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设计——德国武装部队的战略发展:腓特烈大帝级航母
背景: 1941年,由于预期架空设计生产的装甲车辆将会在东线赢得战术优势,为了在数年后与英美决战,必须先期着手海军建设。届时的德国海军,不再是一个防御偷袭者的地位,作为攻势海军,理应布武堂堂,稳健中庸,同时节约每一顿钢材和资源,以最高效率的设计,为必将到来的德美海军决战做准备。腓特烈大帝级航空母舰首舰建造:1942.10下水:1944.4
完工:1944.10
服役:1945.2 首批建造:19艘,德国5船台,英国6船台(43年底占领,44年开始),法国3船台(44年维希加入后土伦船台开始),意大利2船台,苏联2船台。 基本数据:全长:279米 水线长:254米 全宽:48米 水线宽:33.5米 型深:23.6米 吃水:7.9米-10.2米 排水量:标准37000满载52000 动力:12座瓦格纳重油锅炉 4台Blohm&Voss蒸汽轮机 160000马力 4轴 3舵,航速32节装甲:舷侧腰带装甲带 40mm(3.5米高) 飞行甲板水平装甲:机库投影区70mm, 首,尾,边缘20mm,飞机升降机20mm,弹药升降机90mm
锅炉舱顶水平装甲30mm,底20mm
TDS动力段装甲 65mm
舰桥指挥舱,飞行塔台立面30mm,顶70mm,底20mm128mm炮塔 正40mm、周向20mm,顶50mm,炮座,舰内部分20mmTDS:舰底3层共2米防鱼雷隔舱。 舷侧1—3层共1—5米防鱼雷隔舱,一层非要害管道,一层液体舱,一层薄壁隔舱空气层搜索和控制: 反舰搜索雷达1部(主桅顶)Wuerzbug-D型雷达+蔡司4米基线测距仪联合防空火控系统2部,每部指挥4门炮
Wuerzburg-Riese型对空搜索和舰载机导航雷达2部(前后桅杆)
1.2探照灯1部,剑桥。 900mm探照灯2部,主副桅顶,其他若干
被动声纳2部,主动声纳1部
飞行甲板设备:16.5米X15米20吨飞机升降机2台,机库前后各一。2.5X4米 4.5吨弹药升降机2台
10吨机械弹射器2部,10吨拦阻索11条,尾部9条,首部2条,10吨拦阻网2道 武装:舰载机机库:196X23米, 装载 60架Do335舰载型,其中6架双座夜战型飞行甲板也可系留约40架,由于Do-335起落架很短的特点,可以把飞机尾部伸出飞行甲板,这样只占用甲板边缘极窄的空间,不影响正常的飞行起降作业。
128mm L61高平两用炮:4座2联128mm/L61 每舷各2座,
AA炮 :50座2联40mm FLAK-28博福斯高炮
Do-335C1 舰载战斗/轰炸机:
历史上的Do-335A1 ——————————————————架空的Do-335C1
服役时间 1944年2月——————————————————1943年8月
制造商 Dornier-Werke G.m.b.H——————————————相同
发动机数量/型号 2台 Daimler-Benz DB 603 G (1800 hp)—— —2台2540马力 Jumo 222 发动机
乘员:1人 ——————————————————————1人
长:13.85米—————————————————————13.9米(尾部发动机螺旋桨整流罩架空修形)
高:4.7米 ——————————————————————5.5米
净重:7400千克 ———————————————————8000千克
最大重量:11700千克 ———————————————— 12500千克
翼展:13.8米 ————————————————————14.8米
机翼面积: 38.5平方米 ————————————————41.5平方米
最大时速:765千米/时(6400米) ———————————715千米/时(6400米,估计)
巡航时速:685千米/时(7100米) ———————————635千米/时(7100米,估计)
爬升:1400米/分 ———————————————————1400米/分估计
升限:11410 米 ———————————————————11000米估计
作战半径:1500千米 —————————2000千米(座舱升高,油箱前伸。翼展增加,油箱增大。翼载降低,航程增加) 武器装备 1x 30mm MK103机炮(螺旋桨中心) ————3门MK103机炮(螺旋桨中心1门,机翼2门)每门备弹120发
2x20mm MG151/20机炮(机鼻) ——————————6挺13mm机枪(机鼻2挺,机翼4挺) 每挺备弹500发
加载炸弹重量:600kg(外部) 内部弹仓500kg炸弹或小型鱼雷 + 外部挂架1000kg炸弹或重型鱼雷
Revi C/120枪炮瞄准器
电子设备 Fug 25a IFF
备注 油箱具有自动封口的措施
挡风玻璃具有防弹措施
主要不同点:
1,翼展增加1米。 ——增大航程,着舰速度降低
2,起落架升高530mm,后移210mm,间距增加500mm,支柱加粗。——着舰攻角增加,着舰速度降低,增加滑行稳定性。
3,座椅升高200mm。 ——飞行员视野改善,有利于进场着舰
4,武装:增设架空的13mm机枪,发射13mm战防枪弹,备弹增加,以便对地/对舰压制。
Do-335C2 双座舰载夜间战斗/轰炸型 ——增加夜战装备,增加一名夜战雷达操作员, 也可用于远程作战, 其他方面同于C1型。
机库的布置,已经考虑了飞机的移库,和飞机前后螺旋桨。 机库设计是否过于紧密,虽然考虑飞机移库,但对于维修保养空间是否依旧过小?另外可否在机库中设计可伸展的防爆门,如果机库起火没有防爆门隔离,整个航母都会有危险。 我设计时没有得到实际航母的机库布置图。 但详细查看了当时英美日许多航母的机库结构,例如埃塞克斯,机库比本设计稍小,全部收入90架F6F大小的飞机后,也是极其拥挤的。出人意料的是日本航母,按照额定载机数,似乎全收入机库时,基本不算拥挤。美日这些开式机库因为平面结构极复杂,布置起来比较难。而维修机具则是挂起来的,很少占用机库空间。本设计在机库后部留有3X5米和3X4米空间可以放些杂物,设计时确实曾设想为备件区,但考虑DO335起落架有2米多高,本设计机库全高7米,因此上下也有充分空间。另外,实际上航母除非防风暴,也很少有全收入机库的情况。
美式防火门通常在升降机附近,目的是隔离中弹的升降机,本设计采用首尾的双机升降机,已经设有装甲防火门。机库中间的确有火势蔓延的风险,汽油易爆,除了从侧门推入海中,一时没想好更好的处理方法,希望朋友们给些建议。
设计时有很多想法,没有及时写下来。例如吊艇杆,设计为两用的,紧急时,可以从下方的机库出入口将飞机吊到飞行甲板上。 吊艇杆的想法,是很容易联想到舷侧升降机的,但还是不要让德国人发明这种威力变态的设计了,不令人信服。 {:63:}顶一个 但是我也觉得机库方面比较吃紧 埃塞克斯除了机库外还有单独维修飞机的地方,而且还有挂票。把一部分飞机挂起来。至于说将90架飞机收起?这个表示怀疑。埃塞克斯的载机量应该是算系留在甲板中部的。
至于本子,人家是双层机库。自然空间比较大。 43年占领英国?怎么做到的? 回复 owaii 的帖子
easy{:44:} 其实在40年就有希望,但不管这个了。
41年在东线发现T34后,立即以空前的决心和毅力研发新坦克,坚决在几个关键兵器上压制苏联,东线的胜利不成问题。
这样,空军坚持保有活塞发动机优势,估计43年挟苏联的资源,完成兵器大换装后,英国的登陆是无法阻挡的。毕竟空军可以决定海军的命运,海军可以决定登陆的命运,登陆以后则是陆军的天下。几个方面,英国无一能敌,不败很难。 大哥,当年小胡子也没打算灭掉毛子,只是占一块地方罢了--!!至于海军??你要多少年才能压住英国海军啊--!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1-31 21:59 编辑
黑夜来临 发表于 2011-1-30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舰载机机库:196X23米, 装载 60架Do335舰载型,其中6架双座夜战型飞行甲板也可系留约40架,由于Do-335起落架很短的特点,可以把飞机尾部伸出飞行甲板,这样只占用甲板边缘极窄的空间,不影响正常的飞行起降作业。
常规的超载方法
1,灭不掉大胡子,就被大胡子灭,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敌人,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只有满腔的仇恨。何况还有群敌环伺,期待一个和局是不现实的。心存幻想,就会和XTL犯同样的错误。
2,在二战时代,海军必须看空军的脸色。尤其在离大陆几十公里的地方。只要德国空军保持优势,采取坚决而明智的行动方式,本土舰队即使再强大,其悲剧命运也将是注定的。
嗯,精心设计的地面武器也许能在东线起到战术优势,但可以预见的将来将被苏联人粗制滥造但数量巨大的武器战略性吞没{:54:} 理智的设计师绝对不会让道尼尔-335机型上舰的..........
倒不是说其前三点起降布局,而是机尾巨大的旋翼很容易在着舰时触地而机毁人亡{:63:} 想法太简单了。
任何飞行员都是看着攻角指针着陆的。况且,道尼尔设计那个强壮的下尾翼干什么用?最后,螺旋桨触地折断了,飞机报销可能性也很小,对于DO335来说,甚至无需处理——它可以用前发动机起飞。 多佛尔附近的海岸都是悬崖峭壁,如何登陆?
历史上几次进攻英国本土的方案都是以爱尔兰为主攻方向的 只要有空军优势,总会有办法上去。 不行就走凯撒的老路。
就是不真的上去,在虚虚实实的登陆过程里,英国本土舰队必然硬着头皮来受死,舰队完蛋,英国的抵抗意志就崩溃了,靠右翼分子活动活动,也有机会不战而胜。 19楼:真没有空军优势。都打完毛子了。英国飞机还能比你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