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72
主题7
精华1
积分1207
金钱821
贡献1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0-10-14
最后登录2016-2-23
在线时间94 小时

少将
外务总督
   
|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9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5-29 21:17 编辑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现存的46cm穿甲弹中,没有超过2米长的一式穿甲弹实物。日本各地保存的46cm实弹均为九一式,在华盛顿特区与信浓炮塔前板一起陈列的2枚46cm炮弹也是91式穿甲弹。
英文资料中关于46cm一式弹外形的说法主要就是源自这个Janusz Skulski 1989年版的Anatomy of the ship:Battleship Yamato,他在这套图集中明确给出了两种46cm穿甲弹的外形图和导环截面图。但原图中并没有标明这个就是九一式或者那个就是一式,而且Janusz Skulski在该书中没有给出资料来源。按照九一式穿甲弹的结构,下图红线区域是风帽部分,而绿线区域则是被帽,明显可以看出在Skulski的图中,不仅风帽锐化,被帽的外形甚至长度也都发生了变化,这里先存疑,我们且看两种炮弹的长度数据。
在Skulski的书中,关于46cm九一式穿甲弹的长度给出了如上图的2个数据,分别是1980mm和2054mm,首先,2054mm这个根本就不是46cm穿甲弹的长度数据,这实际上是48cm穿甲弹的长度数据!根据美军技术调查团的报告,48cm九一式穿甲弹的长度大约是81英寸,折合成公制正好在2050mm上下!!
但是46cm穿甲弹长度1980mm这个数据,则不知从何而来。日本官方的数据是1955mm(也有记载是1953.5mm的,另外注意下面这些图中九一式导环的形状与Janusz Skulski书中的都存在明显差别),美军技术调查报告中是77英寸,折合成公制也是1955mm。
下面这个是1999年对大和进行第2次海底探查时摄下的二号主炮塔弹库附近海底的情形,虽然图像不甚清晰且弹丸保存状态也较差,但红圈内这枚46cm一式穿甲弹的导环看上去也很像是二段式的(个人看法,不敢确定)。
在日本现存的文献中,明确记载46cm九一式和一式弹之间差别的原始资料则几乎没有,最近的说法出自学习研究社1997年出版的《大和型战舰2》(历史群像太平洋战争系列第20卷)一书中国本康文的描述:
“一式徹甲弾は、残された図から判断して、九一式徹甲弾の弾頭をさらに先鋭化して射程を増加させ、かつ弾丸側面の2分割の銅環(導環)を一体化して生産性を向上させた弾種と推定される。”
值得注意的是,国本的原话中明确说了这是他的推断,也就是说并无可靠证据,而且他也同样没有给出他的资料来源,就连这个“残留图纸”是哪些图纸也没有说明。根据现存的实物,36cm一式弹使用的导环依然是二段式的(见图),而36cm一式弹广泛应用在金刚级、扶桑级和伊势级上,其产量和消耗量亦远大于46cm一式弹,因此为提高生产性而采用一体化导环的说法就显得不合逻辑了。
从已知的情况来看,46cm一式穿甲弹于昭和16年12月制式采用,如果一式穿甲弹要变更导环形式,则要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一系列调整,火炮的内弹道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在开战在即、大和级建造工事全力收尾的背景下进行这样无关紧要的改动反而不合时宜。如果还要同时采用锐化的风帽,则弹丸的炮外弹道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各射程上的存速、落角均会不同,达到相同射程所需的主炮仰角亦会不同,内外弹道性能一起改变,这就需要通过大量实弹射击以获取新的弹道数据,然后重新编制射表。但在下面这份横须贺海军炮术学校于昭和20年6月制订的弹道图表中,41cm和36cm炮使用的AP弹道图仍然是九一式的(之所以没有46cm炮是因为到昭和20年6月时两艘大和级都已战沉),这就从侧面证明一式弹的实际弹道与九一式的应该没有区别,一式弹可以通用九一式穿甲弹的弹道表而无需另外编制新表。也就是说,一式穿甲弹的外形、尺寸、重量等指标极有可能都和九一式穿甲弹基本相同,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美军技术调查报告中只有九一式穿甲弹的资料而未专门提及一式弹,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今天日本各地保存的46cm实弹都是“九一式”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