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ssvcrtfi79

谁帮我解答一下主装露出水面高度和防护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模拟了某颗14英寸炮弹,从俾斯麦主装甲带上方穿入,又恰好从穹甲倾斜部分最上端这一点击穿,配图如下,实测炮弹落角30度。
也就是说,14英寸炮弹要不被主装甲带遮挡,又击中穹甲倾斜部分,落角需要大于30度。
弹道最弯曲的美国16寸MK6,在25000码距离上落角也只有25.4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BB在高海况下和高速转弯的情况下最大能横倾多少度?

我记得1954年大西洋军事演习,就是衣阿华输给前卫的那次,衣阿华因为舰体瘦长,在风暴中横摇剧烈,是横摇角正负12度。
这还是北大西洋的风暴,又都让衣阿华不能正常射击了,也只是12度的横摇角。
俾斯麦GM值变态地大,横稳定性可以说是二战所有战舰中最大的。那么即使在风暴中其最大横摇角度也不会超过10度。
假设一颗炮弹恰好在俾斯麦横摇到最大角度射来(暂不考虑此时对方还能不能正常射击),以上述计算结果来看,14英寸炮弹想要从俾斯麦主装甲带上方穿入,又恰好从穹甲倾斜部分,落角也必须大于20度。
弹道最弯曲的美国16寸MK6,在20000码距离上落角也只有17.9度——还没有算它因为口径大于14英寸,所以想避开主装甲带就需要更大的落角。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3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17:24
BB在高海况下和高速转弯的情况下最大能横倾多少度?

我记得1954年大西洋军事演习,就是衣阿华输给前卫的那 ...

要是碰到减装药了呢?
25000码按你的说法,合成落角就大于30度了
当然,25000码上MK6已经可以砸开穹甲顶部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1-31 21:43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31 21:17
要是碰到减装药了呢?
25000码按你的说法,合成落角就大于30度了
当然,25000码上MK6已经可以砸开穹甲顶 ...


BB对射没人会用减装药。
旧炮倒确实会降低一些初速度,但即便如此,MK6在20000码上落角也不太可能超过20度,别的炮就更不用说了。

我认为,对于炮战来说,俾斯麦舰体的装甲结构是相当不错的。但其甲板厚度对于高空投放的炸弹和俯冲轰炸来说,效能不够。显然,在二战这样的环境下,这是不足取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错了,当时是衣阿华横摇20度,前卫横摇12度。
数据来源是在论坛里某位坛友给的,记不清是谁了。
哪位可以提供一下详细资料?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21:40
BB对射没人会用减装药。
旧炮倒确实会降低一些初速度,但即便如此,MK6在20000码上落角也不太可能超过20 ...

德国的设计人员认为空中威胁没实际中那么大。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21:40
BB对射没人会用减装药。
旧炮倒确实会降低一些初速度,但即便如此,MK6在20000码上落角也不太可能超过20 ...

好像亚码头为了缩小散布,后期就是使用减装药实战
长门的实弹射击,很多也是减装药进行的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3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21:40
BB对射没人会用减装药。
旧炮倒确实会降低一些初速度,但即便如此,MK6在20000码上落角也不太可能超过20 ...

当时的战列舰的中甲板以上都挡不住250KG以上级别的炸弹,被砸了面目全非是肯定的
BSM的穹甲位置低了点,被炸破相的程度可能略惨一点,但是BSM的最上甲板厚度貌似是50MM,所以250KG的高爆弹可能就在最上甲板直接炸了,不过要是1000磅炸弹下来,BSM就悲剧了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3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21:49
我记错了,当时是衣阿华横摇20度,前卫横摇12度。
数据来源是在论坛里某位坛友给的,记不清是谁了。
哪位可 ...

HMS Vanguard,这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So verzeichnete sie bei gemeinsamen Manövern im Atlantik nur 15° Krängung, während auf der amerikanischen USS Iowa bis zu 26° registriert wurden.”我是看不懂(这货不是英语!)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3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31 22:08
当时的战列舰的中甲板以上都挡不住250KG以上级别的炸弹,被砸了面目全非是肯定的
BSM的穹甲位置低了点, ...

主教虽不是穹甲结构,但也有穹甲,位置也就这么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3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3-1-31 22:27
主教虽不是穹甲结构,但也有穹甲,位置也就这么低。

BSM的穹甲不光挡炮弹,还要充当水平装甲使用,相对主教的中甲板的水平装甲,BSM的穹甲不是特别低么……
炸弹一直可以破坏到穹甲之上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3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3-1-31 22:27
主教虽不是穹甲结构,但也有穹甲,位置也就这么低。

150右边的22什么意思?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31 22:55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31 22:08
当时的战列舰的中甲板以上都挡不住250KG以上级别的炸弹,被砸了面目全非是肯定的
BSM的穹甲位置低了点, ...


这张图是美国的航母设计案,此处借来参考



其中CV-E这个设计案,配备了2英寸(51cm)厚的飞行甲板装甲,与3.5英寸(89cm)的机库甲板装甲,这个防护程度略大于俾斯麦的轮机舱水平防护(50mm+80mm),因此以它作为参照物

在面对以300节速度进行俯冲,以60度俯冲角投下炸弹的俯冲轰炸时

2英寸的飞行甲板装甲,需要从2,000英尺以上高度投下的1,000磅(454kg)高爆炸弹才能将其穿透,而加上3.5英寸的机库甲板装甲后,需要从2,000英尺以上高度投下的2,125磅(965kg)穿甲炸弹,或者3,500英尺以上高度投下的1,600磅(726kg)穿甲炸弹,才能将其穿透。

按照44的说法,实战中1,000米以上的投弹意义不大,因此唯一有可能对其轮机舱造成威胁的,是从2,000英尺以上高度投下的1,000kg级的炸弹。

可见面对俯冲轰炸时,俾斯麦的轮机舱水平防护还是合格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3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2-1 00:00 编辑

对于穹甲布局下的主装高度问题,说点我的观点

以下分别以QE级,胡德,还有R级作为参照

QE的主装高度高过穹甲,胡德的主装高度略高于穹甲,R级的主装高度基本与穹甲持平。

QE

左图:若想穿透QE的主装过渡带(324mm至149mm逐渐变薄),并进一步穿透穹甲倾斜段的话,需要非常大的入射角,加上船只正好处于大幅度横摇的情况下,才能办到。此处舷侧装甲约有250mm厚,在实战中很难达成穿透。距离近了,没有那么大的落角;距离远了,穿深不够。

右图:若想穿透QE的主装过渡带(520磅至240磅逐渐变薄),并进一步穿透穹甲水平段的话,则不需要那么大的入射角,但水平段并不如倾斜段那么容易穿透。

 


胡德

左图:若想穿透胡德的上部装甲带,并进一步穿透穹甲倾斜段的话,需要相当大的入射角才能办到。此处舷侧装甲厚度为174mm,实战中还是有可能达成穿透的。

右图:若想穿透胡德的上部装甲带,并进一步穿透穹甲水平段的话,则不需要那么大的入射角,但水平段并不如倾斜段那么容易穿透。

 


R级

左图:若想穿透R级的上部装甲带,并进一步穿透穹甲倾斜段的话,对入射角的要求不如上述那么高。此处舷侧装甲厚度为149mm,实战中很有可能发生穿透,但由于R级的主装与穹甲位置均很高(相对轮机舱而言),因此很难打中锅炉舱,只能打中烟道。

右图:若想穿透R级的上部装甲带,并进一步穿透穹甲水平段的话,对入射角的要求更低,但水平段并不如倾斜段那么容易穿透。实战中发生穿透的可能性还是很高。

  


结论:在主装覆盖高度高过穹甲水平面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射弹绕过主装,击穿穹甲的情况。如果能在主装与上部装甲带间设置一个过渡层,则能更为有效地防护此类威胁。

而在主装覆盖高度与穹甲水平面相同甚至更低的情况下,较容易发生射弹绕过主装,击穿穹甲的情况,这样不利于防护。但若能如R级一样,两者高度均较高的话,也能起到保护轮机舱的作用。烟道的侧面是很难保护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2-1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1 17:20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31 16:48
对于穹甲布局下的主装高度问题,说点我的观点

以下分别以QE级,胡德,还有R级作为参照


英国无畏舰设计唯一有看头的是N3,其他都是设计的一团糟,设计师脑壳中装的都是屎么……

所有船都有毛病,全部需要改造,一战德棍逆推RN不是什么神话。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2-1 00:14
英国无畏舰设计唯一有看头的是N3,其他都是设计的一团糟,设计师脑壳中装的都是屎么……

所有船都有毛病 ...

史司不是也是师从不列颠,充满英伦风的么
怎么现在把祖师爷喷成这样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2-1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1 22:28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31 22:00
史司不是也是师从不列颠,充满英伦风的么
怎么现在把祖师爷喷成这样了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和义大利一样,仿买的只是子部件

话说英国设计师总能把一手好牌搓成一坨屎,也算不世出的人才了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2-1 05:1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和义大利一样,仿买的只是子部件

感觉英国在单舰预算和性能上总是差一口气,是不是预算有限让战舰的性能总是欠那么一口气??
RN很多时候更倾向于数量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2-1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1 22:33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31 22:23
感觉英国在单舰预算和性能上总是差一口气,是不是预算有限让战舰的性能总是欠那么一口气??
RN很多时候 ...


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态度的问题

美国海军更穷,五美分还要掰成两瓣花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2-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2-4 01:37 编辑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1 22:10
HMS Vanguard,这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So verzeichnete sie bei gemeinsamen Manövern im Atlantik nur 1 ...


克版的的前卫12度和衣阿华20度我也在WS1论坛看过,是一名英国水兵的回忆,而且20度也的确是大米快速BB最新陀螺安定仪的工作极限,作战时不得已开炮情有可原,演习就不必逞能了。16寸君的前卫15度和衣阿华26度倒是第一次听过,如果真是这样,倒是要请教航海达人,据英国水兵的回忆,那次海上吹着gale wind,应是7-8级风吧?北大西洋上吹gale wind的海象,能把一条5万多吨的BB吹成横摇26度么?


P.S. 补充一句,WS1上那个英国水兵只说了两舰的横摇角度,没说开不开炮的事。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8:04 , Processed in 0.0254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