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1473|回复: 35

条顿骑士级侦察巡洋舰

[复制链接]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9-1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4-7-24 18:43 编辑

本舰运用史实的新式子系统,完全取代史实驱逐舰、巡洋舰和袭击舰,实施更强的防空、侦察、反潜和破交。







基本数据:
标排:5000吨(不含特殊任务时堆放在甲板上的备用深弹、水雷、鱼雷、导弹)
满排:6400吨
全长:150米
水线长:145米
宽:15米
型深:7.5米
标准吃水:4.15米
正常吃水:4.70米
满载吃水:5.25米
方形系数:0.558(正常吃水)
动力:10台MAN柴油机,额定95000马力,过载114000马力,最高航速38节。
载柴油1200吨,航程10000海里/20节。

重量分配:(以防空型为例)
舰体:1600吨
装甲:900吨(装甲也参与结构,总结构等效于2000吨以上)
柴油机组:1600吨
辅助机组:200吨
武器:350吨(含武器装甲)
弹药:200吨(不含特殊任务时加装的备用深弹、水雷、鱼雷、导弹)
其它:150吨
(标准排水量5000吨)
柴油:1200吨
其它:200吨
(满载排水量6400吨)

装甲:
主装甲带长123米,占水线长度的85%,含横向装甲带周长255.6米,弹药库外侧高3.3米,动力舱外侧高5.5米,为厚度60mm的Wsh装甲(共1135平方米,545吨)
水平装甲为厚度30mm的Wsh装甲(共计1483平方米,356吨,代替水密甲板)
舰首水线装甲为30mmWw装甲(共计114平方米,27吨,代替船壳,重量计入结构)
内部横向隔舱壁为厚度10mm的Wsh装甲,14道,均高6.4米,均宽13米(88吨,代替水密舱壁,重量计入结构)
炮塔正面60mm,侧面20mm、后部20mm、顶部20mm、底部20mm(重量计入武器)
输弹管井60mm(重量计入武器)
鱼雷发射管10mm(重量计入武器)

防护思想:
在1920年代后期至1940年代前期,只有德国能够在军舰上全面使用焊接技术,这使得德国轻型军舰也有了布置装甲的条件(例如S-100级鱼雷艇也拥有装甲)。结构全焊接能使轻装甲和舰体结构更好的成为一体,该舰的30水平装甲、60mm舷侧装甲和10mm内部横向隔舱装甲将与舰艇的梁系、肋系和龙骨构成整体力学系统,最大限度的增加该舰结构强度和使用耐久性。60mm侧面装甲和30mm水平装甲足以在正常距离抵挡127mm以下的穿甲弹和203mm以下的高爆弹,能保证在与敌驱逐舰作战时获得绝对优势,而遇到装备150mm以上火炮的敌舰时,则利用航速优势脱离。在对抗水下攻击时,该舰没有设置TDS系统,但装甲覆盖面积很大,几乎整个水下舷侧面都覆盖有60mm装甲,可使中雷后破口较小。该舰的分舱设计可保证被命中两枚鱼雷后仍能保持至少1/5动力自行返航。

武器:
128mmL/61高平两用炮6—10门(防空型2联5座,其它2联3座)
40mmL/60博福斯防空机炮16门(4联4座)
20mmL/65防空机炮40门(4联10座)
六联533mm鱼雷发射器两具(仅侦察型和攻击反潜型有,其中侦察型携带88枚鱼雷,发射器内12枚,特殊任务时在甲板上另堆放76枚备用;攻击反潜型携带140枚鱼雷,发射器内12枚舰艇鱼雷,机库下另存放128枚航空鱼雷)。
三联防空导弹发射器两具(仅防空型有,最多携带66枚Hs117蝴蝶防空导弹,其中发射架上6枚,填装架上12枚,特殊任务时在甲板上另堆放48枚备用)
深水炸弹投掷槽两座(最大携带深水炸弹120枚。后部弹药库内储藏60枚;特殊任务时在甲板上另堆放60枚备用)。

观测:
蔡司3米基线测距仪4-6部(在每座炮塔上和前舰桥顶)
Wuerzbug-巨人雷达1部(仅防空型有)
Wuerzbug-D型雷达+蔡司4米基线测距仪联合防空火控系统1-2部(主桅楼,防空型2部,其它1部)
反舰搜索雷达1部(主桅楼)
探照灯1部(后烟囱)
反潜和鱼雷监听被动声纳2部(舰体两侧各一部)
导航和反潜主动声纳1部(首球内,可探测礁石)

航空器:
Fa-223F型多用途直升机1-8架(攻击反潜型8架,防空型1架)
Bv-138C远程飞行船3架(仅侦察型有)

价格:
每艘2500万帝国马克(国内和同盟内部采购价)
每艘3125万帝国马克(对战略合作伙伴售价)
每艘3750万帝国马克(对纯中立国家售价)






防空型:

该型舰专用于护卫舰队航母,携带有66枚Hs117蝴蝶防空导弹,其中发射架上6枚,填装架上12枚,执行远洋护航任务时在甲板上另堆放48枚备用。该型导弹射程32千米、射高10千米,两具三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能连续发射18枚。为保证安全,放在甲板上的48枚导弹平时不灌注燃料,吊运到填装架上才灌注,只能用于抵抗下一波次的攻击。导弹战斗部有不低于20mm的弹壳,普通航空机炮打不穿。该型安装有一部Wuerzbug-巨人雷达,用于追踪定位敌机,另两部雷达光学联合系统可同时指挥两枚导弹飞抵目标,该导弹装备声学感应近炸引信。由于防空导弹的初次运用,该型舰是有史以来防空能力最强的舰艇。但在Hs117蝴蝶防空导弹服役以前,本舰导弹发射器位安装的是鱼雷发射器,远程防空主要依靠10门128mmL/61高射炮。






侦察型:

该型舰主要用于伴随舰队航母并提供侦察,携带有3架Bv-138C远程飞行船,该机航程为4300千米,留空时间高达20小时,安装有1部探测距离达80千米的FuG 200 Hohentwiel雷达,昼夜都可留空侦察。由于拥有大航程、长留空时间、搜索雷达,该型舰的侦察能力不低于万吨以上的普通航空巡洋舰。






攻击反潜型:

该型舰用于代替史实德国驱逐舰的全部职能,包括反潜、运输、补给、搜救、夜间雷击任务,携带有8架Fa-223F多用途直升机,其中露天4架、机库内4架。Fa-223F是在Fa-223E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将原1000马力的BF323D-3发动机更换为1700马力的BMW801D-2发动机,增加了飞机容重,机内载油量增至1500升,航程增至900千米,留空时间增至6小时,同时弹药挂载量也增至1.5吨。该机安装有1门30mm机炮、1部“食雀鹰”红外夜视仪和1部探测距离达80千米的FuG 200 Hohentwiel雷达,另可选挂2枚航空鱼雷,或6枚深水炸弹,或36枚150mm火箭弹。由于可以空中悬停和垂直起降,该机在夜晚和阴雨天也能作战,是全天候的可靠航空器。执行反潜任务时,8架Fa-223F相当于至少4艘驱逐舰,加上母舰本身,相当于5艘传统驱逐舰。在执行运输、补给、搜救任务时,15米的宽大舰体上可以搭载更多物资和人员,Fa-223F的吊运重量高达1.5吨,运输方式比传统驱逐舰更灵活方便。执行雷击任务时,8架Fa-223F多用途直升机掠海攻击相当于8艘航速100节的鱼雷艇,一波次可投放16枚鱼雷,而同时该舰可保持在敌舰的火炮射程外,毫无危险。遇上有护航航母的运输船队,该舰会跟踪至夜晚才进行攻击,并利用航速优势在黎明之前脱离。在夜间攻击时,Fa-223F先利用FuG 200 Hohentwiel雷达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降低飞行高度,打开“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掠海接近目标,在5-10米高度上投掷鱼雷或发射150mm火箭弹。






Fa-223F多用途直升机
全长:12.25米
全宽:24.5米(含螺旋桨)
全高:4.35米
螺旋桨直径:12.0米
发动机:1700马力的宝马801D-2(原为1000马力的宝马BF323D-3)
空重:4000千克(原为3180 千克)
战斗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7325千克(原为4309 千克)
最大速度:200千米/小时(原为175 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150千米/小时(原为135千米/小时)
载油量:机内1500升,可挂两个750升副油箱(原为机内490升、副油箱300升)
航程:机内载油900千米,加上副油箱1800千米(原为机内载油437千米,加上副油箱700千米)
留空时间:机内载油6小时,加上副油箱12小时
升限:4875米
爬升率:4.5米/秒(原为4米/秒)
乘员:4人,其中驾驶员1人、炮手及设备操作员3人
载员:14名武装士兵(内部2个座位,每侧6个外置座椅,座椅上的士兵也可对地射击)
防护:自密闭油箱
      防弹挡风玻璃(仅下半部)
      8mmWsh 乘员舱底板
      6mmWsh 乘员舱侧壁(仅下半部)
      6-12mmWsh 乘员舱背板
设备:
    FuG 200 Hohentwiel水面搜索雷达1部
    “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1部
    航空探照灯1部
武器:1门30mm MK103 航空机炮(原为1挺15mm MG151机枪)
外挂:2枚725—810千克航空鱼雷
    或6枚250千克深水炸弹
    或36枚150mm火箭弹
    或14名武装士兵
    或1.5吨物资
    或2个750升副油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9-16 18:52 编辑

神器。膜拜之。


不过这个吨位,这个火力,这个防护,按德国传统,应当归入侦查巡洋舰之列。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德国取消驱逐舰,代之以八百吨之鱼雷艇与5000吨之巴氏侦查巡洋舰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面积露天导弹遭遇扫射易殉爆,感觉最好加个盖子。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悬臂式导弹发射架布置非常不合理,射界受到各种干扰。

完全无法理解导弹发射架前方布置的折线型挡板有何用意,若是导焰板,太大,若是防浪板,则完全没有必要。

导弹采用水平储放的方式也非常不合理,若是机械装填,则需要的轨道太长影响效率和可靠性。而且不利于维护,这对并不成熟的导弹而言是致命伤。

这种设计051改海标枪载舰的时候土鳖提出过,当时就让英国工程师们下巴掉一地。

一号发射架图示中未看见导弹库的存在,只能理解为借用二号发射架下方的弹库,这样效率更低。

建议立即更改成垂直弹库,典型例子有MK10式双臂发射架,用于发射标准式防空导弹,动作可靠,效果良好。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9-16 20:50
双悬臂式导弹发射架布置非常不合理,射界受到各种干扰。

完全无法理解导弹发射架前方布置的折线型挡板有何 ...

完全无法理解导弹发射架前方布置的折线型挡板有何用意,若是导焰板,太大,若是防浪板,则完全没有必要。

==========================

那是起重机……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16 21:21
完全无法理解导弹发射架前方布置的折线型挡板有何用意,若是导焰板,太大,若是防浪板,则完全没有必要。 ...


二号发射架的“起重机”我没办法在平面图上看到,而我认为巴掌不可能把导弹露天放,所以只能认为二号发射架附近他给我们看的是内构图。


一号发射架那个起重机悬臂长得也太过分了吧?而且也没画出葫芦或者做说明。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9-16 21:47 编辑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9-16 21:41
二号发射架的“起重机”我没办法在平面图上看到,而我认为巴掌不可能把导弹露天放,所以只能认为二号发射 ...


巴掌还真就把导弹露天放了,引用原文如下
        ——“三联防空导弹发射器两具(仅防空型有,最多携带66枚Hs117蝴蝶防空导弹,其中发射架上6枚,填装架上12枚,特殊任务时在甲板上另堆放48枚备用)”
这里建议大家强力吐槽……我觉得你的想法就比较好。

而巴掌的线图一贯的特色是——只有侧视图才看得见起重机。俯视视角一定要忘记画起重机,这才是特色。哈哈,说笑。但看上去基本都是这样子滴——巴掌又忘记画啦。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Bv-138C,乘员竟然有六人!这么一大票人上去做什么呢……难道三个飞行员轮流开,三个机枪手轮流值班么……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3-9-16 22:28 编辑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9-16 20:50
双悬臂式导弹发射架布置非常不合理,射界受到各种干扰。

完全无法理解导弹发射架前方布置的折线型挡板有何 ...


甲板上的导弹各自存放在推车上,填装时推运至起重机工作范围,由起重机吊运至填装架上,再由填装架的机械直线推到发射架上。嫌慢的话,甲板上那48枚就当不存在,光填装架和发射架上也有18枚可以快射,足够打散一个机群了。垂直弹库设计不出来,因为下面是柴油机舱和烟道层。

这两个导弹发射架位是用鱼雷发射器位改的,如此一来,船可以在导弹研发出来之前若干年就造好先用着,原10门128mm高射炮的火力也得到了保留,为此牺牲导弹射界我认为是值得的。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7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3-9-16 21:56
甲板上的导弹各自存放在推车上,填装时推运至起重机工作范围,由起重机吊运至填装架上,再由填装架的机械 ...

你可以考虑导弹装舰后拆除两个炮塔,改垂直弹库,中间的鱼雷取消改成导弹控制设备室,如果嫌浪费可以用来提高官兵生活条件或者增设中口径高炮等。

有了导弹,128炮驱散机群的压力要小很多,6门炮也勉强够用,而舰队的防空远界会可靠的大幅提升。

我觉得你的导弹版本应该是在b炮位和C炮位的两具垂直弹库的双臂发射架,6门128炮,原鱼雷部分增设一个导弹设备间和4-8门双联55mm高炮,这样远,中,近火力皆强,没有断层。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9-1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防空型的导弹部署位置不好~由于烟筒和雷达的存在,两座导弹发射器发射角度很小,而早期的防空导弹最大的要求就是射界开阔,因为你不能指望战舰为防空导弹射界而转向。而且雷达前面的那门主炮位置也太尴尬,既然是防空型战舰,那么就没有必要布置那么多主炮,我觉得应该把第二座、第三座和第四座炮塔全部砍掉,在第二和第四座炮塔的位置装防空导弹在船体中部则部署两座双联3寸级别的防空炮(88炮就可以)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9-17 09:08
防空型的导弹部署位置不好~由于烟筒和雷达的存在,两座导弹发射器发射角度很小,而早期的防空导弹最大的要 ...



本舰导弹发射角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糟糕,以2号导弹发射架为例,向前射角是19度(跨过机炮平台,只须避开烟囱),向后射角是17度(跨过C炮塔,只须避开雷达)。由于导弹会转弯,这和360度全向几乎没有区别。位于主桅楼前后的两座雷达光学联合系统分别负责前后半球制导,没有防空死角。

蝴蝶导弹是远程防空武器,只打机群和重中型轰炸机,不强调灵活快反近距格斗性能。通常,有敌机群接近时,本舰还是会侧面对敌,不为导弹发射角,为所有128炮能全开火,也为两座雷达光学联合系统能同时制导,这样就更不存在发射角问题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16 18:54
大面积露天导弹遭遇扫射易殉爆,感觉最好加个盖子。

放在甲板上的48枚导弹平时不灌注燃料,吊运到填装架上才灌注,一艘舰面对一波次进攻只能发射18枚导弹。导弹战斗部有不低于20mm的弹壳,普通航空机炮打不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9-1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3-9-17 14:14 编辑
巴掌 发表于 2013-9-17 12:28
放在甲板上的48枚导弹平时不灌注燃料,吊运到填装架上才灌注,一艘舰面对一波次进攻只能发射18枚导弹。导 ...


吊运到填装架上灌注——液体燃料?——不管怎么说这都会严重影响反应时间

而且在甲板上大量堆放鱼雷又是为什么?什么样的任务需要那额外堆放的76枚鱼雷?而且同样地,鱼雷也容易殉爆。总不能鱼雷装进发射管再装燃料吧?

最后一点,堆放在甲板上的物品都会有水浸的风险,不知德国导弹能否防水。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3-9-17 15:22 编辑
owaii 发表于 2013-9-17 14:12
吊运到填装架上灌注——液体燃料?——不管怎么说这都会严重影响反应时间

而且在甲板上大量堆放鱼雷又是 ...


鱼雷也一样是使用时再注燃料,发射管内本来就有12枚注好燃料的,够一次战斗用了。额外堆放的鱼雷,有两种任务需要,一是潜艇补给任务,二是直升机雷击任务。其中潜艇补给任务是76枚舰艇鱼雷,直升机雷击任务是128枚航空鱼雷。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9-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3-9-17 12:09
本舰导弹发射角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糟糕,以2号导弹发射架为例,向前射角是19度(跨过机炮平台,只须避 ...

巴掌,你那个发射角度太极端了,而且你肯定明白,所谓导弹能够转向,但是绝对很少有导弹会以此来万向发射,指向性发射是80年代之前所有导弹的发射方式~因为你这种大角度的机动,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也会因为剧烈机动而造成导弹失去控制。世界上没有一种在防空导弹被部署在船只的这种部位(后来改装、加装的类似山猫那样的轻型防空导弹不算)
即使是以60年代技术的防空导弹,在地面上发射的时候,也采用指向性3发连射的方式来来保证命中率,而且巴掌你的导弹明显是露天轨道式,三枚导弹相距又太近,导弹的尾焰对旁边导弹的弹体损伤是很严重的,一直到60年代,也很少能保证尾焰不会烧坏旁边的导弹弹体,尤其是这种大型防空导弹!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3-9-18 14:52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9-17 17:31
巴掌,你那个发射角度太极端了,而且你肯定明白,所谓导弹能够转向,但是绝对很少有导弹会以此来万向发射 ...


第一代防空导弹还比较原始,不能过于指望精确击中单独飞行的目标,主要用于对付机群,机群的来袭方向和位置相对稳定,发射时军舰转向协调并不难。到第二代防空导弹研发出来时,会把前后两座炮位改为防空导弹发射位,把原防空导弹发射位改为反舰导弹发射位。

如果真有尾焰伤害问题也肯定有解决方法,可以弹射升空后再喷火,也可以把导弹造得稍微耐火一点,但这不在舰艇设计的范畴,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9-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9-19 12:03 编辑

历史发明家又来发明历史了

1)将Wsh用于大面积的垂直和水平装甲

主装甲带长123米,占水线长度的85%,含横向装甲带周长255.6米,弹药库外侧高3.3米,动力舱外侧高5.5米,为厚度60mm的Wsh装甲(共1135平方米,545吨)
水平装甲为厚度30mm的Wsh装甲(共计1483平方米,356吨,代替水密甲板)


你到底是搞不清Wh和Wsh的区别呢,还是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无论是德国人的官方文件,还是德国战舰研究专家写的书(Siegfried Breyer和M. J. Whitley),都只将二战时期德国战舰所用的均质装甲分为两种,Wh n/A(Wotan hart neuer Art)和Ww n/A(Wotan weich neuer Art);至于Wsh,并未见提到过。

至于Nathan Okun倒是有明确提到Wsh,但他说的很清楚,Wsh是用于半球形防空指挥仪及其他类似的轻装甲防护区域的一种高硬度均质装甲,从未说过Wsh可用于大面积的水平和垂直装甲;Wh才是用作大面积的水平和垂直装甲的材料。

2)鱼雷艇的装甲

在1920年代后期至1940年代前期,只有德国能够在军舰上全面使用焊接技术,这使得德国轻型军舰也有了布置装甲的条件(例如S-100级鱼雷艇也拥有装甲)。


上面这句话根本就是扯淡,S-100是以木结构为主,钢结构为辅的;部分德国鱼雷艇的舰桥是有装甲的,但是具备水线和甲板装甲的型号从未投产过;S-100的建造,与"全面使用焊接技术"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装甲布置,舰桥那点轻型防护材料,即便是日本都有能力焊接,更不用说英美了。

3)我引用的资料

德国人的官方文件





Siegfried Breyer的书





M. J. Whitley的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9-19 12:02
历史发明家又来发明历史了

1)将Wsh用于大面积的垂直和水平装甲

滚。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47 , Processed in 0.0250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