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Soleil 于 2012-9-30 18:13 编辑
英法达喀尔之战 1940年9月23日-25日
陈骆
*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1940年6月22日,在纳粹的钢铁洪流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第三共和国不得不违反事先与英国的约定,与德国单独签署停战协议。沉睡在和平幻梦中的法兰西帝国尚未苏醒,却已经被德军的闪击战迅速击溃。正当庞大而虚弱的帝国感受着彻骨的耻辱时,英国为了维护自身海权,对已宣布中立的法国舰队发起“弩炮”行动。在米尔斯克比尔,在亚历山大,在朴茨茅斯和广大的法国殖民地,这支世界第四的强大舰队被背信弃义的前盟友瓜分、吞并,甚至破坏、摧毁。每一个法国海军的士兵心中再次燃起那来自特拉法尔加角的熊熊怒火。
三个月后,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再次集结于达喀尔——这个美丽的西非港口之外。他们的任务代号为法语中的“威慑”(MENACE)一词,远征舰队也因此被称为“M”舰队。他们的目标是争取或夺取法属塞内加尔首府、中大西洋航路枢纽、已宣布为维希法国殖民地的海港城市达喀尔,以及停泊在其中的法国最强大、最具威胁的战舰,未完工的“黎塞留”号。由戴高乐组建不久的“自由法国”作为政治交涉与登陆作战的主体也参与到这次针对其同胞的远征中。三方力量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决定了这场战役错综复杂的局势,也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悲剧性色彩。
章节
·达喀尔
·远征军
·法国舰队
·插曲
·破灭的希望
·总攻
·反击
·空中交锋
·结束
·后记
一、达喀尔
位于佛得角半岛顶端的达喀尔是西非最重要的战略要冲,也是整个西非的门户。它处于非洲大陆的最西部,是非洲在中大西洋最好的海港之一,也是欧洲至南美、南非至北美间来往船只的重要中转站,是中大西洋的航路枢纽。作为海军基地,达喀尔既可以如战争初期那样作为猎杀德国袭击舰的基地,也可以直接威胁到大西洋航线。自17世纪起,它一直处在法国控制之下。而在法国沦陷后,法属殖民地已陷入一片混乱。
达喀尔还是法属塞内加尔的首府。塞内加尔总督皮埃尔•弗朗索瓦•布瓦松的总督府就在达喀尔市中。他是在1940年7月被贝当授命掌管这块西非土地的。布瓦松为维希政权效力,但并不能否认他是一名爱国者。1917年德军的强大攻势曾使他失去了一条腿。他深知,控制了达喀尔,就可以通过法国人修建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控制整个塞内加尔,进而控制整个法属西非。对他而言,多灾多难的祖国赋予了他保卫塞内加尔的神圣使命;为了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他可以不惜一切。但对于“自由法国”而言,布瓦松对法国的热爱也许是盟军的大好机会。如果得到达喀尔,盟军不但会得到一个优良的海港、海军基地,“自由法国”不仅能大大提升政治影响,同时也能阻止德国势力对非洲的侵袭,还能获得法国银行和波兰流亡政府抢运至此的大量黄金。
对于如此重要的战略基地,法国人一直相当重视,苦心经营。达喀尔港位于达喀尔城以东,背靠戈雷湾,侧对大西洋,出海口处还有戈雷岛作为天然屏障。在达喀尔城西北8公里外是法国空军的瓦卡姆基地。法国人在马麦尔斯高地、曼努埃尔角、贝尔艾尔半岛以及戈雷岛等地修建了坚固的混凝土要塞,并以240毫米重炮作为要塞防御武器,具体布置为:马麦尔斯高地3门,曼努埃尔角2门,贝尔艾尔半岛2门,戈雷岛2门。另外,还共有8门140毫米炮被布置在戈雷岛以及附近的马德林岛上。约7000名塞内加尔本地人构成了港口的主要防卫力量。有利的地形与强大的设防使得达喀尔一直是西非最为坚固的港口要塞。海军中将拉克鲁瓦为达喀尔港口防卫司令,掌管强大的要塞,是维希方面在此役中的指挥者之一。与大多数法国海军将领一样,对英国的仇恨始终支配着他的行为与思考。
二、远征军
早在1940年7月初,甚至在“弩炮”行动之前,英国军方就开始与“自由法国”方面构思一个针对法属西非的行动计划。对于英国而言,一旦混乱中的法属西非完全处在轴心国控制之下,帝国赖以生存的南非以及好望角航线将受到致命威胁。在意大利参战与法国战败后,这条航线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当大西洋潜艇战与不列颠空战爆发后,他们的忧虑达到了顶峰。一些情报显示,维希政府正在纵容德国势力在非洲的蔓延,如允许德意军队过境、允许德意空军、舰艇使用其殖民地基地等。因此,英国必须争取到法属非洲,至少要阻止轴心国的侵入。
流亡中的夏尔•戴高乐将军及其“自由法国”正是英国人需要的最合适的政治武器。在“弩炮”行动后,戴高乐曾饱尝同胞的唾弃,而建立之初的“自由法国”也因英法间的敌视元气大损。尽管“自由法国”在中非的行动获得了成功,但在更广大的世界面前,戴高乐仍处在他政治生涯的低点。在历经挫折后,戴高乐认为,“自由法国”必须得到法国的土地为其基地,同时采取与英国不同的、以法国认同感为中心的外交政策,才能摆脱他们在同胞心目中“英国附庸”的形象,获得更大的政治号召力。尽管他对英军的粗暴行为极其愤怒,但此时的“自由法国”正需要一场政治与军事的双重胜利以摆脱目前艰难的局面,只有英国人能帮助他们取得胜利。
英国人同样需要戴高乐。他们认为,“自由法国”能为这次行动抹上浓厚的法国色彩,更可能以同胞间的情谊与法属殖民地的统治者达成共识,让盟军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何况,在8月末,法国第一位黑人殖民地总督、乍得总督费力克斯•埃布维与驻扎喀麦隆杜阿拉和雅温得的勒克莱尔将军等易帜加入“自由法国”,使得戴高乐拥有了召唤黑非洲领地的更大的筹码。而“自由法国”在这“威慑”行动中的存在也向广大的法兰西帝国领地表明,英法的联盟关系并没有结束——尽管大多数法国人并不这样认为。
在更早的时候,英国认为应先控制法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但在维希势力完全控制那里后,英国的目光马上便转向了达喀尔。“黎塞留”号本将是盟军最强大的战舰,但在法国战败后,它便退出了战争。但皇家海军并不打算放过它。在失去法国舰队后,皇家海军不得不孤军对付北海蠢蠢欲动的德国舰队以及在地中海上横行的意大利海军。如果得到“黎塞留”号并修好它,皇家海军将得到有利的支持。戴高乐将军的意见与英国人暗合。7月末,他将自己的建议告诉了丘吉尔。8月6日,首相同意了戴高乐的建议,“威慑”行动的准备活动随之展开。
戴高乐将军最初的建议是,由“自由法国”部队在远离达喀尔要塞的地区登陆,由陆路向目标前进,但需要皇家海军掩护其登陆与海上补给线。但英国人最初所希望的“威慑”行动仅是一次小规模的、几乎完全依靠“自由法国”自身力量的登陆行动,登陆部队由“自由法国”军队组成,英方只负责提供一小队战斗机、运输舰以及有限的护航舰艇——在不列颠空战物资极端紧张的危难时刻,他们并不想冒着维希法国宣战的风险去遥远的非洲大陆冒险。但当戴高乐将军提出他的要求后,英国人发现这与之前的简单设想实在大相径庭——这样一来,皇家海军就必须长期在西非布置一支舰队,而此时英国本土与地中海的形势都需要海军的作用。经过双方的磋商,英方决定提供一个海军陆战旅与一支强大得多的护航舰队,同时航空母舰或英国殖民地的战机也将进行空中支援,使戴高乐的军队直接占领达喀尔,避免海军长期被牵制。但英国登陆部队在占领达喀尔后不会停留驻扎,达喀尔的治安任务全由“自由法国”部队进行。如果他们控制不了局势,那么盟军将会夺取“黎塞留”号,然后撤退。而关于经过维希法国的威胁,温斯顿•丘吉尔认为这个无力的政权并不会在自身难保的环境中对英国宣战。经过风险评估,他们最终决定冒险,但实际上,此时他们已经低估了达喀尔的守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