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902|回复: 14

德国38cm SK C/34型岸炮版火炮的详细资料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7-6-22 19:36 编辑

德国38cm SK C/34型岸炮版火炮的详细资料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原始文件的版权性质为英国皇家版权(Crown copyright)




炮弹



炮弹类型弹重初速射程
穿甲弹1,764磅 (800千克)2,690 fps (820 mps)46,000码 (42,062米)
半穿甲弹1,764磅 (800千克)2,690 fps (820 mps)46,000码 (42,062米)
高爆弹1,764磅 (800千克)2,690 fps (820 mps)46,000码 (42,062米)
远程弹1,091磅 (495千克)3,445 fps (1,050 mps)6,0000码 (54,864米)

注释:实际射程也有说是42,000米和54,900米的,但出入不大,应该是英国人在转换公英制时,没有精确到后几位数造成的。

各射程对应的炮弹飞行时间与50%散布界



该表中的50%散布界数据与德国官方手册中的数据是一致的,不过后者中只有远近散布界数据,而前者还有左右散布界和高低散布界。

炮弹结构

穿甲弹



半穿甲弹



高爆弹



远程弹



发射药



发射药分为标准发射药和远程发射药两种,都是由前后两段发射药构成的,其不同之处在于前段发射药,后段发射药都是一样的。标准发射药是用来发射800kg标准弹的,而远程发射药是用来发射495kg远程弹的。

前段发射药是放置在圆柱形容器中的,前后两端还覆有盖子,容器和盖子本身也都是由发射药铸成的,容器外侧还套有双层丝绸包裹,其前端有两个把手,后端有一个把手;后段发射药的药筒是钢制的。

发射药类型前段重量后段重量总重量
标准发射药146千克115千克261千克
远程发射药183千克115千克298千克

标准前段发射药



远程前段发射药



后段发射药



身管寿命





发射300发标准弹后,炮口初速将会下降82米/秒(即初速下降10%),装弹行程则会延长540mm(正常行程为2464mm);发射350发远程弹后,炮口初速将会下降105米/秒(即初速下降10%),装弹行程则会延长540mm(正常行程为2479mm)。

按照德国标准,初速下降10%时,即宣告衬管寿命耗尽。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是将装弹行程列为审视身管寿命的重要标准的。

注释:

1)岸炮版发射800kg弹时的寿命为300发,这要比舰炮版的寿命(180-210发)高不少,其主要原因是两者所用的发射药不一样,舰炮版用的是RP C/38,而岸炮版用的是Gu.R.P-G.5,后者对炮身的烧蚀作用更轻,因此使用这种发射药时身管寿命更长,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资料,可参考此贴:岸炮版38厘米SK C/34药室容积增大和寿命延长的原因

2)按照美国16"/50 Mark 7的标准,初速下降6.5%左右即宣告衬管寿命耗尽,可见美国16"/50 Mark 7的寿命判定标准要比德国38cm SK C/34更严,这个事实恐怕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资料,可参考此贴:身管寿命与初速间的关系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发表于 2013-12-1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77又爆了好料~-~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2-13 23:04 编辑

@mathewwu

顺便想请教一下先生几个问题

1)50% Zones里的Height指的是什么?我实在想不出。Length和Breadth应该是纵向散布和横向散布吧?

3)德国的前段发射药的外部包裹材料问题,这篇报告中说是丝绸,NavWeaps上也说是丝绸,但似乎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外面覆有锌皮?

2)原文中说Germans regarded length of ram as a criterion of the life of the gun,这个length of ram,我理解是装弹行程,不知道是否正确?是不是火炮多次发射后,由于末端的膛线被磨损掉了,因此最初的装填位置已经无法将炮弹弹带卡住了,所以装弹行程要增加,将炮弹往更深处推,从而卡住弹带?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4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12-16 00:54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13 23:01
@mathewwu

顺便想请教一下先生几个问题


1)其实射弹散布本来就有高低散布,只是用在对空射击比较有意义,对海面射击就讲得少了。这里的高低散布依我理解是指50%区域内最远和最近的2弹之间的弹道高低差(飞得近那一弹落地的那一点和还在飞的最远的那一弹的高度之间的垂直高低差),这个散布在对海射击时会影响垂直命中界(hitting space)。如下图,假设绿线是50%区域,那么红线就是50%区域的高低散布。


2)Friedman's "Naval Firepower" 第283页明确持这种看法。我也在英语论坛上看过说一战或更早有用薄铜皮的说法,但不知来源。NavWeaps通常采用Campbell's "Naval Weapon of WWII"比较稳重的看法。

3)基本就是你说的意思,由于药室和膛身连接处是一处斜坡,让弹带顺斜坡咬合内膛,开始磨损之后斜坡和内膛变大,会使弹带要更向前推进才能稳定咬合膛线,这就意味药室容积变大,爆发行程也就是倍径变短,初速自然降低,当然也有自转轴心不正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2-14 01:52
1)其实射弹散布本来就有高低散布,只是用在对空射击比较有意义,对海面射击就讲得少了。这里的高低散布 ...


感谢指教

看来德国人审视身管损耗程度的方式虽然跟英美不同,但无论是像英美那样直接量内膛扩大程度,还是像德国人一样量装弹行程,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审视身管末端膛线的损耗程度,只是测量方式不同而已。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6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12-26 22:01 编辑

昨天忙着回答楼主3楼的问题,没细看原文,现在发现前段发射药的说明部份有疑问:
“容器和盖子本身也都是由发射药铸成的,容器外侧还套有双层丝绸包裹,其前端有两个把手,后端有一个把手;“

这段楼主翻译的没错,但我觉得这里有原始陈述或打字错误,按常理药包的内外包装因该是这样的:
“容器和盖子本身是由xxx铸成的,有双层丝绸包裹住全部发射药,容器前端有两个把手,后端有一个把手;“

请注意图上发射药底部的传燃小药包(igniter bags)是在“容器“的内层的,即使热焰能穿过外层(假设是原文叙述的双层丝绸包裹),这样也达不到迅速传燃的效果,最起码也得在外层底部打几个洞吧。

又发射药柱为了要迅速而平均的燃烧,本身就像做通芯面条一样的挤压成长条的吸管状,如果容器要用糊状的发射药底铸造,不是说不行,但必然是实心的,这一部份的燃烧就不能合规范了。

这些战后的调查报告由于成员个个归心似箭,这一类的错误难免,尤其技术人员训练上就偏重数字和图表,文字表达非其所见长,我在读译USNTMJ报告时也发现类似的情形。提出以上看法供参考。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2-16 00:48
昨天忙着回答楼主3楼的问题,没细看原文,现在发现前段发射药的说明部份有疑问:
“容器和盖子本身也都是由 ...

这段确实有点奇怪,而那个容器的材质也让我摸不着头脑,如果说确实是发射药铸的,那可能是打算将其填入炮膛一并充当发射药的,但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似乎这类容器一般是用防火材质制成的,也不填入炮膛。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6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16 09:56
这段确实有点奇怪,而那个容器的材质也让我摸不着头脑,如果说确实是发射药铸的,那可能是打算将其填入炮 ...

会不会这个就是那个所谓的锌皮包裹?当时调查人员出了错误,误把这个的材料打成发射药了,实际上外层是锌制,内层有双层丝绸包裹,使用时拿掉外层?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12-16 13:54 编辑
necrons 发表于 2013-12-16 10:32
会不会这个就是那个所谓的锌皮包裹?当时调查人员出了错误,误把这个的材料打成发射药了,实际上外层是锌 ...


当然这样的推论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又不认为佛利德曼下笔会那么草率,毕竟他还说出了“薄锌皮会随着发射的高温一齐被吹毁“这样的话,况且薄锌皮是起不到在运输及储藏过程中使内部发射药免受撞击和防火的效果的,所以应该还有外桶保护,如同其他国家的做法。那么佛利德曼这样的立论基础又在哪里呢?"Naval Firepower"虽然列出海量参考资料和注解,但这一条没有,对这样一条具有非常态性的看法居然不交待出处是不合适的。

坎贝尔的"Naval Weapon of WWII"虽然也没交待丝绸前段药包的出处,可是纺织物包裹药包是各国常态,不需特为交待。另外我也去找旁证,在德佛林格号炮术长封哈色中校的回忆录"Kiel and Jutland, 1922"英译本第86页有明确提到丝绸前段药包。这本书是极少数的一战德国海军炮术的权威著作,足以说明在一战结束之前没有出现过以薄锌皮包裹药包的情况,或至少不是当时大口径德国舰炮药包的常态。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1-29 21:52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2-16 12:20
当然这样的推论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又不认为佛利德曼下笔会那么草率,毕竟他还说出了“薄锌皮会随着发射的 ...

德国的情况不清楚,但英国倒确实是有在发射药包前面垫一块锡片的做法,目的是降低弹带碎屑积垢等现象,可能还能减缓身管损耗。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16 13:45
德国的情况不清楚,但英国倒确实是有在发射药包前面垫一块锡片的做法,目的是降低弹带碎屑积垢等现象,可 ...

美国BB(至少在50年代以后的衣阿华级上)会在最前一包和第二包药包之间放一小包decoppering lead除铜铅(是粒状或片状不清楚)。在一些较近期的有关主炮装填纪录片中可看出炮长从裤子口袋里掏铅包的动作。英国放锡薄片也有同样的“除铜”效果,只是不知锌的物理性有无此作用。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岸防炮吗?
好像战舰上木有装备啊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1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鲸舰队 发表于 2013-12-17 09:56
是岸防炮吗?
好像战舰上木有装备啊

这种火炮装备于著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673-1-1.html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8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鲸舰队 发表于 2013-12-17 09:56
是岸防炮吗?
好像战舰上木有装备啊

本来就是BSM的炮改的

列兵

发表于 2024-5-30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16 13:45
德国的情况不清楚,但英国倒确实是有在发射药包前面垫一块锡片的做法,目的是降低弹带碎屑积垢等现象,可 ...

请问英国在发射药前面垫锡片是指第一包与炮弹的中间,还是每包发射药前面都会垫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8:03 , Processed in 0.0227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