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yuhefei 发表于 2013-5-15 08:47 
多谢。另外想请教一下重弹的问题。普遍被提到的低速重弹散布大有理论依据或数据支持么?如果有那么究竟是 ...
没有证据表明低速重弹散布大,至少我没有见过。相反,我认为其它技术条件完全相同的话,使用重弹反而可以减小散布界。
非要从少量公开的数据来比较的话,至少16寸超重弹的表现好于14寸轻弹或者标准弹:
16英寸L50炮 1.9% 远近散布界/射程 332/17500(衣阿华)
16英寸L45炮 1.9% 远近散布界/射程 332/17500(南达科他)
16英寸L45炮 1.8% 远近散布界/射程 315/17500(科罗拉多)
14英寸L50炮 2.4% 远近散布界/射程 420/17500(新墨西哥)
14英寸L45炮 2.4% 远近散布界/射程 420/17500(宾夕法尼亚)
14英寸L45炮 3.4% 远近散布界/射程 598/17500(内华达)
由散布范围可见:
1.使用超重弹的衣阿华、南达科他与使用标准(偏轻)弹的科罗拉多相比,散布范围并没有明显大,很小的差距更有可能是三联装和双联装导致的;
2.50倍口径的衣阿华主炮,初速比45倍口径的南达科塔主炮初速度高8.7%,发射药也多一些,但两者的散布指标却是一样的;这一条似乎可以给你47楼的第一个问题做反例证据,但是两者身管倍径不同,似乎也不应该用来作证。
当然了上述几组数据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同样没有完全公正地反应14寸标准弹和16寸超重弹的差别,比如14寸炮有更加老旧、炮身间距更小等因素。
你说的这三个发展方向,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其实可以多选。
第一第二条的所指发展方向没问题,多数国家也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对于增大口径,华盛顿条约是最为敏感的,并且限定了,各国无从“自由发挥”,除了根本无视条约的日本。而对于增加弹重,即使是唯一仍用“轻弹”的德国,二战15寸炮弹也比一战的重了50千克,而且老炮改造的12寸炮炮弹也增重了10千克,11寸炮弹也比数年前的(袖珍战列舰的)重了10%。
第三条,首先它影响炮管寿命,且个人怀疑影响射击精度,所以沿用的国家不多。
其实美国也试验过“强装药”的16寸炮,威力可用“惊人”来形容,但就是因寿命难以接受而没有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