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2-8 23:47 编辑
法国
330 mm/50 (13") Model 1931
这些火炮用于武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建造的主力舰,敦刻尔克级。这些主炮拥有很高的初速,这样的好处给了她们较远的射程和优良的垂直传深水平,为此代价是造成水平穿深贫弱。她们被设计安装到四联装炮塔中,这真是一种“ dual-twin”式的布局方式。这种四联装炮塔设计基于从未开始建造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虽然装备了RPC(远程控制),使用了Sautter-Harlé-Blondel式传动机构的炮塔也是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的。由于这些火炮间隔太近,所以这些战舰也遭受着散布过大的问题。
两座四联装炮塔布局要比四座双联装布局重量减少27.6%,但是这样的布局方式也意味着炮塔受到打击之后会损失一半的主炮火力。
这些武器的生产方式目前仍然不清楚,但是被认为非常类似黎塞留号使用的380mmL45(14.96寸)炮。火炮制造使用可抽换的自紧内筒以及在A炮管的底端使用了一个较短的炮箍和外筒来加强火炮尾部。Welin式隔螺炮闩,气液活塞动力和平衡配重。炮闩向上打开。实际倍径为50.44倍。
一些这种主炮的被帽穿甲弹被改造成航空穿甲炸弹。
在这里说明来源:“战列舰-盟军的二战战列舰”和“世界1905-1970年的战列舰全集”中,将这种武器描述为“330mmL52”,但是如上所述这种火炮的实际倍径为50.44倍。
敦刻尔克号,拍摄于1939年。摄影:Charles Cordier
斯特拉斯堡号,拍摄于1938年。
330mm穿甲弹正在被运送上敦刻尔克号。没有弹头引信显示这是一枚1935型OPf穿甲弹。
拍摄者:d'Ivry
火炮特点
设计型号 | 330 mm/50 (13") Model 1931 | 使用船只 | 敦刻尔克级 | 设计开始时间 | 1931 | 服役时间 | 1939 | 火炮重量 | 155503磅(70535千克) | 火炮最大长度 | 676.0英寸(17.170米) | 炮膛长度 | 655.4英寸(16.645米) | 线膛长度 | 548.8英寸(13.940米) | 阴膛线 | (80)0.126英寸深x0.304英寸(?)(3.2毫米x7.73毫米) | 阳膛线 | 0.205英寸(?) | 缠距 | 右旋每25.57倍径旋转一轮 | 发射药室容积 | 17880立方英寸(293立方分米) | 射击速度 | 1.5-2发每分钟 |
※注释:设计预期射速为每分钟3发。但是弹药库的弹药供应装置系统被证明是不够完善的,而且从未达到过设计射速。
弹药
类型 | 药包式 | 炮弹的类型和重量
(参见注释3&4) | APC -1235磅(560千克)
HE -1151磅(552千克) | 装药 | APC -44.7磅(20.3千克)
HE -140磅(63.5千克) | 弹头长度 | 65英寸(165厘米) | 发射药 | 423磅(192千克)SD19 | 初速 | APC -2854英尺每秒(870米每秒)
HE -2904英尺每秒(885米每秒) | 工作压力 | 20.3吨每平方英寸(3200公斤每平方米) | 火炮寿命 | 250发 | 每门炮备弹数 | 1号炮塔:114发
2号炮塔:110发 |
※注释
(1)每次射击需要四包发射药。
(2)航空穿甲弹弹重1235磅(560千克),基于M1939型弹设计。
(3)炮弹的实际法语称呼:APC-OPF Mle 1935(无识别染色剂)和OPfk Mle 1935(填装识别染色剂)。HE-OEA M了1935.
(4)高爆弹可能没有进入现役。
(5)该穿甲弹的头锥弧径为6倍口径(6crh)。炮弹的装药非常之多,占总重量的3.6%.这认为表明了她主要用于对抗较轻装甲的德国袭击舰(Panzerschiffes)。
弹道
仰角 | 1235磅(560千克)穿甲弹射程 | 撞击速度 | 落角 | 4.5° | 10936码(10000米) | 2261英尺每秒(689米每秒) | 5.2° | 7.2° | 16404码(15000米) | 2005英尺每秒(611米每秒) | 9.1° | 10.2° | 21872码(20000米) | 1775英尺每秒(535米每秒) | 14.2° | 14.8° | 27340码(25000米) | 1614英尺每秒(492米每秒) | 21.3° | 19.6° | 32808码(30000米) | 1529英尺每秒(466米每秒) | 28.8° | 25.4° | 38276码(35000米) | 1512英尺每秒(461米每秒) | 36.8° | 35.0° | 45604码(41700米) | ----------------------------------- | ----- |
仰角 | 1151磅(552千克)高爆弹射程 | 35.0° | 44401磅(40600米) |
1235磅(560千克)穿甲弹的装甲传深
射程 | 垂直传深 | 水平传深 | 0码(0米) | 28.08寸(713毫米) | -------- | 25152码(23000米) | 13.46寸(343毫米) | 3.47寸(105毫米) | 30114码(27500米) | 11.48寸(292毫米) | 4.32寸(110毫米) |
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
设计型号 | 四联装
敦刻尔克级(x2);斯特拉斯堡号Model 1932 | 重量
(详见注释2) | 1473英吨(1497吨) | 俯仰角 | -5/+35度 | 俯仰速度 | 6度每秒 | 射界 | I号炮塔:+/-143度
II号炮塔:+/-150度 | 旋回速度 | 5度每秒 | 火炮后座距离 | 45.3英寸(1.15米) | 填装角度 | 任意角度 |
※注释:
(1)这些火炮两两共鞍布置。显然同组的两门火炮之间要进行一些调整,很可能是出于校准的目的。敦刻尔克是第一艘装备RPC系统用于瞄准和控制仰角的法国战列舰。这种炮塔由Léonard型伺服电机带动液压驱动器和Sautter-Harlé-Blondel (SHB) RPC遥控设备。然而,SHB设备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指挥仪和炮塔同步不良且为了更好的配合需要人工干预。更要命的是,伺服电机功率不足导致炮塔转动缓慢并时常损毁。在测试的时候主要问题就被发现了而甚至在改进之后系统也从未正常工作。每个炮塔都有2具100马力旋转马达提供动力,一次只需要运转其中的一个。每组火炮都有一部75马力的俯仰马达提供动力。
(2)这些零件由St Chamond研制而且是电动的。滚珠支撑座圈包括了152个直径为7.17英寸(18.2厘米)的滚珠。每组火炮的药库和弹库都在同一层甲板的不同侧,而不同组的火炮弹药库不在同一层甲板上,左侧那一组的火炮的弹药库在加强之后下层,而右侧那组火炮的则在其正上方。弹药从弹药库中依靠升降绞车提上来,每组火炮都有一个这样的绞车。弹药将在中继室中转移到上部绞车的装填笼中。每门炮都有各自的绞车且这种装填笼有3层隔层,最下层用于运载炮弹而其上的两层每一层都运载有2包发射药。尽管针对4个炮塔只给出了1个重量数据,但这里也需要注意的是敦刻尔克号的B炮塔背面装甲要比A炮塔薄1厘米而较敦刻尔克号的炮塔而言,斯特拉斯堡号的炮塔正面装甲要厚3厘米,炮塔顶盖要厚1厘米。基于以上原因,我能推断这4个炮塔至少有3种不同的重量。
(3)炮室中部有一道4厘米(1.6寸)的舱壁。这一隔壁在换装室削减到2.5厘米。
(4)重型真皮护罩于1939年被包到了主炮炮孔上。
(5)每个炮塔配备两个100马力的发动机,其中任意一个都能启动整个炮塔。炮塔一共配置两部发电机,每部额定功率为75马力。
(6)靠外侧两门主炮间隔为66.5英寸(169厘米),靠内侧的两门主炮间隔为100英寸(254厘米)
(7)这种炮座使用全电动的摇架。
(8)链式填装杆一直延伸至摇架,理论上能在任何角度填装。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发现在大仰角填装时,若其他炮开火则有可能导致填装中的弹丸卡死。因此,填装角度通常不超过15度。
舰名中文名原文对照对照:
敦刻尔克【Dunkerq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