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吹
发表于 2021-8-19 11:01
Soyuzu 发表于 2021-8-18 18:23
初速不同但炮口动能大致相同,显然相比所有变量都没有控制的50倍径和45倍径比较要合理一点 ...
50倍径一样能打出比45倍径还低的初速,45倍径一样能打出比50倍径还高的初速。
伊吹
发表于 2021-8-19 11:08
Soyuzu 发表于 2021-8-18 18:23
初速不同但炮口动能大致相同,显然相比所有变量都没有控制的50倍径和45倍径比较要合理一点 ...
反正你就对反例视而不见呗,我懂。凡是不合我估计的反例都是有原因不能比较的,都不合理,我的理论是一定没有错的。
Soyuzu
发表于 2021-8-20 08:52
伊吹 发表于 2021-8-19 11:01
50倍径一样能打出比45倍径还低的初速,45倍径一样能打出比50倍径还高的初速。 ...
笑死,我比较的几款都是同倍径且嗑药系数大体相同的,你非得找没法控制变量的,强词夺理还是您在行
Soyuzu
发表于 2021-8-20 09:05
伊吹 发表于 2021-8-19 10:59
8"/50 (20.3 cm) Mark VIII和6"/50 (15.2 cm) BL Mark XXII才更能说是同一时期的,无论是设计还是服役都 ...
30年代末设计的Mark IX and X也是3-4发每分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4:05
Soyuzu 发表于 2021-8-20 08:52
笑死,我比较的几款都是同倍径且嗑药系数大体相同的,你非得找没法控制变量的,强词夺理还是您在行 ...
凡是反例都是没法控制变量,我懂。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4:07
Soyuzu 发表于 2021-8-20 09:05
30年代末设计的Mark IX and X也是3-4发每分
那是二十年以后的事。
洗甲板工
发表于 2021-8-20 16:02
之前说可以用这个方程算一下 http://warships.com.cn/navweaps/Hstfrmla.htm 那个帖子不见了。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8:39
洗甲板工 发表于 2021-8-20 16:02
之前说可以用这个方程算一下 http://warships.com.cn/navweaps/Hstfrmla.htm 那个帖子不见了。 ...
你看他像是想用公式的样子吗?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8:41
说实在的,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了
Soyuzu
发表于 2021-8-26 20:08
本帖最后由 Soyuzu 于 2021-8-26 20:37 编辑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8:39
你看他像是想用公式的样子吗?
根据克虏伯公式, 假定C值相同,6.7寸炮以833m/s发射170磅弹的炮口穿深相当于8寸50倍径炮以855m/s发射256磅弹时的0.84倍(T/D相等);两者出膛后空气阻力造成的加速度几乎相同,可以认为存能能力相当,也就是说v^2项之比在任意距离上接近恒定,唯一造成穿深差距的因素就是6.7寸炮着角稍大,但这也增强了远距离的水平穿深;假定嗑药系数相同,6.7寸炮为53.7倍径;弹重系数为8寸的1.13倍,大致和6crh的传家宝相当
我看之前说6.7/55打重弹能达到8寸/50的8成以上并无不妥
Soyuzu
发表于 2021-8-26 20:09
伊吹 发表于 2021-8-20 14:07
那是二十年以后的事。
当时新造的6寸轻巡用的还不是Mark XXIII??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07:37
Soyuzu 发表于 2021-8-26 20:08
根据克虏伯公式, 假定C值相同,6.7寸炮以833m/s发射170磅弹的炮口穿深相当于8寸50倍径炮以855m/s发射256磅 ...
如果你这个8寸炮是用弹重系数0.5的轻弹,那当然可以达到8成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07:42
Soyuzu 发表于 2021-8-26 20:09
当时新造的6寸轻巡用的还不是Mark XXIII??
那也是我说的射速差不多的时期二十年后的事啊。而且就算如此,射速对比也是类似的,只有双联的六寸明显快一些。
Soyuzu
发表于 2021-8-27 14:09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07:42
那也是我说的射速差不多的时期二十年后的事啊。而且就算如此,射速对比也是类似的,只有双联的六寸明显快 ...
明明30年代初就建立起优势了…利安德服役离第一批条约重巡也才过了5年
按照原楼的说法,8寸对比6寸的意义不在于绝对威力有多大,而是在远距离上能保证足够的穿透力,大英不但用轻弹,而且还是半穿甲弹都基本实现了这一目的,那和轻弹对比应该并无不妥
双联三联同理,既然讨论的前提是无条约下8寸会不会成为主流,又都知道万吨9炮重巡/15炮轻巡是条约造成的内卷产物,那选择双联装对比射速也无不妥吧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14:19
Soyuzu 发表于 2021-8-27 14:09
明明30年代初就建立起优势了…利安德服役离第一批条约重巡也才过了5年
按照原楼的说法,8寸对比6寸的意 ...
你这个6.7寸只有人家8寸轻弹80%穿深,还没有人家8寸的装药,怎么跟人家比?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14:23
Soyuzu 发表于 2021-8-27 14:09
明明30年代初就建立起优势了…利安德服役离第一批条约重巡也才过了5年
按照原楼的说法,8寸对比6寸的意 ...
你选用几联装是你自己的事,但当时英国的6寸和8寸射速根本没有多少差距是个不争的事实
Soyuzu
发表于 2021-8-31 17:52
本帖最后由 Soyuzu 于 2021-8-31 18:20 编辑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14:23
你选用几联装是你自己的事,但当时英国的6寸和8寸射速根本没有多少差距是个不争的事实 ...
双联装的8寸新炮也是这个射速;6寸炮装填过程需要大量人工介入,所以拥挤的三联比双联慢,8寸没有这个区别
Soyuzu
发表于 2021-8-31 18:06
本帖最后由 Soyuzu 于 2021-8-31 18:19 编辑
伊吹 发表于 2021-8-27 14:19
你这个6.7寸只有人家8寸轻弹80%穿深,还没有人家8寸的装药,怎么跟人家比? ...
我一开始就讲了,8寸的意义在于存能能力而不是绝对穿深,哪怕穿深低15%,对轻巡和古鹰/霍金斯这种无条约下可能出现的重巡也能在任意距离击穿,何况英国8寸用的还是半穿
再说了,这个8成就不能是德国炮的8成?
伊吹
发表于 2021-9-1 08:11
Soyuzu 发表于 2021-8-31 17:52
双联装的8寸新炮也是这个射速;6寸炮装填过程需要大量人工介入,所以拥挤的三联比双联慢,8寸没有这个区别 ...
可你说这么多跟当时英国6寸8寸射速差不多又有什么关系?
伊吹
发表于 2021-9-1 08:15
Soyuzu 发表于 2021-8-31 18:06
我一开始就讲了,8寸的意义在于存能能力而不是绝对穿深,哪怕穿深低15%,对轻巡和古鹰/霍金斯这种无条约下 ...
但80%对于条约时代的各种重防护巡洋舰来说就依然有很大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