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440
主题101
精华17
积分8656
金钱4314
贡献170
阅读权限200
注册时间2010-11-24
最后登录2017-4-6
在线时间890 小时

少校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同时对苏俄采取防御态势,波兰与宗国达成了情报共享的协议,1935年初,波兰总参谋部四处(代号“鹰眼”)乌克兰站特工发现顿河与第聂伯河游弋着一种造型奇特的炮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经过打探,得知此为苏俄新近服役的“热列兹尼亚科夫“型内河炮舰,”鹰眼“谍报机构乌克兰站的特工人员对其拍了照,认为该款新式内河炮舰不排除部署到远东阿穆尔河区舰队的可能性,于是通过丘索维金娜上校领导的”鹰眼“机构驻宗国远东问题特别行动组向与之配合的宗国中央党校调查统计局苏俄问题特别行动组传递了相关信息。这份情报也由宗国军事革命委员会传达到了张少帅的东北军参谋本部的桌上,东北军参谋本部通过照片比对,认为该型内河炮舰确实设计独到,适合黑龙江、松花江这样的内河使用,遂萌发了逆向仿制的念头。
海军大沽船厂技术部门通过波兰方面获取的该型舰实体照片,进行了尺寸与排水量判断,摸清了该型舰的设计思路,便动手开始了逆向仿制工程,很快方案出台。
长51米,宽8米,吃水0.9米,标排275吨
由于可以追求低矮造型以降低被命中率,该舰的型深太小,基本无法合理布置蒸汽往复机动力了,于是采用了柴油机动力,双轴双桨双舵,最大航速10节,续航力1800海里/10节
该方案沿袭了苏俄”热列兹尼亚科夫“型浅水炮舰的设计风格,将装甲指挥塔台安置在前部双联装全封闭装甲炮塔顶部,两者之间设置弹簧阻尼以减轻火炮射击时对上部装甲指挥塔的震动影响,炮塔内安置两门120mm炮(首舰采用120mm炮身管,系原东北海军“镇海”号水机母舰退役后的遗物,后续舰采用日本92式105mm加农炮身管),炮塔不同于苏俄的多边形式样,改为圆筒形式样,结构照搬波兰“赫列勃尼科夫”型装甲列车炮塔,为双层24mm装甲板内衬木质缓冲层(莫非是复合装甲的雏形? ),炮塔顶部的装甲指挥塔照抄苏俄设计为八角形,壁厚35mm。舰面后部安置有一门92式105mm加农炮,作为住舱兼动力舱的半层甲板室顶安置两挺苏罗通20mm机关炮。
方案很快得到批复,在海军大沽船厂建造三套散件,铁路运抵哈尔滨后在滨江船厂完成组装。东北军参谋本部对三舰命名为“利平”、“利昭”、“利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