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4
主题35
精华22
积分3404
金钱330
贡献28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8-17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169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3-7-6 09:50 编辑
战后残存舰艇的去向
昭和20年8月15日——战败之日,长时间的激战中好歹避免了沉没的日本海军最后留下的舰艇如下。
战列舰=四艘(“长门”、“伊势”、“日向”、“榛名”)
航空母舰=六艘(“天城”、“葛城”、“隼鹰”、“龙凤”、“凤翔”、“海鹰”)
巡洋舰=一一艘(“妙高”、“高雄”、“青叶”、“利根”、“大淀”、“酒匂”、“北上”、“鹿岛”、“出云”、“磐手”、“八云”)
水上飞机母舰=一艘(“能登吕”)
潜水母舰=二艘(“长鲸”、“驹桥”)
布雷舰=三艘(“常磐”、“箕面”、“若鹰”)
以下舰名省略,驱逐舰四一艘、潜水艇五八艘、海防舰一○○艘、炮舰一四艘、鱼雷艇三艘、扫雷艇一一艘、驱潜艇二八艘、敷设艇六艘、巡逻艇六艘、运输舰一六艘,特务舰一四艘等,这个特务艇(鱼雷艇之外的),舰籍上是残留着五三五艘舰艇。
可是这些大部分已严重毁坏座底,或者横翻或者浸水搁浅的状态,可以行动的军舰是极少数。上述提到舰名的军舰中,大概判断可航行的,不过是“长门”、“葛城”等仅九艘。
战后,整修了一部份损伤舰,可航行的作为特务运输舰被使用于从国外的撤回运输,也从事了扫雷任务。但包含不能行动的军舰之后的命运各异。试着追寻这些残存舰艇的最后去向。
(1)海上保安厅、海上自卫队使用
特务舰“宗谷”成为海上保安厅的灯塔巡视船,而且成为最早的南极观测船改装,设置了直升飞机甲板,好几次活跃在到南极的旅途中,非常有名。海防舰“志贺”、“新南”、“鵜来”、“竹生”、“生名”五艘,历经定点观测船与敷设特务艇“加德”一起成为了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
驱潜特务艇二四艘、巡逻特务艇一三艘被海上保安厅接过来,继续扫雷作业,其中三三艘被编入海上警备队。不是残存舰艇,而是在昭和20年7月沉没的驱逐舰“梨”,战后打捞,昭和21年作为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わかば”再生。
电缆敷设舰“钓岛”因为战后通信省的电缆敷设船不足而被利用,作为“钓岛丸”活跃着。再有建造中的箕面型布雷舰的2号舰——“第182号”舰,战后重新开始工程,昭和23年作为商船“乾进丸”(乾汽船所属)完成。这是因为本舰本来是改装的2D型战标船,返还到商船容易的缘故吧。
(2)作原子弹实验靶船使用
“长门”、“酒匂”经美海军之手航行到比基尼岛,成为了原子弹实验「十字路口作战」的靶舰。昭和21年7月1日的空中爆炸实验后的第二天早晨,“酒匂”沉没,“长门”在后续的7月25日的水中爆炸实验后暂时漂浮着,但四天后的深夜沉没于海中。
(3)海没处分
“妙高”和“高雄”在新加坡迎来战争结束,“妙高”于昭和21年7月8日、“高雄”于同年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被海没处分。还有在昭和21年2月,潜水艇二艘在新加坡被海没处分;同年7月,扫雷艇二艘和驱潜艇四艘,在新加坡被海没处分。
在国内,战后集结在佐世保的潜水艇二四艘于昭和21年4月1日在五岛冲被海没处分,同月5日九艘在向后埼西方被海没处分。
除此以外,从昭和20年到21年在伊予滩、舞鹤湾外、纪伊水道冲,清水冲等十多艘也走向同样的命运,被爆破处分。
(4)事故丧失
驱逐舰“朝颜”于昭和20年8月22日在下关海峡触雷沉没,同年10月8日驱逐舰“栗”在釜山附近触雷沉没。还有伊363潜于10月29日在宫崎县附近、海防舰第213号于8月18日在釜山港、,海防舰“大东”于11月16日在对马海峡分别由于触雷失去了,大战末期,美军在本土周边实施的集中水雷攻击作战的牺牲战后也相继发生了。
战火平息之后因为水雷沉没的舰艇,昭和25年之前有巡逻艇一艘、巡逻特务艇三艘,驱潜特务艇五艘。还有在从事扫雷工作中,因为暴风雨天气,或触礁、火灾等,失去了敷设特务艇一艘、巡逻特务艇六艘、驱潜特务艇七艘。这中间包含转籍海上保安厅后,因为朝鲜战争作为联合国军扫雷部队向朝鲜方面出动,触雷或触礁的驱特、巡特各一艘。
从事撤回运输任务中,搁座丧失的军舰也有。海防舰“国后”于昭和21年6月4日在静冈县御前崎触礁,前往救援的驱逐舰“神风”于同月7日在附近遇到同样的遭遇也被放弃。运输舰第20号于同年9月25日在澎湖岛附近触礁丧失。
再有作为复员运输舰因装配装备、或完成后在返航中因事故丧失的有海防舰第116号(昭和20年11月28日,枕崎冲)和海防舰第62号(昭和21年6月14日,吴港)。
(5)被盟国接收或返还
海底航空母舰“伊400”、“伊401”和有此性能的“伊14”,水中高速潜“伊201”、“伊203”在战后的昭和21年驶往美国,经调查实验后被海没处分。作为赔偿交付舰有布雷舰一艘、驱逐舰二六艘、海防舰六七艘、运输舰八艘、扫雷艇三艘、鱼雷艇一艘、敷设艇五艘、驱潜艇五艘、特务舰三艘、敷设特务艇五艘、扫雷特务艇一一艘计一三五艘,于昭和22年7~10月被分配给了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四个国家。
美英海军也有一部份使用于实验或杂事上后,作为靶船沉没,还有解队的缘由,在日本国内卖掉或归还。可是舰艇不足的苏联和中国海军却长期间运用着。
改名“丹阳”于昭和45年被拆卸,由中华民国使用的驱逐舰“雪风”和被给予美舰舷号DD934的驱逐舰“花月”,苏联改名为“突然”的“春月”,成为马来亚联邦的兵营舰兼练习舰“金链花”的布雷舰“若鹰”等。
战争结束时,以在新加坡严重毁坏座底的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爪哇方面的“伊505”、“伊506”为首,国外的(大量不能航行)炮舰一四艘,海防舰二艘,运输舰二艘,鱼雷艇一艘,布设特务艇三艘,扫雷特务艇九艘,驱潜特务艇三四艘等在当地被接收了。
这其中中国大陆有炮舰的一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很长时间使用,可以认为在当地拆卸或被处分了。还有在战争时期捕获后作为巡逻艇使用的旧美、英海军的驱逐舰二艘于战后整修之后返还了。
(6)拆卸
除了以上诸舰,战后残存舰艇的大部分遵从联军的指示,从昭和21年4月到23年12月之间被拆卸。有战列舰三艘、航空母舰一四艘、巡洋舰一○艘、潜水母舰一艘、布雷舰二艘、驱逐舰三一艘、潜水艇四三艘、海防舰五九艘、运输舰三○艘、扫雷艇五艘、敷设艇三艘、驱潜艇一一艘、特务舰九艘、扫雷特务艇二艘、敷设特务艇四艘计二二七艘,很庞大的数量。
不过这其中也包括着未成舰,或废舰及供给练习用等的旧舰种等,前文所述的赔偿交付后,归还、卖掉的军舰也被计入。
再有,按舰种看的话,航空母舰其中有特TL船,丙型特殊船等装备飞行甲板的商船,潜水艇、运输舰中也包括着陆军的○ゆ艇和SB艇,在上述的诸数字里也有不确切的。
这些沉没的经打捞或用炸药爆破处分并推进了工作,由此产生的钢材达到23万2千吨,立刻作为复兴材料使用,也利用了一部份用于建造小型货轮。还有,主机器和装备品等也被转用,为重建海运的做了一点儿帮助。
航空母舰“天城”的两层底变成浮栈桥,被青涵联络船用返航到函馆,其他多数作浮桥利用,制作成浮船坞·起重船、运载饮用水的船等。“冬月”以下一三艘驱逐舰和海防舰的船体在若松、小名浜、秋田等诸港用混凝土固定,脱胎换骨为了防波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