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3820|回复: 41

金刚型战列舰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8-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1-8-26 21:15 编辑

金刚型的建造经纬

 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这个舰种,最早是1908年(明治41年)3月完成的英舰“无敌”。不用说,“无畏”的出现,是使以前的战列舰形式为之一变的革新,而“无敌”也是让以前的装甲巡洋舰发生变化的划时代的军舰。
 当然,象“无畏”出现前,过渡期存在有准无畏级舰一样,战列巡洋舰也有一些征兆,这主要涉及到意大利和日本。
 意大利在1901~1908年(明治34~41年)时建造了王后级、女王级高速战列舰。此级比当时的战列舰有3节左右的优势(21节),主炮装备了六座30厘米联装炮。
 日本在1905~1911年(明治38~44年)时建造四艘筑波型及鞍马型,这些本身是和当时的战列舰没有同等兵装的准无畏级舰,速度20·5~21·5节和主装甲带50毫米左右。在日本,装甲巡洋舰没有作为一等巡洋舰对待,与战列舰有区别。
 这些高速战列舰没有作为装甲巡洋舰出现,因建造时间延长和开工日期落后,或与“无敌”同时完成或大幅度推迟,完全落后。
 在日本完成最后的装甲巡洋舰“鞍马”的1911年(明治44年)2月前,在英国又开工了主炮比无敌级更加强为13·5英寸(34厘米)的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狮级(常备排水量26,270吨,速度27节,四座34厘米联装炮)。
 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取得了胜利,战后,处于取得多艘战利舰弥补丧失有余的状态,但“无畏”的出现一下子了使原有的战列舰成为旧式舰。这个缘故,明治39年(1906年)9月,齐藤实海军大臣向内阁提出海军整备的议案,要求不远的将来建造后续舰艇。

●战列舰(约二万吨)三艘(一艘)

●装甲巡洋舰(约一·八万吨)四艘(三艘)

(以下略)

鉴于当时的财政状况,实施全部计划有困难,设想暂且新造( )里的数量。这个提议变成内阁会议的决定,作为从明治40~46年(1907~1913年)为止的七年继续费新设了「补充舰艇费」,在明治40年3月18日得到第二三届议会赞成并公布。
 在这个决定中,首先新造二艘战列舰(“河内”、“摄津”)与一艘装甲巡洋舰(“金刚”)。二艘战列舰在明治42年(1909年)时开工,但关于装甲巡洋舰(战列巡洋舰)的计划未做决定。明治43年5月,齐藤海军大臣作为明治40年决定的国防方针的「八八舰队」整备的第一阵,向内阁提交了充实海军军备的议案。
 即,当时列强的增加军舰方针没有急剧的大变革,帝国海军的既定造舰计划的舰型也有必要变更,如象当时计划的那样要求,帝国海军的实力不超过数年将明显地成为劣势,不可能达到国防上的目的,需要新造以下的舰艇。
 ●一等战列舰七艘,●一等巡洋舰三艘,●其他四一艘。
 接到这个充实方案的内阁会议,决定既定的「军舰制造及建筑费」(第三期扩张计划)、「舰艇补充费」(明治37年临时军事费)、「补充舰艇费」(明治40年)在明治43年度停止,合并明治44年度以后年度的舰艇建造关系的预算,改为明治44年度后到49年度止的六年计划,对此重新预算的「军备充实费、军舰制造费」总额为一亿五千八百多万日元,在明治44年3月的第二七届议会上赞成并公布。
 这个结果是,在以前计划中的二艘装甲巡洋舰(“金刚”、“比睿”)外又着手建造二艘(“榛名”、“雾岛”)。

  “金刚”的建造于明治40年决定,不过,因预算的大部分首先用于当时占预算大部份的既存舰船和战利舰船的改造修理,新造舰的部分极为有限。
 此时,英国已经计划装载34厘米炮的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狮级,军令部决定战列巡洋舰的新造优先于战列舰,当时这种大型高速军舰的建造没有实际成果,连英国也都在订购。考虑恢复因关税修改而正在冷却的英国对日关系,正巧那时黄金储备缺乏、国外订购不顺畅,在说服了大藏省后,1910年(明治43年)时向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
 当时,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造船厂正在建造狮级的二号舰“大公主”。据说金刚型的基本计划出自近藤造船总监之手,只是作为狮级改型提交的设计方案,基本上是维克斯公司的军舰设计部长乔治·瑟斯顿爵士的原案。
 狮级作为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第三型,是最早采用13·5英寸炮的军舰。相对前型无敌级,排水量一举增大7,600吨,计划速度也提高到27节,全长213米,是英海军建造的最长的军舰。
 当初,金刚型预定的主炮是50口径12英寸(30厘米)炮,但由于英海军采用了13·5英寸炮,除此以外从列强各国的主力舰建造倾向来看,决定一举采用14英寸炮,研发费由日本方面负担,委托维克斯公司制造,技术上没特别问题。


新造时的金刚型

 可以说金刚型是狮级的改型,新造时的要目如下。
常备排水量:27,500吨
水线长:211·84米
最大宽:28·04米
平均吃水:8·38米
主机:高低压二轴并连帕森斯式汽轮机二台
轴数:四
锅炉:雅罗式三六台(混烧)
输出(计划):64,000马力
速度(计划):27·5节
续航力:14节8000海里
主炮:45口径毗式35·6厘米炮联装四座
副炮:五○口径毗式一五·二厘米炮一六门,短8厘米炮单装一二门
发射管:五三厘米(水中)八门
防御装甲板:水线甲带203毫米,甲板19毫米,主炮塔250毫米,副炮炮郭152毫米
乘员:1,201名
  舰型上与狮级有差异,把3号炮塔转移到后桅后方,改善了射界和爆炸气浪的影响,防御装甲板的分配上舷側主甲带减少一英寸(25毫米),强化炮塔和舵机室的防御。再有副炮也以当时英舰装备的10厘米炮为标准,装备15厘米炮,装备英舰二倍的鱼雷发射管。
 除此以外,舰首采用日本式的飞剪型,前后设置的大型三脚桅与狮级也有差异。可以说这样的金刚型,在兵装、防御两面都胜过狮级,但速度下降少许,这仅仅是长度变短、舰宽没有增大的船型的方法。
 金刚型的建造刺激了英海军,采用加入这些特色的战列巡洋舰“虎”于1912年(明治45年)6月开工,1914年(大正3年)10月完成。此舰的主炮装载着与狮级同样的34厘米炮,学习“金刚”的上部构造和主炮的配置,副炮也强化为15厘米炮,防御力和速度超过“金刚”,出现了全部胜过金刚型的坚固军舰。

“金刚”于1911年(明治44年)1月17日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2年8月16日竣工,同年11月5日返航至横须贺。
 二号舰“比睿”比“金刚”稍迟,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兵工厂开工。本舰计划为卯号装甲巡洋舰,在国产之前交给日本方面“金刚”的图纸一套。当然,与这个图纸的交付同时技术指导也成为契约的条件,日本方面造船、造机、舰炮关系的有关人员以及来自建造主管三、四号舰的民间造船厂的负责人来到英国,在维克斯公司接受技术指导。

“比睿”是横须贺兵工厂建造的最大的军舰,在第二船台的龙门起重机下建造,在工程时实施了船台的延长和加强。工程顺利进行,1912年(大正元年)11月21日举行了大正天皇出行的下水典礼,第一次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大正3年)8月4日竣工。

“比睿”是在与“金刚”同样的图纸下建造,但在细小的地方增加了几处修改。首先为了改善前部烟囱排烟对舰桥部和前桅部的影响,前部烟囱最大限度的向后移,同时提高高度。这个高度竣工前被再延长。除此以外舰桥部和三脚桅的构造多少也不同,探照灯的配置也变更一部分。
 兵装上,废止“金刚”装备的子炮,主炮与“金刚”同样是从维克斯公司购买的毗式36厘米炮,但炮塔的最大仰角从“金刚”的25度改成20度。副炮的15厘米炮也同样是来自维克斯公司的购买品。
 主机高低压二轴并连帕森斯式汽轮机与“金刚”同样向维克斯公司购买,只有锅炉装载了日本方面的三六台イ号舰本式混烧式锅炉。公试状态排水量27,390吨,输出76,127马力,创造了速度27·724节(密闭排气)的记录,速度稍微超过“金刚”。
 金刚型的三、四号舰“榛名”和“雾岛”,作为第二~三号装甲巡洋舰各自在民间造船厂建造。即“榛名”在神户的川崎造船厂建造,“雾岛”在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这是在民间造船厂建造巨舰的先例。“榛名”于1912年(明治45年)3月16日开工,“雾岛”于同年同月17日开工,建造是在互相竞争意识中开始的。舰名上川崎造船厂建造“雾岛”,长崎造船所建造“榛名”,被认为是开工之后把舰名换成了所有地和所属军港的关系。
 川崎造船厂在建造本型时,再进行了第四船台的扩张、龙门起重机的新设等主要造船设施的改善强化。派遣了五名工程师到英国参观建造中的“金刚”。“榛名”于1913年(大正2年)12月14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竣工。途中,发生了公试中因主机故障日程落后而苦恼,有公司的造机关系负责人自杀等事件,一般认为许多是由三菱和长崎造船所的竞争意识强而引起的。

“榛名”与“比睿”有特别差异的地方少,最大的不同是主炮塔的形状从前二舰侧部有指节的变成了圆形。这主要是从避弹上的考虑而决定的形状,不过由于制造花费工夫,只有“雾岛”采用了,其余仍是原来的指节形。
 主炮自本舰起装载了国产的四一式,不过基本上与毗式有差异的地方很少,最大仰角变成20度。“榛名”主机与其他舰不同,采用了布郎·柯蒂斯式直连汽轮机,这是该公司与英国的约翰·布郎公司技术协作的关系。汽轮机由川崎造船厂制造,高压低压分开输出的复式汽缸型,左右舷由高压连接的外侧轴、低压连接的内侧轴同时转动推进轴,公试创造了27·78节的记录。
 最后的“雾岛”是在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与川崎造船厂同样也进行了造船设施的扩张强化,派遣技术人员去英国,于1913年12月1日下水,比“榛名”早一天,竣工与“榛名”同日,这大概是由海军调整吧。

“雾岛”除主机装备国产的帕森斯式汽轮机以外,大部分和“榛名”相同。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型第一次改装前的改善

 大正4年4月19日,“雾岛”竣工使四艘金刚型战列巡洋舰齐全,大正4年12月13日“比睿”、“榛名”、“雾岛”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由三艘金刚型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世界上最强的巡洋战队诞生了。
 首舰“金刚”同日编入横须贺第2预备舰,大正5年12月1日“比睿”成为预备舰等,到第一次改装工程,经常有一~二艘被编入预备舰,不会有以四艘金刚型战列巡洋舰编成战队。
 由金刚型编成的高速战队,引起列强海军强烈注目。世界卷进了第一次大战的旋涡,与强有力的德国帝国舰队对峙的英海军,表示出租赁金刚型战列巡洋舰的意愿。
 到金刚型战列巡洋舰的第一次改装工程前的大正年间是巨舰巨炮顶峰时代,列强海军竞争建造新型战列舰,日本海军也继金刚型战列巡洋舰,推进着装载36厘米主炮一二门的扶桑型、伊势型战列舰的建造,炮战兵器、炮战技术的进步也很显著,金刚型战列巡洋舰也以提高炮战能力为中心,不断实施了强化修改工程。

“金刚”舰型的改善

 大正2年11月,“金刚”返航日本,12月1日编入第一舰队。
 编入第一舰队后不久,第一次大战爆发,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参战,“金刚”为保护太平洋航线,在内南洋方面行动。
 从这次作战行动归来后不久,实施了首次小规模改装工程,从舰桥部的炮火指挥所的顶盖到前桅中段的支柱间设置了宽阔的平台。为防止烟囱排烟对舰桥部的逆流,实施了第1烟囱的延长工程。
 “金刚”的烟囱,新造时三座都同样高度,但从英海军狮级战列巡洋舰实际使用效果及在内南洋方面行动时的实际效果看,烟囱排烟对舰桥部的影响极大,妨碍操舰指挥,延长第1烟囱防止排烟逆流。
 大正6年6月,在横须贺兵工厂实施了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的整备工程。方位盘装备在前桅顶部被扩大的射击观测所里,以后这个空间被称作主炮射击指挥所。通过主炮用方位盘装置的整备,可进行22,000米远距离的射击瞄准,大幅度提高本舰的战斗能力。另外还撤去了主炮上的子炮,装备了短8厘米外膛炮。
 大正7年3月,撤去烟囱两舷的上甲板装备的短8厘米炮,新装备了四座40口径三年式8厘米单装高射炮。再有为防止前桅上面的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中弹损伤而降低指挥能力,在2号主炮塔内设立了装备预备方位盘瞄准装置的炮塔指挥所,从这里也能进行全炮塔的射击指挥。这个工程在7月左右进行,这时还为4号探照灯换装90厘米斯佩里式探照灯,实施照射实验。
 大正8年,在前桅中段平台上新设中部探照灯台,将舰桥下部及第1烟囱两舷的探照灯台装备的四座探照灯移设在这里。
 中部探照灯台还装备了一座远距离目标测的用2·5米测距仪,探照灯、测距仪都被装载在8字形的移动轨道上,可以全周方向的照射测距。
 大正9年扩大中部探照灯台,新设第1鱼雷指挥所,还在两舷装备了60千米信号用探照灯。
 大正13年5月,根据炮战距离为28,000米的训令,在横须贺兵工厂实施了改装工程,撤去前桅顶部的主炮射击所下的十字树状部的前部探照灯,新设二层平台。上层长方形结构上设置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高远测距所,在高远测距所两舷各装备一座3·5米测距仪。下层的纵长构造物上前方设置主炮测距所、后方设置副炮测距所。
 随着这次改造工程,中部探照灯台被撤去,四座探照灯移设到第1、第2烟囱间新设的探照灯台上。因这些修改工程十字树状被废止,当然也实施了前桅顶桅的缩短工程。这时候还实施了第1烟囱的缩短工程。这时因防止第1烟囱排烟逆流,在烟囱顶部安装了新月形的大的帽子。
 大正13年11月,实施了第一回主炮仰角提高工程,仰角从25度增大到33度,最大射程距离延伸到28,600米,炮塔顶盖的装甲板从76毫米增厚到154毫米,还实施了新设火药库消气装置、弹火药库集中撒水装置等工程,强化了防御力。
 大正14年6月,高远测距所的3·5米测距仪换装为4·5米测距仪,随着主炮射程的延长强化了远距离测的能力。
 大正15年,为扩大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高远测距所,在正下面新设桅楼指挥所(战斗舰桥),随着实施前桅加强工程,“金刚”的前桅成为完全桅楼构造。
 昭和3年,为防止由于雨水流入对烟道的腐蚀,第2烟囱试验性地装备了遮挡雨水流入的大型帽子。再有这个时候,正式装载了舰载水上侦察机,3、4号炮塔之间为装载空间,新设整备运用设施,装备了回收水上侦察机用的动臂吊机。


“比睿”舰型的改善

 金刚型二号舰“比睿”用“金刚”同样的图纸在国内造船厂建造,按照英海军的狮级战列巡洋舰的实际运用效果,防止排烟对舰桥部的逆流,对第1、第2烟囱后方配置进行变更,在公试运转后,在实施第1烟囱的延长工程,舰桥部增设一层工程,前桅十字树的位置变更等修改工程后竣工了。大正6年又实施了装备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工程。
 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和“金刚”同样,装备在扩大的前桅顶部的观测所,即主炮射击指挥所。“比睿”竣工的时候,主炮没装备外膛炮,这个时候主炮装备了8厘米外膛炮。
 大正7年在前桅中段新设一层,作为中部探照灯台,将舰桥下部第1烟囱两舷的探照灯台上的四座110厘米探照灯集中配置在这里。撤去第1烟囱两舷探照灯台,在原址上装备了三年式8厘米单装高射炮。
 大正9年9月,成为预备舰的“比睿”实施了主炮仰角的第一回提高工程。新造时候“比睿”主炮仰角相对“金刚”的25度,是20度,由于这次改装工程使仰角提高到33度,使主炮的最大射程增大到28,600米。这个时候还实施了新设鱼雷指挥所工程。
 大正11年,为了装载系留气球,在后甲板装备了气球系留装置。系留气球是为了主炮的远距离射击用于测的及弹着观测使用,自大正7年时进行研究,从这时作为制式装载在全部主力舰上。可是处理气球不便,也有气体爆炸的危险性,此后,因水上侦察机已达到实用化,系留气球的使用在大正15年时候被中止了。
 大正11年12月1日,“比睿”被编入第二舰队第4战队,自大正13年时候同样实施了编入第4战队的“金刚”实施的炮战指挥装置修改。即撤去前桅楼顶部的主炮射击指挥所下部的探照灯,在这里新设了二层平台。
 上层横宽构造,设立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在后方装备3·5米测距仪的高远测距所。
 下层的平台是纵长构造,设立发射指挥所、测的所及桅楼司令所。罗经舰桥天棚部一层扩大,指挥塔上部为突出形状,在周围设置了防波板。
 随着这个修改工程,中部探照灯台被撤去,在前桅楼和第1烟囱之间两侧背面新设高的桁架构造的探照灯台,除了各装备二座探照灯以外,在前桅楼中段的支柱部也设立探照灯台,各装备一座探照灯。
 “金刚”的探照灯台,因前桅楼和第1烟囱的间隔短,被设置在第1、第2烟囱间。因此“比睿”建造的第1烟囱向后移,设置在此间的空间上,探照灯台的高度基准设定按第1烟囱。
 “比睿”为防止烟囱的排烟逆流,进行第1烟囱后部配置、延长竣工了,但通过这些处理也不能防止排烟对舰桥部的影响,作为对策,为第1烟囱顶部装备了新月形的大型帽子。
 “比睿”的前桅楼修改工程于大正15年末实施,实施了战斗舰桥、瞭望所、60厘米信号灯的装备工程,前桅完全桅楼化,高远测距所装备了3·5米测距仪罩塔。又因为后桅顶部的后桅观测所及75厘米探照灯受排烟的影响厉害,这个时候也被撤去了。
 从大正15年度开始,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实施了水上侦察机的平时装载,“比睿”于昭和2年末在3号、4号炮塔之间的防空甲板设立了装载空间和整备检查设施及收容台,在3号炮塔右舷侧新设装卸水上侦察机的架式吊机,搭载二架一四式水上侦察机。

“榛名”舰型的改善

 “榛名”与“比睿”相同,实施了第1、第2烟囱后方配置、第1烟囱延长、舰桥一层后方延长等工程后竣工,大正4年4月29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籍。大正4年10月进行大正4年度大演习时,本舰作为蓝军第一舰队第3战队旗舰参加。
 第3战队进行了由“金刚”、“比睿”、“榛名”、“雾岛”等四艘金刚型战队的运用法研究,其研究成果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关注的目标。本舰在参加这次演习时,舰体、上层建筑物上试验性地加上白线的迷彩涂装。
 从这次演习返回后,“榛名”于12月13日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大正5年2月,日本海军为进行实用化研究,在本舰上试验装备了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的试制一号机,。日本海军的方位盘射击研究自大正初就进行了,方位盘的试制由横须贺兵工厂的矢野中佐为主任的团队进行,试制一号机由“榛名”装载。
 方位盘需要装备在军舰高处进行瞄准目标,改装扩大了前桅顶部配置的射击观测所后装备在里面。
 由“榛名”使用的方位盘瞄准装置的射击试验于同年8月在馆山实施,并获得了好成绩,判断可满足实用,由此这个方位盘瞄准装置被称作一三式方位盘并采用为制式兵器,大正6年以后,先后装备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上。
 大正6年12月,“榛名”成为预备舰,这时首次实施了前桅修改工程。
 在前桅中段新设了中部探照灯台用平台,将下部舰桥甲板的装备四座探照灯移设在这里,前桅支柱圆柱型的构造物上新设测的所、指挥所。
 撤去第1烟囱两舷的探照灯台,把探照灯移设到后部舰桥上。还撤去烟囱附近两舷装备的四一式8厘米单装炮,新装载了四座40口径三年式8厘米单装高射炮,这个时间是大正7年7月。
 大正7年12月,“榛名”回归到舰队,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大正7年8月,随着日本陆军决定出兵西伯利亚,海军也派遣舰队承担警备任务,“榛名”从大正9年8月起在苏联属地沿岸从事警备任务。
 大正9年9月12日,在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指挥下,“榛名”在北海道沿岸正在射击训练时,1号炮塔右炮的炮膛爆炸,死伤者多名。同时,因爆炸而截断的右炮炮身掉入海中。由于爆炸,炮塔顶盖、前盾部也被掀飞,1号炮塔严重毁坏。
 这个原因,“榛名”返航回到横须贺,12月1日成为预备舰,实施了损伤修复工程和前桅修改工程。为提高远距离炮战能力,与1号炮塔修复工程一起实施了主炮第一回仰角提高工程,使主炮仰角从20度提高到33度,最大射程距离延伸到28,600米,弹丸装载定数也从每门80发增加至100发。这时候没实施炮塔顶盖的装甲板增厚工程,是在以后的第一次改装工程时实施的。
 随着主炮仰角的提高,炮战指挥、测的装置也需要加强和新式化,因此实施了其他金刚型战列巡洋舰同样的前桅修改工程。
 修改内容,因为没有当时的照片,详细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前桅上部实施了主炮射击所、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高远测距所、主炮、副炮测的所的新设工程。
 大正15年,“金刚”、“比睿”也有可能实施了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等扩大,桅楼指挥所(战斗舰桥)的新设,前桅的加强等工程。
 “榛名”的第一次改装工程从大正13年3月开始,是金刚型战列巡洋舰中首先实施的。

“雾岛”舰型的改善

 “雾岛”竣工后于大正4年4月19日编入佐世保镇守府籍,实施熟练训练,与三艘友舰一起参加了大正4年10月实施的大正4年度大演习。
 大演习结束后,于大正4年12月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大正5年4月(第一次大战)为警戒德国东洋舰队从母港佐世保军港出港,在中国方面行动。
 大正6年,“榛名”进行装载实验,采用称为一三式方位盘的主炮用方位盘瞄准装置,本舰装载的方位盘瞄准装置与友舰同样装备在扩大的前桅顶端的射击观测所。
 大正7年时,在第2炮塔内装载方位盘预备瞄准装置作为炮塔指挥所,“雾岛”自竣工时就在2号炮塔上装备了旋转式的4·5米测距仪,这个是走在装备方位盘预备瞄准装置前面的工程。
 大正8年12月“雾岛”成为了预备舰,并在这个时期实施了前桅的修改工程。
 在前桅中段新设平台,舰桥部装备的探照灯四座移设到了中部探照灯台。
 新设中部探照灯台和探照灯集中配置,不但金刚型战列巡洋舰实施,战列舰扶桑型、伊势型也实施了,目的是防御鱼雷艇的夜间攻击。
 中部探照灯台除了四座探照灯以外,为了进行主炮最大射程20,000米的目标测距,还装备了2·5米测距仪。
 1号烟囱两舷的探照灯台移设到后部舰桥两舷,撤去后桅顶端的探照灯。后桅顶端后部探照灯撤去的理由明显是烟囱排烟的影响,使得乘员操作探照灯照射困难的缘故。
 这时候还进行了高射炮的装载。撤去装备在第1、第2烟囱附近的四一式8厘米单装炮,四座40口径三年式8厘米单装高射炮分别各一座装备在烟囱附近及后桅前部两舷。
 大正9年,前桅支柱中段设置了圆筒构造物,就是中小口径炮指挥所。这个时候,前桅上的前部探照灯台上设了了鱼雷指挥所。
 大正9年12月,“雾岛”再次被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大正10年为强化远距离炮战能力,实施了第一回主炮仰角提高工程。竣工时主炮仰角与“榛名”同样是20度,经过这次改装工程,最大仰角提升至33度,使最大射程距离增大到28,600米。
 这时候同时实施了炮塔顶盖追加装备76毫米装甲板,这是根据第一次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的战训,强化在远距离炮战中对大落角命中弹的防御。主炮弹的装载定数比竣工时每门80发(共计640发)增加,强化继战能力。
 大正12年12月,本舰再次成为预备舰,从大正13年开始实施正式的前桅修改工程。撤去前桅上的上部探照灯,在此设置大型的二层构造物,在上层设置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高远测距所,在高远测距所里装备了二座3·5米测距仪。下层的平台设立主炮及副炮测的所。撤去中部探照灯台。探照灯被新设在前桅和第1烟囱之间,移设了高的探照灯。
 为防止第1烟囱的排烟逆流而装备的帽子,被认为是这时进行的。“雾岛”于大正13年12月编入第二舰队第4战队。大正15年12月,成为预备舰,实施第一次改装工程。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1-8-27 18:12 编辑

金刚型的第一次改装

 第一次大战的大正5年5月31日英德舰队之间发生的日德兰海战,对后来各国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即认识到今后的海战,舰队以20节以上的速度,隔着超过一万米的距离与敌人对峙,用大落角的穿甲弹彼此袭击。
 大正10年的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以下简称华盛顿公约)限制了所谓首日德兰型主力舰的建造,有条件认可了既成舰的现代化改装。
 华盛顿公约有关既成主力舰的近代化改装条款,由如下条文组成。
「保留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除了为装置防御潜艇和飞机攻击而进行的改装外,不得进行改装。并且签约国需遵从下述规则:各舰不超过排水量增加3000吨范围内可装备防雷护体或护壳外板,以及防空中攻击的防御甲板,舷侧装甲的改装、主炮的口径,数量及装备法不允许变更。……(后略)」
  把主炮的射程延伸作为目的而提高主炮仰角,在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后得到日英美三个国家的同意认可。
 在华盛顿公约中,日本海军被美英两海军强迫处于劣势(对美英六成),越发强烈考虑从明治末开始的对美基本战略,即在日本近海迎击攻美舰队,信奉把主力舰作为核心舰队的决战思想。说正是主力舰之间的大远距离炮战,是决定两军胜败的最重要因素。
 金刚型的第一次改装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被计划、实行了。特别是主炮的仰角第一回提高、舰桥构造物和前桅的桅楼化、对空火器的新设等抢在第一次改装中进行。
 主炮的仰角第一回提高,从20~25度提高到33度,据此,射程从22,000米(仰角20度的情况)延伸至28,600米上了。
 第一次改装的首席选手是三号舰“榛名”,以下按四号舰“雾岛”、首舰“金刚”顺序实施。二号舰“比睿”在改装开始后,根据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改造为练习战列舰了。
 “榛名”以下三舰的改装工程施工地点和日期如下。
 “榛名”(横须贺海军兵工厂)大正13年3月到昭和2年7月30日
  “雾岛”(吴海军兵工厂)昭和2年3月到5年4月16日
  “金刚”(横须贺海军兵工厂)昭和3年12月1日到6年9月15日
  关于第一次改装的工程期间,也有与上述期间和不同期间的资料。譬如根据日本造船学会编辑的『昭和造船史』第一卷,“榛名”的工程完成是昭和3年7月31日,“雾岛”是昭和5年3月31日,“金刚”是昭和6年3月31日。
 第一次改装的要点如下。
 首先是改善防御方面,被分成水平防御和水中防御。水平防御上,弹火药库顶上的甲板追加装备了4英寸(101·6毫米)的装甲板,机关部上面的甲板追加装备了3英寸(76·2毫米)的装甲板。
 水中防御上,是舷侧外板三或四张1英寸(25·4毫米)装甲板重叠,或是设置水雷防御纵壁的同时,在外板的外侧安装了防雷护体。
 安装防雷护体的价值,使鱼雷或水中弹命中时候没有效果,增加预备浮力,防止由于改装增大吃水,防止船舷的装甲带下降。
 4英寸装甲板是NVNC钢板,3英寸装甲板是HT钢板,1英寸也是HT钢板,弹火药库的防御能防御36厘米炮弹,但普遍认为不充分。
 然后进行了主锅炉的换装。换装以前的三六座雅罗式重油·煤混烧锅炉,主用重油,增大续航力和淡烟焚火化。
 “榛名”改为六台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一〇台重油·煤混烧锅炉,“雾岛”和“金刚”改为四台ロ号舰本式重油专门烧锅炉四座和六台重油·煤混烧锅炉,三座烟囱也成了二座。速度比新造时多少降低了。
 除此以外,还有为了增加主炮弹装载数而扩大了弹火药库以及搭载水上侦察机等。水上侦察机的平时搭载,只有“金刚”从第一次改装以前就开始实施,“榛名”和“雾岛”是在改装时进行了此工程。搭载机是一四式水上侦察机和一五式水上侦察机,装载定数是三架。
 此后,到第二次改装之前的主要变化,有后桅的缩短,对空兵装的改善等。金刚型通过强化防御力和降低速度,昭和6年6月1日舰种从战列巡洋舰被改为战列舰。


金刚型的第二次改装 
  昭和5年的伦敦条约订立后,产生了舰队决战先行实施的夜战战术设想,由高速战列舰掩护袭击敌主力部队的水雷战队推进,薄暮的时对敌主力进行炮战,并研究了运用和战术。对策是选择了将大体上完成了第一次改装的四艘金刚型,再次进行改装为高速战列舰。
 “长门”等中速(25节)战列舰编成主力部队,而由这些高速战列舰组成的前进部队先行,在薄暮时接近敌主力,强有力支援水雷战队的夜战。这时,最初认为高速战列舰本身不参加夜战,脱离战场,预备第二天早晨的战斗,但后来更加积极,并提出了意见,高速战列舰本身也应该加入到夜战,阻止敌主力的脱离,希望加强高速战列舰的机动性。
 第二次改装工程最早实施的同样是第一次改装时的“榛名”。这个工程于昭和8年8月在吴兵工厂开始,翌年9月完成。改装的最大目的是成为速度30节的高速战列舰,为此需要换装发动机和延长舰尾等大工程。同时进行了改装上部结构,提高炮战能力,改善强化兵装和指挥装置。
 主机为四台舰本式变速气轮机,锅炉留下以前的六台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撤去一〇台混烧锅炉,新追加五台专烧锅炉(其中二台改造了废弃战列舰“土佐”用的锅炉),输出被提高到136,000马力,速度变成了30节。
 追加锅炉全都附加空气预热器,使用压力是200公斤。重油装载量也增加到6,678吨,舰尾被延长约7.4米,效果是浮力增加和速度提高。
 上部结构是改造前桅楼,顶部新设8米的双重测距仪(后换装10米型),为防止振荡坚固支撑,在前桅楼背后设置了加强用的支柱。探照灯台配置在前部烟筒周围,在此周围设置了防热板。
 后部烟囱后方新设后部舰桥构造物,设置了主炮及副炮用的方位盘瞄准装置、4.5米测距仪等,前后炮火一起开炮后,使前桅楼的预备指挥所也可使用。这是基于昭和7年制定的炮战指挥装置规定,是接着扶桑型的改装。
 主炮的仰角被提高到最大43度,最大射程增大到35,450米,由于采用九一式穿甲弹,弹药库、扬弹装置也被改造。副炮同样使仰角提高到30度,最大射程达到了19,500米。还实施了装备防毒装置和应急注水装置(一部份日后装备)。主炮仰角提高等在“榛名”船体工程开始前的昭和8年前期实施。
 鱼雷兵装被完全废除,航空兵装在3号炮后部中心线上配置弹射器(吴式二号三型改一),设置搬运用轨道和转盘可连续起飞。搭载机是三架九〇式二号二型水上侦察机,左舷方面新设了回收用的起倒式吊机。
 后桅首也被缩短,在3、4号炮塔上设置了天线用支柱。这期间,“金刚”和“雾岛”也实施航空兵装以下的改装。兵装的近代化,在未改装之前的昭和7年时实施了一部份,高射炮被换装为四座12.7厘米联装炮,装备九一式高射装置和25毫米机枪等,这些,三艘(“榛名”也有到后来追加工程的东西)也实施了。
 紧接着“榛名”,“雾岛”从昭和9年6月开始在佐世保兵工厂,“金刚”于10年6月开始在横须贺兵工厂,进行第二次改装,分别于昭和11年6月、12年1月完成。内容与上述“榛名”大体上同样,不过,锅炉为八台,顶部装备了10米测距仪。
 再有撤去二门副炮,装备了一〇座25毫米联装机枪。因为“榛名”后部舰桥构造物与烟囱紧贴,容易受热和受排烟的影响,后面的二艘背部使之倾斜,与烟囱拉开。
 最后的“比睿”按伦敦条约被认为是练习战列舰,条约期间不能改装,但因为预见昭和11年期限结束,同年11月在吴兵工厂着手换装发动机,进行船体的改装,在三年后的昭和15年岁首时总算完成了。
 “比睿”与前面的金刚型诸舰,改装内容有几分不同,前桅楼被设计成当时正建造中的大和型战列舰的例案。 其他的兵装排列由于发动机的近代化,大体上改装成和前文所述的诸舰同样。但本舰因为第一次改装未实施,这时实施了已被总结的形式。并且为了增加浮力,防雷护体部分的宽度被增大了1米。
 这样,金刚型战列舰脱胎换骨,成为基准排水量约32,000吨,速度约30节的高速战列舰。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當時日本十二戰艦全部是金剛級, 恐怕美帝會陷於苦戰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能给航母护航了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ohicans 的帖子

战斗力太弱,美国的重巡洋舰都能干掉他们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2-1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類人 发表于 2011-12-15 22:30
回复 mohicans 的帖子

战斗力太弱,美国的重巡洋舰都能干掉他们了。

不如说是用错了地方。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装甲精英

发表于 2011-12-1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皮肤老化啊   BC改BB 不是很看好

皇国兴废 在此一役 诸君努力 奋勇杀敌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1-12-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胡子 于 2011-12-16 18:58 编辑

友情配图
比睿改造前

比睿改造后

比睿最终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1-12-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胡子 于 2011-12-16 19:00 编辑

金刚改造前

金刚改造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装甲精英

发表于 2011-12-1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角柜改7柱柜 整体强化了
皇国兴废 在此一役 诸君努力 奋勇杀敌

军士长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4-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IJN出动率最高的BB
【该用户ID已被系统回收】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代改进时居然用3英寸黄铜板覆盖过部分主甲板,可见那时倭国也是掠夺型殖民帝国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0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吾朱方 发表于 2013-3-18 09:40
20年代改进时居然用3英寸黄铜板覆盖过部分主甲板,可见那时倭国也是掠夺型殖民帝国 ...

为毛要用黄铜啊?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zian 发表于 2013-3-20 18:21
为毛要用黄铜啊?

不知道理由,确实覆盖一部分铜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3-2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吾朱方 发表于 2013-3-18 09:40
20年代改进时居然用3英寸黄铜板覆盖过部分主甲板,可见那时倭国也是掠夺型殖民帝国 ...


那是CNC,是一种含有铜成分的合金钢。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金刚型战列舰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3-20 20:15
那是CNC,是一种含有铜成分的合金钢。

受教了,谢谢火炮前辈。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金刚型战列舰

新123456 发表于 2013-3-26 19:49
金刚级应该算是个经典吧……

这到不能这么说吧,我倒觉得很多其它的战巡也可以经这种大改达到这种状态。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级应该在宽阔的大洋中鏖战,而不应该用来轰击陆地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的第一个模型就是1/700的金刚
http://www.5dtoy.com/bbs合金模型论坛!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05 , Processed in 0.0286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