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8630|回复: 7

日本海军舰艇战后的结局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7-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言 于 2013-7-6 09:50 编辑

战后残存舰艇的去向

 昭和20年8月15日——战败之日,长时间的激战中好歹避免了沉没的日本海军最后留下的舰艇如下。
 战列舰=四艘(“长门”、“伊势”、“日向”、“榛名”)
  航空母舰=六艘(“天城”、“葛城”、“隼鹰”、“龙凤”、“凤翔”、“海鹰”)
  巡洋舰=一一艘(“妙高”、“高雄”、“青叶”、“利根”、“大淀”、“酒匂”、“北上”、“鹿岛”、“出云”、“磐手”、“八云”)
  水上飞机母舰=一艘(“能登吕”)
  潜水母舰=二艘(“长鲸”、“驹桥”)
  布雷舰=三艘(“常磐”、“箕面”、“若鹰”)
  以下舰名省略,驱逐舰四一艘、潜水艇五八艘、海防舰一○○艘、炮舰一四艘、鱼雷艇三艘、扫雷艇一一艘、驱潜艇二八艘、敷设艇六艘、巡逻艇六艘、运输舰一六艘,特务舰一四艘等,这个特务艇(鱼雷艇之外的),舰籍上是残留着五三五艘舰艇。
 可是这些大部分已严重毁坏座底,或者横翻或者浸水搁浅的状态,可以行动的军舰是极少数。上述提到舰名的军舰中,大概判断可航行的,不过是“长门”、“葛城”等仅九艘。
 战后,整修了一部份损伤舰,可航行的作为特务运输舰被使用于从国外的撤回运输,也从事了扫雷任务。但包含不能行动的军舰之后的命运各异。试着追寻这些残存舰艇的最后去向。
 (1)海上保安厅、海上自卫队使用  
  特务舰“宗谷”成为海上保安厅的灯塔巡视船,而且成为最早的南极观测船改装,设置了直升飞机甲板,好几次活跃在到南极的旅途中,非常有名。海防舰“志贺”、“新南”、“鵜来”、“竹生”、“生名”五艘,历经定点观测船与敷设特务艇“加德”一起成为了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
 驱潜特务艇二四艘、巡逻特务艇一三艘被海上保安厅接过来,继续扫雷作业,其中三三艘被编入海上警备队。不是残存舰艇,而是在昭和20年7月沉没的驱逐舰“梨”,战后打捞,昭和21年作为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わかば”再生。
 电缆敷设舰“钓岛”因为战后通信省的电缆敷设船不足而被利用,作为“钓岛丸”活跃着。再有建造中的箕面型布雷舰的2号舰——“第182号”舰,战后重新开始工程,昭和23年作为商船“乾进丸”(乾汽船所属)完成。这是因为本舰本来是改装的2D型战标船,返还到商船容易的缘故吧。
 (2)作原子弹实验靶船使用
  “长门”、“酒匂”经美海军之手航行到比基尼岛,成为了原子弹实验「十字路口作战」的靶舰。昭和21年7月1日的空中爆炸实验后的第二天早晨,“酒匂”沉没,“长门”在后续的7月25日的水中爆炸实验后暂时漂浮着,但四天后的深夜沉没于海中。
 (3)海没处分
  “妙高”和“高雄”在新加坡迎来战争结束,“妙高”于昭和21年7月8日、“高雄”于同年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被海没处分。还有在昭和21年2月,潜水艇二艘在新加坡被海没处分;同年7月,扫雷艇二艘和驱潜艇四艘,在新加坡被海没处分。
 在国内,战后集结在佐世保的潜水艇二四艘于昭和21年4月1日在五岛冲被海没处分,同月5日九艘在向后埼西方被海没处分。
 除此以外,从昭和20年到21年在伊予滩、舞鹤湾外、纪伊水道冲,清水冲等十多艘也走向同样的命运,被爆破处分。
 (4)事故丧失
    驱逐舰“朝颜”于昭和20年8月22日在下关海峡触雷沉没,同年10月8日驱逐舰“栗”在釜山附近触雷沉没。还有伊363潜于10月29日在宫崎县附近、海防舰第213号于8月18日在釜山港、,海防舰“大东”于11月16日在对马海峡分别由于触雷失去了,大战末期,美军在本土周边实施的集中水雷攻击作战的牺牲战后也相继发生了。
   战火平息之后因为水雷沉没的舰艇,昭和25年之前有巡逻艇一艘、巡逻特务艇三艘,驱潜特务艇五艘。还有在从事扫雷工作中,因为暴风雨天气,或触礁、火灾等,失去了敷设特务艇一艘、巡逻特务艇六艘、驱潜特务艇七艘。这中间包含转籍海上保安厅后,因为朝鲜战争作为联合国军扫雷部队向朝鲜方面出动,触雷或触礁的驱特、巡特各一艘。
 从事撤回运输任务中,搁座丧失的军舰也有。海防舰“国后”于昭和21年6月4日在静冈县御前崎触礁,前往救援的驱逐舰“神风”于同月7日在附近遇到同样的遭遇也被放弃。运输舰第20号于同年9月25日在澎湖岛附近触礁丧失。
 再有作为复员运输舰因装配装备、或完成后在返航中因事故丧失的有海防舰第116号(昭和20年11月28日,枕崎冲)和海防舰第62号(昭和21年6月14日,吴港)。
 (5)被盟国接收或返还
  海底航空母舰“伊400”、“伊401”和有此性能的“伊14”,水中高速潜“伊201”、“伊203”在战后的昭和21年驶往美国,经调查实验后被海没处分。作为赔偿交付舰有布雷舰一艘、驱逐舰二六艘、海防舰六七艘、运输舰八艘、扫雷艇三艘、鱼雷艇一艘、敷设艇五艘、驱潜艇五艘、特务舰三艘、敷设特务艇五艘、扫雷特务艇一一艘计一三五艘,于昭和22年7~10月被分配给了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四个国家。
 美英海军也有一部份使用于实验或杂事上后,作为靶船沉没,还有解队的缘由,在日本国内卖掉或归还。可是舰艇不足的苏联和中国海军却长期间运用着。
 改名“丹阳”于昭和45年被拆卸,由中华民国使用的驱逐舰“雪风”和被给予美舰舷号DD934的驱逐舰“花月”,苏联改名为“突然”的“春月”,成为马来亚联邦的兵营舰兼练习舰“金链花”的布雷舰“若鹰”等。
 战争结束时,以在新加坡严重毁坏座底的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爪哇方面的“伊505”、“伊506”为首,国外的(大量不能航行)炮舰一四艘,海防舰二艘,运输舰二艘,鱼雷艇一艘,布设特务艇三艘,扫雷特务艇九艘,驱潜特务艇三四艘等在当地被接收了。
 这其中中国大陆有炮舰的一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很长时间使用,可以认为在当地拆卸或被处分了。还有在战争时期捕获后作为巡逻艇使用的旧美、英海军的驱逐舰二艘于战后整修之后返还了。
 (6)拆卸
  除了以上诸舰,战后残存舰艇的大部分遵从联军的指示,从昭和21年4月到23年12月之间被拆卸。有战列舰三艘、航空母舰一四艘、巡洋舰一○艘、潜水母舰一艘、布雷舰二艘、驱逐舰三一艘、潜水艇四三艘、海防舰五九艘、运输舰三○艘、扫雷艇五艘、敷设艇三艘、驱潜艇一一艘、特务舰九艘、扫雷特务艇二艘、敷设特务艇四艘计二二七艘,很庞大的数量。
 不过这其中也包括着未成舰,或废舰及供给练习用等的旧舰种等,前文所述的赔偿交付后,归还、卖掉的军舰也被计入。
 再有,按舰种看的话,航空母舰其中有特TL船,丙型特殊船等装备飞行甲板的商船,潜水艇、运输舰中也包括着陆军的○ゆ艇和SB艇,在上述的诸数字里也有不确切的。
 这些沉没的经打捞或用炸药爆破处分并推进了工作,由此产生的钢材达到23万2千吨,立刻作为复兴材料使用,也利用了一部份用于建造小型货轮。还有,主机器和装备品等也被转用,为重建海运的做了一点儿帮助。
 航空母舰“天城”的两层底变成浮栈桥,被青涵联络船用返航到函馆,其他多数作浮桥利用,制作成浮船坞·起重船、运载饮用水的船等。“冬月”以下一三艘驱逐舰和海防舰的船体在若松、小名浜、秋田等诸港用混凝土固定,脱胎换骨为了防波堤。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存的小舰艇

 即便昭和20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旧日本海军的舰艇也并没有一下子消灭。被征用的商船——特设舰船当然被归还给原来的船主(海运会社)。
 没有达到赔偿程度的大型而过分小的杂务船由于日本海军的消灭被转移到大藏省的财务局,成为日本政府的财产。另外,建造中的大半立即中止工程被解体。而且战后由于台风等事故,战争结束后的三个月内沉没了八艘。
 战后中止建造的有,潜水艇伊号七艘、波号三五艘,LST型二等运输舰四艘,木制巡逻特务艇(渔船型)二八艘。另外,不是战时赔偿,而是针对新独立的韩国沿岸警备队的布雷舰型拖船一一艘继续工程,并于昭和22年5月之前交付。这是基于GHQ(联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它们以后成为李承晚系统的警备,左一次右一次的抓日本渔船。
 特别应该记载的是拥有破冰式舰首的运送舰“宗谷”。本来因为是放入海军军籍的军舰是被拆卸的命运,但通过美国远东航道局东京分局长苏厄德上校的努力,作为灯塔补给船而幸存。因为出租给海上保安厅的小货船“第18日正丸”(1998总吨)返还给船主的时期迫近,“宗谷”便作为代替船于昭和25年7月,脱胎换骨成为海上保安厅的大型灯塔补给船LLO1号。
 涂白漆的“宗谷”在昭和31年的国际地球观测年IGY时,为投入南极观测被涂上了橙色。“宗谷”作为现在自卫队的“ふじ”、“しらせ”的上一代出色的完成了职责。该船现在系留在东京的船之科学馆前面的码头作为纪念品。
 电缆敷设艇“钓岛”是布设港湾防御用的水中听音器和遥控式的九二式管制水雷,抵御敌潜水艇侵入为目的,昭和26年被转籍到电信电话公社,利用船首的船首滑轮和船体内仓库的电线用卷盘,使用于敷设到离岛的海底通信电缆。船名也变成“钓岛丸”。
 因为战争各大学练习船不足,向南方的舰队运送肉类等的给粮舰“荒埼”,取下冷冻装置,昭和23年变身为东京水产大学的练习船“海鹰丸”(上一代)。该船于昭和31年被出售给大阪的关西汽船,改名“高知丸”。昭和38八年再次改名“大阪丸”,成为前往韩国釜山港的班轮。
 一等运输舰“第19号”在昭和21年曾经是非常短期的捕鲸母船。因为国民的粮食不足,盟军总司令部解除大洋渔业禁令,准许在小笠原捕杀鲸鱼。滑放回天和大发的舰尾斜面适合收回鲸鱼。“第19号”结束这次航海后,马上作为赔偿交给英国,结果是在浦贺船坞拆卸了。
 残存的五艘海防舰,被作定点观测(气象用)使用,昭和29年1月成为海上保安厅所管。蓝色的烟囱加上白的圆规标志,旧舰名变成了平假名的别名。状态就是海防舰“志贺”(大型巡视船“こじま”)、“新南”(“つがる”)、“竹生”(“あつみ”)、“生名”(“おじか”)、鵜来(“さつま”)。“こじま”现在成为千叶县稻毛的文化馆。
 残存的小型杂务船非常的多。这些标称127号等用3~4位番号称呼,因为没有船名所以不熟识。大量残留的是有细长烟囱、往复动力的拖船(拖轮),多数是300吨、150吨、100吨型三种。拖船因为不成为战争能力不用作赔偿。多数被分配给日立造船、佐世保重工、石川岛播磨、海上自卫队、海上保安厅等了。
 古典船型是令人怀念的样式,现在全部成了废料。有着粗烟囱的作动力用拖船(住吉丸型)被神户的川崎重工和自卫队使用了。
 装载水雷、也能用于港湾防备的敷设艇型拖船,残存着300吨、150吨、100吨型三种类,有的变身为保安厅的小型巡视船“かばしま”。大小各种的起重船被美海军接收,在SSK(佐世保兵工厂的后身,佐世保重工)和横须贺修理所使用。
 被民间意外利用的是飞机救难船。如果在海岸附近的航空部队飞机掉到海里,马上驶往营救飞行员,引擎有马上开动的柴油发动机,船尾有从海上收回飞机的电动起重机。这个残留着100吨、150吨、200吨、300吨四种类。
 许多变成了保安厅的小型巡视船P-S,但被转让给民间公司、增设长的客房被改造成小客船的也不少。如九州商船的“水光丸”,关西汽船的“姬高丸”,九州邮船的“初潮丸”,九州商船的“波路丸”、“鸣潮丸”、“若潮丸”、“潮路丸”。
 横须贺的自卫队的特别任务艇“ゆうちどり”,也是以前在九州的佐伯航空队使用的300吨型,现在由“はやぶさ”替换,成为了废料。还有保安厅的巡视船“おおちどり”现在在四国的高松成为了海洋公民馆。
 汽艇残留着17、15、12、11、9、6米型六个种类,许多成为了保安厅的小型巡视艇CS。一段甲板能扑哧放下的15米型汽艇是作为士官使用的形式。
 数年前被系留在横滨的关内附近河里的漆白涂的“樱花丸”(汽艇),也是15米型汽艇的幸存者。
 制作海图的测量艇也留存着10、12、20米型三种,到保安厅的水路部约一三艘。当然现在全部成为废船。
 偏离「幸存的小舰艇」这个主题,延伸到自卫队的护卫舰“わかば”。该舰是第31战队第52驱逐队的驱逐舰型,昭和20年7月,由于美第38特混部队的空袭在濑户内海沉没,但在29年完成打捞,自卫队改名“わかば”,用于各种试验。
 此外,陆军的LST型登陆舰ES船战后成为小客船(九州~冲绳航线)或和57毫米坦克炮的装甲艇、陆军炮艇(护送舰)也成为了保安厅的巡视艇。向海上抛锚的军舰运送淡水和燃料、军需品的供水船、重油船、运货船、许多大发,被大藏省财务局作为小型货轮售给了民间。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跃在战后的扫雷部队

 昭和20年8月15日,战争结束的同时,日本陆海军部队按照大本营命令停止作战行动,但是也有战争结束后实施作战行动的部队。那就是由日本海军扫雷部队为了疏浚航线的扫雷作战。
 战争结束时,日本本土的主要港湾及航线被大战中美军布设的各种感应水雷6546颗及日本海军布设的系留水雷55347颗填满,海上交通完全被切断,是非常危险的海域。
 第二次大战末期,美军实施了命名为「饥饿作战」的切断向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线的大规模水雷封锁作战,战争结束之前,由B-29及潜水艇在九州沿岸、濑户内海、日本海方面、太平洋方面的主要港湾、航线布设了磁水雷4472颗、音响水雷3027颗、磁水压水雷3204颗,共计10703颗。
 对此,各镇守府、警备府所属的日本海军扫雷部队全力实施了扫雷工作,但到战争结束之前能处理的是4157颗,还有6546颗感应水雷被留到战争结束时。
 日本海军扫雷部队因为美军投下的水雷大半是磁性水雷,不能使用钢制的扫雷艇,只能使用非磁性的木制船体的巡逻特务艇、驱潜特务艇装载必要的扫雷机械材料进行扫雷作业,战争结束时的兵力是二六队,约一三○艘,主要实力是驱特,巡特。
 这些扫雷部队在8月15日以后,为疏浚航线继续实施扫雷作业,而19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出普通第一号命令,9月3日发出第二号命令。
 据此,海军战斗舰艇被同盟国军接收,但是关于扫雷舰艇的指示是解除武装后补给所需燃料「对扫雷业务有用可以保存,通过同盟国军最高司令官指定的代理海军代表的指示,实施扫雷作业」。
 盟海军进驻日本后,首先由大量的扫雷舰艇实施主要港湾的扫雷工作,日本海军扫雷部队也进行了配合,但那不过是仅仅一部分海域,并且日本近海对盟国舰船航行也是极其危险的海域,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实施扫雷工作,尽快疏浚航线。
 根据这个指令,扫雷部队于9月1日暂时中止扫雷工作,策划整备扫雷态势。扫雷部队除了大战中活动的驱特、巡特以外,还编入海防舰、扫雷艇、驱潜艇、布设特务艇等各种舰艇,其实力三四八艘,人员10000名,扫雷有关人员全部是海军军人,20年10月时的从事人员是将校773名,下士官兵9227名。
 9月中旬,横须贺、吴、佐世保各镇守府及大阪、大凑警备府的扫雷部队,通过各自的当地美海军代表的指示重新开始了扫雷工作。日本扫雷部队被置于美第五舰队第52特混部队指挥官的指挥监督下,有组织的实施扫雷工作。9月18日,在海军省军务局设立扫雷部,10月10日作为下级组织,设立了地方扫雷部六处,扫雷支部一七处。
横须贺扫雷部,吴扫雷部,佐世保扫雷部,舞鹤扫雷部,大阪扫雷部,大凑扫雷部;
横须贺支部,吴、德山、下关、佐伯、仙崎各支部,佐世保、博多各支部,舞鹤、境、敦贺、伏木、七尾、新泻各支部,伊势、大阪各支部,大凑支部。
 残留在日本近海的水雷是系留水雷55347颗,感应水雷6546颗,日本海军布设的系留水雷布设位置明确,用钢制舰艇可也扫雷的缘故,大量投入海防舰、扫雷艇、驱潜艇等实施扫雷,21年8月27日完成了扫雷。
 彻底弄清困难的是美海军投放的感应水雷,特别是磁性水压水雷没有有效的扫雷方法。木制的驱特、巡特对磁性水雷的扫雷采用了通电式扫雷工具。日本海军的五式扫雷具二型的情况下,驱特或巡特三艘一队,三艘艇用扫雷用电缆拖航,各艇距离100米展开,一边拉电缆拖航,一边通过正·负电流形成磁场,磁性水雷工作爆破。但因为水雷安装有回数起爆装置,需要连续十多次同样的海面扫雷。
 12月22日,美海军为扫除磁性水雷、磁性水压水雷,发出了整备试航船的指令。
 试航船是由实船在水雷布设海面航行、爆破水雷的危险任务的船舶,根据美海军的指示,“东亚丸”(ITL型油船,20860吨)、“桑荣丸”、“わかくさ丸”(2TM型油船,6145吨)、“荣昌丸”(2A型货轮,14280吨)四艘实施了装备远距离遥控机械,乘员的安全保护对策,装载保持浮力的压载等改装工程,从21年2月上旬起在濑户内海进行试航任务。
 美海军作为磁型水压水雷对策,设计了试航筏子。试航筏子是排水量4575吨、全长约48米、宽度19·5米的巨大钢制筏子,安装通电线圈,通电、拖航时海底产生所需的水压差和磁场,爆破磁性水压水雷,在日本组装了Ye-1204、Ye-11205二艘,自21年4月25日起由二艘海防舰拖航开始试航。
 可是在实际运用时操作很困难,实用上也有问题,7月26日,被中止使用,以后试航专门由试航船进行。
 昭和20年11月30日,陆军省、海军省被废止,变成第1、第2复员省,扫雷业务成为第2复员省总务局扫雷课所管。21年6月,复员省被废止,复员厅第2复员局继承扫雷业务等组织,机构上有的变化,但扫雷业务没有休息而继续,音响水雷、水压水雷于21年2月左右自然消灭,只留下磁性水雷。
 22年8月14日,第一次扫雷工作结束,继之第二次扫雷工作开始了。到23年1月1日复员厅成为废厅,扫雷业务被转移到运输省管理,随着扫雷工作的进展,各地方扫雷支部的舰艇、人员也缩小了。
 任务结束的海防舰、扫雷艇、驱潜艇等的旧海军舰艇逐步被转为特别保管舰,扫雷支部也逐步解散,只剩下下关扫雷支部。
 紧接着战争结束,三四八艘,人员10000名阵容开始活动的扫雷部队于22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四五艘(试航船二艘、特设扫雷艇一艘、驱潜特务艇一七艘、巡逻特务艇一三艘、杂船、拖船等一二艘),人员1508名(将校184名,下士官兵1324名)。
 23年5月,海上保安厅成立,海上保安厅继承了扫雷业务,通过「日本海军扫雷部队」决死的疏浚航线活动,27年6月之前日本近海的主要航线180处被疏浚,逐步宣告安全的、和平的海回来了,但不可忘记那个背后是损失三○艘扫雷舰艇,殉职者77名,重伤和轻伤者200名的宝贵牺牲。
 扫雷业务于27年8月,随着海上自卫队的前身——保安厅警备队成立同时被移交到海上自卫队,现在日本海军扫雷部队的传统和技术也被海上自卫队扫雷部队延续继承。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如果插楼了,可以删掉)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战的德国BB有被分的
二战的意大利BB也有被分的
为何日本的BB CV就不能被分
美国英国都不想要
所以就不想给苏联
索性都拆掉?
[url=http://weibo.com/u/188012724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880127247/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国外的“复员运输”

 由于战败,最紧急的问题是撤回在国外的军人、文职人员。把在南方各地的数百万人和在太平洋孤立各岛上的频临饥饿的大量军人、文职人员刻不容缓的运输撤回。
 运输工作应该由商船进行。可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丧失了巨大数量的船舶,特别是昭和20年春,B-29水雷投放的水雷使残存船舶的大部份沉没,或搁浅,或损伤置之不顾,海上运输实质上中断,几乎也没实施本来就出现故障的老龄船和战标船的修理。
 而且加上造船所的荒废,如果不预估处于是不是能修理的状态,复员运输的目标无法实现。
 美军看到这个状态,借给了自由型船和LST各一○○艘用于撤回,但无论如何也不赶得上初期的从南方孤岛和从大陆的返回运输,只能由勉强避免沉没的海军舰艇开始了撤回运输。
 大到航空母舰,小到特务艇,约一五○艘海军舰船从事了运输。主要是航空母舰“凤翔”、“葛城”,巡洋舰“鹿岛”、“北上”、“八云”,驱逐舰“雪风”以下二八艘,海防舰约半数六一艘,运输舰一○艘等。
 全部运输舰当然完全撤去兵装,这些舰艇在战争结束的同时失去了作为军舰在国际上的资格。因此完全受盟军的指示,其行动和一切有关事项,全都在盟军的命令下进行,不分巨细报告,等待指示。
 大体上以航空母舰、巡洋舰及驱逐舰,优先进行南方孤立各岛撤回,21年到了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等,从拉包尔的撤回从21年4月左右开始,首先由月型驱逐舰进行。从菲律宾返回的航空母舰一次在飞机库里满载约3000人回国。
 华南、台湾等使用中型驱逐舰、海防舰等,也使用了续航力小的“八云”等。不用说,在韩国当然使用了小艇。
 特别运输舰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故,军舰或者遇难,有时还发生常识外的事情。二万吨的航空母舰“葛城”,被直击弹损伤了飞行甲板,应急修理后,将飞机库和乘员居住区的一部份提供给归国者,一次能运送约3000人。
 然而以这种状态在从菲律宾的归途上,摇摆角度超过30度以上,航行上感到困难,有时还产生主锅炉的启动水不足,这艘巨舰一时在海上原地不动。
 杂务船“栗桥”是在各军港地之间的联络,21年春在浦贺船坞的码头修理中,不留神烧空了锅炉,锅炉管道全部报废。海防舰116号于20年11月28日,在鹿儿岛县枕崎搁浅损失,还有其他如下的事故。
 海防舰“国后”在运输的归途到横须贺航行中,于21年6月4日在静冈县御前崎触礁给,最终被放弃了。
 驱逐舰“神风”在接到“国后”触礁的通知后,从横须贺出港救援,6月7日在相近的地点触礁严重损毁。
 运输舰“第20号”于21年9月25日,在澎湖列岛吉贝岛中破放弃。
 特别运输舰乘员很是辛苦,原来不是运输用的海军舰艇满满地装载了归国的官兵,航海中会十分幸苦。特别是南方极为炎热。通风、冷却也不完备。而且看到的是左右摇摆、疲劳不堪、扛着有限物品的上岸者走路的悲惨景象。
 最初的归国者因为营养不良,从外表看消瘦的人很多,随着运输逐渐发展,从状况较好方面的归国者还多出些精力。
 复员运输的返回港,横须贺地区是久里浜、浦贺,舞鹤地区是西舞鹤港,佐世保地区使用针尾方面,接受方便的旧军港本身由盟军使用,特别运输舰完全不能利用,只能选择没有水雷和沉船障碍的地方。
 这样的军港首先没有邻接地问题。可是从韩国方面的回乡港博多,从台湾及菲律宾、中国方面的回乡港鹿儿岛的话,使用这些港的特别运输舰的进港非常频繁,不能完全整备,任意使用的结果,故障也变得多。作为对策,使用不能航行的军舰固定系留作工作舰,全都作为特别运输舰处理。
 从事工作舰任务的军舰是以下三艘。
 巡洋舰“北上”(在鹿儿岛)  在20年7月下旬对吴港地区舰船的大空袭中,于早濑水道入口遭受到近矢弹,两舷的主机损伤不能航行。20年末,拖航至鹿儿岛,成为工作舰。工作舰任务结束后,21年末在三菱长崎被拆卸。
 驱逐舰“冬月”(在门司)  20年8月21日在门司触雷,舰尾严重毁坏。虽避免了沉没,但这个缘故后部兵员室从舰尾被切断,无法航行,在该地作为工作舰任务。门司港当时是扫雷舰的主要工作地。
 22年,返航至佐世保,经佐世保船舶之手拆卸了船体的一部份,上甲板以下于23年变成若松港的防波堤。
 运输舰“第174号”(在博多)主机器损伤,不能航行的样子被使用了。22年被拆卸,船体的一部份应该成为浮桥。
 昭和21年中期可以看到复员运输的顶峰,秋天以后,逐步结束任务的军舰随时按指令解除运输舰籍,大概22年初大多数舰作为特别保管舰,被系留在旧军港地横须贺、佐世保及舞鹤,等待未来命运的指令。
 “凤翔”、“葛城”、“鹿岛”、“八云”、“长鲸”、其他的大型军舰,在这之前,按盟军指令已开始拆卸处分。
 22年4月,美远东海军司令部就有关特别保管舰的赔偿交付发布了指令。九二艘特别保管舰分成四组,抽签之后,交付给美、英、苏、中四个国家,自22年7月1日到10月3日,分四次交付。
 交付给美国的军舰几乎全被拆卸,一部份交给了中国。给英国的军舰在新加坡交付,一部份被拆卸了。给苏联是在纳霍德卡交付,中国是分别在上海、青岛交付。
 由此,旧海军舰艇一部份留在海上保安厅,结束撤回业务和扫雷后消失了舰姿。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交给盟国的日本舰艇

  一个国家在战败的同时,其残存的海军舰艇被交给胜利国接收,是自古以来战争结束后要处理的主要事项之一。第二次大战中停战的意大利例外,无条件投降的德国和日本,战后其军事机构完全被解散,残存的海军舰艇当然不是全部交给盟国方面,就是被拆卸处分,其大海军也完全消失。
 关于日本,关于残存舰艇的处分,全部根据盟国方面的指示实施,但实施前必须采用其舰艇进行二个大的操作。即运输任务和在日本沿岸及近海的扫雷工作。
 对前一个任务,投入了残存舰艇中可以远洋航行的舰艇大半,其中例外的有被美海军早期接收,供给比基尼的原子弹实验的十字路口行动(十字路作战)的战列舰“长门”和轻巡洋舰“酒匂”。
 战争结束时,“长门”是在横须贺,作为唯一可航行的残存战列舰。在战争结束前的7月18日,由于空袭舰桥部被炸,并且在这之前,即进入昭和20年后成为伪装舰,除了高射炮和机枪,撤去了各种设备和一部份上部结构,因燃料不足放弃航行被系留。
 “酒匂”作为阿贺野型轻巡洋舰的四号舰于昭和19年末竣工,但没有投入实战的机会,进入昭和20年后在舞鹤方面被伪装保存,完全无伤迎来了战争结束。当初,“酒匂”也将投入复员运输,被盟军指定为复员运输舰,昭和20年10月5日除籍后,撤去了兵装等,但到翌年2月被供给比基尼原子弹实验,昭和21年2月25日被解除特别运输舰的指定,向横须贺返航。
 十字路口行动于昭和21年1月经总统批准决定正式实施,随之选定了“酒匂”。“长门”和“酒匂”于昭和21年5月左右离开日本,不像其他的美海军的靶舰艇一样地集结在夏威夷地区,而是去了现场。
 “酒匂”在同年7月1日的空中爆炸(A试验)中沉没,“长门”于7月25日的水中爆炸(B试验)后,经过四天也沉没了。
 另一方面,关于潜水艇与飞机,同样为盟联军方面最先接收,按命令解除武装到各军港集结。这其中潜水航空母舰伊400、401、14潜三艘在作战途中迎来战争结束,在海上向美舰艇投降,返回到横须贺,美海军在昭和20年9月15日将这三艘除籍,翌年1月从佐世保驶向夏威夷,实施各种调查。
 同样,吴港地区的水中高速潜伊201、203二艘于11月30日被除籍,翌年1月左右由美军舰拖航驶向夏威夷。
 美海军对以上五艘的技术显现兴趣,因为要特别调查便驶向夏威夷,伊400潜上的水上攻击机飞机库、伊201潜的水中高速性,对战后的美潜水艇具有某种参考作用。关于这五艘也有驶向美本土这样的说法,但驶向地自然是夏威夷,存在着在夏威夷系留中的伊400型潜的照片。
 各种调查结束后,这五艘在夏威夷附近被海没处分,好象还留着伊400型潜被鱼雷吉沉的彩色的16毫米电影,但日期不清楚,不像德国的U2513和U3008一样被部队使用,早期就被处分。
 这以外的潜水艇,象其他水上舰一样,因为没被用于复员运输和扫雷,昭和20年末左右被命令在佐世保地区集结,翌年4月大半海没死处分。4月1日在五岛附近,伊36、47、53、58、156、157、158、159、162、366、367、402,吕50,波103、105、106、107、108、109、111、201、202、203、208潜共计二四艘爆破沉没处分,残存的军舰也在各地全部海没或爆破处分,这全部在昭和21年前半实施。
 前述的复员运输和扫雷任务也于昭和21全年大致完成,终于实施了残存舰艇最终向盟国方面的交付。盟国方面称被指定交付美、英、苏、中四国的舰艇为特别保管舰,驱逐舰以下约一五○艘于昭和21年夏天以后,在各地开始集结。
 这些作为赔偿被交付给四个国家,但实际希望交付的只是苏联和中国,对美、英来说要加强本国的舰艇这点上,完全不期待这些。
 最终成为交付对象的舰艇是:布雷舰一艘、驱逐舰二六艘、海防舰六七艘、运输舰八艘、鱼雷艇一艘、敷设艇及特务敷设艇一○艘,扫雷艇及特务扫雷艇一四艘,驱潜艇五艘,给粮舰三艘共计一三五艘。这些通过抽签分成四组,分配给这四个国家,交付地美国为青岛,英国为香港或新加坡,中国是上海,苏联是纳霍德卡。
 交付舰艇全部集结在佐世保,分成昭和22年7月1日,7月26日,8月25日,9月30日~10月1日四次,面向各地的交给地平安地结束了交给。在交付时是兵装全部被撤去的状态,还有在前面的复员运输时,临时设置的后部结构等也被全部撤除。
 但先为使叙述米,英没具有实际内容地期望着这样的交给,米,英,分配军舰的约半数在日本国内被卖掉,在日本被拆卸处分。再有分配给美国的一部分被返还给日本方面。
 被交付的驱逐舰中包括大型的四艘月型和“雪风”(中国)及特型的“响”(苏联),交给美国的月型“花月”暂时被给予美海军舷号DD934,但一般认为早期就被处分了。
 在中国,由于内战,交付舰艇分别到了中共方面和国府方面,其中一部现在还是在工作。
 除了以上以外,战争结束时,在国外的舰艇大半被中国(上海)、英(新加坡)、荷兰(爪哇、苏门答腊)等在当地接收,主要有在新加坡的重巡洋舰“妙高”和“高雄”。再有河川炮舰也全部交付到中国方面的手上。
 特例有大战中被日军接收的联军方面的舰艇。有名的是昭和17年在苏腊巴亚与浮船坞一起沉没的美驱逐舰“斯图亚特”(DD224),打捞后日本海军作为巡逻艇第102号在大战中使用着。
 战争结束时,本舰在吴港被交给美海军,因为大战中竣工的护卫驱逐舰已经继承了其舰名,仅仅被称为「DD224」,昭和21年3月返航到旧金山,以后在该地作为实舰被沉没。同样的例子有巡逻艇第101号(英驱逐舰“”)和“阿多田”(中国炮舰“逸仙”)等。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门和陆奥还不如瓜岛时,晚上冲进铁底湾和美国人拼了!不管时对海作战还是轰击机场,感觉就算被击沉的雾岛也比陆奥自爆和长门吃原子弹光荣的多!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42 , Processed in 0.0207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