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ichuan 于 2013-4-17 22:16 编辑
日本 96式1型25毫米60倍径机炮
NavWeaps原文地址: http://navweaps.com/Weapons/WNJAP_25mm-60_mg.htm
本站镜像: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JAP_25mm-60_mg.htm
1935年,由于 维克斯4厘米62倍径“毗”式炮的射速慢,射程短,生产困难且不可靠,因此日本决定使用新的武器替代它。最后,一个基于法国哈乞开斯机枪的设计被选做了替代品。法国生产的版本,被命名为94式和95式25毫米机炮于1935年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进行了试射。日本生产的版本于1936年8月6日投入现役。日本的修改包括使用大量的不锈钢以便本炮装备在潜艇上,将一些车件改为铸件,以及使用莱茵金属式的消焰器。
总产量高达33,000门的96式25毫米机炮广泛运用于日本海军中。日本人认为本炮是一种优秀的武器,但是这种武器的表现不论是和盟军的博福斯40毫米炮还是厄立孔20毫米炮相比都称不上良好。96式机炮的弹夹只能装15发炮弹,所以它必须经常停止射击更换弹夹。1945年时,这些武器的炮弹已经过轻而且射程也过短,因此他们已经不再能有效对抗当时美国更重更快的战机了。
日本是二战主要海军中唯一一个没能研发并投产超过25毫米(1英寸)防空机枪的国家。
使用铸造的单体炮管,自动装置是由气体驱动的。

1942年,瓜达卡纳尔的3联装25毫米机炮
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Photograph

双联装25毫米机炮
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Photograph

1944年10月,位于关岛的的单装25毫米机炮
National Archive Photograph No. 80-G-281160
National Park Service WAPA Photograph No. 03 25mmJantiair.jpg

1944年10月,位于关岛的的双联装25毫米机炮
National Archive Photograph No. 80-G-247612
National Park Service WAPA Photograph No. 24 J twinantair.jpg
火炮数据
火炮名称 | 96式25毫米机炮 | 使用战舰 | 几乎所有二战战舰 | 设计开始时间 | 1935(日本本土) | 服役时间 | 1936 | 火炮重量 | 253.5磅(115千克) | 火炮全长 | 90.4英寸(2.296米)【一说96.5英寸(2.420米)】 | 炮膛长度 | 59.1英寸(1.5米) | 膛线长度 | 53.2英寸(1.35米) | 阴膛线 | (12)0.0098英寸深 X 0.141英寸(0.25毫米 X 3.58毫米) | 阳膛线 | 0.117英寸(2.96毫米) | 缠距 | 等齐右旋1圈25.2倍径 | 药室容积 | 未知 | 射速 | 220 - 260发每分(按单个弹匣推算)
110 - 120发每分(有效射速) |
注1:在高仰角下,抛壳系统工作不完善,因此经常会卡壳。
注2:枪管被用螺纹和尾部结构固定在了一起,但是这种导气活塞的连接方式导致枪管更换困难。两个人使用铁锤和扳手才能在五分钟左右完成更换。
弹药
类型 | 定装式 | 弹药全重 | 所有炮弹都约为1.5磅(0.68千克) | 弹头类型和重量 | 穿甲弹 - 0.57磅(0.26千克)
通常弹 - 0.55磅(0.25千克)
燃烧弹 - 0.55磅(0.25千克)
曳光弹 - 0.55磅(0.25千克) | 装药 | 穿甲弹及曳光弹 - 无
通常弹 - 0.02磅(0.01千克)
燃烧弹 - 0.02磅(0.01千克) | 弹头长度 | 穿甲弹 - 4英寸(10.2厘米)
通常弹 - 4.4英寸(11.2厘米)
燃烧弹 - 4.3英寸(11厘米) | 发射药 | 3.6 - 3.88盎司(102 - 110克)一式二号(K3) | 炮口初速 | 2,953英尺每秒(900米每秒) | 工作压力 | 17.1吨每平方英寸(2700千克每平方厘米) | 火炮寿命 | 12,000发 | 每炮备弹数 | 2,000发 |
注1:上表中的弹头数据来自《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中称穿甲弹头重量为0.62磅(0.28千克)
注2:通常的弹药配置是每5发炮弹中有一发曳光弹。
注3:弹头颜色:
穿甲弹 - 白色
通常弹 - 栗色
燃烧弹 - 橙色
曳光弹 - 黄色
射程
仰角 | 使用0.55磅(0.25千克)高爆弹时 | 45度 | 7,439码(6,800米) | 50度 | 8,200码(7,500米) | 85度
(最大防空射高) | 有效射高:9,843英尺(3,000)
最大射高:18,040英尺(5,500) |
注释:在下方列出的参考资料对本炮的射程和射高有分歧,我选择了《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中的数字。
火炮基座/炮塔数据
命名 | 单装,双联装和三联装炮座 | 重量 | 单装:1,731磅(785千克)
双联装:2,425磅(1,100千克)
三联装:3,970磅(1,800千克) | 俯仰范围 | -10/+85度 | 俯仰速度 | 大部分为手动操作
有些三联装炮座装有沃德-伦纳德式RPC:12度每秒 | 火炮射界 | 360度 | 旋回速度 | 大部分为手动操作
有些三联装炮座装有沃德-伦纳德式RPC:12度每秒 | 火炮后座距离 | 4.33英寸(11厘米) |
注1:手动操作的三联装炮座需要9名乘员来操作(1名炮长,1名指示兵,1名旋回操作手,1名俯仰操作手(sight setter),以及每门炮两名装填手)。双联装炮座的编制类似(需要7名乘员)。单装炮座需要3名乘员(1名炮长,1名瞄准兵,和1名装填手)。
注2:各型炮座总计生产了约20,000座。
注3:在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中注明的各舰装备量:
大和级:40座三联装,30座单装
长门级:30座三联装,30座单装
伊势,扶桑和金刚级:20座三联装,6座双联装,30座单装
翔鹤级:20座三联装,30座单装
小型航母:40座三联装,30座单装
一等(重型)巡洋舰:18座三联装,16座单装
二等(轻型)巡洋舰:12座三联装,10座单装
驱逐舰:4座三联装,4座双联装,10座单装
注4:根据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中的说法,日本人在本炮上发现了以下的不足,排序按重要性递减:
a. 不论是手动的还是动力驱动的多联装炮座的旋回和俯仰速度都不够快。
b.火炮瞄准装置不足以对抗高速战机。
c.火炮震动过大,使得追随目标十分困难。
d.弹药储备装置并不合适,导致停火并极大的减少了火炮的工作时间。
e.炮口暴风对炮手和火炮装置都有影响。
注5:显然,由于日本根本没研发过特别的装填装置,所有的弹药装填都要全手动完成。
资料来源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by John Campbell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by W.H. Garzke, Jr. and R.O. Dulin, Jr.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by Eric Lacroix and Linton Wells II
"Anatomy of the Ship: The Heavy Cruiser Takao" and "Anatomy of the Ship: The Battleship Yamato" both by Janusz Skulksi
"Cruisers of World War Two" by M.J. Whitley
"Rapid Fire" by Anthony G. Williams
---
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 Japanese Naval Guns and Mounts-Article 2, AA Machine Guns and Mounts
---
Special help from Nathan Ok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