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952
主题100
精华3
积分8856
金钱4804
贡献9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0-10-4
最后登录2024-12-27
在线时间2122 小时

中将
   
|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2-1-1 16:44 编辑
民国21年,海军在得到原装于马尼拉湾的14英寸双联装主炮塔2部之后,把它们配备于旅大要塞区。此时第二舰队的四艘浅水重炮舰即将退役,因而需要新的战舰来填补空缺。当时我国重工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江南造船厂的改扩建业已完成,而上海兵工厂也拥有了制造硬化装甲的能力。因而,海军最终通过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两部三联装14寸炮配备于我国自产的第一艘主力舰上。民21年11月,海军方面在造舰技术会议上提出了以下要求。
主炮6门14寸炮
对本舰主炮的安全交战距离为25000米
速度28节以上
两架水上侦察机
配备旗舰设施
海军军械局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对上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现有的工业基础不足以实现上述要求。于是,最终拿出了如下的修正案
伏波, 中华民国海军 战列舰 下水日期 1936
排水量:
24,274 吨 轻载; 25,594 吨 标准; 26,900 吨 正常; 27,945 吨 满载
尺寸: 全长 / 水线 x 最大宽度 x 吃水
645.52 英尺 / 629.92 英尺 x 76.77 英尺 x 31.50 英尺 (正常装载)
196.75 米 / 192.00 米 x 23.40 米 x 9.60 米
军备:
6 - 14.02英寸 / 356 毫米 火炮 (2x3 火炮), 1,400.88磅 / 635.43千克 炮弹, 1910 式
后膛炮 安装 在旋转炮塔内 (在炮塔座上)
在中心线, 均匀分布 , 全部升高的炮座
12 - 5.00英寸 / 127 毫米 火炮 (6x2 火炮), 62.50磅 / 28.35千克 炮弹, 1936 式
高平两用炮 安装 在旋转炮塔内 (在炮塔座上)
在两侧, 全在船中部 , 全部升高的炮座 - 背负式
24 - 1.57英寸 / 40.0 毫米 火炮 (12x2 火炮), 1.95磅 / 0.89千克 炮弹, 1936 式
机关炮 安装 在甲板炮座上 安装
在两侧, 均匀分布
12 - 0.50英寸 / 12.7 毫米 火炮 (6x2 火炮), 0.06磅 / 0.03千克 炮弹, 1936 式
机关炮 安装 在甲板炮座上 安装
在两侧, 均匀分布
舷侧重量 9,203 磅 / 4,174 千克
每炮备弹,主炮组: 150
装甲:
- 装甲带: 宽度(最大) 长度 (平均) 高度 (平均)
主要: 10.0英寸 / 254 毫米 409.45 英尺 / 124.80 米 10.43 英尺 / 3.18 米(主装甲带内倾15度)
艏艉: 无装甲
上部: 5.51英寸 / 140 毫米 409.45 英尺 / 124.80 米 8.01 英尺 / 2.44 米
主装甲带覆盖 100% 的正常长度
- 鱼雷防护壁 :
2.01英寸 / 51 毫米 409.45 英尺 / 124.80 米 29.95 英尺 / 9.13 米
- 火炮 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塔座/地井改速射炮 (最大)
主炮组: 12.0英寸 / 305 毫米 7.99英寸 / 203 毫米 10.0英寸 / 254 毫米
二级: 0.98英寸 / 25 毫米 0.98英寸 / 25 毫米 0.98英寸 / 25 毫米
- 装甲甲板: 5.51英寸 / 140 毫米, 指挥塔: 10.00英寸 / 254 毫米
轮机组:
燃油锅炉, 蒸汽机,
齿轮传动 , 3 轴, 62,468 轴马力 / 46,601 千瓦 = 26.00 节
航程 7,000海里 在 14.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燃料仓载重 = 2,350 吨
人员配制:
1,049 - 1,365
耗资:
£10.788 百万 / $ 43.152 百万
正常排水量分配重量:
武装: 1,132 吨, 4.2%
装甲: 8,982 吨, 33.4%
- 装甲带: 2,592 吨, 9.6%
- 鱼雷防护壁: 911 吨, 3.4%
- 武装: 1,461 吨, 5.4%
- 装甲甲板: 3,824 吨, 14.2%
- 指挥塔: 193 吨, 0.7%
轮机组: 1,753 吨, 6.5%
船身, 配件& 设备: 12,158 吨, 45.2%
燃料,弹药和补给: 2,626 吨, 9.8%
杂项重量: 250 吨, 0.9%
全面生存力和抗浪能力:
生存力 (击沉该舰所需的非致命贯穿命中弹):
39,797 磅 / 18,051 千克 = 28.9 x 14.0 英寸 / 356 毫米 炮弹 或 6.9 枚 鱼雷
稳定性 (低于1.00为不牢固): 1.00
定倾中心高度 3.3 英尺 / 1.0 米
横摇周期: 17.7 秒
稳定性 - 作为炮击平台 (平均 = 50 %): 44 %
- 后座力效果 (限制角不应超过1.00): 0.91
航洋性能 (平均 = 1.00): 0.90
船体线形特征:
船体拥有 升起的中部船楼前端
和方形船尾
填充系数: 0.618
长宽比: 8.21 : 1
船身长度因素下'正常速度': 28.73 节
动力转到波的形成在最高航速: 51 %
调整 (最大稳定性 = 0, 最大坚固性 = 100): 44
船艏像 (正数角 = 船艏像向前): 15.00 度角
尾外伸部分: 8.20 英尺 / 2.50 米
干舷高度 (% = 测量位置同总长的百分比):
- 船首: 27.59 英尺 / 8.41 米
- 前甲板( 20%): 17.55 英尺 / 5.35 米
- 中央 ( 50%): 17.55 英尺 / 5.35 米 (16.40 英尺 / 5.00 米 船尾船楼端部)
- 后甲板 ( 15%): 16.40 英尺 / 5.00 米
- 船尾: 16.40 英尺 / 5.00 m
- 平均干舷高度: 17.78 英尺 / 5.42 米
船前部易上浪
船空间,动力和评价:
空间 - 船体水线下(弹药库/轮机仓, 低= 更好): 75.3%
- 水线以上 (生活/工作区, 高 = 更好): 115.3%
水上机区域: 37,505 平方英尺 或 3,484 平方米
排水量 因素 (排水量 / 装载): 123%
结构重量 / 船体表面面积: 220 磅/平方英尺 或 1,076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 (相对值):
- 横截面强度: 1.28
- 纵向强度: 1.91
- 综合强度: 1.33
优秀的轮机仓,储物仓,水密仓的船体空间
人员生活和工作区域充足
恶劣的航洋性,潮湿而且不舒服,恶劣天气下性能下降
可行 - 综合实力 = 非数字
此后又经过汇总和局部修改设计,民22年10月,本舰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国内不能自制的配件,统由美方伯利恒钢铁公司等几家厂商供货。民25年7月,船体下水,举行命名式。依海军舰艇命名规则,以东汉时的名将马援的称号“伏波”为舰名。民27年10月10日国庆节在上海举行入役仪式。
本舰是中国自造的第一艘主力舰,建造过程困难重重,虽然有美国顾问悉心指导,但毕竟缺乏经验,先后出现了超重问题,装甲钢质量不达标问题等。建成之后的试航中,又发现航海性能不佳,舰首易上浪。但经过我国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不断努力,最终使本舰达到了服役要求,成为第二战列舰分队的旗舰,也是该分队唯一的舰艇。首任舰长高宪申上校,第二战列舰分队司令官王寿廷少将亦驻本舰指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