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isLeDeluge 发表于 2022-11-21 22:51

最理想的伴随航母机动部队的主力舰应该是什么样子?

考虑到二战期间的CV尚不具备完全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在机动部队中编入高速重炮舰仍然是必要的,毕竟即使CV无法接战,夜战总还是不能放弃的。但问题在于:在产能和预算都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安排这类战舰的设计?
从节约预算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CB或削弱装甲的原教旨BC,但阿拉斯加级的失败已经证明了火力不及BB的大巡在造价上不仅没有优势,反而性价比极低,仅仅能够压制敌方的CA编队,即使搭载数量较少的同时期BB主炮,其效果也不理想。而以声望为代表的老式BC在二战中虽然较为活跃,但其遭遇敌方BB时的对抗性能已经落后,在战巡完全演化为高速战列舰以后设计一款升级的声望,显然也是不值得的。介于高速BB与条约巡洋舰之间的二等主力舰在这个时间点似乎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于是思路转向高速战列舰(无论是33节的衣阿华还是27节的北卡/南胖/大和),其足以确保对航母的掩护,并在与敌方主力舰的对抗中不落下风,但高速BB的设计未必考虑跟上航母,新锐战列舰仍要承担主力决战的任务。对于原本没有高速主力舰的USN而言或许可以接受27节的航速,然而IJN的4艘金刚级到了1941年,其舰龄较老,防护和火力也已经落后而亟需替换,而大和又是一级侧重舰队决战的战列舰,无从取代金刚的地位。那么如果专门为机动部队设计一级高速BB,其设计会与用作主力决战的BB有何不同?

ccyyff1982man 发表于 2022-11-22 00:17

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和技术水平,估计也就只能放弃装甲防御了

Flynn 发表于 2022-11-22 11:26

在大和级的设计研讨阶段,军部一开始一直坚持至少要不低于30节的最大航速要求,这应该说明大和级是有期望伴随机动部队协同作战的。但受限于控制舰型尺寸和排水量而不得不妥协于优先保证火力和防护的主力决战需要

Flynn 发表于 2022-11-22 11:27

Flynn 发表于 2022-11-22 11:26
在大和级的设计研讨阶段,军部一开始一直坚持至少要不低于30节的最大航速要求,这应该说明大和级是有期望伴 ...

所以如果能放弃应对18英寸炮的装甲防御,甚至自身主炮口径也降到41厘米的话,要实现高速性应该不难

Kriegsmarine 发表于 2022-11-22 11:31

加航速,加防空。大和有副炮全拆换40门双五寸防空炮的计划

舰队空母Shokaku 发表于 2022-11-22 22:27

当然是30+的高速战列舰了,而且航母速度也不用那么快。能满足25+就行了。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4 01:06

貌似作用不大,如果BB的防空能解决好,CV就没理由不好。战争初期,大家的防空都有问题,主要是火控没跟上新飞机的速度。中后期英美解决了防空火控问题后,防空效能就提升了。指望BB充当防空舰,还不如CLAA和DDAA,貌似BB的防空火控是6个通道,不知道CLAA防空火控有几个通道。

舰队空母Shokaku 发表于 2022-11-24 09:08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4 01:06
貌似作用不大,如果BB的防空能解决好,CV就没理由不好。战争初期,大家的防空都有问题,主要是火控没跟上新 ...

dd防空还是差点,平台和火控不如大船。

mathewwu 发表于 2022-11-24 12:55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2-11-24 13:52 编辑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4 01:06
貌似作用不大,如果BB的防空能解决好,CV就没理由不好。战争初期,大家的防空都有问题,主要是火控没跟上新 ...
二战型火控通道数量是看有几座指挥仪来决定。127炮指挥仪在新BB和大改的老BB上有4座,航母和轻, 重,大,防空巡只有2座,DD1座。40伯福斯指挥仪一般1座控制1个联装或四联装炮位。20额利空有炮侧矢量瞄准具。其余各国火控通道可比照计数,比大米只少不多。

羊羽 发表于 2022-11-24 17:07

“专门为机动部队设计一级高速BB”似乎显得过于奢侈了,用作主力作战的30节(或更快)高速BB兼顾掩护航母吧。

舰队空母Shokaku 发表于 2022-11-24 17:14

羊羽 发表于 2022-11-24 17:07
“专门为机动部队设计一级高速BB”似乎显得过于奢侈了,用作主力作战的30节(或更快)高速BB兼顾掩护航母吧 ...

高速bb一般自己就是机动舰队啊。

羊羽 发表于 2022-11-24 17:26

舰队空母Shokaku 发表于 2022-11-24 17:14
高速bb一般自己就是机动舰队啊。

从顶楼叙述看,“专门”对应“足以确保对航母的掩护……跟上航母”的要求吧。

舰队空母Shokaku 发表于 2022-11-25 10:00

羊羽 发表于 2022-11-24 17:26
从顶楼叙述看,“专门”对应“足以确保对航母的掩护……跟上航母”的要求吧。 ...

那无非就是多造艘高速战列舰而已,没必要另开炉子搞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玩意。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5 21:04

mathewwu 发表于 2022-11-24 12:55
二战型火控通道数量是看有几座指挥仪来决定。127炮指挥仪在新BB和大改的老BB上有4座,航母和轻, 重,大, ...

记得以前有人分析过,一条BB的长度,同时进攻的飞机最多能有6架,所以6通道在二战就足够了。
20高配的MK51那种光学跟踪火控貌似一般都不算进去。

mathewwu 发表于 2022-11-26 00:19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5 21:04
记得以前有人分析过,一条BB的长度,同时进攻的飞机最多能有6架,所以6通道在二战就足够了。
20高配的MK5 ...

几架那也要看进攻的敌机的高度和航路,比如一队鱼雷机,要在7-8千米外就要从中空降至低空,这时伯福斯射程够不到,必须至少4-6门127交由舰前部1通道控制,而平飞后从4千米进到2千米投雷,只有不到半分钟,127打不到几轮,而伯福斯可以接续接下来的半分钟。如果是俯冲轰炸机,通常自舰后部进击,占掉1个127及数个伯福斯通道。不管投雷投弹,完成之后飞进对向射界,又要转换对向通道(舰首对舰尾对尾,左舷对右舷),也是要127及伯福斯接续。不但127和伯福斯并不共用通道,前后左右四向射界及通道也受上层舰体阻隔不能连贯,而且目标转换和交接在70年代微机出现之前完全人工,和现代的火力通道不是一个概念。额利空是打1千米之内的漏网之鱼,可以不计入正规通道,但在二战环境下,127加伯福斯的6通道要对付6架敌机是不够的,说得不好听,进入中层防空之后就是混战了。尽管二战期间大米舰队防空的CIC系统似乎干得不错,但单舰的防空火力通道协调却比不上鞑英,要反过来取经。

skysword2000 发表于 2022-11-27 11:18

mathewwu 发表于 2022-11-26 00:19
几架那也要看进攻的敌机的高度和航路,比如一队鱼雷机,要在7-8千米外就要从中空降至低空,这时伯福斯射 ...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等人发现当敌机从舰艇上方高速穿过时,左右舷的防空火控交接没有,就会出空档。后来去学了牛牛的防空指挥中心,才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U221MR 发表于 2022-12-1 07:38

个人感觉可以用炮口径较大但数量较少的船来限制吨位,31节6炮高速战列舰配上有效的雷达火控应该就已经可以应付这样的情况了。

mirage25 发表于 2022-12-22 11:33

大概就是使用加斯科涅炮塔的防空优化版前卫(2座四联15寸+8座双联装133mm 50倍径 高平两用炮+12座六联装40mm博福斯高射炮)

ottovon9 发表于 2023-1-9 17:54

关于航母护航舰的条件,我记得老贴里有翻译文章。
1,出于反雷击需要,护航舰吃水应该相当于航母
2,同样的反雷击需要,护航舰长度应该相当于航母
3,反舰火力
4,防空火力
5,反潜能力
6,航速要求,如航母33节,护航舰应该高2节------大型护航舰跟本做不到这点

条件都满足,那就是至少是防空,动力加强版的俾斯麦了,

如果放弃部分条件,一款2.5万吨,2座3联14吋炮一前一后布局,接近斯特拉斯堡级别防护,30节。副炮8座双127/382主炮后各一座,侧线3座品字布局。15座四联40MM炮几十门20MM炮


mathewwu 发表于 2023-1-10 12:00

ottovon9 发表于 2023-1-9 17:54
关于航母护航舰的条件,我记得老贴里有翻译文章。
1,出于反雷击需要,护航舰吃水应该相当于航母
2,同样的 ...

条件1,2,的意思可以解释成肉身为航母挡鱼雷?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最理想的伴随航母机动部队的主力舰应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