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4
主题35
精华22
积分3404
金钱330
贡献28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8-17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169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在这里试着列举各国新造战列舰的副炮。
首先大和型,最终案(F6)是15.5厘米副炮12门,美国新造战列舰12.7厘米炮20门,英国新造战列舰13.3厘米炮16门,法国黎塞留型15.2厘米炮9门,意大利的利托里奥型15.2厘米炮12门,德国俾斯麦型15厘米炮12门,苏联的苏维埃联盟型15.2厘米炮12门。
这其中,除了小口径两用炮的英美战列舰,大部分的情况是副炮12门(只装备在后方的法国战列舰是9门)。
但是射界,大和型单舷、前方、后方全是9门,射界共计27门。黎塞留型单舷6门、后方9门、前方0,射界共计15门。利托里奥型单舷、前方、后方全部是6门,射界共计18门。俾斯麦型单舷6门、前方8门、后方4门,射界共计18门。苏维埃联盟型单舷6门、前方8门、后方8门,射界共计22门。
总之,副炮射界合计最多的是大和型,苏维埃联盟型位居第二。
这里就可明了大和型的副炮配置更具效率。
但这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好事。
大和型为了将2座副炮塔配置到中心线上,全长必须加长,为了将各1座副炮塔配备到舷侧,增大了全宽。
而且为了得到舷侧副炮的首尾线射界,上甲板的大部分成了清空的死角。
其次从大和型的诸设计案试着考虑。
首先原案的LB比是7.1。
稍修长的是全汽轮机。
汽轮机柴油机并用的A、A1、A2案为6.8。
柴油机的B、B1、B2、C、D案都是6.1。
3炮塔和4炮塔是同样LB比,有点不理解,请查阅第24节各自判断。
G案并用但最高7.2,合理的K案6.1。
平贺4炮塔的I案6.9,装备40厘米炮的J0案6.7,J5案6.4,J9案6.9。
成为最终形态的F是6.3,不过从并用变成全汽轮机的F6定为6.9。
大致是这样的。
副炮装备数,原案、A系、B系、C、D、G系、F系3联装炮塔4座12门,J系、K系3联装炮塔3座9门,I案4联装炮塔2座8门。单舷火力原案、A系、B系、C、D、G系、F系9门,J系、K系6门,I案8门。
前方火力F系9门,I4门,其他6门。后方火力I案4门,A2和B2是6门,A1、B1及J系、K系、F系是9门,其他12门。
总之,当初计划的A系、B系、C、D在中心线上配置副炮塔,不一定得到前方及向后方的射界;而F系装备的副炮数虽然是同样数量,但提高了射界效率。
但是在毗邻主炮的中心线上配置的副炮防御上极其危险,全长也变得长,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但因为主炮塔之后有副炮,在建造装备甲炮(51厘米炮)的超大和型(A150)之际仅只是撤去副炮,其他部分没增加设计,成为“侥幸的优点”。
虽然那么说,并不是从当初就开始考虑装备甲炮而设计了F系。
因为甲炮的开发始于1940年末,大和型的设计确定了F系是1935年10月~1936年7月。
再者,真伪的程度不清楚,也有甲炮完成后,预定对现有的大和型换装的说法。
日本海军历史始于1855年的长崎海军传授所成立,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终战而谢幕。
在度过的90年岁月之间,经常持续建造主力舰吗?
不。
从维新开始的一段期间,日本是缺乏工业力和经济力的发展中国家,做着主力舰国产化的「梦想」。
日本首艘国产主力舰“筑波”开工最终是在1905年1月14日之后。
到1922年根据华盛顿条约中断主力舰的建造(除了向航空母舰的改装)为止的18年,日本海军持续建造主力舰。
这期间日本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大部分是模仿英国军舰,至于八八舰队计划的长门型也不过是伊丽莎白女王型的扩大改良。
日本海军重新开始主力舰的建造,是在进入无条约时代的1937年11月4日的“大和”开工,持续到1942年8月5日“武藏”竣工的5年间。
总之,日本海军建造主力舰的时间仅仅不过是23年。
这23年除去模仿,纯国产主力舰的建造也可考虑1920年2月16日开工的“土佐”。
如果土佐型竣工,可以说是“日本首艘纯国产主力舰”。
(也有扶桑/伊势型为「日本首艘纯国产主力舰」观点,长门型回到英国流不算)。
但是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缔结,土佐型未能竣工。
因而大和型是「日本首艘纯粹的国产主力舰」。大和型的建造,是日本海军对问“真正有用的战列舰是什么?”的回答。
相当长,大和型之话暂且以此结束。
大家辛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