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8825|回复: 31

最好的高平两用炮的口径是5‘还是6’或者5.25‘?

[复制链接]

禁止发言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1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有研究认为最好的口径是6’,所以研制了伍斯特级,这口径的依据谁能提供一下吗?


中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伍斯特选6寸是为了保证对海,对空只是兼顾,实际上战列舰方面美国坚持的是5寸,从实际性能来看,也是5寸更好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6-15 1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5-6-15 11:34 编辑

先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做的研究,针对的飞机空速是多快。事实上1930至1950年间各国都在论证及研发5至6寸的高平炮,由于飞机速度及载重不断升高,对空性能从来赶不上要求,连看似成功的大米5”/38到后来都追瞄不上神风,同样反应速度的6"/47DP怎么会合适?战后鬼英虎级的6"/50QF机关炮号称二十分钟打光全部弹药,能比得上第一代的防空导弹?

中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1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6-15 11:32
先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做的研究,针对的飞机空速是多快。事实上1930至1950年间各国都在论证及研发5至6寸的高平 ...

战后最BT的常规高炮反而出现在陆地上,真讽刺啊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6-15 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ecrons 发表于 2015-6-15 11:36
战后最BT的常规高炮反而出现在陆地上,真讽刺啊

那要怪当时的空对地武器系统迫使飞机除了飞蛾扑火外没其他攻击法子可想才成就常规高炮的。

少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6-15 11:32
先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做的研究,针对的飞机空速是多快。事实上1930至1950年间各国都在论证及研发5至6寸的高平 ...

以海參在82年的感人表現來看恐怕高射速6"砲還是好一些
至少對阿軍常用的攻擊套路(低空平飛快速接近)來說6"砲還有可能在發現阿機後用光學指揮儀和粗估距離等等方法砸下一些東西

海參在發現阿機後連正規的發射程序都很難做完(在前線有些郡級臨時改裝了光學方向盤作為備分,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啥都沒打下,比完全人操的海貓還糟)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最喜欢的高平是毛子的AK130,有射速,有威力,可惜是现代货,要是出现在二战,绝对力压米帝的5吋L38!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6寸高平炮基本一出生就过时了,战后飞机导弹发展太快了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7-22 22:53
个人最喜欢的高平是毛子的AK130,有射速,有威力,可惜是现代货,要是出现在二战,绝对力压米帝的5吋 ...

这开挂也太过分了吧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7-23 1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5-7-23 12:15 编辑
a5mg4n 发表于 2015-7-22 22:29
以海參在82年的感人表現來看恐怕高射速6"砲還是好一些
至少對阿軍常用的攻擊套路(低空平飛快速接近)來說6 ...

80年代甚至当代的的火炮射控方式和二战期间并无二致,只不过用光电和雷达测量以及数字微机计算取代纯光学(以及纯测距测角的雷达)测量以及机电类比计算机。反应较快的简易近防光电瞄准具的前身就是二战大米的MK14,已经是单人操作的最直觉的瞄准形式了。马岛那种状况要加强的不是射控,而是目标预警目标获取与目标指派的前端作业,这样射控与火炮才有反应时间。其实一般评论二战防空,总说只有大米较好,其实大米的目标指派也不灵光,而要在战末向英国取经。

禁止发言

十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7-23 11:38
80年代甚至当代的的火炮射控方式和二战期间并无二致,只不过用光电和雷达测量以及数字微机计算取代纯光学( ...

在战末向英国取经能详细说点吗?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7-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5-7-24 19:46 编辑
ligull 发表于 2015-7-24 14:44
在战末向英国取经能详细说点吗?

大米虽有和牛牛同等级的对空预警雷达,更有傲视群伦的CIC,可是二战的CIC主要是围绕航母特混舰队建立的区域防空网,对个别舰只上防空目标的指派并没有太多帮助,比如预警有三个目标在责任区内,其中两个有直接威胁另一个未形成立即威胁。该舰只有两个防空火力通道,可是由于目标指派作业不好,结果把未有立即威胁的目标指派出去,却漏掉了一个有直接威胁的。皇家海军吸取教训在二战末期成立舰上T.I.U.目标指派小组,并发展比预警雷达更精密的目标指派专用雷达293型,组内有4名指派员,根据长程及精密防空雷达的信息,适当且适时的将目标分配给中近程防空炮组及指挥仪。大米最后在1950年代初发展出自己的T.I.U.体系。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5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5-7-23 10:01
6寸高平炮基本一出生就过时了,战后飞机导弹发展太快了

飞机确实发展的很快,但舰载防空导弹也就那样!直到82年的马岛战争,舰载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也就差强人意,而且防空导弹是有近界的,必须有舰载防空火炮来填补,当然6吋高炮确实没必要,30-76毫米的高炮还是必要的!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实际性能来看,是5寸更好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necrons 发表于 2015-6-15 11:36
战后最BT的常规高炮反而出现在陆地上,真讽刺啊

Skysweeper?

少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5-7-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7-24 19:43
大米虽有和牛牛同等级的对空预警雷达,更有傲视群伦的CIC,可是二战的CIC主要是围绕航母特混舰队建立的区 ...

在一些介紹中此時英國的AIO聽起來比美國的體系更進步一些?
(可以把各種目標分配給各艦處理,如編隊內的巡洋艦負責跟蹤敵機,讓航母只要專心導引戰鬥機即可等等,不像美國的CIC需要處理全部的信息)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7-2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a5mg4n 发表于 2015-7-25 22:15
在一些介紹中此時英國的AIO聽起來比美國的體系更進步一些?
(可以把各種目標分配給各艦處理,如編隊內的巡 ...

你是说老佛爷的《海军防空火炮与炮术》?CIC还在缓慢学习中,AIO尚无手册,不敢妄言。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8-3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a5mg4n 发表于 2015-7-22 22:29
以海參在82年的感人表現來看恐怕高射速6"砲還是好一些
至少對阿軍常用的攻擊套路(低空平飛快速接近)來說6 ...

此战例恰好证明了英军缺乏进程点防御系统的缺憾。从而掀起了小口径近程点防御系统的发展高潮。
因为阿军战机为了减少探测几率,同时也是为躲避英军战斗机和海参这类高看防空导弹,采用了低空突防的手段。在前置侦测手段不完善(没有预警飞机)的情况下,一旦突防成功,目标舰仅剩的防御手段就是点防御了,譬如海狼导弹和密集阵火炮。马岛战争证明了现代特混舰队面对高度空中威胁,除了远程预警系统外,必须有区域、中程和点防御三层体系。
如你所说6寸高炮,英军当时有4.5寸舰炮用来防空,作用不大。6寸上更是摆设了。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8-3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6-15 11:32
先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做的研究,针对的飞机空速是多快。事实上1930至1950年间各国都在论证及研发5至6寸的高平 ...

马老怎么看英国战后搞的Green Mace还有英美合作的5寸70倍径高射速水冷的舰载高炮的方案?其中Green Mace的一个方案用了很创新的设计,滑膛发射尾翼稳定榴弹并达到了6000fps的初速,以当时的火控的计算速度和预测误差,滑膛造成的散布增加是否可以忽略?顺便请问一下您有关于美英合作搞的5寸70倍径舰载高炮的详细资料吗?(NavWeaps上太粗略了,没有细节)谢谢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9-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5-8-31 23:30
马老怎么看英国战后搞的Green Mace还有英美合作的5寸70倍径高射速水冷的舰载高炮的方案?其中Green Mace ...

手头有关英国海陆军的Green Mace炮资料很少很零散。维基翼稳弹资料来自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47-1982,可是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47-1995版本里已查不到翼稳弹资料了,况且海军炮型都从来没离开过设计桌。

其次Green Mace不是滑膛炮,它的高初速设计概念是膛线深度从炮尾向炮口递减,到达炮口时膛线消失变成光膛,原始设计是发射全口径弹药。

美国的高初速火炮计划中倒是包括一种理论初速6000ft/sec的缩膛炮。1946年改造过一门5"/54,炮尾口径4",炮口口径3",实际发射可变形炮弹得到3800ft/sec。

美国试验过高初速脱壳翼稳弹(sabot),用5"/54发射可得3800ft/sec, 用5"/38发射可得3400ft/sec,估计是用正规型制火炮。但发射时脱去的外壳会伤及军舰及乘员,故不受青睐。

以上资料来自老佛爷的《Naval Anti-Aircraft Guns and Gunnery - Norman Friedman》第11章。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3 11:29 , Processed in 0.0233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