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绫波丽

[国家年表] 瓦拉几亚共和国编年史完成

[复制链接]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1941年6月25日,保加利亚第1装甲团在索菲亚组成了,此时它的编制包括团部及团部连,第1坦克营(下辖1至3连,每连三个排),第2坦克营(辖4至6连,每连3个排),摩托化步兵分队,侦察连,摩托化炮兵分队,特别摩托化分队,医疗分队和维修队。它住进了原本是第1骑兵团的营房,指挥官仍为图多尔·伊万诺夫·波波夫少校。
虽然以保军的标准来看,这个“装甲团”由于拥有太多的其他分队,实际上应该算是一个旅级部队(也确实以“旅”来称呼它),然而该部队却存在着不少问题,缺乏训练是一回事(比如为了节约炮弹和爱惜车辆,没有实弹射击和远距离机动训练),更重要的是雷诺坦克普遍状况不佳的问题。1941年10月的演习中,第2坦克营的不少雷诺坦克就掉了链子,虽然恶劣的路况也是一个原因,但维克斯和斯柯达产品的表现要好很多,不过由于资金短缺,保军没钱也没心就购买更新更好的装备,于是雷诺坦克继续凑合着使用了下去。在整个1941年中,除了舟桥分队更新了一些设备外,整个坦克团的装备保持原样不动。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1942年3月19日,该“旅”的斯柯达和雷诺坦克进行了难得的实弹射击演练,前者使用火炮和机枪,后者只使用了机枪(虽然结果仍然比较糟糕),不过总体来说,这支小小的坦克部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德国观察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保军方面也很满意。不过坦克部队的状况还是不佳的,1942年3月装甲力量的装备状况如下:
旅部:3辆LT35(其中1辆有电台)
装甲团团部:2两LT35(1辆有电台)
第1装甲营:
营部:2辆LT35(1辆有电台)
第1连:17辆LT35(4辆有电台)
第2连:同第1连
第3连:8辆维克斯Mk. E和5辆L3/33
第2装甲营:
营部:1辆R35(有电台)和3辆L3/33
第1连:13辆R35(无电台)
第2连:同第1连
第3连:同第1连
侦察分队:5辆L3/33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尽管该旅增强了一个摩托化防空连,但德国人还是敏锐的注意到,大量坦克没有装备电台的现实,将使装甲团的战斗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一点德国人是有自己的经验的。此外,德国人认为雷诺坦克应该被更好的坦克取代,侦察部队需要更合适的装甲车,架桥分队需要加强,摩托化步兵部队需要轻型迫击炮,等等。
1942年7月11日,德国教官弗雷赫尔·冯·比洛来到保加利亚训练其装甲部队,在他和保军的努力下,保装甲部队坦步炮配合的能力加强了许多,最初它们往往出现坦克飞奔在前而把步兵抛在身后的情况,经过不断的努力,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包括解决机械问题的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到1942年底,全旅人数已达3809人。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在德国向自己的宿敌——土耳其提供了武器装备的刺激下,保军方于1943年1月5日开始与德国谈判一个巨大的军备现代化计划:以德国装备武装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两装甲旅。不过由于双方意见不合,最终在装甲力量方面德国只同意提供12辆4号坦克和20辆3号突击炮。而1943年1月1日起负责训练保军的海因里希·盖德准备以此为基础组建全新的装架旅:雷诺坦克将被淘汰(他认为它们太过迟缓不适合作战),配属给步兵进行火力支援,维克斯坦克将作为炮兵观察车使用,而L3/33则作为装甲抢救车和弹药运输车。他估计编成后的装甲旅将于1943年7月初步具备战斗力。
在盖德的计划中,新装甲旅将包括旅部,装甲团(包括两个坦克营,各由2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轻型坦克连组成)以及其他配合部队。1943年春天,一批保军人员被送到德国接受驾驶坦克的训练。但就在这个时候,保战争部拒绝了盖德的组建计划,他们要求保留其雷诺坦克,他们要求用4号坦克和LT35组成坦克团的第1营,而以R35和5辆突击炮组成第2营,另外15辆突击炮则作为附属在旅炮兵内的突击炮分队编制。最终德国人决定干脆提供更多的坦克,以便让这个装甲旅有更强的实力,于是提供的4号坦克增加到了43辆。1943年5月24日得到双方认可的编制计划总算出台了,整个装甲旅的装甲团将包括三个坦克营,其中一营和二营各由2个中型坦克连和一个轻型坦克连组成,三营则由3个轻型坦克连组成,全部坦克包括43辆4号坦克,38辆R35和36辆LT35。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尽管有了装备,然而训练一直是个大问题,虽然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保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根据盖德的观察,与德军相比其训练水平仍然低下,在突击炮部队中,缺乏燃油、天气恶劣(不适合训练)、以及人员经常调换也加重了这些问题。在1943年8月进行的机动训练演习中,就暴露了机动能力糟糕的问题。
1943年10月1日,保加利亚第1装甲旅正式建立了(虽然德国人早就把其归为旅级单位),经过长时间谈判,对于旅的结构再次进行了调整,德国人承诺提供更多的4号坦克和LT35,保方则终于答应将雷诺坦克从装甲旅的装备中去掉,这些坦克后来都被用于镇压游击队。
重组后的装甲旅包括三个坦克营,各由2个4号坦克连和1个LT35坦克连组成,其中第三营的4号坦克被作为训练用车,暂时不直接编入部队。然而,由于保军受到适当训练的人员太少,一个编制14辆4号坦克的标准坦克连,平均官兵人数仅有55人(一辆4号坦克的乘员组为5人),这也说明了保装甲部队建立的艰难。1943年10月,卡尔少校取代冯·比洛,成为装甲旅训练顾问。
然而卡尔并没能立即开展他的工作,直到新任顾问冯·约根费尔特上任后,他排除了其他意见,正式启动了对保装甲旅的援助工作,卡尔的训练才正式开始。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对保军的疑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保加利亚人有很强的亲俄情绪,泛斯拉夫主义思维严重,而且随着德国在战场上逐渐走向颓势,许多保政界的高层人物开始考虑保加利亚的脱身之道,在军队中,下层士兵对德国的不满情绪也日渐明显。尽管如此,对保军的支援仍然在进行着,这一方面是不希望由于停止援助而使保加利亚更快地倒向盟国,另一方面,德国人越来越需要它的盟友有更强的作战能力了,随着德国在苏联的不断后撤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日渐活跃,德国人不得不更加重视它的“小朋友”们,这也帮助保装甲旅的建设得以进行下去。
根据德国人的承诺,将有大批装备被移交给保军,包括91辆4号坦克,25辆1号坦克,10辆3号坦克,10辆雷诺R35,55辆3号突击炮G型,13辆SDKFZ222和7辆SDKFZ223装甲车。不过直到1943年12月31日,除了装甲车交付完毕外,突击炮只交付了25辆,4号坦克只交付了46辆,其余车辆则未交付,不过1943年底德国人以10辆38(T)坦克代替了那10辆3号。
1944年1月10日,索菲亚遭到了美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由于第1装甲旅的营房就在首都近郊,为防止大规模空隙继续,保方下令各部队疏散到城市区域以外(同时在国内也开始了疏散),旅部及步兵团疏散到因提曼,炮兵团疏散到瓦卡里尔,装甲团疏散到诺维罕,侦察分队、反坦克分队和工兵营则疏散到萨莫科夫,第1突击炮分队在空袭中有7人死亡,很快被疏散到诺沃塞则,并在那里参加了清剿游击队的作战(此地位于索菲亚东南24千米)。
1944年2月,德国方面表示提供25辆1号坦克的计划取消,代之以19辆H39和6辆S35坦克,这些车辆很快被交给警察和边防部队,其作战行动也仅仅停留在参与对付游击队。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经过1944年初数个月的训练,1944年5月10日装甲旅接到了在5日内达到临战满员状态的命令。然而同年6月1日盖德的报告中指出:装甲团达到约70%至75%的作战实力,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其他单位约达到80%至90%的作战实力;4号坦克中85%处于可用状态,其余的均可在两周内结束检修;由于部件短缺,只有15到20辆LT35堪用;摩托车辆中的85%至90%可用;但整体训练水平仍然不足。而且,原本支援步兵部队应该包括三个装甲步兵营和两个摩托化步兵连,但实际上分别只有两个和一个。盖德在总结中明确表示,装甲旅还不具备实战能力,而且最早也要到7月才可能具备此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这支部队仍然要继续训练下去。
然而,尽管训练仍然在进行,但保加利亚的政治局势却在逐渐起着变化,1944年6月14日,格诺夫上校被任命为装甲旅旅长,他是已故保王鲍里斯三世的密友,而很多保加利亚人都认为保王是因为不肯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将保军投入前线而被秘密毒死的。而一位亲近原保王(也就等于间接的不亲德)的人士(而且德国人认为他在坦克方面毫无技术知识,还对德国顾问态度冷淡)担任了保军最精锐部队的指挥官,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一些德国外交人员的担忧。但是,毕竟保德关系没有破裂,因此对保军部队包括装甲旅的训练仍在进行着,到8月12日,德国方面认为该旅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于是大多数顾问都不再直接指导训练,全旅的直接顾问人数减少到13人。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然而随着保装甲旅逐渐具备作战能力,它也成为了德国人的一个心头大患,在苏军已经兵临罗马尼亚边界的情况下,这两个巴尔干盟友的忠诚是越来越值得怀疑了。于是德国方面秘密制订了“科林斯计划”,其核心是在得知保方将要倒向盟国时,采取行动使保军装甲旅无法投入行动。德国人为此划分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第2突击炮分队,第二和第三小组负责第1装甲团,第四小组负责第1突击炮分队。然而,迅速变化的形势让德国人精心准备的计划甚至没有来得及实施。
苏军发起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后,罗马尼亚军队在最初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顽强抵抗后崩溃了,国内发生了政变,“首领”安东内斯库被捕,罗马尼亚退出了轴心阵营,而苏军则快速向南挺进,抵达保加利亚边境,而此时的保加利亚,民众对苏联军队甚至多少是持欢迎态度的,军队内部没有抵抗的意愿,政府唯一考虑的是怎么尽快离开德国这条到处漏水的大船,最终的结果就是发动一次政变。1944年9月5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此前鲍里斯一直拒绝向苏联宣战),并攻入保境内,这在保政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恐慌,因此推动了政变尽快发生。
虽然领导政变的主力并非共产党(它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是农民党、教会势力、保王派、兹维诺集团(曾执政的一个军人集团)和现役军人中的部分。但是政变的爆发仍然是很突然的。保加利亚第1装甲旅迅速出动并控制了索菲亚——尼斯公路上的要点,阻止德军人员的调动,在保境内的德国军事人员被解除武装后集中在索菲亚的德国学校里,由于德国在保境内实际上没有什么作战部队,这次政变比罗马尼亚顺利得多。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1944年9月8日,保加利亚正式对德宣战。托尔布辛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部队控制了保加利亚。虽然鲍里斯曾经信誓旦旦地对希特勒说:保军不适合在境外作战(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从南斯拉夫和希腊瓜分到的那块土地是“境外”),但苏联人准备让保军加入自己的军队一起作战,当然,必要的清洗是必须的,许多旧军官被撤职,继任的是至少“对苏联比较友好和支持社会主义的”,特兰达夫洛夫将军,一个参加了政变的原预备役军官,成为了新的装甲旅旅长。
苏联人为了进攻南斯拉夫制订了全面的计划,保加利亚第一、第二、第四集团军都将参战,装甲旅配置在第二集团军中,他们的任务是攻击莱斯科维克-尼斯一线的德国部队并占领东马其顿,在作战中还可得到南游击队的配合。
1944年9月28日,保军的攻势开始了,与第二集团军(包括装甲旅)直接对抗的德军主力是党卫军第七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和一些塞尔维亚民军及契特尼克武装。9月30日,保军击败了由后两种部队组成的守军,夺取了距离莱斯科维克14千米的瓦拉索提斯。不过“欧根亲王”师立刻进行了凶猛地反击,10月6日夺回了瓦拉索提斯。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在这种情况下,保第二集团军决定让装甲旅投入战斗,10月8日,保军的坦克部队第一次实战是在距瓦拉索提斯不远的巴拉帕拉卡东南地域进行了,不过却是一次失败的攻势,这也迫使保军和苏联方面更认真地准备在这一地域的攻势。
10月10日,在经过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后,保军再度发动攻势,这次他们投入了60辆坦克,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21辆坦克支援保军步兵经过激战夺取了瓦拉索提斯,德国守军——第13武装党卫军山地猎兵团“阿图尔·菲利普斯”的第三营遭到严重损失并被迫撤退。保军一直向摩拉瓦河沿线推进。
10月12日,保装甲旅以12辆坦克支援步兵再次攻击巴拉帕拉卡,虽然损失5辆坦克,但总算取得了进展,在西南方,旅主力在游击队第47师第15旅的支援下,于上午11点夺取了莱斯科维克,旅侦察部队随即跨过摩拉瓦河,晚间旅主力也成功过河,利用其装甲优势快速前进。10月14日,装甲旅部分部队在麦诺西那村遭遇了“欧根亲王”师的作战指挥部及部分附属部队,坦克和炮兵猛烈火力摧毁了该师师部的大部分车辆,电台车也遭击毁,但当旅属步兵试图攻入村内时,却始终没有成功。随着德国部队逐渐集中起来,保军最终被迫后退,德军也得以后撤到克拉耶沃组织防御。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随着欧根亲王师被迫向西北方向撤退,苏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计划几乎就要成功了,保第二集团军的任务继续前进至科索沃地区,这样就可以切断德“E”集团军群斯科普里—普里什蒂纳—米特罗维察—克拉耶沃这条撤退道路。而“E”集团军群也很清楚这一危险,由兰格上校指挥的一个战斗群被组建起来,其兵力约为一个营,虽然包括了一个反坦克连和一个马拉炮兵连,这个战斗群迅速开进,它的目标是普里什蒂纳以北36千米的普雷波拉克通道。
与此同时,保军装甲旅的推进却迟缓起来,他们从容不迫地设立了新指挥部后,以其侦察部队向普里什蒂纳方向实施侦察,仅以少数步兵配合,10月17日其侦察部队抵达波多杰沃东北方向18千米的库苏米捷斯卡班加(Kuršumlijska Banja),在这里遭遇了兰格战斗群部队,保第四步兵师的一个支援装甲旅的步兵团在试图突破德军防线时遭到严重损失,保第六步兵师赶来增援,仍然不能突破对面的德军阵地。兰格战斗群坚守大约了三周时间,这也保证了“E”集团军群的大批部队得以安全撤退。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1944年11月1日,保加利亚军队再次发起进攻,装甲旅仍然担负了突破任务,虽然在山地中使用坦克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大的困难,不过依靠着他们的60辆坦克支援,保军突破了德第734猎兵团的防线,11月5日他们攻克了波多杰沃,但在此战中装甲旅损失了至少六辆坦克。然而当保军坦克试图沿通向普里什蒂纳的公路快速推进时,却接连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于是保军再次后撤到波多杰沃附近,装甲旅在此被分成两部分,分别支援向普里什蒂纳和米特罗维察的攻势。
在普里什蒂纳争夺战中,装甲旅再次损失了12辆坦克,虽然推进的十分缓慢,不过两地还是在11月中下旬先后被保军攻占。但在夺取这两地之后,保第二集团军包括第一装甲旅的作战行动也就告一段落了,他们停留在塞尔维亚并开始做归国准备。从1944年9月17日到10月23日,整个装甲旅损失了47辆坦克(1944年7月达到战斗状态时有140辆),而在这之后的损失记录则很不详细,只有在普里什蒂纳之战中损失的12辆坦克有确切记录,这也导致了最终的完整损失数已经无法考证了。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七杂八的资料——保加利亚】
保第一集团军在1945年初赴匈牙利作战时,加强了一个装甲营,包括35辆LT35、LT38和4号坦克(虽然只有25辆可用),这支部队并没有明确记载来源,虽然根据其坦克型号来说,应该是来自装甲旅的部队,这也是保加利亚第一装甲旅的最后一次行动了。在“春季觉醒”行动中,名不副实的德第二装甲集团军(全集团军坦克和突击炮不超过70辆)和支援部队以部分兵力进攻了保第一集团军阵地并有所进展,3月7日保军的反击中,这个装甲营首次参战,反击德第104猎兵师和第297步兵师,但很快就有5辆坦克被击毁,反击也以失败告终,在苏军调来第133军之后,保军的危机才得以解除,但这次装甲部队失败出击的结果就是该营在之后再也没有投入一线作战。
在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第三军的序列中,还曾经出现过第一装甲旅,此时该军正在进攻武装党卫军第十三志愿山地师“圣刀”,然而也无法找到坦克部队是否参战的记录了。
在遭受了严重损失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之后,保加利亚第一装甲旅不再存在了,苏联人以他们的意志塑造了新的保加利亚,它的军队也经历了一次洗礼,那支由德国人按其方式组织起来的装甲旅也结束了它的短短的战斗生涯。战后的保加利亚装甲部队,在经历了短暂的混装状态后,完全被纳入了苏式体系,开启了新的一页。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绫波丽 发表于 2011-12-23 23:19 回复 俾斯麦之魂 的帖子  有啥可卖尽管说

看我新年表吧,那上面有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绫波丽 发表于 2011-12-23 23:19 回复 俾斯麦之魂 的帖子  有啥可卖尽管说

看我新年表吧,那上面有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俾斯麦之魂 的帖子

好的!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俾斯麦之魂 的帖子

你肿么有一次发两遍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发史实?
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锚雷 的帖子

可以自己有个参照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2-2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绫波丽 发表于 2011-12-24 12:53
回复 锚雷 的帖子

可以自己有个参照

哦~
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39 , Processed in 0.0211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