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诸神黄昏

架空一下战后第一代转膛炮

[复制链接]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回到楼主主题。  个人以为舰载自动炮二战前,机载自动炮二战中就完全可以往外能源的方向走了,也算是一个甲子后的螺旋回归。  不过地面用的除外,毕竟陆军武器没合适外能源的可能很大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sens 于 2013-12-14 15:57 编辑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3 23:29
另,回到楼主主题。  个人以为舰载自动炮二战前,机载自动炮二战中就完全可以往外能源的方向走了,也算是一 ...



加特林原理有一个独有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枪管散热。
但是加德纳原理也有个独有的好处,不同的枪管可以使用不同的弹药。

除此之外,加德纳原理看起来在管数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轻一些。管数多的话,应该还是加特林更轻。而且加德纳需要一个长而坚固的机架,超过3管的话,看起来不如加特林来的简洁和重量轻。

当然,在飞机上用最简单,直接配合离合器和齿轮就行(可能还需要同步器,因为离合器不能保证同步)
舰艇和车辆上都可以用电动机直接驱动或电动机驱动的液压马达驱动。
显然一个3管的转管炮在重量、火力、可靠性上是优于3门普通炮的。

这样考虑的话,应该是 2管的加德纳,配12.7 和20毫米。配用航空机炮。(这种情况下,重量轻更重要,同时机载的话散热不是问题)
3-6管的加特林,配20好30毫米口径,配用车载、舰载、和固定机炮。显然,美国人弄了那么多转管炮不是没有理由的。

另外实际上,我偶觉得,全部用3管加特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除了在飞机上可能显得稍重以外。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sens 于 2013-12-14 15:10 编辑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3 22:22
看机枪发展史,结果发现我想的东西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就有类似的东西发明了,加德纳手摇机枪,和加特林手摇 ...


加德纳的原理,如果要改弹链供弹可能会有困难。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另外,考虑到弹链供弹需要的横向尺寸,如果改为弹链供弹的话,加德纳重量轻的优点可能就没有了。也许需要大型弹鼓或无弹链供弹系统,但是这有增加了系统重量。
加特林原理用弹链就好的多,看起来不会增加什么重量。

看来加德纳还是可以用弹链的,不过上了双管就不好说了。2个弹链供弹冲突,可能需要很大的间距,这可能导致体积和重量上升。

不过看起来加德纳可能有一个好处就是,适合于更大的口径。加特林要吧N个大口径管子转起来好像不太容易。30毫米看起来就是上限了。
   如果加德纳的话,可能可以适合更大的口径。

不过加德纳是旋转运动,他没有一个平台运动阶段,闭锁可能是一个问题。在大威力弹药的情况下,可能有困难或危险。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ens 发表于 2013-12-14 15:00
加德纳的原理,如果要改弹链供弹可能会有困难。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另外,考虑到弹链供弹需要的横向尺寸, ...

是的,.30口径罗宾逊加德纳机枪就碰到了严重的弹链供弹可靠性问题,虽然这未尝不是弹间距大的早期帆布弹带带来的问题,但毕竟是个需要解决的事情,所以毛子和牛牛那两种旋转弹链供弹机颇有点意思。

闭锁问题也是,我目前第一个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机头旋转闭锁,枪机旋转开锁后退,复进旋转闭锁弹膛,可以保证承受大膛压。  还有就是索性搞前冲击发,问题反而不是问题了。


三管加特林在飞机上还有个问题是体积,二战级别飞机上不搞单发推进式或者索性双发的话不好布置。

别的情况下确实还是加特林好点,不过好像加特林用的驱动电机不那么容易解决,所以毛子才搞了内能源加特林设计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4 17:38
是的,.30口径罗宾逊加德纳机枪就碰到了严重的弹链供弹可靠性问题,虽然这未尝不是弹间距大的早期帆布弹 ...

http://en.m.wikipedia.org/wiki/Fokker_D.XXIII
我觉得这个螺旋桨飞机这个布局不错。阻力、滚转都应该是不错的。装加特林应该没问题

关于供弹。现代的su27用 301炮,1800的射速,也能搞定弹链供弹。当然,二战水平估计要差多了。
我看了一盘论文。http://www.docin.com/p-232146094.html 。好像箱式无弹链供弹也不是很复杂。
或者搞两级供弹,一个30发的弹鼓,然后一个电动的装填器在射击间隙把弹链的弹药装到弹鼓上。

闭锁的问题我想了想,应该还是能解决的,但是肯定比转管炮复杂

有一个很凶残的论文 http://www.doc88.com/p-391245165200.html
TG 设计的一个 6管 76毫米转管炮仿真。 这上面有功率分析,大概需要44kw的峰值功率。
20-30口径的我觉得功率应该小很多

美国在战后搞过37毫米的转管炮。
看起来转管炮做到45-50毫米应该没问题。

加德纳我觉得最大的优点可能是适合更大口径完全,用在30毫米以上的口径上可能比加特林更方便。

再说回来了。为什么战后这么多舰载的37炮,57炮、76炮,不用加德纳原理呢?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ens 发表于 2013-12-14 18:55
http://en.m.wikipedia.org/wiki/Fokker_D.XXIII
我觉得这个螺旋桨飞机这个布局不错。阻力、滚转都应该是 ...

这飞机和do335差不多一个意思吗,机头还是有螺旋桨,机身还是不方便装加特林,飞行员逃生貌似也不容易。


那个转管76确实凶残。


不用加德纳的事情应该这么想,连外能都没多少用的,用的要么是低射速好控制的链炮要么是追求高射速的加特林,加德纳恰好夹在当中,自然被无视了。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4 19:57
这飞机和do335差不多一个意思吗,机头还是有螺旋桨,机身还是不方便装加特林,飞行员逃生貌似也不容易。
...

我觉得,机头发动机才方便装加特林,因为你需要动力传动系统。我觉得3管加特林应该不重啊。
美帝的6管20毫米加特林才110公斤。二战水平3管的就算也是110公斤,也就行相当于2门美帝20炮的重量。
飞行员逃生就要靠弹射座椅了。

我没看过,不知道链式炮到底是神马结构。说不定就是加德纳哦。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ens 发表于 2013-12-14 20:17
我觉得,机头发动机才方便装加特林,因为你需要动力传动系统。我觉得3管加特林应该不重啊。
美帝的6管20 ...

动力我倒觉得不是很大问题,拉根传动轴不是困难的事情,何况可以用液压传动,当时很多轰炸机炮塔就是液压动力的,有些增压器也是液压传动工作的。   加特林毕竟至少是个圆的,没法做平,放在机头和发动机冲突,放在机翼机翼厚度有限,不是什么飞机都塞得进去,要么尝试塞在翼跟? 那边空间大点而且结构也坚固,离发动机距离也不远,我觉得这样就很不错了。  弹链储藏在机翼里,这样方便布置机身油箱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sens 于 2013-12-15 21:53 编辑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4 23:04
动力我倒觉得不是很大问题,拉根传动轴不是困难的事情,何况可以用液压传动,当时很多轰炸机炮塔就是液压 ...


1、如果是液压传动,就没有办法同步了
2、传动轴多了总不是坏事,我觉得机头还是可以布置的,你看db601系列,倒V气缸布局,有空隙。
3、布置在翼根的话,我觉得传动困难。传动太多,就难以保证同步了。

我现在在想一个问题,
1、转管炮可能还是更适合30毫米以下的武器。
2、如果二战背景,要抵御3000-5000米俯冲的俯冲轰炸机,30毫米可能射程不够,那么可能需要50-57毫米的口径。那么50-57口径的自动炮用什么自动机比较好? 本位面好像都是炮管短后座方式,好像没有用外能源的方式。 有什么原因呢?加德纳或加特林适合50-57口径的速射武器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wMjUyMzk2.html
加德纳的原理动画,这个就比较详细。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ens 发表于 2013-12-15 21:25
1、如果是液压传动,就没有办法同步了
2、传动轴多了总不是坏事,我觉得机头还是可以布置的,你看db601系 ...

都是身管长后座方式吧,偶觉得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口径高初速防空炮能量太大了,而且膛压高泄压又慢,如果用内能的话不得不选长后座。  同样的,历史上日本德国都企图搞过的这个口径低初速航炮,连弹膛不闭锁的api原理都能上


偶觉得还是取舍问题吧,外能源需要稳定大功率的电源电机,炮架还必然更重,技术上方便解决的时代导弹已经出现。  说起来像57高这样博夫斯结构的高炮都被嫌弃太重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面还有诺登飞的结构动画,也不错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1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heavyer 发表于 2013-12-15 21:37
都是身管长后座方式吧,偶觉得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口径高初速防空炮能量太大了,而且膛压高泄压又慢,如果用 ...

想来本位面没有30毫米更大的外能源炮,重量可能是关键原因吧。
考虑二战的需求,我觉得最佳口径和自动方式可能是这样

1、20毫米、30毫米。机炮、3管转管,用于机载和舰载自卫。
2、50毫米、76毫米,配自动装弹机的短后座自动机 用于专用防空舰。
3、100、130毫米,整装弹,配配自动装弹机的短后座自动机,用于高平两用的多用途舰。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3 05:05 , Processed in 0.0208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