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0:30
再度更新,详见1楼
目前除了对水中弹的防护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外,其余方面基本完备。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5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度更新,详见1楼
目前除了对水中弹的防护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外,其余方面基本完备。 ...
既水下弹和鱼雷只能取其一,那么窃见还是鱼雷比水下弹威胁大得多,毕竟后者是人品活,而且依托大纵深,多层装甲防护,对一个入水减速甚至剥了被帽的穿甲弹还是可以的。
还有如果重量允许,是否可以将剥被帽装甲下延,使其在正常吃水情况下深入水下3-4米,或者主装甲带减少厚度下延一段也一样,如此再加上TDS,基本可以挡住一般水下弹了。而如果水下弹深度更深,则其入水距离更远,在水中穿行距离更长,被削减的动能更甚,则本舰完善之TDS已可以独立防护。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7
看了一下第一页...禽兽一般的初速啊。。。
16inch
发表于 2013-2-20 11:24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一下第一页...禽兽一般的初速啊。。。
老毛子的那门406,弹重1108kg,初速最高能有870...........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1:36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水下弹和鱼雷只能取其一,那么窃见还是鱼雷比水下弹威胁大得多,毕竟后者是人品活,而且依托大纵深,多 ...
我在SPS里算的是主装20度倾斜,高度6.5米,折合垂直覆盖高度6.1米,足够高了。
主装下延深度是有限的,太深会直接被鱼雷打中,不利于防护。
1080弹重,850初速,标准的高速重弹,只是身管寿命会低至150发左右。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43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在SPS里算的是主装20度倾斜,高度6.5米,折合垂直覆盖高度6.1米,足够高了。
主装下延深度是有限的, ...
嗯,但下延一定深度还是必要的~请问七兄一楼那张图,水线是在哪处呢?
还有就是,高速重弹除了炮管寿命会低,精度也会受到影响的。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1:58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20 1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但下延一定深度还是必要的~请问七兄一楼那张图,水线是在哪处呢?
还有就是,高速重弹除了炮管寿命 ...
正常排水量(6.1万吨)下的吃水线跟防崩落层齐平,此时主装在水线上下各有3米左右。
精度问题:
1)在工业基础好的国家,高速重弹的散布可以控制在比较好的范围内。比如德国那款8寸,就是精度威力俱佳。
2)并非所有目标都需要全装药射击,有些目标完全可以减装药射击,降低身管烧蚀。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2-20 14:44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9 0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水下防护:
你这样的方案,防水下弹肯定很不错,但防鱼雷应该不如纯粹的防雷隔舱设计。
防御鱼雷靠原设计这样的外侧已经足够了,后面增加一两百的绿线,即可防御水中弹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5:15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2-20 14: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防御鱼雷靠原设计这样的外侧已经足够了,后面增加一两百的绿线,即可防御水中弹 ...
{:85:}目前最终方案,是将防雷装甲设置为水线至水线下3.5米处为30mm,水线下3.5米至船底,为200mm削薄至100mm。
该TDS理论上可以抵御400kg TNT级的鱼雷,应该说以及较为充分了。
水中弹防护应该说也还可以。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2-20 15:31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2-20 15:32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最终方案,是将防雷装甲设置为水线至水线下3.5米处为30mm,水线下3.5米至船底,为200mm削薄至1 ...
思路基本一致。刚才没看顶楼最新版。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2-20 15:33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20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最终方案,是将防雷装甲设置为水线至水线下3.5米处为30mm,水线下3.5米至船底,为200mm削薄至1 ...
对了。建议强化燃油泵及管路、或者干脆多设燃油泵,燃油舱细分以防止一弹命中燃料大损。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3-1 23:50
硬度和韧性差不多是矛盾的,所以要加其他金属调节。
镍作用是增加韧性,铬和碳增加硬度,STS和NVNC差不多,镍铬含量比DS高多了,HT之类的就不用比了。
不过,即便和最原始的锻铁比,最大也不会超出1比2的范围。
日本是把DS算装甲的
owaii
发表于 2013-3-2 09:26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9 0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标排6万
主炮用406/50,三联装3座,结合法意两国的特点,高速重弹。
6万吨的话可以考虑把主炮口径增大到16.5寸的级别了。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3-2 12:31
本帖最后由 magicfire 于 2013-3-2 12:36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7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方案1号
总感觉空了一部分有点浪费,而且那块水平的分割板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看看像图片左侧的调整会不会好一点点?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3-2 15:21
这样呢....控制在3.5-4.5万吨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 17:22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3-2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样呢....控制在3.5-4.5万吨
那层35mm的装甲是做什么的?剥被帽?
按照Nathan Okun写的那篇文,也就是本贴的理论依据来看,35mm的水平装甲可以剥掉英美意的被帽,无法保证剥掉德国被帽。
另外35mm水平装甲的材质,写的是Class A,是否是写错?还是有什么特别用意?
水平装甲一般不用表面硬化装甲,且35mm太薄了,应该无法使用渗碳硬化的工艺,只能用坦克用装甲的那种硬化工艺。
水下部分的防护,你这个是偏向于防护水中弹的。防鱼雷会弱一些。防鱼雷与防水中弹,似乎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 17:27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3-2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感觉空了一部分有点浪费,而且那块水平的分割板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看看像图片左侧的调整会不会好 ...
隔板是照抄法国原版设计的,上面那块空白的,是忘了涂颜色了。
我不太清楚法国人用的那种水密橡胶密度是多少,目前考虑把那一部分的宽度略微收缩一下,似乎不用那么厚。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3-2 18:39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 1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隔板是照抄法国原版设计的,上面那块空白的,是忘了涂颜色了。
我不太清楚法国人用的那种水密橡胶密度是 ...
一般实心橡胶的密度在0.91-0.95之间,而发泡橡胶的密度在0.1-0.07之间。从吸收压力,维持水密和保持浮力的角度上考虑,发泡橡胶肯定是比实心橡胶更好的选择。
感觉隔板即能产生作用极小,低角射入的炮弹能打到隔板上的投影区实在太小了,高角度炮弹能击中隔板的,即使没有隔板,也不可能穿进核心舱。对于这块隔板的意义我觉得应该没什么存在必要。
另外水平装甲两侧的斜角穹甲设计我觉得似乎必要性存在一些疑问,以你的主装高度来看,似乎要绕开主装打中那个穹甲需要极高的入射角。如果是低角射入炮弹,应该是由主装去抗了。而且这个斜的穹甲和斜的主装造成了一个V字区域对舰内的有效容积似乎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3-2 20:18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3-2 13:27 编辑
尔等弱爆了{:17:}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 22:31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3-2 1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实心橡胶的密度在0.91-0.95之间,而发泡橡胶的密度在0.1-0.07之间。从吸收压力,维持水密和保持浮力 ...
倾斜穹甲也是照抄法国设计。
此外意大利的维内托,舷侧主装后方有两道防崩落层,有一道也是这个角度的。
可能这样的角度比较有利吧。
如果做成垂直的,确实是可以增加一些空间,但既然主水平以上已经有两层甲板了,那么空间应该是够用了。战列舰内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富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