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5664|回复: 8

白炽级驱逐舰

[复制链接]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二级铁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2-8-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ke1 于 2012-8-1 13:36 编辑

注:本文为原创架空文,其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借用性质,不代表真实历史。本文作者为Xike1,首发地为本人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0hcw/blog,时间为2012年7月31日。尊重劳动成果,如需转发,敬请注明作者或出处。由于行文较长,请勿插楼。

白炽级驱逐舰


研制经纬
      1928年8月,日本吹雪级驱逐舰竣工,其现代而强大的性能刺激着每一个海军国家的神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离日本最近的象国。在当年的战术推演中,以8艘吹雪级为前卫的日本舰队将在前卫部队的遭遇战中轻松击垮10~12艘龙燕级和蓝鸟级组成的象国编队,继而威胁到主力舰队的安全;虽然新锐的青级驱逐舰正在建造,但火力等方面上仍处下风。关于吹雪级的使用上,大部分高级将领从当年英国海军的习惯为出发点考虑,认为这种类似驱逐领舰的战舰不会建造太多,他们预计日本舰队前卫将以一艘吹雪和数艘峰风型(峰风、神风、睦月)组成,因此实际战斗力将不会如推演中那样强大;但另一派则认为驱逐舰大型化、强武备化是发展趋势,必须做好应对准备。虽然两派分歧较大,不过最后达成了共识,即这种威胁是实际存在的,象国也是需要一种能与之对抗的武器的。


服役之初的吹雪级驱逐舰,这级日本驱逐舰的战斗力强大异常,开创了世界驱逐舰史的全新时代。

睦月级“菊月”号驱逐舰。睦月级是日本旧式驱逐舰的收山之作,大部分象国海军高级官员一度认为吹雪级将作为这种标准驱逐舰的领舰。

       因此,为回应这一挑战,中央设计局在1929年4月开始着手计划应对方案,新驱逐舰称为1410计划,基本要求是“全面超越”吹雪级的重型火力、雷装驱逐舰。新驱逐舰总负责人为雷-佐伊。雷留学英国,他是紧凑设计的拥护者,能力、创意都属上乘,规矩但不保守,被指认为新舰设计负责人。在标准排水2060吨前提下,军方提出以下要求。
①搭载8门127毫米炮;
②搭载三联450毫米鱼雷管三座;
③航速超过37节;
④续航力在16节时超过4200海里。
       由于之前的青级火力较强,军方认为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其实很不容易达到。3座鱼雷发射管和4座火炮按中线配置将造成舰体过长,舰体加大,排水上升,要在同一动力情况下达到37节无异乎异想天开。雷-佐伊权衡后提交了5个方案略案,其中A~C为军方要求下的不同形态,D案采用了四联鱼雷发射管,E案则采用和青级相同的两舷配置。各方案主要性能区别在于续航力大小上,舱室布置有不同变化,总吨位也有稍许区别。军方对紧凑的B案比较感兴趣,但雷警告说,A~C案的重武备会导致重心过高,从而影响航行稳定性和中海况下的射击精度。

白炽级总体布置方案


       D案采用4联鱼雷发射管,相比要求少一条鱼雷,不过在控制舰体长度方面较为得力,舰面空间也可更充分利用。而为达到航速要求,新方案无一例外都采用了4个燃油锅炉,这使新舰在动力系统上减轻了不少重量,电焊技术也对舰体减重起到了相当大作用。综上优点后军方回馈,可在D案上进一步完善。武器方面,由于127毫米炮还未研制完成,同样使用120毫米炮替代。1929年12月,在D案上发展出来的1410计划完成,并很快进行投标建造。该舰作为当年重头戏进行建造,获得每年4艘的份额,计划完成16艘,后因预算问题减少到12艘。首舰于1930年1月在天健高陵船厂开工,10个月后下水,命名为“白炽”号。1931年5月,“白炽”号在天健须豫滩跑出36.7节的最大速度,顺利完成公试。4个月后舰体完成总舾装,配属黑水舰队,正常情况下配属255名舰员,其中12名军官,70~80名士官。



系统配置
       白炽级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前卫部队的中坚力量,打退对手重火力驱逐舰、甚至领队巡洋舰的进攻,因此火力配置较为强大,总共8门120毫米炮和8条533毫米鱼雷。
       主炮方面,由于127毫米炮的研制进度严重滞后,因此白炽级的武器与青级相同,采用了带有瑞典血统的B-16式45倍120毫米 炮,以2—2布局分置舰首尾。这种临时配备的主炮前方有一个15毫米的防盾,手动装填。127毫米炮研制失败后换装为更新的B-21,该炮仰角45°,射速10发/分,初速800米/秒,最大射程19300米,炮弹重量21千克,每座炮备弹300发,由舰桥顶端的3.5米测距仪指挥射击,这也是白炽级最终的标配主炮。关于白炽级主炮有一段小插曲,即通过设计图来看,炮座下位置并未给即将换装的127毫米炮留出足够的空间——亦是说,如果127毫米炮真正研究出来,白炽级将无法进行换装,这肯定会被认定是设计师的失职,雷本人也会因此断送自己的前程!关于这件事雷本人没有做过任何解释,但据雷-佐伊助手的徒弟的说法,当年雷因与兵器制造部门关系亲密,“曾经深入考察过新式5寸炮的进度和可能性,断定它不可能成功”,也就没有留出空间;只是这种说法存在诸多漏洞,其中之一就是当年初出茅庐的雷与制兵部并没有什么联系,更别谈考察过这种火炮。但无论如何,随着命途多舛的127毫米炮夭折,这不知道是歪打正着还是疏忽大意的事就这样顺理成章了。
       鱼雷是驱逐舰的最重要武器,由于新型的533毫米研制完成,因此白炽级装备了两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九○柒型鱼雷8条,没有备用雷。九○柒鱼雷在1927年服役,雷体长6.7米,战斗部装药230千克,全重1320千克,31节时射程7000米。这种新式鱼雷性能并不稳定,而且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严重隐患,仅因为威力较大而被使用;在1936年引发了一次重大灾难后彻底叫停,所幸在白炽级上没有发生事故。之后更换的鱼雷为九贰○型,这种射程稍近的鱼雷稳定性更好,而且威力更大。
       轻型对空火力在30年代初期并没有受到重视,该舰也只是装载了两挺双联马克沁(Maxim)12.7毫米机枪,象国人改进了这种机枪的托架,将仰角提高到了80°,配合500发的射速拥有了一定的对空能力。除此之外还有4挺7.7毫米水冷枪,这种轻型武器的作用是对海警戒。
       动力方面装备了4座锦机生产的H-192锅炉和两座带减速齿轮的Kia-8A主机,总体航速在35.4~36.3节之间,16节时续航力4500海里。



舰型总线
       作为新式驱逐舰,雷-佐伊在设计中贯彻了大量全新的元素,使得白炽级一反常态,整条战舰轻巧、紧凑,极富现代化气息。该舰为短首楼月牙型舰型,宽度较大,带小外飘的舰艏延伸至舰桥下方时自然收容到舰宽中,缓缓过渡到舰尾。该舰的舰尾较为奇特,除去弯月上翘外,丰满的尾线向后过渡,弧形尾最终收于方臀之中;不过与常规的方形尾有所不同,白炽级的方尾截面很小,而且不深入水下,对航速也没有影响。该布置的用意在于减轻尾部上浪的影响,同时可能带有降低尾部建造工序的尝试。在实际使用中,月牙尾确实对尾部上浪有较明显的抑制能力,但翘坡却对舰尾的舾装和武器布置产生了严重影响,该舰在改装中发现布置轨抛式深弹的难度很大,单架投放式也很难进行装填,更别提需要长导轨的水雷了。这也是军方在要求极力强调该舰战斗性能的后果,该舰没有安排一般驱逐舰的日常勤务,布雷就是其中之一。
       从前往后分别是前主炮群、舰桥/指挥塔、双烟囱和鱼雷发射管、后舰桥室和后主炮群,前后主炮都为背负式布置,视野开阔,采用舰桥顶端的3.5米测距仪进行测控。为配合这前所未有的强火力驱逐舰,主桅上还搭建有大型的射击控制/探照平台,这些新式装备本都是为127毫米炮准备的,后来成为120毫米炮的标准射控。12.7毫米机枪紧挨舰桥,架设在一个1.5米高的基座上,不过为了不遮挡航海舰桥的视野,该枪枪口位0°时低于前方主炮的防盾,故不能对正前方进行射击。
        由于要在激烈的前卫战中担负压制和击垮对方的重任,因此除了火力外,作为指挥系统的舰桥的协调能力也异常重要,而且随着历史发展,驱逐舰的舰桥大型化、综合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参考了英、日、法等国新式驱逐舰舰桥的设计后,白炽级的舰桥与之前的龙燕、蓝鸟、青级都截然不同,这个极为现代化的舰桥总高三层,由下至上分别是主炮甲板、航海舰桥和战斗舰桥,测距仪布置在战斗舰桥上方,舰桥后部则是托举着射击指挥所的大型三脚桅。舰桥上布置有诸如航海测距仪、鱼雷射击仪、7.7毫米机枪等设备,主炮甲板下方有小艇的临时存放位置,巍峨的主桅上则有炮战指挥设备,这些都是旧式舰桥不曾具备的。大型化舰桥在实用性方面受到一线部队普遍好评,其在训练操作中的表现显然优异于旧式驱逐舰。不过由于舰桥与桅杆的大型化导致了前部重量和迎风面都较大,该舰在高海况下的适航性稍显不足,在高速小舵角转弯中倾斜明显,复原性也比不上之前的驱逐舰。
        该舰中部是双烟囱和两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救生艇和动力艇存放在烟囱两侧。二号鱼雷发射管较为有趣,为了不与下舱的通风管碰撞,它架设在一个圆井式平台上,位置稍高于前鱼雷发射管。众所周知,鱼雷管加大布置高度可以降低海浪干扰,还能带来一些布置方面的好处,但高度提示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一方面是重心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鱼雷雷体本身强度的问题。30年代之前的象国鱼雷雷体强度普遍较低,无法承受高角度入水时的冲击,而新服役的九○柒型鱼雷却能胜任此任务,这也是白炽级雷管高度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舰后部建筑由一个单层甲板和一个大型桅杆组成,两座主炮背负式布置在建筑前后,后桅上有7.7毫米机枪和一个探照灯。
       白炽级现代、先进的舰型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成为之后象国驱逐舰的典范,它也是雷-佐伊的成名之作。该级舰共建造12艘,分成四批实施。不过,尽管该级舰的吨位、火力与其他国家驱逐领舰相当,但由于在设计任务中并未规定需要担负类似任务,因此没有安装类似旗舰设备一类的设施,指挥能力也较弱。在1933年的编制改制中,白炽级被划归“战斗驱逐舰”,它们是火力更强、吨位更大的一线驱逐舰。

战斗生涯
       到1932年,白炽级第一批的4舰都已经完工,其中2艘(1艘部署黑水,1艘天健)处于战斗状态。凭借超强的火力,“白炽”号在服役后得到较高礼遇,东海舰队从现役驱逐舰中抽调骨干人员上舰训练,使该舰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战斗力。明岛海战中,“白炽”号随军出征,战斗中打出炮弹243发和8条鱼雷,虽然没有明确的命中记录,但其凶猛的火力却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短暂的前卫战中,日本驱逐舰“浦波”号在6400码距离上遭到“白炽”号至少12轮齐射压制,该舰战斗日志中记录道:“敌炮战速度显著高于我舰,出现多次至近弹。”
       战斗结束后,该级舰开始增设反潜武备,并在舰尾加装了一对破雷卫。127毫米炮已经被判死刑,因此换装了带自动装弹机的新式120毫米炮,其中布置于下层甲板的火炮都带有抗浪罩,上部甲板的主炮则有一个前盾,火控设备也进行了更换。战后存在一段时间低迷期,象国海军的训练和建设都投在改进现有战舰上,特别是大快人心的1935年友鹤事件发生后,海军没有功夫跟国民一样捧腹大笑,而是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现役舰艇进行稳定性改装工作。本就体型高大、又作为舰队主力的白炽级自然成为改进重点,巨大的前后桅杆被轻便的单棒桅取代,多余重量被先后撤去,舰底则加了350吨压舱物降低稳心,炮塔前部的防盾都被撤走,换上的是外形相同的轻浪罩。改装完成的白炽级性能更为优良,火力与新锐的的波特、列宁格勒、空想级等不相上下,稳坐象国主战驱逐舰的头号交椅。
       到30年代中后期,随着航空技术迅猛发展,吃过日本海航炸弹的象军自然不敢怠慢,早在1935年的改进时,“海鹫”号在就在二号鱼雷管后方的甲板室上加装了一门76毫米炮,烟囱两侧也增设了两挺双联40毫米维克斯机关炮(QF 2Pounder Mark Ⅷ)。不过这些武器实战效能很差,76毫米炮没有系统射控指挥,射击全凭炮手经验;40毫米炮则存在炮重、弹散、威力差等问题,这种曾被阿里尔痛斥的武器只剩下了战鼓般振奋人心的开火声尚值一提。1938年以后,40毫米炮逐渐被更可靠的23毫米炮代替,12.7毫米机枪也在此时被撤走,原位置上更换为一座双联23毫米炮。为防空武器增设射控的工作也在此时开始,但此时能够生产精密目镜和控制设备的厂家不多,产量不足,1940年时才轮到白炽级换装。指挥23毫米炮的控制设备是装载在二号烟囱后方平台上的一座HK38.10型小型射击盘,这种轻便的射控装置不能与火炮进行联动,只能为23毫米炮提供距离和方位角等参数,但对那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高端产品了。



       由于1935~1942年间象国与德、意关系非常密切,刚经历过战争不久的象、日两国在后者斡旋和拉拢下竟然出现了奇迹般的关系复苏,加上接连三届象国首相人选都与日本关系较为亲密,因此在数年间两国高层出现了近百年来的反常“亲密期”(日方称为“不思议の亲密”),这对整个太平洋地区显然是异常重大的影响,大洋彼岸的美、英也为之惴惴不安。尽管在今天看来,几届内阁虽仅是延续了之前国策,并未出现倒卖国家利益方面的逆行,但无论是民族自尊还是长远利益上,与“思维和精神都与牲口无异”(阿-柯腊安语,象国1933~1936驻美大使,原话主指掌控日本政权的日本陆军)的日本联合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到1939年时,留学德国、又曾作为驻日文官的金-俊三登台主掌内阁,在德国撮合下,象、日两国“亲善”达到顶峰,1940年12月11日,“金刚”号战列舰缓缓驶入海城,这是象日战争6年后日本军舰第一次进入象国领海。这艘现代化战列舰除了耀武扬威之外,它带来了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同时在场的还包括象国外相乾-正以及德、意驻象国的外务代表。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将象国拖入三国轴心中,使之转化成“四国支点”。


日本20世纪30年代末驻德大使来栖三郎(右),他是促成《三国同盟》的主要人物,之后在与象国的密谈中也作为日方全权代表人。左侧为外相野村吉三郎。

       德、意的文史资料中称象国签署了轴心文件,但日方文件不明消失,而否认签署的象国方面资料仍处于保密状态,因此是否签署了轴心协议尚且没有具体证明;不过事实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黑水舰队的“保卫”号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包括两艘白炽级)在1942年4月29日接到出兵德鲁姆堡(Fort Drum,又称“混凝土要塞”)的命令,仅因为日军推进神速而没有起航,象国参战已仅一步之遥!


镇守马尼拉湾口的德鲁姆要塞,这座装备4门14英寸巨炮的混凝土炮台从1942年1月开始对日军的炮兵阵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压制,即使在面对对手240毫米攻城巨炮时也不曾畏怯。黑水舰队曾受命出兵该堡垒。

       当然,这种逆行最终没有发生。就在内阁确定是否宣战的抉择关头,已经退居后方的詹-向君大将得到天启帝授意,1942年8月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对是否参战进行投票),全身戎装的詹率重兵奇袭国会,当众宣布免去首相官职,重新进行大选。不过由于亲日势力较为庞大和轴心势力干预,金的后继人同样拥有较强的轴心倾向性,因此詹在1943年3月再次免去首相并解散国会,以反轴心人士组织起临时内阁。不过因为在如何参战以及参战时间上未能达成一致,因此直到1943年底才正式宣布对日作战。
       在随后的一系列战事中,白炽级随着主力舰队东征西战,包括马里亚纳、菲律宾、硫磺岛和冲绳战役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此时太平洋战场已从传统的制海权争夺转至大规模的制空权火拼,仍沿用以主力舰为核心的象海军在参战初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新改变无所适从,白炽级的强大火力也无从发挥。


马里亚纳海战中奋战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天空中密布硝烟,曳光弹的尾痕清晰可见。象国海军在参战初期对这种高强度的制空权争夺战非常不适应,也为此吃尽苦头。

       因为空袭压力越来越大,该级舰的对空火力也一再增强,更多的23毫米炮装到了舰上,舰桥前部的围廊上还增设了一圈大口径望远镜,使之成为了一个简易防空指挥所;主炮则增设延时榴弹,由一个附属在炮战指挥仪上的简易测算系统指挥,只是这种武器的实际表现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到1944年底,“霍烽”号拆除了B和Y两座主炮,取而代之的是两座双联100毫米炮和专用的对空火控,这才使之真正拥有了一定的对空作战能力;同时改装的还有“雪鹄”号,这艘战舰的对空改造更进一步,除了加装100毫米炮外,还将全部的座式23毫米炮换成了更强大的37毫米炮,这种体积更大、也更沉重的高炮在中距离上的杀伤力全面超越23毫米炮,该舰的防空能力得到本质提高。不过实战证明,2000吨级以下的舰只在使用大口径防空炮作战时,效果会因为舰体摇摆较大而大打折扣。但毕竟聊胜于无,加装这种武器的驱逐舰将用于构成舰队外围的防空警戒网。为对应战争后期日本飞机的疯狂进攻,有5艘白炽级增装了对空警戒雷达,但在残酷的反空袭战斗中还是有7舰受损,“黄隼”号更是被自杀飞机命中前炮塔群,引发药库爆炸沉没。



       战争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平稳,加上50年代财政紧张,白炽级也卷入了战舰大批退役的潮流中。因为不像其他战舰那样具备经济性特点,再加上舰龄较长,白炽级没有顾主,它们先是在50年代进入预备役,而后逐步拆除,最后一艘白炽级“伯劳”号在1972年完成解体。至今,只有“白炽”号的A主炮与该级各舰履历仍然陈列在卧阆海军兵器博物馆中,作为这级重炮老兵征战戎马的最后见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8-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又是我的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8-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国这种级别的舰船下水,一般是由什么级别的官员来主持?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8-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Xike1前辈,我觉得1935年的2000吨级DD完全可以上封闭炮塔吧?
参考波特级4x2的5寸L38炮塔和销魂的双三角桅

虽然双三角桅有重心过高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8-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成熟又完善的架空,不过大背景依然比较模糊  改进和发展也很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和轨迹
我试过成功,也试过失败,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二级铁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炮24门 发表于 2012-8-1 15:27
Xike1前辈,我觉得1935年的2000吨级DD完全可以上封闭炮塔吧?
参考波特级4x2的5寸L38炮塔和销魂的双三角桅
...

封闭炮塔不是问题,只是有没有该类需要;如果那只是个罩子不会太沉,要是个装甲包就另当别论了。波特级的高舰桥和大桅杆非常显眼,再加上武器配置较强,复原性问题比较明显。之后的改装中也裁撤了桅杆,后来还去掉了一座主炮。不过作为当年的重火力驱逐领舰来说,大桅杆等设备却是符合时代和使用要求的。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2-8-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可惜就是这所谓的象国,很容易给人误认为是山锅的感觉,在更脍炙人口的《那年那兔那事儿》系列漫画里,大象的形象就代表了山锅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8-4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绘的倒是很有意思嗯。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8-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2-8-4 09:57 编辑

稀客猪的象国是我见过的架空中国中架空的最好的~没有之一。

德.维郡主的戏份好像没看见~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41 , Processed in 0.0220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