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3-7-8 01:37 编辑
德国
24 cm/40 (9.4") SK L/40
这种火炮装备于1890年代的前无畏舰和“一等巡洋舰”。在这些船只退役之后,从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拆卸下的4个炮塔中的8门火炮安装到利巴瓦的港口。另有4门火炮部署在Nordeney名为汉堡的炮台上,还有4门火炮部署在叙尔特岛的S1炮台上,海因里希王子号的一座炮塔安装到了齐格飞防线上。
在二次大战部署在Nordeney的汉堡炮台上的火炮仍在服役,战争后期这些火炮转移部署到瑟堡。
是德国第一种使用黄铜制发射药筒的重型火炮。与这种火炮相似构造的的克虏伯火炮装备于奥匈帝国的安防战列舰上。
最早制造的12门火炮是德国第一种由基管,双层加强管,一个套管组成的火炮。后期的火炮则改为延伸到炮闩的三层加强管,显然是为了应对使用无烟火药的产生的高膛压做出的修改。
所有的24cm炮的实际口径为23.8 厘米(9.37 英寸)。
除非另有注明,所有的数据皆为描述德国24 cm/40 SK L/40炮。
德国防护巡洋舰Wittlesbach号
Bain新闻提供的照片
国会图书馆 照片 ID LC-DIG-ggbain-19644
这是德克萨斯号(BB35)在1944年7月25日在炮击瑟堡以东的汉堡炮台时战舰被击中的德国24 cm (9.4")炮弹。这种炮弹好像是Spr.gr. L/4,1 Bdz(弹底引信高爆弹)型炮弹。背景是美国海军德克萨斯号的14"/45 (35.6 cm) 炮
左侧为美国海军少将Carleton F. Bryant,右侧为德克萨斯号舰长A. Baker上校, 德克萨斯号
美国海军历史中心图片 ID 80-G-46961
德克萨斯号(BB-35)正在修理炮弹留下的破洞
火炮特点
设计型号 | 24 cm/40 (9.4") SK L/40 | 使用船只 | 恺撒·腓特烈三世级 维切尔斯巴赫级 俾斯麦伯爵级 海因里希王子级 | 设计开始时间 | 1894 年 | 服役时间 | 1898 年 | 火炮重量 | 最早的12门火炮:53000 磅(24040 千克)
后期制作的火炮:56526 磅(25640 千克) | 火炮最大长度 | 376 英寸(9.550 米) | 炮膛长度 | 349 英寸(8.866 米) | 线膛长度 | N/A | 阴膛线 | N/A | 阳膛线 | N/A | 缠距 | N/A | 发射药室容积 | 4406 立方英寸(72.2 立方分米) | 射击速度
(详见炮塔档注释) | C/92式炮塔:大约1.5 发每分钟
C/98式炮塔:大约3 - 4 发每分钟 |
弹药
类型 | 分装式 | 炮弹的类型和重量 | AP L/2.6 C/01 - 308.6 磅(140 千克)
通常弹 L/2.8 C/01 - 308.6 磅(140 千克)
HE L/4,1 弹顶引信 - 大约332.9 磅(151 千克)
HE L/4,2 弹底和弹顶引信 - 大约327.4 磅(148.5 千克) | 装药 | AP L/2.6 C/01:7.67 磅(3.48 千克)
通常弹 L/2.8 C/01:6.35 磅(2.88 千克)
其他:N/A | 弹头长度 | 1895 AP -N/A
1914 AP L/2,6 - 大约24.4 英寸(62 厘米)
HE - L/4,1 弹顶引信 - 大约38.6 英寸(98 厘米)
HE - L/4,2 弹顶和弹底引信 - 大约39.8 英寸(101 厘米) | 发射药 | 1895年时 - 91.2 磅(41.35 千克)
二次大战时 - 103 磅(47 千克)RPC/38(12/6.6) | 初速 | 1895年时 - 2263 英尺每秒(690 米每秒)
二次大战时 - 2687 英尺每秒(810 米每秒) | 工作压力 | N/A | 火炮寿命 | N/A | 每门炮备弹数 | 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海因里希王子级:75 发
维切尔斯巴赫级 :85发
俾斯麦伯爵级 :78发
其他: N/A | ※注释:
(1)以下是实际的设计名称:
1895 AP - N/A
1914 AP L/2,6 - Psgr. L/2,6
HE L/4,1 弹底引信 - Spr.gr. L/4,1 Bdz
HE L/4,2 弹底和弹顶引信 - Spr.gr. L/4,2 Bdz u. Kz (mhb)
(2)发射药由黄铜制发射药筒装载,其空重为(25.15 千克)。
(3)“奥匈君主级岸防战列舰”一书中说,奥匈君主级岸防战列舰的高爆弹和穿甲弹重量皆为474 磅(215 千克)。其重量原高于同类口径武器的德国炮,但是其重量类似于法国24cm炮和荷兰购买的克虏伯式24cm炮。上表中的初速数据不适用于奥匈君主级的火炮。
射程
仰角 | 308.6 磅(140 千克)炮弹射程(1890年设计) | 30 度
炮塔允许最大仰角 | 18500 码(16900 米) | 45.8 度
岸炮允许最大仰角 | 20870 码(19080 米) | 仰角 | 327.4 磅(148.5 千克)4,2型高爆弹射程 | 45.8 度
岸炮允许最大仰角 | 29090 码(26600 米) |
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
设计 | 双联装炮塔
恺撒·腓特烈三世级(x2)维切尔斯巴赫级(x2)俾斯麦伯爵级(x2)海因里希王子级(x1)Drh.L. C/98 | 重量 | N/A | 俯仰范围 | -5 / +30 度 | 俯仰速度 | N/A | 射界 | 大约+150 / -150 度 | 旋回速度 | N/A | 火炮后座距离 | N/A | 填装角度 | +4 度 | ※注释:
(1)填装锤由压缩空气提供动力。每门火炮拥有单独的提升机。每座炮塔有20名成员。
(2)一张奥匈君主号的素描解剖图表明其弹药提升机和炮室一样是炮塔的旋转构件。接着,因此可以推论出这种炮塔和德国的C/98炮塔相似。射击速度数据可以侧面证明这个推论。
参考资料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John Campbell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Norman Friedman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Erich Gröner
《Austria-Hungary's Monarch Class Coast Defense Ships》 article by Erwin F. Sieche in Warship International No. 3, 1999
《Die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Schiffsartillerie》Paul Schmalenbach
《Battleships》Paul Stillwell
-------
特别感谢Peter Lienau 和 Aleš Maryš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