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0204|回复: 20

英国战巡防御问题:对设计决策变迁的考察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0-2-2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7-23 21:49 编辑

*原创内容,谢绝转载




英国战巡防护薄弱,是日德兰海战之后普遍的观念,尤其是将它们与德国同类比较的时候。对此,20世纪末以来的修正论者,多提出反驳意见,理由主要是:(1)1906年RN的一份炮弹测试表明,12寸炮无法有效穿透6寸装甲,(2)费舍尔本身提出过用航向角和远程火控优势保持安全的“速度即防御”理论。

对这种修正论述,我不能完全认同:(1)认为1906年炮弹测试影响了早期战巡设计这一点缺乏证据,恰恰相反,1905年舰船设计委员会档案在论述战巡用途时清楚的表明,根据日俄黄海海战经验,12寸炮在远程(7海里)击穿了三笠号的7寸装甲。(2)费舍尔的确是“速度即防御”的信徒。但是他本人并不反对提高战巡的防护能力,只要基于火力和航速达标的前提之上,而且实际上也有诸多务实的决策。

事实上,根据对英国战巡设计与建造决策的考察,我认为:

(1)包括费舍尔在内的英国设计决策者,对于战巡防御力问题有着敏感和清楚的认识,对德国建造的战巡也做了有效的回应。
(2)所谓英国战巡防御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指12寸战巡和开战后的急造战巡。对于前者,在设计建造时并不存在足以参照的假想敌,且受到财政的极大制约;而开战后的15寸战巡,则是由于急造需求和战时情报造成的。
(3)英国战巡防御不足的历史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1912年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的决策打乱了英国战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历史叙述的扭曲。


以下展开论述。


一、12寸战巡的防护发展与决策背景


泛泛说英国战巡差,或者把英国第一代、第二代战巡,同德国第一代、第二代战巡对比,自然不难得出英国战巡防御不足的结论。问题在于,这种比较是脱离实际决策背景的。

为了还原英国战巡的发展,我整理了以下时间线。这个表格清楚的表明了每一型战巡在建造时的可能敌人,以及军备竞赛逐次升级的对应关系。



首先看诟病最多,损伤也最惨重的无敌和不挠。

在无敌级设计建造的时候,以及接下来的两年里,它都是划时代的无与伦比的存在,除了无畏舰没有对手。在设计时,无敌级的防御是完全足够的,合格的。福克兰海战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费舍尔改革的大背景是应对英国海军的财政危机,1906-1908年期间,正好又是一波财政紧缩。从造价来看,无敌级保持了与同时代无畏舰近乎相同的造价。考虑到其动力更强,船体更大,作出的牺牲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费舍尔早在无敌级的设计完成之后,就开始推动战列巡洋舰与无畏型战列舰的融合式设计。先是1905年底的X4设计方案,再是1907财年度的战巡设计方案,都体现了强化防御的趋向。当代研究者认为这是他想推动废除低速无畏舰的一个尝试。



来源:John Roberts, British Battlecruisers: 1905 - 1920

可惜的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X4直接被以财政原因拒绝,1907年度战巡也被取消,推迟到1908财年;而到了1908财年,又提出财政经费不足,仅能建造一艘,即不倦号。

1907年战巡方案中的E设计,是费舍尔等人开会最终确定下来的方案,后来被确定为不倦级的原型。但是E设计中将装甲带强化到9寸,装甲重量增加到5200吨,总吨位达到21400吨的防御强化却被取消了。最终的不倦号保持了无敌级的6寸主装,吨位仅为18650吨。而花费也被成功限制在同时期无畏舰战列舰的水平。


来源:Ian Buxton, The Battleship Builders

不倦级常常被抨击的一个理由是,当时德国已经开始建造冯德坦恩号,而不倦级完全没有升级防护。实际上当时英国并不具备冯德坦恩号的情报,除了11寸主炮之外,而且哪怕这个情报也来得太晚,不足以改动已经确定的设计。

随后1909年决定建造,1910年开建的不倦级新西兰号与澳大利亚号,源自帝国防务会议提出的自治领舰队单元计划,由自治领出钱,和平时期归其使用。这两艘战巡基本是与狮号和大公主号同时建造的,似乎也反映了这两艘船过时的防护和建造的失策。

但这两艘船本来就是性质特殊的。一是资金控制严格,因为不是英国财政出钱。二是,狮级战巡虽然极大的强化了防御和战斗力,但是其续航力反而是削减的,较不屈级降低了1000海里。这一特点并不符合澳新的需求。

以上就是普遍被视为防御薄弱的12寸战巡的情况。




二、从13.5寸战巡到伊丽莎白女王型



从1909财年开始,直到一战爆发的1914年,英国战巡的防护能力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在1909财年,由于德国海军扩军的威胁,英国迅速扩大了造舰规模,在年度计划的3战列舰+1战巡外,另增加额外3战列舰+1战巡的紧急造舰案。当年的战巡就是狮级战巡。

狮级战巡是第一型明确对标德国11寸战巡的设计,也是瓦茨等英国设计师能够摆脱财政的束缚,放开手脚设计的第一型战巡。其防护实现了全方位的强化,在设计阶段确定主装甲带为9寸。而1910年1月3日,费舍尔亲自批准了进一步强化其次装甲带和甲板的决定。其航速虽然提高到27节,同时续航力却降低了1000海里,体现出其设计上更重视舰队对抗,巡洋舰功能的重要性相对降低的趋势。

在许多书籍中,狮级被认为是一种高速战列舰式的设计。其防护能力与装甲重量与12寸战巡有了巨大的提高,而兼具火力、航速和防护的结果,就是它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贵的战舰。

尽管它们的装甲带仍然比德国战巡要薄,但对于防御德国11寸炮这一需求,狮级的防护能力是完全足够的,同时其13.5寸的火力至少在纸面上做到了对德国11寸战巡的决定性优势。

截至到1911年的虎号,英国在建的13.5寸战巡与德国11寸战巡做到了一一对应,此外还保有6艘12寸战巡。在这一阶段,没有理由认为英国战巡的性能是不足的,相对德国人设计是有缺陷的。



真正的问题发生在1910年,德国决定建造2艘12寸的德夫林格级(此后又追加一艘)之后。

按照之前的应对办法,英国理应追建新式战巡。

此时费舍尔已经去职,丘吉尔新任海军大臣。1911年,费舍尔在私下信件中强烈建议在新主力舰上装备15寸主炮,并将1912财年计划的所有主力舰建造为super lion型的战巡。丘吉尔受到了费舍尔的强烈影响,几乎以个人之力推动了15寸炮的研发,但最终在造舰设计阶段与海军保守派妥协,将4艘战巡改为4艘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后来因马来亚联邦出资加建一艘),因此与费舍尔彻底闹翻。

伊丽莎白女王型的建造决策,对英国战巡此后的发展与历史评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伊丽莎白女王型虽然被称为快速战列舰,在一般书籍介绍英国战巡时不被纳入叙述,但事实上,无论其占用的财政配额,还是英国海军在一战前期对其的运用方式,都是属于战列巡洋舰的。

自QE建造之后,从1912年到1914年开战的三年间,英国海军再没有决定设计建造任何一型战巡,与此同时,德国人则设计开工了德夫林格级和马肯森级。QE所担负的战术功能是决战中的Fast Wing,开战成军后又被划拨给贝蒂的战巡舰队。

在1912年10月27日给第三海务大臣的手札中,丘吉尔明确写道:


“当我们设计伊丽莎白女王时,我们特意不再采用战列巡洋舰式的设计,希望压倒德国的战巡。我们还至少要等一年,让这些实验品能够施展全力……伊丽莎白型的速度与火力……足以保护战列舰队免遭德国战巡的任何包抄行动。”


(转引自弗里德曼,Fighting the Great War at Sea: Strategy, Tactic and Technology)

这足以说明,在当时的英国海军认识中,QE就是应对新式德国战巡的。或者干脆说,QE就是战巡在1912年之后的继承者,当时的人们已经相信快速战列舰就是战巡的未来与归宿,因此有了QE就不必再造战巡了。

我在之前的帖子里多次讨论过QE航速不足的问题,让它成了一种两边不靠的尴尬存在。但还原到1912年的背景下,当时确实有不少理由认为它有能力取代战巡:

(1)全燃油锅炉比之燃煤锅炉,在添加燃料、维持航速上有巨大优势。燃煤锅炉在极速行驶时,需迅速添加大量的煤,对人力是巨大的考验,因而不能持久,而燃油锅炉则无此问题。

(2)此前英国的战巡设计中,实际航速高于设计航速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海军内部当时的讨论中,很多人相信它能跑到超过设计航速25节的26节,而这个航速足以与设计航速27节的狮级匹配了。

如果QE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这些期待,那么,QE很大概率被纳入英国战巡的发展谱系,所谓英国战巡不重视防护的说法自然不攻自破。QE的防御数据,至少在纸面上,强过任何德国战巡。

然而,QE的航速是让人失望的24节,不足以伴随战巡行动。在普遍以舰种、而非设计目的、建造决策为叙述线索的海军历史建构下,QE被排除在英国战巡谱系之外,其建造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德国新式战巡这一要点被忽视了。其结果就是用德国11寸战巡对比英国12寸战巡,用德国12寸战巡对比英国13.5寸战巡这样的错误的比较方法,进而得出英国战巡防护薄弱的结论。





三、另一种历史可能性



QE对英国战巡的发展路线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1912至1914年间,人们认为它足以取代战巡。然而到1914年,随着德国新式战巡航速可达30节的情报出现,英国人终于意识到高速战列舰不足以取代战巡。

1914年3月,丘吉尔便要求第三海务大臣准备在1914-1915财年中设计建造一艘航速约同于虎号,主装甲带11寸的高速主力舰。该要求形成的初步设计被留存于戴恩科特的手稿中。


出自弗里德曼The British Battleship 1906-1946

1914年8月,战争爆发。1914财年的所有主力舰计划被取消。费舍尔回归第一海务大臣。

面对英国高速战巡在1911年之后便没有再增添新舰,而德国新式战巡航速可达30节的情况,费舍尔在当年年底决策建造声望级与勇敢级。其设计背景和性质,我在之前的帖子(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7344-1-1.html)中已有详述,不再多说。简单说就是,这是一级以建造速度与航速为首要要求的战舰,其防护能力被毫不留情的牺牲了,换来的则是在一年半内完工的前所未有的建造速度(德国战巡的建造时间是其两倍,早于其动工的马肯森级从未完工)。

事实上,声望级就算不故意牺牲装甲,也很难做到足够的防御。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建造平衡的战列巡洋舰/高速战列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胡德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认为声望级防护不足,大舰队在1915年继续要求新建战巡,于是有了胡德号(海军将领型)的计划。杰里科给该级提的基本要求是,15寸主炮,32节航速,以及尽可能强的防御力。然而结果是:



该型战巡的设计吨位达到前所未有的36000吨,而装甲重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万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QE和R级战列舰,是狮级战巡的近乎两倍。然而主装甲带仅有8寸,比狮级还要弱,显然无法应对其假想敌马肯森级的350mm主炮,更不用说错误情报中的15.2寸巨炮。

平衡的战巡的设计自此走入死胡同,直至G3的诞生。

回到本节的标题,另一种历史可能性。

从前面的梳理可以看到,英国战巡的发展在1911年,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型的建造决策而中断了。其结果是1912到1914年,英国缺乏速度匹敌德国新式战巡的高速舰,战巡舰队相对德国的优势迅速缩小,进而导致费舍尔回归之后,被迫赶时间建造不平衡的急造战巡,而在新的要求之下,英国战巡也不再可能实现如狮级那样的平衡的设计。

如果1912财年继续了狮级战巡的路线,按照费舍尔的理念,全部建造super lion型战巡,或者回归更保守的做法,在1912财年和1913财年各自建造2艘R级战列舰和2艘super lion型战巡,其历史结果,应该会大为不同。

关于费舍尔主张的1912年型战巡,相关档案已经丢失。据弗里德曼The British Battleship 1906-1946一书的论述,很可能是一种航速28节(按:此前虎级设计航速已经达到29节,我推测这是更可能的数字)、8门15寸主炮的重型战巡:



合理假设其主装甲带能够达到10寸,亦足以防御德国12寸炮。若到日德兰时如果有4艘这类战巡建成服役,贝蒂舰队将拥有决定性优势,而且费舍尔和杰里科也不至于再为了缺乏战巡而新建不平衡的急造战巡。

更为理想化的设计,则是1914年7月戴恩科特按照丘吉尔的指示所完成的30节高速战列舰设计Y:





该方案拥有11寸的装甲带,8800吨装甲,8门15寸主炮,普通出力85000 shp(同虎号),最大出力10800 shp(最高30节),是目前所知最为平衡和完美的战巡设计。戴恩科特手稿上标明的high speed battleship再次说明了当时RN对战巡已经发展为高速战列舰的通行看法。



四、总结


从1905年的X4设计,到1907年战巡方案E,再到1909年的狮级,到1911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型,再到1914年戴恩科特的30节高速战列舰设计Y,这一被隐藏的战巡发展线索,充分说明RN对于战巡防御问题的认识远远超出目前所知的通行叙事。认为英国战巡不重视防御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英国战巡遭受的这一评价,恰恰来源于1911年新式主力舰建造决策中,决策者对防御和决战功能的过度强调。

1911年以后,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一度被认为足以取代战巡。它占用了战巡的配额,被赋予了战巡的决战与舰队职能,在1912-1914年的造舰计划中完全顶替了战列巡洋舰。结果却因航速问题,无法真正取代战巡。因为QE被通行叙事排除于战巡这一舰艇类别之外,重防护的德夫林格级与马肯森级的比较对象,成了早其一代、原本对应11寸战巡的狮级,和晚一代的急造战巡声望。

在1914年,RN试图重新返回到狮级所代表的平衡的战巡上去,即戴恩科特的30节高速战列舰设计Y。然而战争的爆发迫使其只得迅速补建不平衡的急造战巡。而到一战爆发之后的情报环境下,再追求平衡的战巡设计已经不再可能。胡德的原始方案虽然在装甲重量上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防御依旧单薄。当防御终于被修改得勉强合格时,吨位已经突破41000吨,火力仅相当于26000吨的R级。

在简单化的线性思维,与脱离决策环境、仅按舰种名称缀连发展史的叙述之下,英国战巡防护薄弱,费舍尔不重视战巡的防御,由此成为一个历史结论,俨然历史本身。这种幻象背后的简单化思维是值得警惕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2-29 18:15 编辑

英国战巡相对防护最差的时代是1914-1916年,这也不是谁不重视,核心问题是15寸火力-32节航速-足够防御力的不可能三角。

这里面32节航速的要求影响最大。巨大的动力舱,巨大的船体,就是10000吨装甲也只有8寸装甲带了。

为什么要32节呢?因为情报说德国新式战巡能跑30节,说兴登堡、马肯森马上要完工。

事实上,这些赖以决策的情报是错的。但这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列兵

发表于 2020-2-2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楼问一下,英国造女王同期,36000标排可以满足15寸----胡德级别防护------27或28节航速么?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3-2 17:32 编辑



查出这么一段来,笑死了



来源:Andrew Gordon, The Rules of the Game: Jutland and British Naval Command


费舍尔在QE服役前,不知道听了哪门子小道消息,传他能跑28节,高兴坏了。

杰里科也听说了,于是做好了QE要加入BCF的心理准备。丘吉尔马上去安抚因为皇家公主被调去抓施佩而不高兴的贝蒂:你等着,QE即将要加入BCF了!

贝蒂马上在给老婆的信里开始幻想强大的28节的QE全部加入狮虎所在的第一战巡分队……

杰里科这时候出来泼了点冷水,说真要能跑28节才能加入第一战巡分队,要是只有26节就只能加入慢一些的第二战巡分队,跟12寸战巡组队了。

QE刚服役被派去地中海。费舍尔大概又听到点消息,下调预期为26节。

两周后Warspite加入本土舰队。杰里科通知贝蒂:悲报,这玩意才23.5节,你拿着没用了!


然后就是贝蒂和杰里科围绕5BS归属的漫长扯皮。


贝蒂:要是不装那么多油,还是能跑到25节预定航速的,和无敌差不多,我还能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列兵

发表于 2020-3-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20-3-2 17:06
查出这么一段来,笑死了

造舰的给用舰的画饼,用舰的发现广告仅供参考,一切以实物为准,结果和别人争风吃醋......
无论那令人怨仇(HMS Implacable)的敌人多么可畏(HMS Formidable),我们也会不倦(HMS Indefatigable)

列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3-28 1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弱弱的问一下无敌六寸VC能不能抵挡12寸?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0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的小狮子 发表于 2020-3-28 17:40
大佬,弱弱的问一下无敌六寸VC能不能抵挡12寸?

不能,至少在较小的偏斜角、中近距离上完全不能

列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3-30 0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那么加上两寸穹甲哪?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4-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喔,之前总觉得qe算是英国这边高速战列舰概念的早期实践,现在看来实际上英国是将她当做重防护的新一代战巡来建造的,可惜航速比期待值低得有点多才只能当战列舰了?谢谢l大分享

顺便看来这些海军大领导们还是挺有些有人情味的心态的,一直因为贝蒂那句【something wrong with our bloody ships today】,而不是关心到因为殉爆极难幸存的水兵,而感觉他有点冷血。

又想到这次罗斯福号Brett Crozier舰长为了维护部下写信求助被革职,舰员含泪送送别。海上待在军舰里,军官和士兵生死与共的互信应该是更强一些的,毕竟出了事谁都跑不了。

列兵

发表于 2020-4-12 2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物竞天择 于 2022-2-12 13:41 编辑

因为经费限制砍掉X4和不倦E案真是一大遗憾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7-21 13:08 编辑

最近细翻弗里德曼的Fighting the great war at sea,后面的尾注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信息,比如1913、1914年两个造舰计划的构成

1913-1914造舰计划,最初的选项有:

a. 1艘防护强于塞德利茨的虎型战巡和4艘铁公爵型(慢速战列舰)
b. 1艘防护强于塞德利茨的虎型战巡和4艘升级到15寸炮的慢速战列舰
c. 4艘QE型快速战列舰
d. 2艘强化虎型和2艘铁公爵型
e. 1艘强化虎型和3艘QE
f.  2艘强化虎型和2艘15寸慢速战列舰

丘吉尔原本偏好的是a和c,尤其是c(即全QE计划)。但因为财政、燃油、战术等综合考虑,加上当时仍认为加拿大能提供3艘QE,于是转而建造了5艘烧煤的R级。到了1914年,发现加拿大提供不了了,这时转而开始准备筹建新的战巡(超级虎)和高速战列舰(阿金库特)。但战争随即爆发,这些也都没戏了。

从事后来看如果选择了f方案,后来的很多问题也就不会发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一等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7-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利塔耶夫 于 2020-7-21 15:50 编辑
LeSoleil 发表于 2020-7-21 13:06
最近细翻弗里德曼的Fighting the great war at sea,后面的尾注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信息,比如1913、1914年两 ...

这也算是悲报了吧,加拿大人提供不了3QE。不过如果能够提供,在日德兰时可能就会有两倍的QE参战,那么这个时候是否还会吧QE们划给贝蒂?毕竟多了这么多少载油就可以25节的玩意儿,杰里科也不会轻易放手了。也许会让这个争夺更加激烈。

丘吉尔:听说加拿大人能够提供仨QE!
1914:悲报!加拿大提供不了了!
丘吉尔:。。。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7-22 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四弦 于 2020-7-22 22:00 编辑

Brown的书里也有一些相关说明

加拿大的QE似乎是单独设计的,不过Brown没给什么细节。如果参照之前的X2方案那样(通过拉长舰体和调整线形,六万马力就能跑到25节),戴恩科特操刀的设计其线形水平似乎都比瓦茨要好,那么应该可以期待25~26节的速度。当然拖到1914年也没可能拿到了。这样来看如果瓦茨早两年退休,也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问题(笑)。

Brown说14年7月8日的高速战列舰方案(Y系列)因为防雷太弱没被接受,事后来看对于高速舰而言(自带躲雷buff)似乎不是多大问题,但当时不见得这么认为,如果进一步修改设计或许会涨吨位或者降航速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7-2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Brown在后文又提了这么一段内容: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s for the 1914–15 battleships, it was realised that 13.5in shells were available which could penetrate 13in armour at fighting range. Someone, possibly E L Attwood RCNC, suggested the use of sloping armour with the top outboard of the bottom. Shells would strike at an angle and be less likely to penetrate, so that armour sloped at 20° would be equivalent to vertical armour 25 per cent thicker.”

1915~1916年的高速战列舰设计A案和B案都是10吋倾斜主装,大概英国人此时认为这个厚度能等效于之前的13吋垂直主装吧。这个系列的A案和B案都是27节航速,主尺度更接近于战巡,而非QE那样的短舰体。不太清楚定这个航速是出于什么考量,但杰里科明确表示没兴趣。

我觉得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如果战争没有爆发,军备竞赛继续下去,针对德国350战巡的“平衡型”战巡会怎么搞。比较合理的指标是10~11吋倾斜主装,16~17吋主炮,参考16年2月的一系列战巡设计,即便维持30节航速不变,可能也会是接近四万吨的巨舰,不知道内阁和议会是否会接受这种大家伙。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7-23 13:24 编辑
第四弦 发表于 2020-7-22 21:34
Brown的书里也有一些相关说明

加拿大的QE似乎是单独设计的,不过Brown没给什么细节。如果参照之前的X2方案 ...

戴主任当时同时在研发TDS,就是后来用到声望、胡德的那种。可能会加一点吨位,但也可能因为增加宽度、浮力,降低吃水,然后动力上又腾出了可以削减的余地。戴主任的船动力表现好的核心原因恐怕是这样。

我说Y方案和1913年计划的意思是,即便在费舍尔上台之前,丘吉尔当时也已经意识到,德国新建的30节重甲战巡的威胁了,而且很可能已经感觉到,QE是不能完全对付这种高速战巡的,所以在1913年,尤其在1914年,都反复提出这类30节的重型战巡设计。这个如果能够批下来,也确实没有后来那么多麻烦了。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弦 发表于 2020-7-22 23:47
Brown在后文又提了这么一段内容: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s for the 1914–15 battleships, it ...

对,Burt的书里还附了一张图,差不多是10寸倾斜20度。

但是我对此稍微有点存疑的点是,几乎所有讲胡德设计史的书都会说,胡德的倾斜角度是随着增加防护的设计而增加的。而胡德最后也不过10-12度。按理说胡德没有道理不遵从1915年高速战列舰设计的装甲布置模式。如果胡德是个8寸倾斜20度,那实际防御力等于10寸,确实可以说强过狮虎。但看着又不像。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7-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20-7-23 13:27
对,Burt的书里还附了一张图,差不多是10寸倾斜20度。

但是我对此稍微有点存疑的点是,几乎所有讲胡德设 ...

16年2月的系列方案里面只有方案3是10吋主装,后来海军部要求DNC在方案3的基础上继续设计,拿出了3月27日的方案A/B,主装又削到8吋,不过上装是与Burt给的那张图一样的5吋/3吋。直接能想到的原因是这中间随着细化设计发生了一些增重,因此削薄主装来弥补,当然了这只是纯推测没啥证据。

早期倾斜装甲方案似乎都喜欢大倾角设计,但在后续设计中又往往改回较小的倾角(日本主力舰就是这样的),我想这并不是巧合,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稳定性、复原性方面的问题。胡德最终的12度倾斜或许也是这样的“方案落地”的过程吧,在设计中间的某个阶段改回了较小倾角。当然具体等效多少、又是以什么样的指标要求的防御能力这确实说不太清了。

列兵

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7-3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yuzu 于 2021-7-30 23:10 编辑

考虑到德国11寸战巡都跑到了超过设计速度2节以上,英国人认为设计速度28节的马肯森能跑到30节也情有可原
另外设计Y其实证明了如果QE从一开始就按31500t设计的话就没有后来这些破事了,毕竟装甲带加2寸,动力缩减10%后应该仍能达到29节

中士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7-31 0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为啥虎号要搞个首尾弹药库4-5寸的设计,搞得比无敌还脆,反而是中部主装给了9寸?是觉得首尾中弹少吗?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27 2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吹 发表于 2021-7-31 09:53
所以为啥虎号要搞个首尾弹药库4-5寸的设计,搞得比无敌还脆,反而是中部主装给了9寸?是觉得首尾中弹少吗? ...

具体在哪个帖子里看到的忘了。好像是因为动力舱增大的设计惯性。不过因为后面有炮座装甲,所以没那么危险。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4:11 , Processed in 0.0366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