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微言

大和設計案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美国在条约下拥有的15艘主力舰上装备了5种类炮塔。
30厘米50口径联装炮塔、36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36厘米45口径3联装炮塔、36厘米50口径3联装炮塔、40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
而日本怎样?
只有二个:36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和40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

要说为何相对美国,日本的炮塔种类这么少,是因为「英国老师少」。
英国15艘主力舰装备的也不过是38厘米42口径联装炮和40厘米45口径3联装炮塔二种类。
因此不过分写。

最早装备了被称做MK1的38厘米42口径联装炮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型,「世界の舰船」518号记述前面装甲331毫米,顶盖115毫米,750t。
MK1最大仰角20度,装备在5艘伊丽莎白女王型和除“皇家橡树”的4艘R型及2艘勇敢型上。
接着改良MK1扬弹装置的MK1*登场了。
518号上MK1改正形式为4个。
装备了MK1*的是“皇家橡树”和2艘声望型。

以后装备MK1及MK1*的军舰大部分改装了仰角增大30度的MK1/N。
518号记述MK1/N前面装甲324毫米,顶盖124毫米,828t;对勇敢型的炮塔实施了同样的改装,而“前卫”装备的炮塔为MK1/NRP2。
“胡德”装备的炮塔当初是仰角30度、前面装甲373毫米、顶盖127毫米、880t的MK2。
装甲相当厚,重了50t左右。
这是「世界の舰船」518号的文章。
必须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写的焦点是以炮架之间的不同为中心,不太考虑装甲的不同。
试着用其他资料列举装备38厘米42口径联装炮塔的英国战列舰前面装甲厚度。

记住,英国是英码制国家。
因而基本以英寸为单位,资料根据1英寸多少计算,乃至尾数数值微妙地变化。
如果因1毫米的不同,而一一介意就没完没了,有点位上的差作同样写,请原谅。
首先问题少的是R型,除了日文维基为270毫米,剩下的全部为330毫米。
实在是日文维基的误排。

接着是声望型,这全部为280毫米。
“胡德”资料也全部是381毫米。
到这里很圆满。
感到为难的是勇敢型,维基有330毫米和229毫米二种说法,kon'wei和「世界の舰船」439号是330毫米一说,而「世界舰船70年」采用229毫米说法。
伊丽莎白女王型,维基、kon'wei、「世界の舰船」429号、634号、753号等330毫米,简氏WW1和「世界の舰船70年」为280毫米,权威的Weyers1914年版和1928年版330毫米,1940年版280毫米,令人烦恼···
嘿,这样MK1系列也存在229毫米、280毫米和330毫米各种各样的。

「世界の舰船」634号MK2为1080t,在某网站的MK1为782t。
MK2之1080t,考虑对「世界の舰船」212号“长门”竣工时的40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900t、「世界の舰船」449号科罗拉多型935t,感觉太重了。
但是在「世界の舰船」212号看到科罗拉多型1245t的话就感到妥当了。
真是困难的感觉。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下面是法国。
试着考虑法国战列舰的特色。
首先要说法国战列舰是著名的4联装炮塔的圣地。
为何4联装?
那当然因为数量一致。

原本法国海军不太倾向于巨舰巨炮主义。
巨舰巨炮主义的本质是装备比对方强大的火炮,给予强韧的装甲,目的是「我在安全范围、对方在不安全范围状况的远距离」。
也就是否定数量优势,没有其他。
如果是巨舰巨炮的信徒就“没有必要数量一致”。
如果否定巨舰巨炮主义,就要为每艘增加装备主炮的数量,也可大量建造小战列舰增加综合火力。

1912年5月21日,法国装备34厘米45口径炮的布列塔尼型战列舰2号舰“普罗旺斯”开工了。
因为竣工比1号舰“布列塔尼”迟,成了2号舰,不过实际是1号舰。
当年各国开工的主力舰有英国装备34.3厘米45口径炮的铁公爵型战列舰和虎型战列巡洋舰,美国装备36厘米45口径炮的内华达型战列舰,德国装备30厘米50口径炮的凯撒型战列舰和德弗林格尔型战列巡洋舰,日本装备36厘米45口径炮的扶桑型战列舰和金刚型战列巡洋舰,意大利装备30厘米46口径炮的A·多立亚型战列舰,奥匈帝国装备30厘米45口径炮的特格特霍夫型战列舰,法国海军的34厘米45口径炮也是标准的「巨炮」。

同年后半,英国38厘米42口径炮的伊丽莎白女王型战列舰开工之后,变成很大地趋势。
各国陆续开始建造装备更巨炮的主力舰。
而法国海军继布列塔尼型,翌年开工的诺曼底型仍旧是34厘米45口径炮。
同年中,英国装备38厘米42口径炮装备的R型战列舰、德国装备38厘米45口径炮的拜仁型战列舰、美国装备36厘米45口径炮的宾夕法尼亚型战列舰、俄罗斯36厘米52口径炮的博罗季诺型战列巡洋舰开工了。
因为日本装备36厘米45口径炮的扶桑型战列舰的2号舰开工,不妨看见大体上全世界的新造主力舰都转入超过布列塔尼型的巨炮。

然而!
法国继诺曼底型,1915年计划预定新造的里昂型战列舰还是装备34厘米45口径炮。
到1915年,即使巨炮发展中国家的意大利海军也开工了装备38厘米40口径炮的F·卡拉乔诺型战列舰。
至于英国,为了实验,开工了装备46厘米40口径炮的暴怒型战列巡洋舰。

法国拘泥于34厘米45口径炮,「世界の舰船」259号记述联装炮塔的重量1030t,每1门515t。诺曼底型的4联装炮塔1500t,每1门375t。
诚然,比较联装炮塔4联装炮塔好象相当合理的。
门数为2倍,重量却1.5倍就行了。

「世界の舰船」473号写着联装炮塔的重量1130t?
即使那样有点太沉重了吗?
即使大一周的金刚型的36厘米联装炮塔也只是607t。
噢,「世界の舰船」346号上写着包括弹药,布列塔尼型的炮塔重量每1门515t。
是包含弹药的重量吗?

那么,弹药有多少?
维基上34厘米45口径炮的弹头重量575kg,装载定数100发。
没记载装药重量,但因为大和型对弹头重量1460kg的装药是330kg,所以依据这个比率计算的话,每1炮塔的弹药重量约140t。
1030-140=890t。
痛苦不~,这个也和40厘米45口径炮联装的长门竣工时不同格吗?
比英国的38厘米42口径联装炮塔不合理地重?
说不定装甲毫无道理地厚?

哎呀!
布列塔尼型装甲厚度,前面和第1及第5炮塔340毫米,第2炮塔270毫米,第3炮塔400毫米,第5炮塔250毫米。
到底哪个炮塔的重量被记述···
反正不明白,不过法国制造的34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好象非常沉重。
根据「世界の舰船」473号,敦刻尔克型的33厘米52口径4联装炮塔的重量好象1497t。
装甲好象前面330毫米,不过···
哎呀,2号舰“斯特拉斯堡”要360毫米。
同样舰型的1号舰和2号舰的装甲厚度会不同,同样船的第1炮塔和第2炮塔的装甲厚度会不同,法国真是个麻烦的国家。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到现在为止,写了各种炮塔的重量。
的确,重量是测量炮塔规模的一个基准。
但重不一定是比例就大。
同样重量,也有装的空荡荡的情况。
如果稍轻,尺寸大,船体那也变得大。
特别是全宽变大,能在整个船壳中装备炮塔,宽度大的部分对有限的布局也有影响。
因而不只是比较重量大小,炮塔也很重要。

但是啤酒的消费量又不是什么「几个东京巨蛋」,不能以单位比较炮塔的大小。
一般以炮座和滚轴轨道的直径比较炮塔的大小。
但是没有详细写着资料···
滚轴轨道是炮塔旋转部的地面(是坦克的篮式转盘那样的东西),炮座是炮塔旋转部的壁。
因为炮塔滴溜溜地转,所以哪边都是圆形。

首先从炮座直径开始。
根据「世界の舰船」559号,阿肯色型(30厘米50口径联装炮塔)的炮座直径8.62m,阿拉斯加型(30厘米50口径3联装炮塔)9.14m。
在「世界の舰船」385号上写着装备40厘米3联装炮塔的美新式战列舰的炮座直径11.35m,科罗拉多型(40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9.45m。
「世界の舰船」753号也写科罗拉多型的炮座直径9.45m,俾斯麦型(38厘米47口径联装炮塔)为10m。
根据历史群像「美国战列舰」上田纳西型(36厘米50口径3联装炮塔)和科罗拉多型的炮座直径大体上同样。

其次转到滚轴轨道直径。
首先是大和型,平间洋一著「战列舰“大和”」为12.274m。
「世界の舰船」545号记载华盛顿型(40厘米45口径3联装炮塔)的滚轴轨道直径10.49m,衣阿华型(40厘米50口径3联装炮塔)是10.51m。
金刚型的滚轴轨道直径7.7m,长门型9.0m。
「世界の舰船」449号狮型(40厘米45口径3联装炮塔)的滚轴轨道直径是10.4m。
「世界の舰船」212号记载甲炮(51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的滚轴轨道直径是12.0m。

痛苦~,比大和型小吗…
用侧面图比较的话,炮座比大和型看起来大。
根据「世界の舰船」753号,科罗拉多型的滚轴轨道8.41m,俾斯麦型好象8.75m。
历史群像「美国战列舰」上写着田纳西型的滚轴轨道比科罗拉多型大10厘米。
如果「世界の舰船」753号正确,田纳西型的滚轴轨道直径应该为8.51m。

作为巡洋舰的滚轴轨道直径也预先写一下。
根据「世界の舰船」281号,利根型(20厘米50口径联装炮塔)的滚轴轨道直径5.03m,最上型(15.5厘米60口径3联装炮塔)是5.7m。
「世界の舰船」282号上巴尔的摩型(20厘米55口径3联装炮塔)为6.02m。
「世界の舰船」518号上布鲁克林型(15厘米47口径3联装炮塔)的滚轴轨道直径4.65m,阿斯托利亚型(20厘米55口径3联装炮塔)是5.77m。

在这里试着比较座炮直径和滚轴轨道直径双方都判明情况下的数据。
华盛顿型,炮座直径对滚轴轨道直径的比率是92%,俾斯麦型是87.5%。
总之即使炮座直径大比例也不清楚滚轴轨道直径大。
虽说是一般的场合,那么也没极端的差。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5-12-13 16:40 编辑

(二十四)
此次说说主力舰的外形。
外形也就是从侧面看到的舰影。
另一个是上面俯视。
从上面俯视主力舰的话,全长长全宽窄的舰型修长,反之粗壮。
这个从上面俯视的舰船的特征,一般把水线长(大抵比全长稍短)除全宽的数值称之为LB比。
也就是LB比高就修长,低就粗壮,LB比高的程度,同样排水量,动力输出大、速度快。
因此战列巡洋舰和高速战列舰一般LB比高。
即使炮塔数少,因为输出大,机械室那也就变得大。

上次写过滚轴轨道,如果滚轴轨道大,全宽也变得大。
当然。
如果主炮的口径变大,滚轴轨道也变大,多联装化滚轴轨道更加变得大。
滚轴轨道的增大化意味全宽的增大。
反过来中心线上的炮塔数增加的话,全长更变得长。
这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
真的那样吗?
试着验证一下。

英国的R型、伊丽莎白女王型、胡德型、声望型、勇敢型都是装备38厘米42口径联装炮塔的主力舰,装备数分别是4座、4座、4座、3座、2座。
LB比和速度:R型6.9、22节,伊丽莎白女王型7.1、25节,胡德型9.0、32节,声望型8.3、30节,勇敢型9.6、32节。
水线长,最短的R型187m,最长的胡德型259m;全宽最小的勇敢型24.7m,最大的胡德型28.9m。
正如您瞧的那样,速度快的舰型即使炮塔数少,LB比也大。
装备着一样的炮塔,全宽也存在大的差。

其次,通过同样的炮联装炮塔,试着调查3联装炮塔的差。
美国的纽约型是装备着36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5座10门,内华达型装备同样的炮,联装炮塔2座和3联装炮塔2座共计4座10门,。
速度双方20.5~21节也没有很大的差别。
「炮塔数少1座,但3联装滚轴轨道大的内华达型」LB比小,「炮塔数多1座,但因全部联装滚轴轨道小的纽约型」LB比大。
然而内华达型水线长175.26m,全宽29m,LB比6.0。纽约型水线长172.21m,全宽29.1m,LB比5.9。
怎么搞的?
5炮塔舰水线长度很短,3联装炮塔舰全宽小?

试着寻找另外的例子。
对了,法国。
法国最早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是装备30厘米45口径联装炮塔6座的科尔贝型,但因为2座是舷侧配置,单舷火力是5座10门。
因为弹头重量432kg,齐射火力是4320kg。
其次建造的布列塔尼型,弹头重量575kg的34厘米45口径炮的联装炮塔5座装备在中心线上。
齐射火力5750kg,比科尔贝型增大33%。
常备排水量比较,科尔贝型23475t,布列塔尼型23230t,几乎没变,火力增大了这么多。
后续的诺曼底型24832t,这个尺寸又几乎一样。
但炮数从联装5座10门变成4联装3座12门。
单舷齐射火力成为6900kg,与科尔贝型比,大体上同样大的船体火力增加60%。
了不起。
有趣的是联装5座的布列塔尼型水线长164.9m,全宽27m,LB比6.1。4联装3座的诺曼底型水线长170.6m,全宽27m,即使LB比也就是6.3。
变成4联装炮塔反尔变得修长了。
顺便一提,这3舰型输出25000~32000马力,速度20~21节,大体上同等。

痛苦不~,不一定是「多联装=LB比少」和「多炮塔=LB比大」那样。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5-12-13 14:48 编辑

(二十五)
大和型(F6)的LB比是6.9。
与历代日本主力舰相比较,金刚型7.5,扶桑型7.0,伊势型7.1,长门型7.3,加贺型7.6,天城型7.7,纪伊型7.8,13号舰型8.0,成了“第一矮胖”。
哎呀,没有跟旧的船相比的话。
跟同时期建造的别国战列舰相比吧。

首先和大和型比矮胖的是・・・
纳尔逊型6.6,乔治5世型6.6,俾斯麦型6.7,北卡罗来纳型6.6...!
南达科他型只有6.1!
已经超过矮胖,是胖墩了。
下次找修长的吧。
狮型7.3,苏维埃联盟7.0,H型7.5,黎塞留型7.3,利托里奥型7.2,蒙大拿型7.4。
显著高的是衣阿华型的7.9。
加上不清楚是否是主力舰类别的同伴,阿拉斯加型8.7,超甲型巡洋舰8.7,喀琅施塔得型8.5。

姑置勿论,最修长的和最矮胖的都集中在美国是有33m的巴拿马限制,但“美国理想中的战列舰”是蒙大拿型是没错的。
乔治5世型因为是受第2次伦敦条约限制建造的“不自然设计的军舰”,所以奇怪的矮胖;而俾斯麦型也因英德海军协定的限制,勉勉强强(实际大幅度超过)加入矮胖集团。
哎呀,即使说条约之后当初也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没能自由设计战列舰。

因此这么一看的话,“无条约期的新造战列舰”比大和型修长的大部分是未成舰以及计划舰。
条约缔结之后的新造战列舰中实际竣工的舰型大多数是和大和型相似程度的矮胖。
然后,“各国认真设计的新造战列舰”哪一个都变得比大和型干练了。
就是说,大和型是矮胖型的代表选手。
大和型为什么如此矮胖?
是装备了这个巨大的46厘米3联装砲塔吗?

在这里,用装备了40厘米炮的大和型J设计案与美国战列舰作一个相比较吧。
用公试排水量以及火力比较的话,J2(54030t,29节,40厘米炮9门)相当于衣阿华型(53190t,33节,40厘米炮9门),J9(61000t,30节,40厘米炮12门)相当于蒙大拿型(65366t,28节,40厘米炮12门)。
衣阿华型的全宽33m是出自巴拿马限制,但是蒙大拿型也只不过是36.8m。
与次相比,同样装备40厘米3联装砲塔的战列舰,J2是38.5m,J9是38.9m,相当胖。
就是说,大和型“不是46厘米炮所以矮胖”,而是“从最初开始的设计概念就是矮胖”。

如此,大和型变成矮胖的理由中的一个是“7架以上的搭载机以及大量舰载全都收藏在舰内”。
从主炮发射时的爆风对策的观点来看,这种结构确实是划时代的。
但是也有“当船体倾斜时,舰载艇怎么回收”等正常必要的有用观点……
可以考虑,追求副砲的射界效率也是矮胖的主要原因。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在这里试着列举各国新造战列舰的副炮。
首先大和型,最终案(F6)是15.5厘米副炮12门,美国新造战列舰12.7厘米炮20门,英国新造战列舰13.3厘米炮16门,法国黎塞留型15.2厘米炮9门,意大利的利托里奥型15.2厘米炮12门,德国俾斯麦型15厘米炮12门,苏联的苏维埃联盟型15.2厘米炮12门。
这其中,除了小口径两用炮的英美战列舰,大部分的情况是副炮12门(只装备在后方的法国战列舰是9门)。
但是射界,大和型单舷、前方、后方全是9门,射界共计27门。黎塞留型单舷6门、后方9门、前方0,射界共计15门。利托里奥型单舷、前方、后方全部是6门,射界共计18门。俾斯麦型单舷6门、前方8门、后方4门,射界共计18门。苏维埃联盟型单舷6门、前方8门、后方8门,射界共计22门。
总之,副炮射界合计最多的是大和型,苏维埃联盟型位居第二。
这里就可明了大和型的副炮配置更具效率。

但这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好事。
大和型为了将2座副炮塔配置到中心线上,全长必须加长,为了将各1座副炮塔配备到舷侧,增大了全宽。
而且为了得到舷侧副炮的首尾线射界,上甲板的大部分成了清空的死角。

其次从大和型的诸设计案试着考虑。
首先原案的LB比是7.1。
稍修长的是全汽轮机。
汽轮机柴油机并用的A、A1、A2案为6.8。
柴油机的B、B1、B2、C、D案都是6.1。
3炮塔和4炮塔是同样LB比,有点不理解,请查阅第24节各自判断。
G案并用但最高7.2,合理的K案6.1。
平贺4炮塔的I案6.9,装备40厘米炮的J0案6.7,J5案6.4,J9案6.9。
成为最终形态的F是6.3,不过从并用变成全汽轮机的F6定为6.9。
大致是这样的。

副炮装备数,原案、A系、B系、C、D、G系、F系3联装炮塔4座12门,J系、K系3联装炮塔3座9门,I案4联装炮塔2座8门。单舷火力原案、A系、B系、C、D、G系、F系9门,J系、K系6门,I案8门。
前方火力F系9门,I4门,其他6门。后方火力I案4门,A2和B2是6门,A1、B1及J系、K系、F系是9门,其他12门。
总之,当初计划的A系、B系、C、D在中心线上配置副炮塔,不一定得到前方及向后方的射界;而F系装备的副炮数虽然是同样数量,但提高了射界效率。
但是在毗邻主炮的中心线上配置的副炮防御上极其危险,全长也变得长,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但因为主炮塔之后有副炮,在建造装备甲炮(51厘米炮)的超大和型(A150)之际仅只是撤去副炮,其他部分没增加设计,成为“侥幸的优点”。
虽然那么说,并不是从当初就开始考虑装备甲炮而设计了F系。
因为甲炮的开发始于1940年末,大和型的设计确定了F系是1935年10月~1936年7月。
再者,真伪的程度不清楚,也有甲炮完成后,预定对现有的大和型换装的说法。

日本海军历史始于1855年的长崎海军传授所成立,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终战而谢幕。
在度过的90年岁月之间,经常持续建造主力舰吗?
不。
从维新开始的一段期间,日本是缺乏工业力和经济力的发展中国家,做着主力舰国产化的「梦想」。
日本首艘国产主力舰“筑波”开工最终是在1905年1月14日之后。
到1922年根据华盛顿条约中断主力舰的建造(除了向航空母舰的改装)为止的18年,日本海军持续建造主力舰。
这期间日本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大部分是模仿英国军舰,至于八八舰队计划的长门型也不过是伊丽莎白女王型的扩大改良。
日本海军重新开始主力舰的建造,是在进入无条约时代的1937年11月4日的“大和”开工,持续到1942年8月5日“武藏”竣工的5年间。
总之,日本海军建造主力舰的时间仅仅不过是23年。
这23年除去模仿,纯国产主力舰的建造也可考虑1920年2月16日开工的“土佐”。
如果土佐型竣工,可以说是“日本首艘纯国产主力舰”。
(也有扶桑/伊势型为「日本首艘纯国产主力舰」观点,长门型回到英国流不算)。
但是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缔结,土佐型未能竣工。
因而大和型是「日本首艘纯粹的国产主力舰」。大和型的建造,是日本海军对问“真正有用的战列舰是什么?”的回答。

相当长,大和型之话暂且以此结束。
大家辛苦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1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言 发表于 2015-12-13 07:50
(二十六)
在这里试着列举各国新造战列舰的副炮。
首先大和型,最终案(F6)是15.5厘米副炮12门,美国新造 ...

微言辛苦了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1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言 发表于 2015-12-13 14:50
(二十六)
在这里试着列举各国新造战列舰的副炮。
首先大和型,最终案(F6)是15.5厘米副炮12门,美国新造 ...

辛苦了   感谢您的资料

那么请教下去除用处不是很大的150 换高平2用 好像是100毫米/60 (有没有生产列装暂且不计较)

使大和舰队战斗力最大化能是什么样子 新手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优化

460/L50有没有可能呢?  

麻烦了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和的设计方案这么复杂啊
来学习了

列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

列兵

发表于 2015-12-28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就可明了大和型的副炮配置更具效率”,从射界上看也许没错,但是二战的综合作战体系下,专用的对舰副炮对于战列舰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48 , Processed in 0.018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