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229 发表于 2011-7-12 12:23

架空地面力量之永远的豹——非洲豹通用坦克小传

话说昨天相机故障,照出的图都是扁的,今天借着改进设计重新照了下,希望别又是扁的。先上图车体装甲图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107/11/153110k9nv89966lwn9g8g.jpg

炮塔装甲图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107/11/153131hdyrjmzfdml14p8y.jpg

中型坦克状态侧视图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107/12/120106wpwlswaeq00owflq.jpg

中型坦克状态附件图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107/12/120128gagda1d2zdmwyl29.jpg

性能数据:
车长:6.4米
车宽:3.6米
车高:2.47米
底盘距地面:400毫米
发动机:450马力汽油机(早期);500马力柴油机(晚期),发动机前置
战斗全重:26.5吨(侦查坦克状态);32吨(中型坦克状态);38吨(重型坦克状态);42吨(城市战坦克状态)
时速:64千米(侦查坦克状态);55千米(中型坦克状态);45千米(重型坦克状态);40千米(城市战坦克状态)
最大行程:450千米(中型坦克状态)
火炮:施耐德75毫米L60高射炮1
机枪:7.5毫米机枪1
装甲:见图
成员:6人,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自动步枪手、掷弹手(后两者为下车步兵)

ottovon9 发表于 2011-7-12 13:26

动力仓太小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16:49

回复 ottovon9 的帖子

本车发动机前置,炮塔之前都是动力舱,我算过体积,基本上是和T34的动力舱一般大小的。

ottovon9 发表于 2011-7-12 19:53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16: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ottovon9 的帖子

本车发动机前置,炮塔之前都是动力舱,我算过体积,基本上是和T34的动力舱一般大小 ...

你QQ多少?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21:42

回复 ottovon9 的帖子

?1272682048啊,我记得咱俩已经是好友了。。。。。。

呆头雁 发表于 2011-7-12 21:43

感觉那下车步兵根本没用啊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21:50

回复 呆头雁 的帖子

这东西裸奔当侦查坦克时那俩下车步兵就是侦察兵,面对敌反坦克步兵时那俩人就用来保护坦克,如果是指挥坦克那个空间就是俩无线电通信兵。总之就是追求个性能弹性。{:63:}

呆头雁 发表于 2011-7-12 21:53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呆头雁 的帖子

这东西裸奔当侦查坦克时那俩下车步兵就是侦察兵,面对敌反坦克步兵时那俩人就用来保护 ...

那俩步兵身陷危险你说救不救{:63:}

呆头雁 发表于 2011-7-12 21:56

直接弄步兵战车

Go229 发表于 2011-7-12 22:04

回复 呆头雁 的帖子

这下车步兵并不是随时带着的,真要有难那就看情况了,总之不能牺牲坦克。另外其实我是有步战的,重步战以这个为底盘,轻步战另是一套{:63:}让这东西能带步兵的意图是为坦克部队提供少量步兵支援。

Go229 发表于 2011-7-13 00:41

非洲豹通用坦克小传(法国篇)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1-7-13 01:00 编辑

      机动防御与联合研制催生的“幼豹”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陆军原有的坦克性能逐渐落后,而以戴高乐中校为代表的战车派发起的陆军机械化改革又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需要大批新式坦克,于是,1930年2月,法国陆军部正式向各公司下达新型坦克招标通知,并对新式坦克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战斗全重控制在30吨以下;
      拥有不小于75毫米的火炮,备弹不少于40发;
      拥有50千米以上的最大时速;
      行驶距离超过400千米;
      无故障行驶距离应与其最大行驶距离相同;
      在保证上述性能的情况下,制造必须尽可能简单;
      法国陆军有充足的理由提出这些要求,事实上这些指标这正是新兴的“机动防御理论”中对坦克性能的要求,该理论认为装甲部队必须在星罗棋布的点状要塞拖住敌人进攻脚步时快速而有效的对敌薄弱部分进行短促突击,以此速度和火力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同时达到这些要求在1930年代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这些要求下达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没有一家公司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1932年底,法国国防部长随同总统出访美国,在和美国国防部长会晤时得知美国也在试图获得新式坦克,而其对坦克性能的要求竟与法国相差无几,遂大胆地提出了两国联合研制新型坦克的提议,并得到美方的热烈响应。在随后的1933年1月,两国组成了“美法联合坦克项目委员会”,并以“未来陆军坦克”的名义向两国国内的公司重新招标
      然而,这次招标在初始阶段同样无人问津。转机在1933年8月突然到来,雷诺公司和雪铁龙公司分别在8月22日和30日向委员会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而底特律工厂也于稍晚的9月13日提出了设计方案。委员会对这三种方案进行了初步的估算,认为此三者的设计思路都十分新颖,且都是可行的,于是在1933年9月20日要求这几个公司分别制造4 辆样车供陆军进行测试。至1934年2月,三家公司的全部十二辆样车制造完毕,开始进行了各项测试。在长达6个月的测试中,这三种样车经受住了包括沙漠、严寒、长距离奔袭、野外火炮测试、抗打击测试在内的各种严酷的考验。两国陆军的代表们对于这样的结果即感到欣喜又感到为难,欣喜的是这三种样车的各项战术性能完全能够满足陆军的需要,甚至部分性能有所超出,为难的是这三种样车的性能太过相近,难分伯仲,实在难于取舍。
      最后,两国的代表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陆军采购的新型战车使用雷诺公司的车体外形设计,使用雪铁龙公司的炮塔(因为当时陆军的代表们发现这两种样车的炮塔座圈大小完全一致,炮塔重量仅仅相差100千克,炮塔驱动装置结构也大体相同,实在是个天大的巧合),履带和传动装置将使用底特律工厂的改进型克里斯蒂式结构,而新型战车将由三家公司联合生产。经过短暂的商议,三家公司同意了陆军代表们的建议。对设计稍加修改之后,联合研制的新型样车于1935年2月出厂,并于当月开始进行各项测试。短暂的测试后,委员会派出的负责测试的成员做出了如下的评语:“战车……优良的设计赋予了它非凡的性能,甚至比之前独立研制的战车还要优秀。”(前陆军测试员,退役少校让 卢比埃尔,《我们同样是战士——测试场上的装甲兵》,巴黎日报社出版,1971年)
      测试结束于1935年5月,委员会通过对各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后认为,这种战车已经达到了可以装备部队的状态,当月法国陆军正式向雷诺和雪铁龙公司各下达了400辆的订单,美国陆军也向底特律工厂下达了多大600辆的订单,新式战车的生产正式开始了。同年7月1日,第一批18辆新式战车交付法国陆军“苏尔特”装甲师第16装甲旅第22装甲营3连,在交付仪式上,法国陆军元帅贝当公布了这种新式战车的正式编号——CR-35(t),并且公布了其官方绰号——“非洲豹”。在当年的7月14日国庆阅兵式上,人们发现在老迈的雷诺FT-26坦克方阵之前,赫然出现了由一种有着楔形炮塔和倾斜装甲的坦克构成的方阵,那就是“非洲豹”坦克方阵。
      基本性能
      作为一种1935年诞生的高速重火力坦克,早期的“非洲豹”坦克更像是一种侦查坦克。以1935年的第一批“非洲豹”坦克为例,该车战斗全重26.5吨;车体长6.4米;宽3.6米;车底距地面高400毫米;车顶距地面高度2.47米;分段铸造/焊接复合型车体除顶甲和底甲为15毫米,首下装甲为45毫米外,完全为不同倾斜程度的30毫米装甲覆盖,其中首上为20°、15°、18°不等,首下则分为60°和25°两段,而车体侧面装甲则是完全垂直的;炮塔正面装甲为50毫米倾斜75°,侧面则为30毫米垂直装甲;一台前置于驾驶员右侧的450马力汽油发动机可以将它带到55千米的公路最高时速,而打开限速器后速度可以达到64千米;一门施耐德公司生产的1933型75毫米L60坦克炮脱胎于国土防空军的1929型75毫米L60高射炮,备弹40发,所有炮弹都装在炮塔尾舱的右侧;整车从前到后分为发动机舱/驾驶员舱、战斗舱、载员舱,其中载员舱可以搭载2名下车步兵,这样该车共有成员6人,即驾驶员、炮长、装填手、车长/无线电手、自动步枪手、掷弹兵,在必要时,可以不搭载步兵而将载员舱临时改为炮弹舱,此时全车载弹可达92发,而在该车的指挥型号中,自动步枪手和掷弹兵则被两名操纵大功率电台的无线电通信兵取代。
      但是很快,两国陆军意都识到随着反坦克火力的日渐增强,这种战车由于装甲过于薄弱而很容易被击毁,试图改进其装甲防护。恰逢雷诺公司于1938年提出了革命性的分级防护思想,即在该车可以根据威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装甲防护升级组件,并很快的拿出了三种防护设计组件:一级、二级、三级,在不装备任何升级组件时,该车作为侦查坦克使用,在装备一级组件之后,战斗全重上升至32吨,作为中型坦克使用,在装备二级组件之后,战斗全重38吨,作为重型坦克使用,而在装备三级组件之后,战斗全重高达42吨,成为城市战坦克。两国陆军立刻为这种崭新的思路吸引,此时已经升迁为少将的戴高乐对其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使得我们的军队只需要装备一种坦克,在其上加装或拆下几个防护组件之后它就能完成几乎所有的任务。”有怀疑论者提出质疑,认为这会导致坦克行走机构不堪重负,而为此于1938年底进行的一系列的测试否定了这种猜想,加装三级防护并且超载弹药之后达到43.5吨的印度豹依然行走自如,在顺利的通过了各种障碍之后机件依然运转良好,这要归功于雷诺公司底盘设计的成功和发动机性能的优良。这些价格低廉的防护升级组件于1939年初开始大量配备给两国装备的“非洲豹”。
      从1940年4月起,法军原有的“非洲豹”开始换装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而新生产的“非洲豹”从其出厂起就装上了500马力柴油发动机,这使得其性能更上一层楼。这也是其服役生涯中对车体本身最后一次大的改装。
      永远的豹
      作为一款性能均衡设计新颖的战车,“非洲豹”从1935年正式装备部队起到1960年完全从法军部队退役,经历了25载岁月的风风雨雨。作为那个年代法军装甲部队无可辩驳的绝对主力,“非洲豹”不仅装备了陆军,还装备了海军陆战队和海外军团,并大量出口各友邦,从1935年开始生产到1948年完全停产,其在法国本土仅作为坦克而生产的总产量即高达1.5万辆。
      同时,“非洲豹”的底盘从1936年起事实上成为了陆军的重型通用底盘,一系列的坦克截击车、自行火炮、修理车、重型步兵战车都以此为标准底盘,简单的结构和庞大的制造数量极大地冲淡了制造成本,使其成为了一款物美价廉的优秀装备。
      “非洲豹”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其于1960年从法军中退出现役而终结,这些坦克退役后,拆掉了炮塔并从新改装上层建筑,安装30毫米机炮、60毫米自动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当完成了这些改装之后的1961年,它们已经是脱胎换骨的 “山猫”步兵战车,继续在法军中服役直到1989年。
      当接替“非洲豹”的法国战后第一代美洲豹主战坦克于1956年首次亮相时,人们从它前置的发动机、楔形的炮塔、滑动式的炮盾中,看到了“非洲豹”的影子。虽然在第二代主战坦克的竞标中我们没有看到它血统的延续,但是第三代非洲狮主战坦克却清晰的告诉我们它的血统并没有消亡。
      而存留于海外的“非洲豹”的征途则更为漫长。在二战后的相对和平岁月的里,每一只海外军团一直装备有一个独立战车营的印度豹,用以应对低烈度冲突。这些老当益壮的“非洲豹”广泛的散布在非洲、美洲、亚洲。而当法国的殖民地在法国的帮助下,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并具备自治能力走向独立、海外军团转化为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的国防军时,“非洲豹”和比它们年轻得多的后辈一道,成为了他们武库中的组成部分。
       1990年,在法国最后一块殖民地印度支那的独立阅兵式上,人们看到,一队涂有印度支那联邦国徽,装备75毫米炮,保养完好的坦克在年轻的士兵们熟练的操纵下驶过观礼台。许多外国武官早已将它们遗忘,但是在观礼台一角肃然而立、老泪纵横的二战老兵们却熟悉它们的身影。他们依稀记得,正是这种坦克伴随他们走过了那段孤军转战的艰难时光。对于这些老兵而言,这种坦克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是永远的豹!

锚雷 发表于 2011-8-28 11:59

{:63:}以色列 梅卡瓦 主战坦克~

ACE隶属PLA 发表于 2011-8-28 22:24

这这这………………

我说229啊…………

你确定这真的不是梅卡瓦?

壳子像就算了,居然还真的带步兵??!!

Go229 发表于 2011-8-28 22:52

回复 ACE隶属PLA 的帖子

要不咋叫山寨梅卡瓦呢,做戏做全套的{:44:}。
话说下车步兵挺有用的

ACE隶属PLA 发表于 2011-8-28 22:57

go229 发表于 2011-8-28 2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CE隶属PLA 的帖子

要不咋叫山寨梅卡瓦呢,做戏做全套的。


把乃发的图处理了一下,现在舒服多了。






Go229 发表于 2011-8-28 23:00

回复 ACE隶属PLA 的帖子

拜谢{:63:}

ACE隶属PLA 发表于 2011-8-28 23:24

go229 发表于 2011-8-28 2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CE隶属PLA 的帖子

拜谢

不客气{:63:}

Henschel 发表于 2011-9-1 17:50

比某位X兄要好很多哦这是中坦吧无敌跳蛋脸正面图像希望   

西班牙有意购入一部分

话说真的造型很像梅塔瓦3型啊{:44:}

Go229 发表于 2011-9-1 18:10

回复 huyancong000 的帖子

哈哈,欢迎采购{:63:}

lavivon 发表于 2011-9-1 20:23

回复 go229 的帖子

提供以下负重轮直径、车体长度、行走装置布局等资料,感觉你的重量计算有误,动力舱的确小了,我也山寨过梅卡瓦,但你要在30年代造出80年代的梅卡瓦是不行的,尤其是行走装置。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架空地面力量之永远的豹——非洲豹通用坦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