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55
主题2
精华2
积分734
金钱375
贡献3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0-12-5
最后登录2024-5-27
在线时间149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本帖最后由 mayasan 于 2013-5-11 21:42 编辑
本文原刊载于2013年5月的月刊/丸杂志。内容比较全,介绍了丸五案超甲巡的一些来龙去脉,但是在一些相关资料方面,相比于我手头上的超甲巡的资料有点少,所以我在翻译的时候会对丸五案超甲巡的一些资料有所增多,我会在正文中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上。具体来说,我们还是按照连载的模式走。
丸五案超甲巡的诞生
基于压倒条约型巡洋舰的而在“巡洋舰”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化,让排水量吨位接近战列舰的超甲巡,其思路的出现,一部分是是因为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诞生。
当然,最开始起头的是德国海军的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10000吨排水量的船体,搭载280mm三联装主炮,28节的航速又优于传统的低速战列舰,这让受到海军条约限制的欧洲各国海军感到威胁。在1935年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后,德国海军的下一步,则是搭载9门280cm主炮,标准排水量31500吨,航速31.5节的沙恩霍斯特型。而为了对付德意志级这样的军舰。法国海军开工了搭载330mm主炮8门,排水量26500吨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在太平洋方向,美国海军则听闻日本正在准备建造排水量15000吨以上,搭载6门305mm级别主炮的大型巡洋舰。美国海军在内部称这种假想的日本大型巡洋舰为“チチブ”,翻译过来叫做“鰕虎鱼”。(注:实际上,日本海军早在丸三案的时候是考虑过大型巡洋舰,但是和美国人想的“鰕虎鱼”差别极其巨大,具体我们在最后会有介绍)受到了刺激的美国海军,把造船方针也转向了大型巡洋舰。也就是搭载3基三联装305mm主炮,航速33节,标准排水量28800吨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在日本海军方面,面对未来美国海军超越条约巡洋舰的阿拉斯加级,自己的四艘金刚型虽然在攻防性能上并不有劣势,但是已经距离退役不远了。因此,舰本在丸五案策定时提出,建造排水量35000吨,航速33节以上,搭载31cm主炮9门以上的大型军舰。在舰本完成基本计划后,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超甲巡。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舰本为超甲巡所定的基本计划编号为B-65,并没有使用巡洋舰标准的“C”字头,也就是说,在舰本设计者的眼中,丸五的超甲巡并不是丸三案中的那种超级巡洋舰,根本就是超越巡洋舰的产物。(注:说白了就是新时代的战列巡洋舰)。
下面是第一节的附加资料时间:
超甲巡是谁设计的?
虽然大和型战舰的基本计划是福田启二,但是在丸五案后,福田启二实际开始负责次期海军舰船计划的工作。从时间推定看,我们现在的丸五案超甲巡,应该是1940年11月开始在舰本第四部工作的江琦延吉的作品。
超甲巡一条要多少钱?
虽然超甲巡没有起工,但是预算批下来了。根据1941年7月19日做成的《⑤计划舰艇制造费预定表》,总舰预算报价135,931,000日元,也就是1.3591亿日元。其中船体费5800万日元,动力1826.5万日元,武器装备5720.6万日元,其余都是事务费。相比于丸五案797号舰(改大和型)一条2.8亿元的造价,这东西值不值得就仁者见仁了。另外,改大和型的武器费1.34亿日元,船体1.06亿日元,动力3600万日元。
军令部当初的具体设计要求是什么?
标准排水量32000吨
航速33节,续航力18节/8000海里
武器:31cm炮9门以上,高射炮16门以上,25mm机炮12挺。
另附水上机3架,弹射器1基
船体
根据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超甲巡基本计划图,从舰桥,炮塔配置上看,超甲巡至少在外观上与大和型有异曲同工之处。全长240米,公试水线宽度27.5米,吃水8.8米,长宽比8.72。依照现存的资料看,对于超甲巡在舰艏部是否存在与大和型战舰类似的,可以减少舰艇阻力的球鼻艏,无法判断。(在丸四的大凤型中并未采用类似设计,结合大凤型在吨位,长宽比上更接近超甲巡的角度看,也许舰本在设计超甲巡基本计划时认为,对于舰型更加细长的超甲巡,高速时舰艏波浪的影响会低于大和型,所以未采用类似设计。当然,结合大和型战舰在基本计划阶段也没有出现球鼻艏的模式推断,也不能否认如果进入具体设计阶段会加上类似设计的可能性。)。
动力舾装
从目前的数据上看,超甲巡机关总出力为17万马力,航速33节。其动力水平要高于之前设计的大凤型航母。(在机关舱室的配置上,与其说和大凤型航母相似,反而与铃谷型巡洋舰非常相似。详细情况见附加图)前部为八个锅炉舱,以左右舷各一个舱室模式,分为八个锅炉舱。蒸汽轮机舱室设计则采用航母和甲巡的设计模式——左右舷各一个舱室,前后布置四个独立的蒸汽轮机舱。烟囱设计上,与大和型同样采用单烟囱结构。舵机与大和型相同,采用主舵+副舵的模式搭载。(主,副舵机室独立配置,侧面为125mmHMC装甲,上部采用120mmNVNC水平装甲。)
防护
超甲巡的防护上,基本风格与大和型类似。(主要特征:中甲板位置单层水平装甲;舷侧大高度装甲带,并且向下延伸,逐渐变薄与外侧的防鱼雷突出部结合。)舷侧最厚部为195mm成10度(也有说20度,我们这里以10度为准)布置的VH装甲板,结合倾斜后的效果,舷侧防护能力与金刚型的203mm装甲水平至少相当。防护水平相当于免疫自舰搭载的31cm炮在2万-3万米距离命中。理论上是可以免疫条约型巡洋舰8寸主炮在1万米以内命中。水平装甲采用125mmNVNC装甲,这个厚度从理论上防护在海军假日时代建造的35000吨战舰主炮炮弹。(大和型水平装甲采用主要材料为MNC装甲)
在舷侧防护上,最具有特征的地方是在“非防护区”的25mmDS钢板防护结构。在新锐舰艇上,采用传统的旧型主力舰的防护模式,应该是考虑到超甲巡在未来主要用于夜战,接近战等情况,为了避免非防护区在交战时遭到小口径武器的密集打击,因此采用了轻度装甲,防护位置是从舰艏到装甲带前段,装甲带后端到后补舵机室前端,防护高度为下甲板到第一船舱甲板之间高度。(以丸三时代后旧日本海军的造船工法上看,舰体下甲板到第一船舱甲板间的船壳采用16mmDS钢板,因此防护能力应该为16mm+25mmDS钢板,个人认为如果采用25mm+25mm DS钢板,可能才能做到防护127mm舰炮。)
在水中防护上,目前已知的情况为弹药库底部采用40mmCNC装甲,机关舱室底部为二重16mmDS钢板(大和型机关舱室底部为14mm+22mmDS钢板,信浓型为双重25mmDS钢板,从日本海军的实验上看,超甲巡对于水雷和未来的磁性引信鱼雷的防护性并不是很好)。
这一节还没完,我们晚点还有私货部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