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190|回复: 5

《炮术讲堂》拙译其二:试射要领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2-8-2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2-9-10 12:31 编辑

       一、试射与本射的区分
       一言以蔽之,试射是为了求得本射的照尺量,而本射则是期望取得命中的射击。因而,试射中获得本射所用照尺——适正照尺为第一要务。这也就是说要确定目标所在位置。这个确认目标位置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即为捕捉。第一弹全近/全远,第二弹就获得夹叉那样的事情不是没有,但是从修正方法来讲最好避免,因为按这次夹叉的诸元继续射击而使得后续射击被扰乱以致获得适正照尺反而比连续捕捉更晚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尤其对散布界较大的火炮来说,连续夹叉而不中的可能性更大。
       因而,不连续出现同方位弹(比如第一齐射全远第二齐射还是全远)是非常重要的。诸位可以想一想全量射法中的极限主义与命中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本射,如上所述,是为取得命中的射击。在初照尺精度十分良好的情况下(近距离或者是电测射击),可以从第一次射击就进入本射。
       二、试射要领
       1、决定试射要领所考虑的事项
       为了决定试射的要领,有必要考虑下列的概率:
       初弹有效弹的概率;
       初弹偏位弹(全远/全近)时目标存在概率;
       初弹偏位弹时,修正弹为同方位弹的概率,以及为反方位弹所需的捕捉阔度;
       初弹偏位弹时,对目标存在概率最大处发射试射弹的有效弹获得概率。
       前述概率及阔度已经在射法要素当中加以说明,诸位可参考前文中的内容。概率计算的基础为战斗公误,射心移动公误,初弹偏移公误,变距误测公误。
       如下表:
      
       2、初弹有效弹概率与试射要领的关系
       由初弹偏移公误和射心移动公误加合的合并公误,这个合并公误及战斗公误,又依据第一弹的夹叉概率——参考射法要素中的初弹精度这一章节,可以求出初弹有效弹的概率。
       也就是说初弹落在这一个对目标的有效杀伤带(《舰炮射击训练规则》中的第一有效带)的概率π,由上述方法可以求得。如下表:
      
       理所当然地,这个表中的数值比夹叉概率稍大,考虑有效带的话不考虑夹叉概率也是可以的。
       上述的概率按炮种分别作图如下:
      
      
      
      
       3、初弹有效弹概率的试射应用法
       如果初弹的有效弹概率非常大的话,不进行试射一开始就打本射的话也行。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角宽度较大,因而左右方向的偏位弹——全左或全右出现的概率也不大。
       所谓“相当大”,按日本海军的标准是50%。
       然而,就像规定捕捉阔度时以50%为准一样,这种规定方法使人不能不多少有所怀疑。
       即,例如两门炮齐射的情况下,不论初照尺精度如何的良好,第一次射击的有效弹概率都不能达到50%以上,因而不能一开始就打出本射。因而海军内部也有在发炮门数很多的情况下规定50%,而在2门、3门炮的情况下规定30%或40%的意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3、初弹是偏位弹时的目标存在概率
    在射法要素中的初照尺精度这个章节中,已经说明了初弹观测后确定的目标存在概率,再考虑射心移动公误,那么捕捉概率曲线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将初弹偏移公误与射心移动公误合并处理。这两种方法都行得通,在日本海军中一般使用前者。
    各炮种在各射击距离上的计算结果可用下列曲线表示: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4、初弹为偏位弹时,修正弹不是同方位弹的概率
    在前文中提到,试射中实现捕捉对于获得适正照尺距离的意义很大,所以在初弹为偏位弹的情况下,确保修正弹不是同方位弹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要追求100%的反方位弹概率,那就与试射的本意正好相反——因为前面已经讲过捕捉阔度,过大的修正量虽然可以保证修正弹为反方位弹,但是使用中间照尺进行的第三次设计的夹叉概率却因此变得过低了。那么多大的修正量及其对应的反方位弹概率才适合需要呢?
    在日本海军的一般观点看来,修正弹为非同方位弹(也就是夹叉或反方位弹)的概率90%以上即可,80%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接受。
    举例来说,大口径炮射击距离15000,阔度(此处应指捕捉阔度)500,目标在此范围内的概率为83%,此时变距误测公误为3,那么第二照尺为非同方位弹的概率为86%(弹数4)、88%(弹数6)
    因此,第二照尺修正量的选择,是以非同方位弹出现概率接近90%为原则进行选择的。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与前项的目标存在概率不同,求解90%以上非同方位弹的概率对应的最小阔度如下表:
    大口径砲                  二十糎砲                 中口径砲
    X    濶  度              X   濶  度          X     濶  度
           n=4 n=6             n=5 n=8            n=5 n=8
    150 590 605      80  605 620     50  560 570
    200 815 830      130 745 755     90  640 650
    250 1130 1145  180 1120 1130 130 870 890  
    300 1550 1560  230 1680 1690 170 1280 1300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5、在初弹为偏移弹——偏移弹与偏位弹有何区别?——的情况下向目标存在概率最大处射击所得有效弹的概率
如下表:

与4中的表合并,可得如下三条曲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6、试射法决定
    6-1何时进行试射?
    前文已经说过,不赘述。
    6-2初弹全近全远的情况
    试射的第一要义是努力取得捕捉,在打出非同方位弹的概率大于80%-90%时,选取该修正量打出修正弹。如果不然,就取适当的修正量使用2段法或3段法。
    在修正一个捕捉阔度或者更小的修正量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修正一个捕捉阔度,自此开始直接转入本射,这个方法就是所谓初弹观测急齐射,简称初观急射或者初观急。
    在使用二段法或三段法的时候,次第打出的交互射击的落弹取得捕捉后,以前一次射击的2/3个照尺的中间照尺开始本射。如果始终不能捕捉目标,就以最终弹着为基础重复初观急或者初观二段的打法。为此作图如下:
   
       注:此图中由试射转换为本射时,修正量并非捕捉阔度的一半——也就是中间照尺,这个要在本射要领“试射本射转换时的修正量”一章节中加以说明,此部分《炮术讲堂》尚未贴出,因而只得付之阙如。
    6-3初弹全近全远时,在目标存在概率最大点取得有效弹的概率很大的情况
    所谓“相当大”,是指大于等于30%。在这种情况下可分情况讨论如下(设初弹全远,捕捉阔度600米——简记6):
    1、对目标存在概率最大的点立刻开始本射(比如,“照尺减3,急射!”)
    2、首先发射预判为反方位弹的修正弹,进一步确定目标存在概率最大的点,再转入本射(照尺减6,第二轮,(第二轮发射),照尺加3,急射!)
    3、以上的逆方法(照尺减3,第二轮,(第二轮发射),照尺减3/2,急射!)
    4、在不显著降低夹叉弹概率的前提下追求反方位弹。(照尺减4,急射!)
    使用如何方法,一方面要看指挥官等的临机决断,一方面也要考虑气象海况能见度等因素。
   
    6-4试射法总结
    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之后,可得一般情况下试射得要领如下表:
   
      
       无论是对自己的技巧过于自信,还是过于谨慎导致无谓地增加试射次数,都是一个优秀的射击指挥官应该引以为戒的。






--------------------------------------------
      以上就译出了《炮术讲堂》中“旧海军炮术”的概要内容。望诸位不吝赐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8-2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即,例如两门炮齐射的情况下,不论初照尺精度如何的良好,第一次射击的有效弹概率都不能达到50%以上,因而不能一开始就打出本射。因而海军内部也有在发炮门数很多的情况下规定50%,而在2门、3门炮的情况下规定30%或40%的意见。”

30年代德国海军的炮术总监也认为两门炮齐射不足以代表有效弹概率,况且两门炮齐射只要有一门死火就使试射无效,所以一次试射时至少要使用3门炮。4座联装炮塔会一次使用4门炮,免得有1门的炮膛温度与其他3门不同而发生弹道变异。但德国又不像英日一样在半齐射时采取4座联装炮塔的全左炮或全右炮,而是采取A+B前炮塔为一组,C+D后炮塔为一组的半齐射,这是因为德国人认为左右炮交互试射会使得舰桥与火控塔一直处于炮烟与振动中,而前后炮塔交互试射可以减少一半这种困扰。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1:41 , Processed in 0.0193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