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轻蛟——“新璧”级炮舰
“新璧”级炮舰为林逸青亲自设计的内河炮舰,这级炮舰的外观怪异,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其形象很难让人和军舰联系到一起。该级炮舰的干舷几乎贴近水面,主甲板上却耸立着高大的两层甲板室,显得极度不协调,仿佛船只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上部建筑太高太重而倾覆。另外甲板室壁安装的门窗竟然都不是水密的,完全没有考虑遇到风浪,统统采用了大尺寸的岸上样式,总体上酷似是一家小旅馆,只是甲板室上那门体型硕大的火炮和为数众多的哈乞开斯机关炮和加特林机枪,说明了其身份绝不是什么水上旅馆,而是杀人的利器。 “新璧”级炮舰采用软钢作为舰体材料,军舰排水量为162吨,舰长44.63米,舰宽7.62米,吃水0.6米,较小的长宽比以及很浅的吃水,是这一级内河炮舰的典型特征。该舰采用2座立式蒸汽机,2座水管式锅炉,双轴推进,装有2个4叶螺旋桨,主机功率470马力,航速12节。 “新璧”级内河炮舰令人瞩目的是其拥有的压倒当时所有法国内河炮舰的强大火力。舰上首尾甲板室内各布置了1门75毫米克虏伯炮,次级火力为4门40毫米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和4挺“林氏机枪”,以这样的火力,在红河中压制两岸陆上武装程度不高的潜在敌对目标绰绰有余,而遇到其他国家的炮舰交火,也无疑会颇占上风。 林逸青所设计的这种造型怪异的内河炮舰,其目的就是为了乾军在红河行动而量身打造的。西洋舰船设计学当中有个浅显的道理,即军舰的吃水深,上层建筑矮,相对而言船舶的稳定性就会很好,反之设计出来的军舰,必然会受到科学规律的惩罚。但从外形上看,“新璧”号明显是违背这一规律的产物,其稳性情况不禁令人为之倒吸一口凉气。不过犹如大自然中在特定的环境会产生特殊的物种一样,这种怪模怪样、在其它水域几乎无法安全航行的军舰,恰恰就是最适合在红河航行的船型。 和大海以及红河下游的水文状况不同,红河中游至河内、保胜河面狭窄,水域相对封闭而且平静,极少有大风浪袭扰,对舰船的稳性要求低,看起来头重脚轻的“新璧”级炮舰正适合在这一水域航行。另外,这种内河炮舰的价值在于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由于潜在的敌人大都是红河沿岸的会党秘密组织以及水匪和占山为王的盗贼,“新璧”级炮舰拥有的中小口径火炮和速射武器就完全能够应付,而且舰上根本不需要什么额外的防护能力,这样又可以尽量的减少军舰的吃水。同时,这种担任着水上巡逻任务的内河炮舰,往往根据需要得在某地实施旷日持久的驻泊警戒,对舰上的居住条件有格外高的要求,因而“新璧”级炮舰将所有的生活舱室都安排在主甲板上,又使用了采光效果较好的大窗户。这在需要长期驻守河上以船为家的官兵看来,简直是天大的恩惠。 当然,在特定环境里如鱼得水的生物,一旦离开了它所依赖的环境就可能无法生存,“新璧”号和她的姊妹舰“新珍”号也是如此。二舰在福州马尾造船厂设计和建造,但从福州前往越南的漫漫海程对于只适合内河航行的军舰来说绝对是难以逾越的畏途。最终马尾造船厂只是完成了各部件的建造工作,然后将所有的散件运往越南进行组装,于9084年3月份完工,分别送入红河。当“新壁”号和“新珍”号沿着红河上驶,直达北宁时,也宣告了以她们的设计为样例的“红河炮舰”这一新舰种的诞生。 除首舰“新璧”号和二号舰“新珍”号之外,另外还有四艘同级舰,名为“新瞻”、“新敏”、“新珠”和“新玉”,也都是运到了越南进行组装,然后驶入红河执行任务。由“新璧”级六舰及之前由马尾造船厂建造的“青洲”级、“马江”级小型炮艇组成的强大乾国驻越南的红河舰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配合乾国驻越陆军彻底清除了越南北方的匪患,使北坼通往乾国云南广西地区的商路畅通无阻,不但使乾越两国商业兴盛,还阻遏了法国人北进的野心,确保了乾国西南边疆的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