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7 22:58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2-17 23:04 编辑
RosaRubus 发表于 2013-2-17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DS的厚度参数呢?
另外,190的水平·····400的垂直 重量上实在太大 针对的吨位应该在50000以上吧 ...
TDS涉及到水中弹防护,我还没想好,暂时空着
排水量预计6万到6万5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7 23:28
橙色线条为剥被帽装甲(兼引信启动装甲),厚度100mm
光是剥被帽+启动引信的话这个厚度有点夸张啊。是不是留个50mm的表面硬化,剩余的厚度加到主装上更好一些?有个50mm无论是剥被帽还是开引信或者是防弹片应该都够了吧?
紫色线条为剥被帽装甲(兼引信启动装甲),厚度40mm
同样觉得40mm有点多。甚至觉得150mm的主水平装甲也有点多啊。这三层加起来都有超过8寸的水平装甲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7 23:37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7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橙色线条为剥被帽装甲(兼引信启动装甲),厚度100mm
光是剥被帽+启动引信的话这个厚度有点夸张啊。是 ...
意大利人的设计是剥被帽层70,主装280。剥被帽层用的是镍铬合金的均质装甲,主装是表面硬化装甲。这个设计是经过射击实验考验,证明确实有效的,能够在16km以上距离免疫381mm M1934。
另外可以参考1楼贴出的那篇Nathan Okun写的剥被帽理论。
舷侧50的话恐怕是不足以剥离被帽的。
至于水平部分40,那是因为美国人的3级快速BB,上甲板装甲都差不多是38mm左右,我是借鉴他们的设计。
我预想是6万吨,总厚度200出头不过分啊。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00:02
go229 发表于 2013-2-17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依据撕被帽原理,此舰的舷侧装甲防护无可挑剔,理论上讲甚至具备防护0距离攻击的可能——防护没有过剩一说 ...
撕被帽理论有实验依据么???
老美的自己的战列舰在最后的蒙大拿也把主装加厚然后外置了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00:08
go229 发表于 2013-2-17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依据撕被帽原理,此舰的舷侧装甲防护无可挑剔,理论上讲甚至具备防护0距离攻击的可能——防护没有过剩一说 ...
而且战舰有一期(去年8月底)蒙大拿的专题提到之前衣阿华和南达内置的装甲带会形成一个窝蛋区,一些本来击不穿主装的炮弹有可能折射入下段的TDS部分造成严重的进水,不需击破主装就有倾覆甚至沉船的危险
还举了美国海军有次战列舰队列训练事故,造成了一条南达严重浸水,如果破口再大点很可能直接倾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09:26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0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且战舰有一期(去年8月底)蒙大拿的专题提到之前衣阿华和南达内置的装甲带会形成一个窝蛋区,一些本来 ...
剥被帽既有理论依据,也有面条的实际试验结果做支撑
至于未击穿主装但是造成TDS进水的问题,是美国人的设计败笔
敦刻尔克与黎塞留虽然同样是内置装甲带,就没有这个问题,她们使用了水密橡胶充填最外层的TDS隔舱,即便被炮弹命中造成破坏,也仅会被刮去部分橡胶,其余部分仍能保持水密。让·巴尔在遭到马萨诸塞炮击时,主装被一枚炮弹击中,被主装弹开后只是挂掉了一些水密橡胶,并未造成多大破坏。
法国人的这个水密橡胶相当先进,德国佬入侵法国后,都山寨了这东西,打算用到H级和O级上。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0:08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7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意大利人的设计是剥被帽层70,主装280。剥被帽层用的是镍铬合金的均质装甲,主装是表面硬化装甲。这个设 ...
似乎看懂了,0.25倍口径的装甲厚度能够在45度以下角度有效剥被帽断弹体来计算的话,防15寸炮应该是95.25mm,取100mm似乎没问题。
我主要是觉得瓶型船身的宽度比较大,造成上部装甲面积也比较大,如果弄太厚的话是不是重量有点吃不消。类似44当初讨论的航母装甲理论,上层装甲开HE,下层装甲防AP的话,似乎在能启动HE的前提下尽量削减上层装甲厚度巩固下层才是王道啊。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0:59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7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意大利人的设计是剥被帽层70,主装280。剥被帽层用的是镍铬合金的均质装甲,主装是表面硬化装甲。这个设 ...
想请教一下呢,如果是用来剥被帽的话,垂直那层装甲如果换成表面硬化,是否会比均质装甲更好呢?毕竟被帽的诞生也是因为原本弹头克服不了表面硬化层之故,谢谢。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1:06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请教一下呢,如果是用来剥被帽的话,垂直那层装甲如果换成表面硬化,是否会比均质装甲更好呢?毕竟被帽 ...
这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意大利人的剥被帽装甲用的是均质装甲
yxwd5
发表于 2013-2-18 11:41
对于水平布局和上装布局我还是持保留意见,2战中来自航空炸弹的威胁远比舰炮大。上薄下厚的水平装甲布局对于防护性来说显然不高,如果以可能存在的攻击来看,无论是汉斯的X弹还是各国2000KG上下的穿甲弹打穿当时任何一艘战列舰的水平防护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最好还是把上装甲和上水平的重量直接用于增强主水平或者水下吧。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1:56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意大利人的剥被帽装甲用的是均质装甲
话说,如果剥被帽装甲不延伸到上甲板,而是到中甲板为止,和主装甲带及主水平装甲接合,同时取消露天装甲甲板,把那层40mm并入主装甲带如何?而启动引信的话,将露天甲板那层的st水密背板加厚至30mm这样,算入结构,是否可行?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2:2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5-12-4 19:44 编辑
要不考虑一下从外形上想办法?比如将装甲表面按照15寸口径的一半宽度做出向外突起的三角形加强筋,然后再以船甲板遮盖以不妨碍行走,这样以高角射进来的炮弹被锉掉被帽的可能性会更高吧?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0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2: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不考虑一下从外形上想办法?比如将装甲表面按照15寸口径的一半宽度做出向外突起的三角形加强筋,然后再 ...
这个设想挺大胆的。。。只是需要试验证明是否有效。由于我只能在前人基础上,通过拼拼凑凑弄出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好的方案,所以这类未经试验证明的创新。。。还是不敢用。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3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话说,如果剥被帽装甲不延伸到上甲板,而是到中甲板为止,和主装甲带及主水平装甲接合,同时取消露天装甲 ...
100mm的上部装甲带可以剥掉被帽,这些炮弹在穿透上部装甲带后,会直接砸在主水平装甲上。
大角度入射,又没有被帽,此时炮弹的穿透能力恐怕就很有限了。
至于取消露天甲板装甲的问题:
无防护的露天甲板,一般来说各国都是20mm上下的HT或DS之类的钢材。
美国人的STS因为能兼备结构钢与装甲钢的性能,所以可以直接加厚露天甲板,起到一定防护作用。南达科他/衣阿华这类的美国快速BB,即便上甲板处不设置38mm的STS装甲,也还是要铺一层20mm左右的HTS,能节省的重量有限。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5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5-12-4 19:47 编辑
yxwd5 发表于 2013-2-18 1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水平布局和上装布局我还是持保留意见,2战中来自航空炸弹的威胁远比舰炮大。上薄下厚的水平装甲布局对 ...
防护炸弹的问题,贴两个图吧。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1/14/153201eq9s8h78312gs9z3.png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1/14/153205cqq4lny4sewkuq94.png
这个是航母的装甲设计
2寸的飞行甲板装甲(相当于战列舰的上甲板装甲)与3.5寸的机库甲板装甲(相当于战列舰的主水平装甲),便足以防护自5,000尺以下高度投下的2,125磅穿甲炸弹;或自2,000尺以下高度,载机以300节速度,60度俯冲角投下的2,125磅穿甲炸弹。
这个装甲水平与北卡相当,可以认为衣阿华的水平防护比这个更好,蒙大拿就更不用多说了。
我这份草图的水平防护介于衣阿华与蒙大拿之间,差不多与大和处于同一个水平上,防轰炸是足够了。
至于制导炸弹,德国佬那个FX-1400弹重和投弹高度都远大于普通的穿甲炸弹,任何船都防不住。再说那玩意也就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在老美的Combat Air Patrol面前,载机根本就活不到投弹的时候,更别说活着完成制导了。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2:52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0mm的上部装甲带可以剥掉被帽,这些炮弹在穿透上部装甲带后,会直接砸在主水平装甲上。
大角度入射, ...
个人窃以为上部装甲带剥被帽的价值不大,因为如取消露天甲板装甲,则能有190mm的主水平装甲,这个厚度的水平装甲,即使没有100mm的上部装甲带来剥离被帽,削减动能,也足以抵挡正常距离内的16寸左右射弹。
至于露天甲板装甲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贵设计露天水平装甲之下,是否还有一层用作水密背板的结构钢,如有,也即露天甲板不算柚木也有55-60mm厚度,如此减去40mm的均质装甲并入主装甲带,也能节省一定重量。
谢谢。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3:06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设想挺大胆的。。。只是需要试验证明是否有效。由于我只能在前人基础上,通过拼拼凑凑弄出一个综合性 ...
纯粹想象,不知道是否可行{:72:}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3:09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窃以为上部装甲带剥被帽的价值不大,因为如取消露天甲板装甲,则能有190mm的主水平装甲,这个厚度的 ...
舷侧上部剥被帽装甲带,高度假设为2.5米,装甲带长度假设为n
则多出的舷侧装甲重量为100mm*5n=500n
假设舰宽36米,弹药库段舰宽会窄一些,为了简便计算,假设水平装甲面积为34n
如果将这些装甲补贴到水平装甲上,则能够将水平装甲增厚14.7mm
我是用STS作露天甲板的,兼作装甲与结构,不再铺设结构板。如果取消露天甲板装甲,还是需要铺设20mm的HTS结构板。
也就是说,如果取消上部装甲带与露天甲板装甲,水平装甲能够增厚14.7+20=34.7mm,而上甲板的20mmHTS没有多少抗弹能力,因此水平防护总厚度为204.7mm,并且需要直接面对有被帽的穿甲弹,还不如我那个草图。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3:12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纯粹想象,不知道是否可行
这个太有才了,坐等其他高手点评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3:17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纯粹想象,不知道是否可行
果断是以空间换防护呀...感觉不错,但会拉深型深,而且可惜现在没办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