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44
回复 雅美蝶hoho 的帖子
那个高炮肯定不止这些,至于装甲高度,这个可以调整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46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那个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似乎还有点难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1:56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不完全是防护问题,还有一个战舰疲劳度,以及我不是很喜欢让战列舰充当战争主力的个 ...
理解,当初第一眼看到“光荣”级的各项参数时俺就对驸马大大说:1920年就有缩水版的“衣阿华”用了。。。然后自己脑子里开始YY:要是那几门406的炮是50倍口径的。。。。。。{:27:}
对战列舰和战巡,俺看中的主要是它的舰体,如果不是改造难度和结构寿命原因的话,一个多少还有几层防护力和机动性的舰体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海上预置舰、武库舰。。。(在这个问题上俺这人有点小抠属性,见谅。。。)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06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那个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似乎还有点难
的确是有点难度,俺只是从德国人的X-4想到的,还有老美1953年试射成功的“响尾蛇”。
owaii
发表于 2012-1-31 22:07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2-1-31 22:09 编辑
操作手使用带有强大望远功能的潜望式观瞄设备锁定目标并观察发射后明亮的导弹尾焰,并使用潜望镜两侧的控制手柄对导弹的飞行实施控制,将该尾焰形成的光点稳定地压在十字线与敌舰侧影的重合点(即瞄准点)上直至命中目标。
--------------------------------------------------------------------
如此瞄准方法在30km及以上距离上不能发生任何作用,因为那时能看见一根若隐若现的桅杆就算不错了
owaii
发表于 2012-1-31 22:12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2-1-31 22:19 编辑
况且按此瞄准方法,飞弹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由于操作员手稍微一抖或者控制电路的电压波动等等原因而而坠海,因为弹道实在太低,几乎直逼现在那些最先进的反舰导弹掠海的高度
总之这是个完全不靠谱的东西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2:15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你要明白,宙斯盾最大的作用是同时防御多个目标,这个不是单单装备导弹能够解决的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22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与前面的朋友有同感的是高炮备弹似乎过少(开始看到长宽比6.61,极速兴波阻力占总功率51%的时候还惊讶了一下,不过看了看俾斯麦的数据也释然了,只是能不能用一把深V等技术?)
另:SPS3.0本站的链接似乎不行,有其他下载源么?
owaii
发表于 2012-1-31 22:25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与前面的朋友有同感的是高炮备弹似乎过少(开始看到长宽比6.61,极速兴波阻力占总功 ...
你那个设计,700毫米的大厚度装甲如果能够加工成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相当了得,用不着再去搞什么不靠谱的遥控式导弹了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25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宙斯盾仅仅是玩笑,那是鄙人在YY到70年代时此物若仍旧在役时的模样。
不过弹炮结合或许可以一试。
owaii
发表于 2012-1-31 22:27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宙斯盾仅仅是玩笑,那是鄙人在YY到70年代时此物若仍旧在役时的模样。
考虑过你那导弹的弹道以及我在45、46两楼提出的质疑没有?
希望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41
回复 owaii 的帖子
说的有道理,不过也别忙下结论。
考虑到这种武器制导站的安装高度(至少在舰桥上,若是海岸要塞那就更高),导弹飞行高度至少10米以上,20米也并非不可能(潜射型不要求30公里动力射程),所以操控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接下来的事或许应该怪我自己的表述:
1、30km一说主要针对导弹的动力射程而言(要留足反拦截机动和战术变轨的需要),就如同老美海湾战争时射程70公里的AIM-120实战中往往要逼到20公里才可发射一样。即使如此,在BB主炮正常交战距离上高速机动的导弹化轻巡同样有很高的生存率。
2、为了方便理解才用了“一直压住”的理论性描述,实际上很容易想象有了舰上的测距仪帮助再加上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导弹可以在前段弹道上处于瞄准线上方,仅保持方位跟踪,通过记时手段概略掌握时机进行末端降高命中敌舰,这样,掠海飞行段就可以尽量减小。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45
本帖最后由 superwxw 于 2012-1-31 23:11 编辑
回复 owaii 的帖子
少尉同志,请看清楚那句话是谁说的再开口不迟,咄咄逼人真不是个与人沟通的好习惯。
比起正牌的反舰导弹,这种早产的变通武器当然缺陷多多,为何要做?看看我给他定的型号上那个年份就明白。到了二战那会这东东自会进化,我的第一幅导弹图上已有说明,恕不赘述。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2:50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这个是我以前下载的,现在不能下载了么?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2:54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事实上,这里通过SPS软件没有表现出来的,有以下相关技术:深V型船体、船体外流体结构力学、泵喷推进、模块化结构,所以实际上战舰的流体阻力是要更低一点的。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2:59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刚刚试了一把,搞定,多谢。
只是ms没有图形输出,小小的遗憾啊。。。。{:28:}
ms这个只是设计多炮塔战舰用?生成的数据合理性检查专业么?
superwxw
发表于 2012-1-31 23:04
本帖最后由 superwxw 于 2012-1-31 23:12 编辑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31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事实上,这里通过SPS软件没有表现出来的,有以下相关技术:深V型船体、船体外流体结 ...
果然,我就说穿越者的10万吨级BBN不可能没这些东西。
PS:说到深V,我倒想起了水翼,在鱼雷艇和导弹艇上可以提前启用一下。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31 23:38
驱逐舰,水上飞机释放烟幕,还遥控个啥劲
superwxw
发表于 2012-2-1 00:15
本帖最后由 superwxw 于 2012-2-1 00:17 编辑
首先要拜见一下LS的资深大大,就这个问题我本来就是穿足了防护装备上来的,无妨。
放烟幕的话的确可以迷茫该武器的制导,不过此时双方任何武器都无法有效射击了,在雷达出现前的时代烟幕没有把光学观瞄的战列舰主炮踢出战争舞台,也无法否决掉同一时期的光学制导飞航导弹(况且,炮弹就一锤子买卖,飞出去后无法控制,而且还是在二维面上去猜一个点,光学制导导弹不仅把猜测范围缩小到在一维的线上,而且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可控,只要对方的烟幕露了一点马脚,这发导弹都有命中的机会,仅这点就不弱于舰炮)。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2-1 01:57
回复 superwxw 的帖子
那就意味着,要提前出现航空涡轮发动机,这个有点太离谱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