地区天气良好。

0630时瞭望哨在320°方向上发现四架零式战机正在逼近,距离45英里。0634时编队开始执行“之”字形航行计划并于0648时终止。

大家都有些紧张,高炮战斗位上人员林立,装填手也已经做好了随时换弹的准备。不过令他们稍微放松的是,那些零式战机似乎并没有攻击的意思。0657时瞭望哨再次发现280°方向22英里外有一架敌机正在接近中;五分钟后传来消息,这是一架友军飞机。

一切顺利,于是计划中的空袭也如数实施。0700时编队开始进行第二波空袭,出动了包括72架战斗机和所有可用的鱼雷机和轰炸机,以及22架从“富兰克林”号航母上起飞并挂载了12英寸火箭弹以进行对地攻击的战斗机。

0705时“汉考克”号航母上的瞭望哨用肉眼观察到了一架双引擎飞机,方位是035°方向的10英里外,所有防空炮做好战斗准备。

但很快,“汉考克”号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这一架飞机似乎是朝着编队旗舰“富兰克林”号而去的,而后者正在紧张地为出发空袭的飞机加油装弹。情景似乎和中途岛海战有些相似, 作为“汉考克”号的舰长,进入海军已有二十四年的小丹尼尔·文森特·盖拉利上校闻到了些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他立即下令给“富兰克林”号发报。时间紧迫,电报上只有一句话:

“敌机正在接近你!”(BOGIE CLOSING YOU.)


“富兰克林”号当时的通讯内容。注意最后一行。来源:美国海军档案

​电报虽然发出去了,但盖拉利上校却更加心神不宁起来。他有些焦急地等待着“富兰克林”号的回信,一面向外注视着后者的方向。

灾难,已经悄然降临。

0707时,当“富兰克林”号准备起飞攻击机群时,一架双引擎敌机突然在她上空出现并俯冲向她的舰舯投掷了两枚炸弹;一枚落在与舰桥前半部分相平行的部位,另一枚则落在与舰桥后半部分相平行的地方。一座5寸炮和一座博福斯炮位急忙向其开火但没有命中。攻击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富兰克林”号的机库、飞行甲板的下层甲板瞬间被爆炸和火焰覆盖。

盖拉利上校的担心不幸言中了。和中途岛海战中的日军航母一样,此时的“富兰克林”号上停满了待出击的飞机。以下是统计结果:

飞行甲板上:

5架轰炸机——每架都搭载了2枚250磅和2枚500磅高爆炸弹

14架鱼雷机——每架都搭载了4枚500磅高爆炸弹

12架对地战斗机——每架搭载了1枚11.75英寸小蒂姆火箭弹

以上飞机全部已加油完毕

机库里:

11架战斗机——已加油,下挂副油箱,未装弹,8架在舰体前部,3架在舰舯

5架对地战斗机——已加油,下挂副油箱,每架都搭载了1枚11.75英寸小蒂姆火箭弹,3架在舰舯,2架在舰体后部

4架战斗机——未加油,未装弹,在舰体后部

1架鱼雷机——未加油,未装弹,在舰体后部

1架轰炸机——未加油,未装弹,在舰体后部

所有飞机的机枪子弹已经全部装载完毕。

所有正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都已经准备起飞,地勤人员甚至已经为一架轰炸机的起飞助跑把前升降机附近的障碍全部清除。机库里的对地战斗机被统一安排到了后部升降机处,等待着被后者传送到飞行甲板上。前部加油系统已经被关闭而且充满了惰性气体,而后部的加油系统依然在工作;甲板上所有飞机都已经加满了油,而机库里还有三架飞机正在利用后部加油系统进行加油。




上图中较上的图示表示的是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停放情况,下图则是机库甲板。

  有关其损伤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于“富兰克林”号的损伤报告。

两枚炸弹以大约25度的落角几乎同时击中了“富兰克林”号的甲板。第一枚炸弹约是250千克重,装药约有133磅,击中了飞行甲板左舷的一侧,击穿并在接触到装甲飞行甲板的同时爆炸了。有证据表明,炸弹在接触到甲板时被弹开了。爆炸将装甲甲板炸开了一个6*12平方英尺的大洞,这个洞周围的甲板全部受力而向下凹陷。弹片穿透了机库甲板下面的第二层甲板,而挡在船上办公场所前面的隔舱壁全部因为爆炸而变形。爆炸和弹片还造成了机库和船尾下甲板的大面积毁伤,在爆炸点下方的战情中心和航海绘图室瞬间被横飞的破片所充满。前部升降机被猛然推起而错位,活塞被从滚筒中推出。当升降平台与飞行甲板以45°角掉下来的时候,右边的活塞击穿了下层甲板并一直进入到第四层甲板那一层。


被击毁的战情中心(CIC)。

第二颗炸弹同样是250千克重。它击中了后部升降机附近的飞行甲板并在船尾下甲板一层的高度上朝着正在停放的飞机爆炸了。由于此区域的后续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无法确定第二枚敌方炸弹的路径和损坏情况。这枚炸弹的爆炸并没有在机库的装甲甲板和第二层装甲甲板上通过后部升降机炸出一个洞。一些人报告说第二枚炸弹是在第一枚之后爆炸的,但其他人说两枚炸弹的爆炸间隔非常短以至于只感觉到一次爆炸的巨响和冲击波。

事后拍摄的“富兰克林”号后部的爆炸点情况。

敌方炸弹在机库里的爆炸引燃了飞机上的燃料,火焰迅速在飞行甲板和机库里蔓延开来。仅仅几秒钟之后,汽油蒸汽的爆炸随之而来。爆炸和火焰覆盖了整个机库,炸毁了电梯井并将电梯平台推出机库外。浓密的黑烟弥漫在飞机库中,笼罩着飞行甲板和舰桥的大部分空间。飞行甲板上正准备起飞的飞机瞬间被推起并撞到了一起,螺旋桨相互交错着。最刚开始的爆炸和汽油蒸汽的引爆情况严重到机库中只有两人幸免于难。除了从司令塔直通到后部操舵室以及主机控制室这两条完全依靠声音通讯的传音管道之外,舰上所有内部的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所有内外部的广播系统和无线电通讯也同时失效。

损坏的后部升降机。


损坏的前部升降机。
她尚能继续向前航行,但显然已经无法继续操纵方向或者保护自己。



美方很明显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有些不知所措:这架飞机在攻击之前找到了位于“富兰克林”号前部的一朵云躲了起来,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她正好在同一区域放飞飞机的时间点,以至于后者的船员根本没来得及反应。也许是给吓愣了,“富兰克林”号的船员把它认成了一架“彗星”式舰爆,而TG 58.2官方把它记录成了“一架单引擎飞机”,而担任护航的“圣塔菲”号轻巡洋舰更是把它认成了一架“天山”式鱼雷机!而战后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有说是“彗星”舰爆的,也有说是老式的99舰爆的。但直到目前为止,经与日方档案比对,最有可能的还是“银河”式轰炸机。

它随后便被赶来的巡航战斗机击落。但是为时已晚,“富兰克林”号已经遭受了重创,并面临着可能沉没的危险。0715时,由于编队旗舰“富兰克林”号失去战斗能力,第10巡洋舰分队最高指挥官威尔斯特少将在“巴尔的摩”号上暂时接过整支编队的战术指挥权。这个时候,“富兰克林”号旁边有以下战舰:“匹兹堡”号重巡洋舰、“圣塔菲”号轻巡洋舰、“马歇尔”号驱逐舰、“米勒”号驱逐舰、“延吉”号驱逐舰、“亨特”号驱逐舰以及“希科克斯”号驱逐舰。“圣塔菲”号上的菲茨上校负责指挥上述这些战舰。

但是“富兰克林”号上大部分船员们依然没有撤离。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必须与这场关系到自己和座舰命运的灾难殊死一搏。除了炽热的大火、熏人的毒气之外,他们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就是:

弹药的殉爆。

在很短的时间内,长达5个小时之久的舰载炸弹连环爆炸开始了,说法从1到4分钟都有。据估计,飞行甲板上那些装载在飞机上的66枚中的60枚500磅炸弹以及10枚中的7到8枚250磅炸弹接连爆炸。有些飞机和他们下挂的炸弹一起被气浪吹翻,幸运的是后者并没有爆炸。有3枚500磅和2枚250磅炸弹被发现滚到了左舷的廊道中20毫米弹药箱处而并没有爆炸。大部分炸弹都是在飞行甲板上爆炸的,也有少数从炸出来的洞中滚落而在内部爆炸。飞行甲板上所有的小蒂姆火箭弹全部被引燃,它们之中有些被观察到受马达的推力而离开了“富兰克林”号但是大部分仍在在舰上爆炸。机库中大约有4到5枚火箭弹爆炸。一枚完整的小蒂姆火箭弹弹头在第二层甲板处被发现。小一点口径的弹药,20毫米、40毫米和5寸炮弹也随着炸弹的引爆而单独爆炸,持续了好几个小时。这些弹药分布在飞机上,打开的弹药箱内和较高的药室内。所幸的是较下层的弹药库并没有受波及。大火在流动的汽油和一连串的爆炸中愈烧愈旺,飞行甲板、舰桥、走廊通道、前甲板、机库和少数几个第二层甲板的舱室都处在火焰中。


爆炸之后的炸弹残骸,有可能是美军的250磅高爆炸弹。


美军250磅高爆炸弹。

弹药被引燃的5寸炮炮塔。


0725时“富兰克林”号的航向稳定在右前方。整艘船的航速为16节。由于风力作用,舰首方向的烟被吹散了,损管队员可以借此机会前往机库的前部以及飞行甲板上的起火点。但是,高频的剧烈爆炸连带着小口径弹药的不定时爆炸阻止了损管队抵近以有效地控制火情。不过,在他们的努力下,火焰最终没有蔓延到舰体前部的所有地方。

同一时间,第2航母分队最高指挥官戴维森少将在舰桥上与舰长格雷斯上校碰头。少将向他的下属建议,全员弃舰。但坚定的格雷斯拒绝了上司的建议,毅然坚持在危机四伏的座舰上指挥损管工作的进行。他还向戴维森说,只要后者愿意给“富兰克林”号以水面和空中的掩护,他有信心把她抢救回来。或许是受中途岛战役里老“约克城”号用3天恢复战斗力前鉴的影响,再加上格雷斯的决心和勇气,戴维森少将最终同意了。但是,作为舰队司令官,他要为整支舰队的上万名官兵负责。于是0830时,第2航母分队最高指挥官戴维森少将和第4航母分队最高指挥官的伯根少将及其属下们被转移到了“米勒”号驱逐舰上。

而担任护卫的“圣塔菲”号轻巡洋舰也刚刚赶到。舰长菲茨上校是一员猛将,他无视掉这艘可能沉没的航母对本舰带来的威胁,只向“富兰克林”号问了一句话:

“你舰弹药库注水了吗?”

“我已经让他们去做了,而且也相信已经完成。”

看见格雷斯的回应,菲茨立即下令“圣塔菲”号靠近重伤的航母,距离维持在了仅仅只有50英尺!并开始用水扑灭相对较近的大火,转移伤员。


靠近“富兰克林”号的“圣塔菲”号轻巡洋舰。


于“圣塔菲”号上拍摄的照片。

​至今仍然无法确认那个时候机库中的水管和水幕装置是由消防中心的留守人员操纵的还是利用损坏的电路。两名留守在消防中心的船员牺牲而且舱室已经受损。烟雾和弹片把许多通往第三层甲板机库洒水和水幕控制站的路封地一只苍蝇都过不去,船员们尽可能地打开了所有他们能接触到的控制设施。船中部和船体后部的洒水和水幕系统的管道损坏,顶部结构由于过热而下垂导致相当大的顶部管道损坏。

虽然处在轮机舱的消防泵保持运作,但它不可能同时对所有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在被击中的时候,消防系统被分成八个部分。由于无法确定机库中的哪个喷淋和水幕系统仍然有效,因此消防系统环路系统的分配情况没有改变。在最初的爆炸之后,两个位于船体后部的柴油消防泵立即启动,船体前部的两个柴油消防泵中的一个也启动了(另一个无法启动)。随着所有可用的消防泵运行,大量的水通过损坏和未损坏的管道以洒水或水幕的形式进入机库。尽管管道损坏,但至少部分洒水和水幕有效。根据报告,2号水幕和1号喷水池在运行中阻止了火势蔓延。第四层甲板下方的消防通道仍然完好无损。第二层甲板上几个舱室的海水冲洗管线破裂,这导致了较低舱室的积水。

来自飞机库的两名已知幸存者之一报告称,在最初的炸弹爆炸后,他和另一名船员从飞机维修处引出了一条软管线并开始前进。但没走几步,随后的第一次爆炸(汽油蒸汽)将两个人吹飞到机库的后端。两人中只有这名幸存者逃脱,他随即逃往舰尾,随后转移到一艘赶来接应的战舰上。机库中另一名幸存者爆炸时恰好在右舷操控一部电话,他也被气浪推飞到机库的后端,随即前往舰尾。

从后升降机一直到舰体前部飞行甲板都大面积损坏,前半部分的木头甲板起火,甲板板被翘曲和弯曲。从船尾到第二枚炸弹落下的点这一段距离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后者经测量尺寸高达60*80平方英尺。


飞行甲板靠后部位形成的大洞。

除了上述的大洞之外,许多弹片还在飞行甲板上打出了许多小洞尤其是后部一块钢材并不是STS的甲板。

后部的升降机损坏状况与前部的极其类似,只是程度更加严重。

SC-3雷达天线的桅杆支架断裂,摔倒时砸碎了SC-3和SM的天线。


0900时“米勒”号驱逐舰赶上来并停在“富兰克林”还的一侧,开始转移其他司令部人员。“圣塔菲”号轻巡洋舰停在“富兰克林”号右前方100码的位置并开始利用吊篮转移重伤员。“富兰克林”号把航速降低为8节以完成这一过程。



但情况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一度恶化。火势的蔓延使得“富兰克林”号一度失去动力,这让“圣塔菲”号很难与她保持平稳的相对位置,被迫暂时切断了所有连接。1050时当前者再次恢复动力时,“圣塔菲”号尽力贴近了“富兰克林”号的右前部并启动推力让两舰靠在一起,而“米勒”和“希科克斯”号则抵近了这艘航母的船尾,开始营救落水人员以及被困在船尾的伤员和船员。

长时间的注水使得整个舰体不堪重负,后者已经向右舷倾斜8度并以每10分钟增加1度的速度迅速增长。舰体内的大爆炸仍在进行着,只是时间间隔变长了。

1045时两位少将经“米勒”号驱逐舰转移到了“汉考克”号航母上,戴维森少将在“汉考克”号航母上升起了自己的将旗。

这时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望着远处仍在不断冒出黑烟和爆炸声的“富兰克林”号,他定了定神,开始履行自己作为司令官的职责。戴维森接过一张张电报开始查看,不看倒还好,一看吓一跳。不光是自己所在的TG 58.2编队给这波攻击搞得手忙脚乱,连有点距离的TG 58.4编队、TG 58.8编队甚至整个TF 58特混编队的指挥官都给惊动了。

早在9时整,TG 58.4编队的“企业”号便接到TF 58编队最高长官的命令在“弗林特”号轻巡洋舰和第107驱逐舰分队的护卫下前往TG 58.3编队,后再度前往TG 58.2编队支援重伤的“富兰克林”号。后来的情况是“弗林特”号先行一步,于1010时便与“富兰克林”号旁边一帮子杀气腾腾的护卫舰们会和了。

后者的情况在损管队员的抢救和格雷斯舰长镇定的指挥下开始好转。1115时“匹兹堡”号重巡洋舰接到命令,要求其在“富兰克林”号充满爆炸和火焰的情况下拖拽后者前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后者的舵被船员们用手动调节齿轮的方式向右移动3度。一刚开始由于她更倾向于转向左舷和迎风行驶,保持航向十分困难。

很快,1152时“企业”号便跟着“弗林特”号的脚步匆匆来到TG 58.2编队,开始给重伤的后辈担任起护航任务。其指挥官,第7航母分队的加德纳少将在TF 58编队的命令下暂时指挥起整个编队。

不过,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日本人得知了早上攻击得手之后,第一反应不是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寻找机会,力求把这艘“埃塞克斯”级航母送进海底。担任护卫的“圣塔菲”号轻巡洋舰于1242时发现了一架正在抵近的敌机,随即做好了战斗准备。很快,一架彗星出现在编队的上空,并对“富兰克林”号发起轰炸。但由于防守严密,这次攻击并没能命中。炸弹近失落在后者右后方。这架敌机在俯冲和拉起时都被其他巡洋舰和驱逐舰集火,最后被一艘驱逐舰击落。

到了1300时,“富兰克林”号主要的爆炸都已经停寂下来,只有小口径的炮弹仍在不定时地单独爆炸。机库一层前部的大火已经被扑灭,而飞行甲板、机库后部和舰桥、第二层甲板处要么已经烧到无物可燃,要么就是火情已经得到控制。船员们在飞行甲板上凿开了许多洞并让消防软管伸入下层的部位以用水扑灭火灾。周边的驱逐舰也在尽他们所能对抗舰尾的火情。

负责工程主管的军官随后带着防毒面具进入并尽可能地让舰体内部的鼓风机开始运作以排除浓烟。


船员们将甲板凿开并伸入消防软管。

而仅仅过了4分钟,另一架前来补刀的“彗星”也被击落,功臣是编队的巡逻战斗机。

情况暂时安全了。随着1400时“匹兹堡”号最后工作的完成,“富兰克林”号在前者的拖拽下开始以4节的航速缓慢前进。

不过日本人仍未放弃。1435时又是一架“彩云”式轰炸机逼近了“富兰克林”号,但情况极其狼狈:它是被美方的巡逻战斗机一路追一路抵近了目标,还未扔下炸弹便被击落。

到这里,大家算是松了一口气。而这一天的剩下时间里再也没有日本飞机做无用功,“富兰克林”号的船员们算是可以不用理会头顶的威胁安心抢救自己的座舰了。

不过似乎还是对下午的防空效率不够满意,亦或者是怕她会成为第一艘被击沉的“埃塞克斯”级,海军里的头头们又开始讨论该抽调谁去增强一下TG 58.2编队的防空力量。

而很快,在1535时,“关岛”号厚重的司令塔里,洛维特上校和洛少将收到了TF 58编队的命令。迅速准备后,她和她的姐姐“阿拉斯加”号在“赫尔曼”和“麦克奈尔”号驱逐舰的护卫下于下午1706时前往TG 58.2编队,充实该单位的防空力量。

TG 58.4编队其实这一天也不太平,不过还是比TG 58.2编队好多了。早上先是13架来自于“富兰克林”号的飞机飞抵编队上空并降落在航母上,继而“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在空中巡航之际击落了一架九七式舰攻,而“兰利”号轻型航母上的战斗机在空中巡航时击落了一架“雷电”式战斗机和一架“天山”式鱼雷机,两者的战果都是在编队方圆30英里的区域取得的。而“关岛”号在面对这些敌机时也相应地于1230和1247时进行了开火,但并未取得任何命中。她的档案中找不到这关于两次开火的任何详细信息,只是在按时间顺序的记录上一笔带过——这样的情况在后面还有好几次。当天下午有几架敌机接近不过并未发起攻击,几枚水雷被发现而继而被摧毁。

在情况好转之后,格雷斯舰长开始设法改善“富兰克林”号的行驶情况。下午早些时候,船体的倾斜程度稳定在向右13度,船员们开始对左舷进行反向注水。而1800时戴维森少将恢复了对TG 58.2编队的指挥并命令加德纳少将负责TU 58.2.X的战术指挥,编制如下:

TG 58.2编队——最高指挥官戴维森少将

TU 58.2.X编队——支援单位——最高指挥官加德纳少将

TU 58.2.X1编队——航空母舰编队

“汉考克”号航母(旗舰)

“企业”号航母

“圣哈辛托”号轻型航母

“巴丹”号轻型航母

TU 58.2.X2编队——大型战舰编队——最高指挥官威尔斯特少将

“华盛顿”号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

“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

“阿斯托利亚”号轻巡洋舰

“弗林特”号轻巡洋舰

TU 58.2.X3编队——警戒编队——最高指挥官旺布尔上校

第52驱逐舰中队

第103驱逐舰分队(缺“米勒”、“延吉”号)

“欧文”号驱逐舰

“沙利文”号驱逐舰

“斯蒂芬·波特”号驱逐舰

第104驱逐舰分队(缺“希科克斯”号、“亨特”和“马歇尔”号)

“路易斯·汉考克”号驱逐舰

第53驱逐舰中队

第105驱逐舰中队

“库辛”号驱逐舰

“克拉汉”号驱逐舰

“哈尔西·鲍威尔”号驱逐舰

“乌尔曼”号驱逐舰

“本汉”号驱逐舰

第106驱逐舰分队(缺“川宁”号、“斯托克汉姆”号)

“韦德本”号驱逐舰

第50驱逐舰分队(缺“林格尔德”号、“施罗德”号而新添“莫里”号)

“西格斯比”号驱逐舰

“达希尔”号驱逐舰

“莫里”号驱逐舰

第107驱逐舰分队(缺“沃德利”号)

“雷米”号驱逐舰

“诺曼·斯考特”号驱逐舰

“梅尔兹”号驱逐舰

“蒙森”号驱逐舰

TU 58.2.9编队——救援舰队——最高指挥官洛少将

“富兰克林”号航母

“关岛”号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

“匹兹堡”号重巡洋舰

“圣塔菲”号轻巡洋舰

第104驱逐舰分队(缺“路易斯·汉考克”号)

“希科克斯”号驱逐舰

“亨特”驱逐舰

“马歇尔”号驱逐舰

第96驱逐舰分队

“布莱克”号驱逐舰

“布拉德”号驱逐舰

“基德”号驱逐舰

“昌西”号驱逐舰

“川宁”号驱逐舰

“斯托克汉姆”号驱逐舰

“米勒”号驱逐舰

“延吉”号驱逐舰



1945时“关岛”号的船员们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了“富兰克林”号的编队,方向正北距离25英里。

2030时,第16巡洋舰分队最高指挥官也就是在“关岛”号上的弗朗西斯·洛少将接过了TU 58.2.9编队的指挥,后者被命令在TU 58.2.X编队的护卫下前往关岛本土。14分钟后,“关岛”号和她的姐姐“阿拉斯加”号正式加入TU 58.2.9编队,前者同时指挥TF 58编队飞机的日常战斗巡航。这时,她正护卫在“富兰克林”号航母左后方约3000码的距离上。两艘负责护航的驱逐舰返回TG 58.4编队。

1945年3月20日

时间步入3月20日。作为全编队的保护对象,“富兰克林”号的情况正在一点点好转。0000时左右,由于反向注水的作用,船体倾斜的情况开始慢慢恢复。而整支TG 58.2编队航向260°,航速15节,在“企业”号夜间战斗机的保护下护卫着TU 58.2.9编队驶向目的地。到了0400时,整艘船的倾斜程度从13度下降到了9度。而随着部分锅炉的重启,“匹兹堡”号适当加大了拖拽的力度,航速于0815时也上升到6节,0835时上升为8.5节。

从3月20日破晓开始,还坚守在“富兰克林”号上的船员们开始陆续撤离并收容阵亡者的遗体,清理残骸和放水以消除船体内的积水。舰上的603名水兵和103名军官中共有300名水兵和100名军官留了下来完成上述工作。

然而日本人贼心不死,依旧在打着这位方才重伤初愈病人的主意。1000时编队上空出现了大量未经识别的飞机,不过它们并未立即发起进攻,同一时间“富兰克林”号的四座锅炉上线,船员向驻扎在关岛的基地长官汇报情况同时请求准许解除拖拽。而1026时编队的巡逻战斗机在20英里外击落了一架九七舰攻。1156时,“富兰克林”号的航速恢复到15节。



​不过司令部的长官们依旧不大放心。直到中午1223时,这艘大难不死的航母航速恢复到14节后,身躯比她轻一倍的“匹兹堡”号重巡洋舰这才如释重负地解开了拖拽绳。至此,除了不能保护自己之外,她起码已经恢复了自身的航行能力。

趁着情况暂时安全,各舰分别开始了彼此的伤员移交——由于这支编队并没有医院船,而19日情况紧急加上不方便,许多伤员都传递到了“富兰克林”号周边的小船上,这使得她们的医疗床铺变得紧张。像“关岛”号这样的大船也从“延吉”号驱逐舰处分到了两名伤员,时间是1329时。

日本人的耐心在下午用完了。1440时编队的巡航战斗机在75英里外击落了两架“天山”式鱼雷机,但毕竟飞机有限,防守住那么大的空域明显是不可能的。根据TG 58.2编队司令官写的报告,1450时,一架敌机朝着编队冲去,并在4分钟后向“汉考克”号航母俯冲下去意图进行轰炸,角度60°方向120°。其在1500英尺的高度被击落因此没能击中“汉考克”号,却击中了一旁的“海尔希·鲍威尔”号驱逐舰。虽然炸弹并没有爆炸,但这枚炸弹却砸穿了后部5寸炮船尾方向的甲板,导致该舰大量进水并失去操舵能力。这艘驱逐舰险些和“汉考克”号航母的舰首撞了个正着。1518时“沙利文”号驱逐舰被命令去护卫“海尔希·鲍威尔”号。

摄于“圣哈辛托”号轻型航母上的照片。

而就在差不多同时,有些距离外的“富兰克林”号也险些遭了秧——1452时一架没有事先发现的“彗星”从她的右前方也就是太阳的方向向她进行了俯冲轰炸。所幸在接近到1500码的距离上时“富兰克林”号前部舰桥的一座博福斯高射炮位开始向其开火,飞机只得拉升改变方向,扔下的炸弹因此失地。后者最终落到了她左后方约200英尺外的海中并爆炸,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关岛”号对其用5寸炮、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开火,未取得任何命中。但不知为何,“富兰克林”号的这次受袭却没有被写进TG 58.2编队的战斗报告中,后者只报道了“汉考克”号航母的受袭。即便如此,护卫“富兰克林”号的“阿拉斯加”、“关岛”、“圣塔菲”和“匹兹堡”号却都有着前者受袭的记录。

1605时另一架敌机被报告发现于编队25英里外,而在西北方向则发现了大量敌机,1612时编队向对“企业”号航空母舰发起俯冲轰炸的飞机进行射击;飞机扔下了一枚炸弹但并没有命中,后者落在航母的后方。

1620时五架敌机组成的编队被发现位于编队的35英里外,很快,巡航战斗机在“匹兹堡”号重巡洋舰的指引下击落了一架二式战“钟馗”式战斗机。1622时“海尔希·鲍威尔”号和“沙利文”号受到敌机空袭但没有受伤。1626时一架飞机袭击了“企业”号,炸弹近失,但前部舰桥后方飞行甲板起火。后来查明,起火是由友军战舰5寸炮不慎误击导致的——甲板上残留的5寸炮弹碎片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通讯暂时中断,“汉考克”号上的戴维森少将于1632时接过了这支编队的战术指挥权。

1640时又是一次针对“企业”号的空袭,不过炸弹没有命中。1650时一架“彩云”式轰炸机对“汉考克”号航母发起攻击,扔下的炸弹失地后拉升时被“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击落。同时,“巴丹”号驱逐舰也被友舰的防空炮火误伤,不过损伤不大。1710时一架飞机对“阿斯托利亚”号轻巡洋舰发起攻击,但仍旧没有命中,随后被击落。

情况稍好,传递伤员的行动又开始了。1715时“关岛”号与“亨特”号驱逐舰建立了连接,后者将4名伤员转移至前者舰上。不过好景不长,1749时“关岛”号的雷达发现了敌机,行动被迫中止并开始加速。

到了1800时,护航的战斗机暂时离开了。整支编队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继续前进,不过日本飞机也并未发起攻击。

“富兰克林”号在白天成功地使她的4座后部锅炉和2座后部轮机开始正常工作,航速提升到18节。由于注水以及航空攻击,前部的锅炉并没有被启用。除了几个比较难扑灭和易复发的火点之外,船上其他部分的火灾已经全部熄灭。前者直到3月22日仍然未全部熄灭。

从1600至2000时,除了上述敌机之外,至少还有15架敌机在编队的周围盘旋但并没发起攻击。

2015时“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上的威尔斯特少将由于“汉考克”号航母通讯故障而暂时接过指挥权,不过很快,一个半小时后的2140时戴维森少将便恢复了指挥。

2325时日军飞机对编队进行了夜袭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美方也没有击落任何一架敌机。

整整一天,除了TU 58.2.X编队上空随时至少有12架巡航战斗机之外,整个TG 58.2.9编队上空还有12架战斗机进行战斗巡航。

1945年3月21日

比起前两天来,3月21日算是相对比较平静的一天。这天的零点整点,TG 58.2编队航向155°,航速20节,正掩护着TU 58.2.9编队的撤离。

0110时“蒙森”号驱逐舰报告说水面上有敌机残骸且有生还者;但后者并不配合救援工作,行动因此放弃。

1040时编队发现一架敌机从背面接近中,距离48英里,整支编队进入战备状态。不过这架敌机并未发起攻击,编队只得随后取消了战斗准备。

1143时又是一架敌机出现在175°方向42英里外的空中,编队只得于1152时再次进入战备状态。1154时第二架敌机于025°方向25英里外的空中出现并接近编队。第一架敌机后来被认定为“天山”鱼雷机并于1154时被巡航的战斗机击落。

1223时第二波敌机与第一架分开,有一架绕到了编队的东面大约125°距离57英里外的空中后方才被击落。这架敌机被证实为“银河”式轰炸机。编队切换航向为220°。

第二波敌机剩下的于045°方向高速接近编队,1231时距离编队10英里。负责警戒的编队于1233时开火。一架被认为是“银河”式轰炸机的敌机压低了高度并向“圣哈辛托”号航母扔下炸弹,但并未命中也没有造成后者的伤亡,这架敌机于1234时被防空弹幕击落。“汉考克”号航母的舰桥挨了一发友军的5寸炮炮弹但没有大的损伤。此后的整个下午,编队都未遭遇任何攻击。

日落时分,TU 58.2.X编队在戴维森少将的指挥下与TF 58编队会和。TU 58.2.9        编队在洛少将的指挥下按照命令进行加油并独立行动。整整一天,“关岛”号上的船员们一炮未发。

1945年3月22日

0000时TG 58.2编队在“汉考克”号上的戴维森少将的指挥下朝着230°方向前进,航速22节,“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作为先导。

0245时编队的雷达搜索到了负责油料补给的TG 50.8编队。0714时,编队开始加油。

同时,戴维森少将从“汉考克”号经“本汉”号驱逐舰转移到“胡蜂”号航母上并指定后者为他的旗舰,此过程中,第16巡洋舰分队的洛少将暂时接过整个编队的指挥权。1230时戴维森少将正式在“胡峰”号升起他的将旗,TG 58.2编队编制改编为如下:

TG 58.2编队——最高指挥官戴维森少将

“胡峰”号航母(CV-18)

“富兰克林”号航母(CV-13)

“企业”号航母(CV-6)

“圣塔菲”号轻巡洋舰(CL-60)

第52驱逐舰中队——最高指挥官旺布尔上校

“欧文”号驱逐舰(DD-536)

“米勒”号驱逐舰(DD-535)

“斯蒂芬·波特”号驱逐舰(DD-538)

“延吉”号驱逐舰(DD-539)

第104驱逐舰分队

“希科克斯”号驱逐舰(DD-673)

“亨特”号驱逐舰(DD-674)

“路易斯·汉考克”号驱逐舰(DD-675)

“马歇尔”号驱逐舰(DD-676)

1503时整支TG 58.2编队设定航向150°,目的地乌利希环礁,航速20节。而TU 58.2.9编队也正式解散,我们的主角“关岛”号随着姐姐“阿拉斯加”号返回TG 58.4编队,有惊无险的护航行动终于告一段落。

“关岛”号航迹图。

从3月18日至22日,“关岛”号的战果对于这么一艘新入役的战舰来说还算可以接受——共确认击落一架“银河”式轰炸机,确认击伤一架“彗星”式舰爆和可能击伤一架“彗星”式舰爆。她在这几天中没有遭遇敌方水面舰艇,舰体也没有任何受损。大部分船员都很健康,也没有任何战斗减员,只有少数几名因为非战斗原因生病,除此之外她还接受了几名来自于其他战舰的伤员。​

  就这样,作为在初战中小展身手的新舰,“关岛”号伴随着TG 58.4舰队,再次和她的姐姐“阿拉斯加”号踏上了进攻日本海域的漫漫长路。虽然异常艰辛,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西太平洋即将从日本帝国法西斯的魔掌中解放。而她,作为太平洋舰队中的一员,也参与、见证了这一切。日本海、冲绳海域、中国东海甚至朝鲜半岛海域,都将留下她的航迹。从1945年的3月23日,直至战争胜利回家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经历,作者将在下一期揭晓,还请大家耐心等待。​

​附录1 3月18日至3月22日详细每日战斗报告

注意:所有方位都是真实方位而非相对方位,时区一律是东九时区。

1945年3月18日

0215 瞭望哨观察到天空上有燃烧着的飞机,距离本舰120°25英里。接到报告说是己方负责警戒的驱逐舰击落的。

0520 全舰拉响战斗警报。

0600 目测到许多未经身份识别的飞机。

0618 组成防空轮型阵。

0620 日出。

0724 航向设置为160°,航速17节。

0728 发现东南方向驶来的飞机,距离22英里。立即通过无线电上报TG 58.4舰队司令,总共3次。

0738 向距离2000码方向20°驶来的双引擎敌机开火。敌机冲到了距离本舰1000码以内的距离并被击落。

0740 有敌机对“企业”号航母进行了俯冲轰炸并取得命中,随后在烟雾的掩护下撤退,但看起来“企业”号并未被重创。

0757 航速提升到25节。

0801 向友舰已经击落了的敌机开火。

0806 一架敌机单独进攻编队,被防空炮火击落。

0806 航速下调为23节。

0820 航向改为350°

0828 一架飞机从右舷尾部接近。本舰和其他许多战舰一样向其用5寸炮和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开火。敌机穿过了编队上空并最终坠落在海面上。

0845 航向改为150°。

0904 航向改为005°。

0910 航向改为030°,航速下调为20节。

0925 航向改为035°。

0954 航向改为020°。

0959 航向改为正北。

1030 航速下调为17节。

1040航向改为270°。

1201 航向改为220°

1225 航向改为正北。

1234 航向改为180°。

1315 航速提升到24节,全舰拉响战斗警报。

1317 一架敌机单独进攻编队,被防空炮火击落。

1323 航向改为345°。

1336 航速下调为22节。

1349 航速下调为18节。

1405 航向改为160°,航速提升到24节。

1414 航速维持在24节。

1416 航向改为010°。

1420 航向改为正北。

1450 航向改为030°。

1458 一架一式战斗机对“约克城”号航母的上层建筑靠近船尾的地方扔下炸弹,本舰对其开火,飞机从防空炮火中拉起并起火,飞行员跳伞并被驱逐舰救起。

1459 航速维持在24节。

1536 航向改为200°。

1544 舰队中轴线航向改为020°。

1551 航向改为025°。

1605 航向改为180°,航速提升到25节。

1632 航向改为正北,航速下调为20节。

1644 航向改为180°,航速提升到25节。

1651 航速下调为24节。

1714 航向改为020°,航速下调为20节。

1740 航速下调为18节。

1742 “麦克奈尔”号驱逐舰报告说发现了一枚水雷,随后她得到命令将其摧毁。

1800 航向改为035°。

1812 航向改为180°。

1820 日落。

1831 航向改为155°,航速下调为20节。

1840 航向改为180°。

1845 对敌机打了几发5寸防空炮弹,没有观察到结果。

1849 航速提升到22节。

1900 航向改为060°。

1912 航向改为110°。

1919 航向改为060°。

1930 对敌机打了几发5寸防空炮弹,没有观察到结果。

1935 航向150°。

1954 航向050°。

1957 航向改为035°。

2055 航向改为040°。

2106 航速提升到25节。

2111 航向改为正北。

2115 航向改为210°。

2124 航速下调为22节。

2136 航速下调为21节。

2200 朝船尾方向距离13000码的敌机开火,后者随后被己方夜间战斗机击落。

2215 航向改为030°。

2229 收到报告,一架敌机被己方夜间战斗机中队击落。

今天剩下的时间都在驶离四国岛,多次改变航向和航速,不再赘述。

今日天气:

东北偏北风平均风速17节。

部分海域多云,平均温度11.1摄氏度。

海上只有小浪,可见度好,水温17.8摄氏度。



1945年3月19日

0515 全舰拉响战斗警报。

0536 航向改为055°。

0540 航向改为060°。

0545 航速改为19节。

0546 航速上调为23节。

0547 航向改为055°。

0604 航向改为350°,航速下调为18节。

0615 日出。

0617 航速上调为25节。

0620航向改为220°。

0626 航向改为250°。

0636 执行“之”字形航行计划。

0656 停止“之”字形航行,航向改为040°。

0705 航向改为050°。

0710 航速下调为24节。接到“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CV-13)号受到重创的报告。

0715 航速下调为22节。

0723 航向改为040°。

0741 航向改为330°。

0757 航向改为045°。

0810 航向改为180°,航速上调为23节。

0832 航向改为060°。

0837 航向改为045°。

0903 航向改为210°。

0905 航速下调为18节。

0935 航向改为030°。

1020 航向改为180°,航速上调为20节并执行“之”字形航行计划。

1034 停止“之”字形航行,航向改为045°。

1159 航向改为080°。

1202 航向改为210°并继续“之”字形航行计划。

1230 向敌机开火,没有观察到结果。

1247 向敌机开火,没有观察到结果。

1250 停止“之”字形航行。

1255 航向改为040°。

1305 航速上调为26节,航向改为070°。

1333 向敌机开火,没有观察到结果。

1348 航向改为210°。

1425 航向改为160°。

1427 航向改为120°。

1450 航向改为270°,航速下调为20节。

1501 航向改为090°,航速上调为26节。

1525 航速下调为20节。

1530 航向改为260°。

1535 “阿拉斯加”号(CB-1)和本舰被调至TG 58.2舰队。航向060°。

1551 航速上调为27节。

1555 航向改为040°。

1559 航向改为350°。

1627 TG 58.2航向030°,航速25节。

1706 本舰和“阿拉斯加”号(CB-1)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离开TG 58.2舰队并前去保护重伤的“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CV-13)。航向改为252°,航速上调为28节。

1814 日落。

1926 航向改为正北。

1945 在雷达屏幕上看到“富兰克林”号的编队,方向正北距离25英里。

2025 航向改为330°。

2044 航向改为290°。本舰加入TU 58.2.9 舰队,后者包括“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CV-13)和拖拽着她的“匹兹堡”号重巡洋舰、“圣塔菲”号轻巡洋舰(CL-90)、“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CB-1)、“川宁”号驱逐舰(DD-540)、“斯托克姆”号驱逐舰(DD-683)、“布莱克”号驱逐舰(DD-666)、“布拉德”号驱逐舰(DD-660)、“基德”号驱逐舰(DD-661)、“昌西”号驱逐舰(DD-667)、“希科克斯”号驱逐舰(DD-673)、“马歇尔”号驱逐舰(DD-676)、“米勒”号驱逐舰(DD-535)、“延吉”号驱逐舰(DD-539)、“亨特”号驱逐舰(DD-674)。本舰上的第16巡洋舰分队指挥部担任舰队副总指挥,并指挥TF 58编队飞机的日常战斗巡航。

2045 多次改变航向和航速,并护卫在“富兰克林”号航母左后方约3000码的距离上。“之”字形航行基准为155°,“富兰克林”号最大航速大致为4节。

今日天气:

东北偏东风,平均风速15节。

多云,平均温度10摄氏度。

可见度好,海上只有小浪,有北北东方向的低浪涌。

水温15.6摄氏度。

1945年3月20日

和之前一样继续航行,编队航向155°,“富兰克林”号处于编队正中央。

0030 进行巡逻。

0600 编队航速大致为8节。

0608 日出。

1058 编队航向改为180°。

1229 “富兰克林”号解除了拖拽并开始依靠自身动力航行。

1305 编队航速16节。

1329 航速下调为10节。“延吉”号驱逐舰(DD-539)靠近本舰并将两名“富兰克林”号上的伤员递交过来。

1406 航速上调为16节。

1450 一架敌机从云层中钻出,扔下一枚炸弹后逃离。炸弹落在了“富兰克林”号附近。本舰对其用5寸炮、40毫米和20毫米机关炮开火但并未看见任何命中。航速上调为20节。(此时位置北纬134°18’东经29°52’)

1547 航向改为135°。

1617 TG 58.2舰队派来的飞机向“关岛”号进行了信息的汇报。

1622 巡航战斗机报告称本舰350°40英里外一架Ki-44二式战斗机被击落。

1715 “亨特”号驱逐舰靠近本舰并将“富兰克林”号上的伤员递交过来。航速下调为12节。

1749 雷达发现敌机,“亨特”号被迫离开——此时已经转移了4名伤员。航速上调为21节,全舰拉响战斗警报。

1800 TF 58编队派来的飞机返回基地,整支编队在没有飞机掩护的情况下继续前进。

1814 日落。

2143 航向改为148°,航速16节。本舰收到命令要朝着关岛本土的方向前进。舰尾方向发现大量敌机。30英里外的天空中发现两架被击中的敌机的火焰。

今日天气

东南偏东风,平均风速12节。

局部多云。平均温度15.6摄氏度。

可见度非常好,海上只有小浪,有来自东东南方向的低浪涌。

1945年3月21日

0500 常规的战斗警报。

0600 日出。

0635 航速下调为12节。

0710 “圣塔菲”号担负起舰队的导航。

0800 “匹兹堡”号担负起舰队的导航。

0828 航速提升为20节。

1040 “希科克斯”号驱逐舰靠近本舰以接收医疗用品的补给。

1151 雷达探测到080°方向20英里外接近中的敌机,防空炮做好战斗准备。

1154 敌机在位于150°外7英里的天空中被己方护航的战斗机击落。

1206 航速保持在20节。

1215 舰队航向改为225°。

1318 航向改为214°。

1408 雷达探测到在260°方向5英里外的不明飞机,防空炮做好战斗准备。

1415 不明飞机被证实是己方的巡逻战斗机,战斗准备取消。

1516 航向改为110°,航速下调为10节。

1750 “本汉”号驱逐舰靠近本舰以传达命令。

1800 航向改为270°。

1816 日落。

1837 航向改为230°,与TF 58舰队在平行方向上取得联系。

1905 航速上调为15节。

1926 航速上调为20节。

2020 航速下调为15节。

今日天气

来自东北偏东方向的风风速18节,多云。

平均温度21.1摄氏度。

海上只有小浪,有来自东东南方向的低浪涌。

1945年3月22日

0610 日出。

昼间加入了TG 58.4舰队,TU 58.2.9解散。在北纬22°17’东经131°42’附近海域与油船们会和并进行加油。TG 58.4目前编制如下:

TU 58.4.1(航空母舰部队)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CV-10) “无畏”号航空母舰(CV-11)

“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CVL-22) “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CVL-27)

TU 58.4.2(火力支援部队)

“新泽西”号战列舰(BB-62) “密苏里”号战列舰(BB-63)

“威斯康辛”号战列舰(BB-64)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DD-55)

“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CB-1) “关岛”号大型巡洋舰(CB-2)

“弗林特”号轻巡洋舰(CL-97) “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CL-49)

“圣地亚哥”号轻巡洋舰(CL-53)

TU 58.4.3(警戒部队)

“雷米”号驱逐舰(DD-688)、“诺曼·斯考特”号驱逐舰(DD-690)、“蒙森”号驱逐舰(DD-798)、“梅尔兹”号驱逐舰(DD-691)、“麦克·廓德”号驱逐舰(DD-534)、“赫尔曼”号驱逐舰(DD-532)、“哈伽德”号驱逐舰(DD-555)、“黑兹尔伍德”号驱逐舰(DD-531)、“哈尔利”号驱逐舰(DD-556)、“麦克·高恩”号驱逐舰(DD-678)、“特拉姆”号驱逐舰(DD-530)、“麦克·奈尔”号驱逐舰(DD-679)、“本汉”号驱逐舰(DD-796)、“乌尔曼”号驱逐舰(DD-687)。



在完成补给之后,舰队向冲绳海域开进。

1824 日落。

今日天气

东北偏东方向来的风风速15节,局部多云。

平均温度22.8摄氏度。

海上只有小浪,有来自东方向的低浪涌。

—————————————————————————————————————————————————————
以上便是战史的上半部分全部内容。由于昨天晚上网络问题导致论坛上传图片过于缓慢,因此这后半部分并未发出。
本人才疏学浅,文笔不精,语句资料数据方面可能有所欠缺或错误,还望有海军圈前辈指出,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8-8-1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9-10-16 16:02 编辑

问题1.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12英寸炮弹并不是通常所知的穿甲弹(AP)或者高爆弹(HE),而是训练专用的空包曳光弹(BL&T,Blind Loaded and Tracer)。(注意:此处存疑,还请对此有研究的前辈指出BL&T所代表的具体弹种)"
—— 根据美海军军械教范NavPers 10797-A,"Blind Loaded"就是"Target"靶弹,也称"Practice"或并称"Target Practice",即用作训练的不会爆炸的练习弹。"Blind Loaded, BL"炮弹是将标准作战炮弹内的爆炸装药取出(或不装填),为避免因改变弹重及重心而影响表定弹道,会用相等重量及容积的非爆炸物回填。基于同样原因,若炮弹弹尖或弹底原先装有起爆引信,此时也会用等重量及外形的塞子(plug)取代,这种彻头彻尾的练习弹就叫做BL&P(P=plug)。BL&P既然不会爆炸,炮手很难目测弹着点,对地对海也许还有一些烟尘水花,对空射击则完全没有弹道参考,这时可将炮弹底部的引信孔装上曳光管(Tracer=T),发射后弹尾曳光拉烟供观测校射,这种练习弹就叫做BL&T。下图上部就是一发博福斯BL&T靶弹的剖面图,炮弹尖端是哑引信塞子(PLUG),弹内填充沙子(SAND),弹底装曳光管(TRACE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8-8-1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9-10-16 16:03 编辑

问题2. "当在使用“C”方法回收水上飞机时,飞机先是成功降落在铺设的油膜上,"
—— 油膜=oil slick。原文则是"While attempting "C" recovery, plane landed in slick",没有"oil",这里的"slick"是另有它意的术语。二战时美军战舰回收水机的方法已发展出ABLE, BAKER, CHARLIE, DOG(即A, B, C, D的军语代字)等四种方法,A是回收舰锚泊,B是回收舰低海况极慢速直行,D是回收舰正常航速直行,水机落在尾流上,此法最危险。C法很复杂,要求回收舰接续做两个45度角转弯,在舷侧弄出一片较平顺的海面供水机降落,这片水面就叫做"SLICK",(外侧在转弯时被激起的涌浪叫做"ROUGH"。)回收舰行驶或作"SLICK"的方位要考虑降落风向,一般偏好向右转让水机在左舷降落,这是因为单螺旋桨飞机的螺旋桨转矩会使在水面慢速滑行中的飞机向左偏移,不小心就容易撞上回收舰右舷。以下是C, D两种回收法的示意图:

二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8-8-18 11:48
问题2. "当在使用“C”方法回收水上飞机时,飞机先是成功降落在铺设的油膜上,"
—— 油膜=oil slick。原文 ...

感谢马老前辈的耐心解答!只可惜没有用A,B法回收水上飞机的图,不然还是想好好了解一下的。那么我还是对这两个问题有些疑惑:
1、这四种水上飞机的回收方法分别在哪些场合使用?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哪一种回收方法?战列舰和巡洋舰之类的会有区别吗?
我本人在写战史翻看档案的时候发现好像“关岛”号始终用的都是C方法,不知这又是什么情况。


2、这个弹药的问题我个人还是有点感兴趣的。去年曾经去了一次美国,访问了波士顿南面Fall River市的战舰湾博物馆(就是“马萨诸塞”号停泊的那个地方),然后在那里看到了一些弹药相关的东西:(顺便再次吐槽这个图片最大只能发512K的设定)
那问题来了:这里这个“DUMMY”同样是训练弹,和之前您提到的BL&P有何不同?是拿来做什么的?以及,内部填充的是什么?
还有这个陆军航空兵用的“DUMMY”弹,和海军的又有什么区别?
第二,我在战斗报告中看过“关岛”号实战中有使用过HEITSD的记录,这里请问前辈,HEITSD也就是带自毁功能的高爆燃烧曳光弹其弹药内部构造如何?美国海军小口径防空武器训练多用HET,那真正实战的话对于弹种的选择又是怎样的?
一口气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不好意思,麻烦前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8-8-2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8-8-20 11:01 编辑
扭曲的利刃 发表于 2018-8-19 22:28
感谢马老前辈的耐心解答!只可惜没有用A,B法回收水上飞机的图,不然还是想好好了解一下的。那么我还是对 ...

"DRILL (DUMMY)"是指整体没有任何火炸药存在的弹药,弹丸内没有引信炸药和曳光剂燃烧剂毒剂等武装部,弹壳内也没有发射药和底火,这些东西用等重的惰性物质取代或空包,本身是完全不能发射及作用的,只能作为练习装填与退弹的工具。分装弹药下的BL&P,作为装弹练习时可以视为无武装部的"DUMMY",但也可以被实装药包发射出去。至于有曳光剂的BL&T,由于还是有燃烧发热冒烟的危险,不能视为"DRILL (DUMMY)"。

关于40MM的自毁机制可以参看3楼附图下部的那个整装防空炮弹,注意弹丸下半是自毁曳光引信(SELF-DESTROYING TRACER FUZE),与上半的成形黄色炸药(CAST T.N.T.)之间并无绝缘密隔,当曳光剂燃烧完毕之后就会起爆炸药。实施防空作战时美英德的40MM都使用自毁弹药以免误伤编队内的友军。本坛Navweaps镜像有详细资料。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8-8-21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A, B回收法看文字就一目了然啊。

A法舰只下锚不是在港内就是风平浪静的泊地,舰只是静止的等水机靠上舷边吊起即可,拖曳浮席都不用放。

B法低速回收也是选风平浪静的海域,当然战时敢打低速也表示时间地点都较不怕潜艇的威胁,浮席一般还是要放的。

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回收法没差别。

二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18-8-2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8-8-21 00:09
A, B回收法看文字就一目了然啊。

A法舰只下锚不是在港内就是风平浪静的泊地,舰只是静止的等水机靠上舷边 ...

好的,我明白了,谢马老详细指点!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35 , Processed in 0.0289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