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2-1-31 14:21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风之旋律 的帖子
难道~~~仁兄要玩真的?
真的不敢玩,前几天刚刚摸了摸胡里山上的那门28公厘40倍径克虏伯海岸炮,摸过59、62、T-34-85等等、摸过歼5和歼6,轰5,鱼雷艇、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复制的那艘定远等等。战略武器中只摸过没有弹头的东方红3型远程导弹~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14:29
回复 雅美蝶hoho 的帖子
迟钝了一把,现在才发现。。。。。{:28:}
好吧,以后称呼栏设置为:这位姑娘。。。。。{:42:}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14:32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2-1-31 14: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的不敢玩,前几天刚刚摸了摸胡里山上的那门28公厘40倍径克虏伯海岸炮,摸过59、62、T-34-85等等、摸过 ...
比俺这等只摸过96、04、07、HQ17的货色强太多了。。。
哦,好像也不是哈,俺楼下还有一条老美二战送给申凯公的机械化登陆艇,天天都可以见到。。。。{:28:}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17:52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40mm的是博福斯不是加特林,加特林是30mm,那个会在战后的第一次现代化改装中完成。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18:38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40mm的是博福斯不是加特林,加特林是30mm,那个会在战后的第一次现代化改装中完成。 ...
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2038832,36023423.aspx
那么,这里面的“舰本部一代40mm四联装密集阵”是什么?当时很是把俺吓了一跳。
xxd2000
发表于 2012-1-31 19:57
这个导弹设计,只需要二战水平的隐蔽技术与电子对抗技术,就可将命中率降低到1%以下,只需要使用各种烟雾、箔条、无线电干扰,甚至夜间用探照灯晃晃都能极大地降低命中率。
30-40公里的射程就更是个传说了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0:13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是试验品,属于那种基本上半数时间发挥不了大作用的,无法全天候作战。成熟的密集阵会在战争结束后的50年代出现。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0:46
xxd2000 发表于 2012-1-31 1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导弹设计,只需要二战水平的隐蔽技术与电子对抗技术,就可将命中率降低到1%以下,只需要使用各种烟雾、 ...
早知有人会提出来,先前几位大大没有说话,也没有出乎本人的意料。
也怪鄙人进度太慢,权当补文了。
首先,即使这些对抗手段均有效,如果保密良好的话,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前在决战中打赢一场决定性战役还是可能的。
然后,俺说说不是那么“均有效”的东东:
箔条对其无用,谢谢。
烟幕的确有用,但是在烟幕面前当时战舰的舰炮和鱼雷命中率也同样悲剧,而且对手自己也无法反击,可以淡定(另:导弹以0.8马赫飞行30公里的时间大约2分钟,在这两分钟内操作手可以操控导弹继续飞行,敌人一露头就可以再次瞄准继续实行有效打击,仍然比舰炮强)。
夜间用探照灯。。。小日本的惯用伎俩,不过跟上面的烟幕一样,当年绝对主力的舰炮也会同样中招,顶多大家对照,都当瞎子就是,无压力(另外,别忘了小杨是什么人,弄个偏振光防护镜和防眩光镀膜那可是跟玩似的)。
电子战。。。事实上就算是今天成熟无比的反舰导弹又有哪一个敢说自己绝对不怕电子干扰?怕干扰的话就是保密局和军事情报局的事情了(另外同样不要忘了一只眼睛带着红光的小杨将军,伪数字式编码和跳频技术说不定也是做得出来的)。
30公里射程的问题俺说实话没想到这里有人会问,在此我不想去列举苏俄50年代液体火箭动力的反舰导弹是什么水准,也不想去讨论当年苏俄小小的喀秋莎就有多远的射程,退一万步说,二战水准的舰炮最远命中记录是德国人在轰英国航母时创造的:24公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准的,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这个距离上命中一条开着最高航速的5000吨级轻巡或者潜望镜深度的潜艇的,就算射程没有30公里,折半到15公里也照样可以稳杀绝大多数BB。
最后,请再看一遍此武器的型号,这是为华夏某个阶段量身定制的东东(即使没有小杨的作弊器也照样可以极大地威胁那个年代的小日本),到了二战中后期就绝对不是这幅样子了。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0:48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是试验品,属于那种基本上半数时间发挥不了大作用的,无法全天候作战。成熟的密集阵 ...
就是博福斯4管40炮上加雷达?不是4根加特林?
如果是这样的话,俺了解了。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0:52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对,并不是加特林那样的转轮发射,另外补充说明,所有的战巡在战后都将拆毁,他们是不会接受50年代的战后第一次现代化改装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0:54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了解,防护问题。
另外问一下,核潜艇是怎么计划的?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0:59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那个会在40年代末投入试验,但是肯定是在水面巨型战舰安装核反应堆之后,对此有一个专门的“郑和计划”的海军核动力发展计划。如果,按照计划来,那么这两艘超级战列舰将第一个接受核动力改造。
xxd2000
发表于 2012-1-31 21:05
长矛鱼雷、甲标的、乃至大和、神风,哪个在其假想条件下,作战效能差呢?
在对方不准备孤注一掷时,又有哪个海战能成为决定性战役呢?只要使用,对方就能很快找出对抗的方法,“弗利茨”X使用后,盟军很快就采取了各种对抗的方法,虽然很多现在看来很愚蠢,不过最终还是遏制了这种最初的制导武器。
另:箔条是等你引入雷达升级制导系统后,可采用的对抗手段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05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回复你一个关于“伏羲”级超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是我用SPS3.0做的,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最终方案了。
伏羲级超级战列舰
船籍:中国
船型:战列舰 下水 1940 (引擎 1945)
排水量:
87,192 吨 空载; 94,678 吨 标准; 100,769 吨 正常;
105,642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1,000.66 英尺 / 954.72 英尺) x 144.36 英尺 x (39.37 /
40.94 英尺)
(305.00 m / 291.00 m) x 44.00 mx (12.00 / 12.48 m)
武器:
12 - 18.90" / 480 mm 50.0 倍径 火炮 - 4,850.17磅 /
2,200.00千克 炮弹, 20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40 Model
4 3联炮座 在艏艉中线,均匀分布
24 - 5.00" / 127 mm 70.0 倍径 火炮 - 70.04磅 / 31.77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高平两用炮 甲板炮座, 1940 Model
12 独立双联炮座 在艏艉舷侧,均匀分布
24 - 2.99" / 76.0 mm 70.0 倍径 火炮 - 15.01磅 / 6.81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40 Model
12 独立双联炮座 在艏艉舷侧,均匀分布
48 - 1.57" / 40.0 mm 60.0 倍径 火炮 - 2.14磅 / 0.97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40 Model
12 独立4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24 - 0.79" / 20.0 mm 50.0 倍径 火炮 - 0.26磅 / 0.12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40 Model
12 独立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49,770 磅 / 22,575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27.6" / 700 mm 572.83 英尺 / 174.60 m 14.40
英尺 / 4.39 m
艏艉: 未装装甲
上部: 7.87" / 200 mm 572.83 英尺 / 174.60 m 8.01
英尺 / 2.44 m
主装甲带覆盖 92%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没有完全覆盖弹药和动力舱室
主装甲带倾斜度 20.00 度(向内为正)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11.8" / 300 mm 572.83 英尺 / 174.60 m 37.80
英尺 / 11.52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98.43 英尺 / 30.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
输弹机 (最大)
主体: 27.6" / 700 mm 11.8" / 300 mm 19.7"
/ 500 mm
第二组: 1.97" / 50 mm 1.97" / 50 mm 1.57"
/ 40 mm
第三组: 1.18" / 30 mm 1.18" / 30 mm 1.18"
/ 30 mm
- 装甲甲板:多个甲板:
前后甲板: 7.87" / 200 mm
- 指挥塔前部 23.62" / 600 mm, 后部 23.62" / 600 mm
机械:
柴油 内燃发电机,
电传动, 4 轴,, 255,777 轴马力 / 190,810 Kw = 30.00 节
n 航程 13,000海里 在 15.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0,965 吨
人员:
2,827 - 3,676
花费:
£51.331 百万 / $205.324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7,843 吨, 7.8%
- 火炮: 7,843 吨, 7.8%
装甲: 44,448 吨, 44.1%
- 装甲带: 11,768 吨, 11.7%
- 防鱼雷舱壁: 9,461 吨, 9.4%
- 军备: 8,934 吨, 8.9%
- 装甲甲板: 12,081 吨, 12.0%
- 指挥塔: 2,204 吨, 2.2%
机械: 6,459 吨, 6.4%
船体,配件和设备: 26,039 吨, 25.8%
燃料,弹药和补给: 13,577 吨, 13.5%
其他重量: 2,403 吨, 2.4%
- 船体水下部分: 2,403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56,682 磅 / 71,070 K千克 = 46.4 18.9 " / 480 mm 炮
弹或者 36.7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7
稳心高 13.4 英尺 / 4.1 m
横摇周期: 16.6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70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58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33
船型特征:
船体有 低艉甲板 ,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圆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650 /
0.655
长宽比: 6.61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30.90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51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3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45.00 度
船尾外伸: 6.56 英尺 / 2.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25.00%,39.37 英尺 / 12.00 m,34.02
英尺 / 10.37 m
- 前甲板: 30.00%,34.02 英尺 / 10.37 m,27.46
英尺 / 8.37 m
- 后甲板: 30.00%,27.46 英尺 / 8.37 m,27.46
英尺 / 8.37 m
- 船尾甲板: 15.00%,24.18 英尺 / 7.37 m,20.90
英尺 / 6.37 m
- 平均干舷: 29.88 英尺 / 9.11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99.6%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207.0%
水线面积: 105,579 平方英尺或 9,809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97%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268 l磅/平方英尺或者 1,310 千克/
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7
- 纵向: 1.32
- 全部: 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不错的海船,恶劣天气任然容易操控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08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不完全是防护问题,还有一个战舰疲劳度,以及我不是很喜欢让战列舰充当战争主力的个人想法。其实你仔细看“光荣”级战巡,它的防护标准和依阿华级战列舰差不多,理论上就是一艘快速战列舰,只不过我我不想在战后保留他们而已。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10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其实你看我的战列舰风格就知道,我还是走德国式的重防护线路,这款超级战列舰也是如此,防护水准比大和级的装甲比例还高。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2-1-31 21:23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回复你一个关于“伏羲”级超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是我用SPS3.0做的,如果不出意外, ...
敢问该舰的假想敌是谁?个人觉得700mm的主装甲过厚,覆盖高度偏小,300mm的TDS装甲也......{:48:}
PS:高炮炮弹每门炮才150发的备弹.............几分钟弹药就打光了,然后整条船就是一个毫无对空之力的超级靶子{:48:}
司马
发表于 2012-1-31 21:28
回复 雅美蝶hoho 的帖子
不止这个数吧,肯定没有考虑到的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1:33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那个会在40年代末投入试验,但是肯定是在水面巨型战舰安装核反应堆之后,对此有一个 ...
哦,那这两条巨型BB应该有很强的改装和变型潜力,不错(开句玩笑:有没有想法把“宙斯盾”系统装一套上去?)
另:既然都有密集阵了,不如提前来个“弹炮合一”?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1:39
本帖最后由 superwxw 于 2012-1-31 21:41 编辑
xxd2000 发表于 2012-1-31 2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矛鱼雷、甲标的、乃至大和、神风,哪个在其假想条件下,作战效能差呢?
在对方不准备孤注一掷时,又有哪 ...
老美可能不会孤注一掷,但小日本恰恰很喜欢玩这个(至于决定性战役,不知道特拉法加算不算?中途岛算不算?——如果实在找不到“决定性战役”的机会,华夏海军主动出击把小日本海军大部分兵力揍沉到港里然后登陆就行,反正距离就这么点)。
箔条?小杨的作弊器表示多普勒频移检波是可以有滴。
另:新武器的反制行动是相互的,就看谁变得快了,老美的飞机丢炸弹那是多老套的战术了,现在还不是打的别人满地找牙么?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