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我爱定远

诸位大佬 新人有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2 20:16
看,高的是主桅

这个我刚刚去翻了下线图。前桅比后桅高或者差不多高的还是很多的。
不过这个不重要了,来龙去脉知道了,谢谢指教。

军士长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1 22:28
补充,德国人脑子方的——所以特色桅杆“一根筋”

当日本人摆脱英式风格走出自己道路的时候,额,已经没 ...

摩天大楼那是英国新BB特征
日本只有天守阁和七重宝塔!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7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12-8 02:09 编辑

前无畏舰时代这种设计很普遍,比如定远的桅杆的确是可以挂风帆的(定远的参考母型英国佛来息白舰的桅杆同样可以挂风帆),从德国开回天朝海路漫漫,挂起风帆借借风力可以省煤。
当然除了风帆外主要是挂信号旗,便于舰艇间的指挥、联络。当时舰桅上还设桅盘和探照灯,便于了望观察和夜间警戒。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上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12-6 22:20
摩天大楼那是英国新BB特征
日本只有天守阁和七重宝塔!

英国新BB那是大方砖头型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10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定远 发表于 2012-12-1 11:45
还有本论坛LOGO上炮塔后边那两个烟囱一样的玩意是啥?桅杆?

莫要嘲笑我啊 ...




the original one
俾斯麦从小炸不怕,俾斯麦启航不怕炸
俾斯麦开战怕不炸,吊一串水雷碰陀掌

俾斯麦从来炸不怕,俾斯麦生性不怕炸
俾斯麦炮术夸啦啦,一轮半齐射会说话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2-12-11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saibaby 发表于 2012-12-1 22:06
各国都有特色桅杆

英国--三脚桅杆

日本的宝塔桅杆也是后来1920s新舰建造各次大改造才出来的
最初还是英国一样的三脚桅
如果按日本宝塔桅杆的时间算
美国已过渡到前部建筑和前桅合一的年代了
比如新墨西哥、马里兰和后来的北卡、SD和阿拉斯加、衣阿华。。。
There, only there,
in the annihilation of hate and anger, and ego,
is our salvation.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2-12-11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7 08:49
英国新BB那是大方砖头型

箱型舰桥还是不好看的
话说原来胡德也准备改成箱型
There, only there,
in the annihilation of hate and anger, and ego,
is our salvation.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11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2-12-10 13:24
日本的宝塔桅杆也是后来1920s新舰建造各次大改造才出来的
最初还是英国一样的三脚桅
如果按日本宝塔桅杆 ...

日本最早的宝塔桅杆应该是长门的七柱桅吧,当时美国应该还在用笼型桅杆。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2-12-11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Zichuan 发表于 2012-12-11 05:31
日本最早的宝塔桅杆应该是长门的七柱桅吧,当时美国应该还在用笼型桅杆。 ...

也算是宝塔吧。。。
There, only there,
in the annihilation of hate and anger, and ego,
is our salvation.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2-12-11 02:24
日本的宝塔桅杆也是后来1920s新舰建造各次大改造才出来的
最初还是英国一样的三脚桅
如果按日本宝塔桅杆 ...

日本战舰起初完全是英国风格。
最初的一些弩级舰也是用的英国图纸,或者英国图纸修改。
完全日本风格的应该是nagato开始。
从这以后大舰基本就是宝塔桅杆了。可以说是日本原创。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8-2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 00:01
嗯,这里有一点讲究。有前后两根桅杆的,前面那支叫前桅,后面的叫主桅。近代多数的前桅都比主桅高,可是 ...

    请教一下,二战时新式战列舰大多桅杆已经进化成桅楼形式,前桅楼、主桅楼加上烟囱大多被设置成独立的建筑。印象中阿尔萨斯级的后桅楼和烟囱是一体化的,但是前后桅楼依然是独立的。
    这样的设计感觉占用甲板面积很大,能否用单一的桅楼和后倾是烟囱的一体化建筑代替?印象中好像只有藤本喜久雄有一个三座3*3主炮的设计草图是这样的。
    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留下大量甲板空间用于布置炮塔而获得良好的射界。请问这样的设计为何没有人采用?有何缺点?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8-2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8-21 11:49 编辑
yanyuhefei 发表于 2013-8-20 22:48
请教一下,二战时新式战列舰大多桅杆已经进化成桅楼形式,前桅楼、主桅楼加上烟囱大多被设置成独立的 ...


仅站在炮术立场评论:分前后桅楼可取得两处高位火控观测点,互为备援。烟囱过于靠近观测点妨碍视野,温度和尘粒不利感测设备。除非全平甲板,任何上层甲板建筑都会妨碍前后左右炮塔和观测点支援对向的火力(即前后向无法相互支援,左右向无法相互支援),所以1座2座或3座突起建筑对射界和视界的影响差别不是那么大。再说炮塔数量也不可能不受整体重量限制而增加。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6 16:00 , Processed in 0.023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