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2-9-7 19:33 编辑
回复楼上
(此讨论明显歪楼,版主见谅,如不合规定请删除)
的确如你所说,近现代西方重法律,而传统中国重道德
中国2000年来的儒教传统,通过统治阶层的尊崇与士大夫阶级的遵循,已经成为了一种通行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首先做到自律,若无法做到自律,则其身边的社会群体会以舆论方式对其进行约束
但这种约束是需要全体士大夫阶层对于儒教精神的共同遵循来达到的,一旦这一阶层瓦解,这种群体约束力也就随之消失了
而在民国之后,统治阶层上儒教传统被西方各派政治思想逐步取代,但若想要对全体国民进行思想教化,无疑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中国人又经历了太多思想与价值观的洗礼,从私有化,到公有化,到再次私有化,国民思想早已面目全非。
套用一句古语: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
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而法律,它在近现代西方文明史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约束全体国民与团体组织,并不断得到完善,但在传统中国,其地位一直是处于皇权与道德之下的
中国最早的完备法律体系始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律,但李世民本人,以及之后各朝各代的君主,却也经常利用皇权干涉法律而皇帝登基,另外册封皇后/皇太子等时的大赦天下,也是一种对法律的干涉,以西方观点来说,便是对法律神圣性质的践踏了
至于规矩,是一种群体的约束力,如果失去身处这一群体之外,这一约束力便消失了,而人的行为很可能便会发生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中国,西方人乱穿马路相当常见,我相信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是很少或绝不会这样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