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2158|回复: 11

大和型各设计方案和建造经纬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8-18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昭和5年达成的伦敦裁军条约,决定到昭和11年度末之前不实施建造新型主力舰。在日本海军的有关人员之间,从该条约达成之后就秘密开始了有关下期主力舰的研究,中心就是军令部。
 当时军令部的想法,想要与假象敌美海军主力舰的数量对抗,国力方面不可能,倒不如建造少量远远超过美舰威力的超战列舰,以质量的优势对抗。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装载46厘米炮(18英寸炮)或者以上的巨炮,防御能承受同样炮弹的命中,同时发挥30节以上速度的战列舰。
 传统上日本海军对主力舰采用的方针是,经常率先采用超时代水准的大口径炮,再有在速度方面也比对方的主力舰快速。所以产生出上述的强兵装、高速度的主力舰的设想是很当然的。
 大正时代的八八舰队计划已经进行了常备排水量47,500吨、速度30节、46厘米炮八门的战列巡洋舰(实际高速战列舰)的设计,还试制了试验用的49厘米炮(19·3英寸炮),新主力舰的设想伴随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预见。
 当然,这样的主力舰在排水量和舰炮上触犯了华盛顿公约的限制,在条约废弃前没有建造前途。
 认为建造数艘这样的超战列舰,美海军不能对抗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巴拿马运河宽度的规定。这条运河的宽度是110英尺,能通过这里的舰船的最大宽度是108英尺(32·9米),左右需要至少各1英尺的富余。
 即使是以丰富的国力自豪的美国,为太平洋、大西洋两洋常备不同的主力舰队,也肯定不可能实行(当时考虑)。因此美国的主力舰必须通过巴拿马运河在两洋行动的可能性很大,为此,船体宽度不能在108八英尺以上。从船体宽度108八英尺的条件中,能实现最大限度怎样的强有力战列舰?
 我造舰技术层面的讨论结果,如果装载18英寸炮,施加与此相称的充分防御,而且适合近代战列舰的高速度,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那么哪种程度性能的战列舰能实现?
 估算装载46厘米45口径炮,给予充分的防御力,速度23节范围,排水量(2/3状态)和主炮九门装载舰6万吨,一○门装载舰6万3千吨。另一方面,如果装载40厘米50口径炮,一二门装备舰和施加与此相称的防御,排水量5万吨,但速度只不过23节。九门装备舰重视高速度的设计(高速战列舰方案),能够是5万吨33节的军舰,但这种情况下,推定防御不得不轻度止步。
 即如果打算建造23节以上速度战列舰的情况,首先不可能实现攻防走平衡的46厘米炮装载舰,美海军今后将不得不整备40厘米炮舰。对此,日本海军的立场是,不受船体宽度制约,装载46厘米炮九门以上,具有充分防御力,同时发挥30节以上高速度的超战列舰建造是能实现。
 如果拥有二艘这样的超战列舰,在对美舰队决战时,首先从美舰射程外的远距离以我46厘米炮舰炮击给予大打击,此后“长门”、“陆奥”以下的战列舰群也参加战斗消灭敌人。这就是军令部描绘的草图。
 根据这样的想法,在军令部的有关人员之间,从昭和8年开始对下期新型战列舰的要求性能·要目,作具体地研究。同年秋负责部将设想的草案传达如下。
 排水量约5万吨,速度30节以上,防御上2万~3万8千米对现存40厘米炮弹命中绝对安全,同时对炸药量5000公斤鱼雷一○条命中也安全,建造数量二艘。
 这个构想,一般认为是军令部对大和型要求的出发点。
 对应这个军令部方面的设想,舰政本部方面也开始草案的粗略讨论,第四部计划主任藤本喜久雄造船少将向昭和9年2月召开的第二回军备限制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草案。内容如下。
 基准排水量50,000吨,公试排水量60,000吨,全长290米,主机柴油机140,000马力,速度30节,续航力16节12,000海里以上,兵装50厘米(20英寸)炮一二门(三联装四座),15·5厘米炮一六门,12·7厘米高射炮八~一○门,飞机三架,弹射器三座,防御上船舷钢板厚406毫米(倾斜17·5度),甲板钢板厚280毫米。
 一般认为加进这个草案的兵装、防御、速度等是不可能归纳成基准排水量50,000吨,藤本少将提交本案的本意现在已无法确认。不幸的是采用这个草案之前发生鱼雷艇“友鹤”的倾覆事故。根据责任,藤本少将被免除第四部计划主任的地位,这个草案此后也不会被更加具体的讨论。
 可是对于主炮,造兵方突然为采用50厘米炮奔走,首先是50口径的46厘米炮实用化,此后出现了50厘米炮适合的意见,但这没有被认可,决定下期新战列舰的主炮为46厘米炮。昭和9年夏,对吴兵工厂发出了试制46厘米炮的训令。
 建造装载46厘米炮的超战列舰,触犯了裁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于昭和9年7月坚持撕毁条约的方针,同年12月废除华盛顿公约,11年1月通告退出伦敦条约,获得了新战列舰建造的手续。
 昭和9年10月,军令部向海军省舰政本部正式地提出了新战列舰的要求项目。
 主炮46厘米炮八门以上,副炮15·5厘米三联装炮四座(一二门)或20厘米联装炮四座(八门),速度30节以上,防御力对主炮弹承受2万~3万5千米的战斗距离。
 以上是要求项目的内容,除此以外口头传达主炮像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一样全部集中配备在前部的要求。再有当时军令部一课(俗称作战课)成员中泽佑中将的回想,昭和8年末军令部的构想,排水量3万5千吨,46厘米炮联装四座,速度35节。不过这个排水量有关的兵装、速度的军舰不可能成立,推测笔者记忆的吨数是不是有差异。
 这个军令部方案把重点放在炮力和速度,特别是速度。设想要求新战列舰将来与1万吨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共同进行海上机动作战,这个想法确实是卓见。
 当初希望35节,但由于造船技术上不可能的理由而放弃。在32节无论如何是必要的,30节以下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考虑下,要求了上述的速度。
 新战列舰的讨论·设计,由第四部基本计划主任福田启二造船大佐(当时)执行,已经成为预备役的平贺谨造船中将作为舰政本部嘱托进行了技术指导。因此,新战列舰浓厚地反映了平贺中将的设计思想。
 首先,进行了实现军令部要求的试设计。这个被称为基本计划番号A-140,公试排水量69,000吨,全长294米,主机汽轮机20万马力,速度31节,续航力18节8,000海里,兵装46厘米三联装炮三座(九门),15·5厘米三联装炮四座(一二门)。另外,防御对46厘米炮2万~3万米安全,主炮前部集中配置。但给了本案船型过大这样的评价,便研究了缩小船型的方案。
 从大和型完成状态的排水量来看,一般认为所谓船型过大不是吨数,而是船体的尺寸。再着这个评价是在军令部、海军省、舰政本部那个主动作出的,现在也好象不清楚。
 为了谋求缩小船型,只有在炮力、防御力、速度、续航力等一项目或以上项目降低要求值。连续约一年四个月讨论了一二个草案。昭和11年7月决定了被称作为A-140F5的基本计划方案,作为大和型战列舰的原案。
 这个方案,公试排水量65,200吨,速度27节,续航力16节7,200海里,炮兵装的装备数和防御力与A-140同等。即提出的是减低速度和续航力的计划方案。
 可以说这一年四个月,下期主力舰是纯战列舰、还是高速战列舰哪个重要的讨论时期,但重点是放在舰政本部方领导下的26~28节、施加充分防御的纯战列舰类型的讨论工作,落实到A-140F5方案。关于这期间的讨论经纬,参照另稿。
 然而随着决定新战列舰的速度27节,对军令部一课的负责成员来说是极为非本意的事情,由于这样变成不可能实施一直考虑的战术,进而判断不能完成国防的重大责任,中泽首席部员和富冈部员提出辞职被上司注意。
 一般认为作战部门的设想·要求作为军令部全体的一致意见没固定下来,加上对“友鹤”、第4舰队两事件的反省,舰政本部对速度30节没有很强烈要求的理由。
 日本海军认为无条约时代美国建造的新战列舰速度是24节左右,如果那样,判断27节也可以吗。
 然而美国变更以前的方针,迎接无条约时代后致力于提高战列舰的速度,完成的北卡罗来纳级及南达科他级的速度28节。这是违背日本海军预想的严重事态,原来所坚持的超过敌舰速度的主力舰的方针分崩离析,反过来大和型速度低了一节。
 看太平洋战争推移的话,如果大和型是30节以上的速度,肯定能有为战局做出贡献的场面。作战部门的重大要求,没看见实现就结束,这就是当时的经过,普遍认为还需要试着研究。
 就这样决定的新战列舰大和型,在条约之后的③计划中实现了二艘建造,这里日本海军实现并完成了昭和8年以来的设想。
(参考文献∶战舰大和/松本喜太郎著,海军中将中泽佑/中泽佑出版会编辑,孕育了战舰大和的人和时代/内藤初穗(杂志世界的舰船刊载)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发表于 2013-8-1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大和有点浪费吨位……都浪费在哪里了?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8-19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8-18 22:37
都说大和有点浪费吨位……都浪费在哪里了?


根据大神的说法(他们应该是用SPS模拟过),标牌5W就能搞定的事情,本子用了6W5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发表于 2013-8-19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517134622 发表于 2013-8-19 09:57
根据大神的说法(他们应该是用SPS模拟过),标牌5W就能搞定的事情,本子用了6W5 ...

可能是浪费在结构冗余上了?不知道,没有资料,希望大神出来说说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和型的各设计方案

 大和型战列舰的设计,在舰政本部嘱托平贺造船中将的技术指导下,由舰政本部第四部基本计划主任福田启二大佐和工作人员推进。
 昭和9年10月,军令部对军舰政治本部传达了对新战列舰的要求项目。内容如下。
 主炮46厘米炮八门以上,副炮15•5厘米三联装炮四座(一二门)或20厘米联装炮四座(八门),速度30节以上,防御力对主炮弹承受2万~3万5千米的战斗距离。再有这之外,还口头传话希望主炮全部集中配备在前部。
 以这些要求为出发点,讨论了新战列舰的各种草案,但前提是规定应该装载的主炮和副炮的性能。
 主炮被指定为46厘米炮,但没触及炮身长。因此是45口径炮还是50口径炮哪个成了问题。50口径炮比45口径炮炮击威力大很多,射程也长。不过炮塔重量方面45口径炮方够轻。研究各自的利害得失之后,决定新战列舰的主炮采用46厘米45口径炮。
 副炮考虑了三种情况,挪用最上型巡洋舰装载的15•5厘米60口径三联装炮,战列舰使用新制造的15•5厘米炮,重巡洋舰使用20厘米联装炮,讨论结果核心是挪用最上型的主炮,也包含使用新15•5厘米炮的情况,放弃装备20厘米联装炮。
 关于防御力,最大安全战斗距离也从军令部要求的3万5千米,降低到最大3万米为核心设计。
 到决定大和型的型式,做成了多达数十种的试设计案,其中被认可计划良好的有二○多种草案,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防御力按军令部要求的计划,昭和10年3月10日汇总。这个被称作基本计划番号A-150,主炮采用三联装三座,像军令部希望的那样,全部集中在前甲板配置,想必是汽轮机推进,速度31节,结果公试排水量69500吨,吃水线长294米。
 这从军舰的运用上,再从建造设施方面,判断船型都太大(船体尺寸太大吧),此后,制作了船型缩小的各种草案,加以讨论批评。
 最初阶段的计划,从A-140计划汇总到20天后的4月1日这期间,有A-140A系列,A-140B系列,A-140C,A-140D各方案。这些为4月召开的高等技术会议上采用,供给比较讨论。
 A-140A系列=采纳军令部的要求,一个是主机为燃料消耗量少的柴油发动机和汽轮机并用方式以缩小船型,速度30节的高速战列舰方案。一个是采用柴油机,增大续航力18节9200海里。全都是公试状态排水量68000吨,吃水线长277米。
 A-140A,三联装炮三座前部集中配置(九门)方案。A-140A1计划主炮门数与A一样,前部三联装炮二座,后部一座。另一方面,A-140A2方案是联装炮四座(八门),前后各二座配备。
 A-140B系列=这个方案主机是柴油机,速度降低为28节,船型比A-140A系列缩小,公试排水量60000吨,吃水线长247米。讨论的炮配置与A-140A系列一样,A-140B方案在前部集中三联装炮三座。A-140B1计划前部三联装炮二座,后部配置一座,A-140B2草案是主炮八门、前后分别装载联装炮二座。
 A-140C=这个方案是将A-140B的速度降低到26节,船型而且缩小,概括成公试排水量58000吨。
 A-140D=这是把A-140B的防御力改成对40厘米炮(战斗距离一样),另一方面,速度提高到29节,可以说是轻防御(与主炮比较)的高速战列舰,公试排水量55000吨变轻。
 以上各方案在昭和10年4月的会议上讨论,虽说缩小了船型,速度30节的A-140A系列方案仍被认为过大,以后进行了重点大致放在速度26~28节的纯战列舰类型讨论上。
 可以说昭和10年4月时期,军令部放弃了30节或以上速度的高速战列舰,防御力上把最大安全战斗距离从3万5千米改成3万米。一般认为这是不是成为一个转换点。
  以后的讨论阶段,从昭和10年5月到8月末,这时期把重点放在速度26~28节的纯战列舰类型草案上。当时的方案,全都是柴油机和汽轮机并用,把两者的输出份额改为大体上同等,再着为了缩小船型,按军令部要求削减续航力;在防御力方面,最大安全战斗距离2万7千米的方案,大概上是讨论的对象。
 A-140G=修正A-140A,改主机为柴油机和汽轮机并用,速度28节,续航力下降到18节8000海里,公试排水量65883吨,吃水线长273米。
 这个方案于昭和10年5月25日计划,在这基础上,还研究了多个缩小船型的草案。
 A-140G1-A=A-140G除攻击力以外,速度26节、续航力16节,防御力上安全战斗距离2万~2万7千米等项目有很大下降的方案,得到的结果是公试排水量61600吨,吃水线长245•5米。主炮在前部集中三联装三座,与目前为止的方案有不同,3号炮是向后的。
 A-140G2-A=A-140G1-A的防御力,但船型缩小的方案。得到结果公试排水量63400吨,吃水线长262米。
 A-140F=主炮八门的方案,联装炮和三联装炮各一座背负式配置在前部(联装炮在前),后部装载三联装炮一座。速度28节,续航力16节7200海里,防御力是战斗距离2万~2万7千米,公试排水量60350吨,吃水线长247米。
 A-140I=平贺造船中将强烈推荐,主炮一○门,三联装炮、联装炮各二座混载方案,前后联装炮、三联装炮各一座背负式配置(联装在下)。速度28节,续航力16节7200海里,防御力是安全战斗距离2万~2万7千米,公试排水量65010吨,吃水线长268米。
 这个方案是前后均等配置联装炮、三联装炮,从重量分布方面、射法上被认为是有利的,但制造二种类主炮塔没有充裕的时间,转告不采用。
 A-140J系列=这个是与军令部要求有差异、主炮采用40厘米50口径炮的讨论方案,防御力当然也是承受40厘米炮弹的命中。
 A-140J0=是40厘米三联装炮三座(九门))方案,与A-140G1-A同样全部集中装载在前部,3号炮配置向后。
 速度27•5节,安全战斗距离2万~2万7千米,当然船型变小,公试排水量52000吨,吃水线长242米。
 A-140J2=是将A-140J0的速度提高到29节的方案,续航力18节6000海里,公试排水量54000吨,吃水线255米。
 A-140J3=是40厘米主炮增加到一二门、三联装炮各二座在前后配置的方案。速度28节,续航力及防御力和A-140J0相同,只是攻击强力化后船型增大,公试排水量成为58400吨。因速度的关系,吃水线长252米,比A-140J2短。
 A-140k=这个也是装载40厘米50口径炮塔的方案,但计划三联装炮二座和联装炮一座共装备八门,全部集中在前部(1号炮联装)。作为速度24节的低速战列舰被讨论,续航力16节6600海里,防御力与A-140J0相同。
 这个计划是被讨论的各方案中船型最小,公试排水量50059吨,吃水线长221米。
 在新战列舰的计划阶段,当时的舰政本部部长岩村清一中将提出意见,采用46厘米45口径炮比40厘米50口径炮倒不如更利。上述的A-140J系列和A-140k据此进行了探讨。
 以上的讨论经纬很明显,在新战列舰的设计时,我造舰技术集团全力以赴尽可能缩短船体的长度,判断船体太长防御计划不能成立。
 根据到昭和10年夏为止的讨论结果,军令部要求的主炮全部集中配置方式,在重量分布、弹火药库的配置、防御区划的长度、视野、爆炸气浪等方面不一定有利,下判断只有装备同样的主炮塔三联装炮塔三座(九门),配备前部二座,后部一座这个是最好。
 据此,从昭和10年9月到10月,研究了前部三联装炮二座,后部一座的草案,确定了最后决定方案。以下介绍最后阶段的各方案。
 A-140F3=与A-140A1和A-140B1相同的方案,前部46厘米三联装炮二座,后部一座,强化安全战斗距离2万~3万米的防御力,速度27节,续航力16节4900海里,成为公试排水量61000吨,吃水线长246米的军舰。
 A-140F4=增大A-140F3续航力的方案,16节7200海里,公试排水量62545吨,吃水线长248米。这个方案于昭和10年10月5日计划,看作攻、防、走同时最平衡,被认为是最后的计划方案。并且于10月17日提交给海军高等技术会议,接受审查,正式被承认为新战列舰的基本计划。
 A-140F5=根据决定的基本计划,从昭和10年11月着手实施详细设计,11年7月归结。这个设计计划吃水线长253米,比A-140F4长若干,公试排水量增加到65000吨。这个被认为是大和型战列舰的原案。
 A-140F5在昭和11年7月20日进行了审议决定,但此后担忧主机系统用柴油机•汽轮机并用、正锐意开发的舰本式一三号内燃机(柴油机)的实用性不消化,昭和12年3月中止采用柴油机,全部改成汽轮机推进。
 A-140F6(最后方案)=上述一样的过程,12年3月汇总了全部主机为汽轮机的设计计划。A-140F5柴油机是6万马力,汽轮机是7万5千马力,共计13万5千马力,本方案变更成汽轮机15万马力,公试排水量增大到68200吨,吃水线长256,长了若干。
 于是决定了大和型战列舰的详细计划,但此后排水量稍稍增加,完成时基准排水量65000吨(增加1000吨),公试排水量69100吨(增加800吨)。
(主要参考文献∶战舰大和/松本喜八郎著,日本军舰史稿/远藤昭编辑,孕育大和型战舰的人和时代/内藤初穗•杂志「世界的舰船」刊载,丸特刊No.52)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8-3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对炸药量5000公斤鱼雷一○条命中也安全
------------
多了一个0,这数字太恐怖了一点。

可是对于主炮,造兵方突然为采用50厘米炮奔走,首先是50口径的46厘米炮实用化
------------
这一句如何理解?可否贴出日语原文?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子用了6W5,工业基础不行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浪费吨位可能和第四舰队事件之后战舰设计趋于保守有关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花火~ 发表于 2014-3-7 19:12
说浪费吨位可能和第四舰队事件之后战舰设计趋于保守有关

是的...巨大的结构冗余..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花火~ 发表于 2014-3-7 19:12
说浪费吨位可能和第四舰队事件之后战舰设计趋于保守有关

大和在设计阶段的要求可是要从倾斜20度一直掰到垂直状态的,冗余方面不大就怪了。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Clemens_Yaeger 发表于 2014-3-23 14:01
大和在设计阶段的要求可是要从倾斜20度一直掰到垂直状态的,冗余方面不大就怪了。 ...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真是本子的特色啊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花火~ 发表于 2014-3-23 21:10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真是本子的特色啊

东亚民族的共同尿性。不过作为超-战舰,这样的超大复原能力是必要滴。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24 , Processed in 0.0255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