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观测条件下的远距炮击
在最大有效射程上开火的好处早已为人所知。战术书籍中强调了这种进攻中的良好手段。 “通常应在当时当地条件允许的最大有效射程上开火。占得先机的好处极为巨大,因此应不遗余力地追求及早命中。必须牢记的是,在极远距离上的弹药消耗与其打击效果相比也许会过大。”
这一观点被海军信奉的证据可以在海军历次演习中找到;存在着大量的战列舰在极远距离开火的例子。
第10次舰队问题演习(1930年),新墨西哥号在35000码的极远距离开火。
第11次舰队问题演习(1930年)的模拟对抗中,双方在32000码上开火。
第13次舰队问题演习(1932年),内华达号在30000码开火。
第16次舰队问题演习(1935年),38000码。
第17次舰队问题演习(1936年),最大射程被认为是35000码。第20次舰队问题演习(1939年)所采取的极限距离也就是这个。
海军军事学院演习所显示的开火距离稍近,通常是由于能见度限制。在1933年的Tactical Problem III-1934-SR中双方战列舰队在27000码上开始交战,能见度为28000码。1935年的Operations Problem II-1935-SR的开火距离为27000码。1935年Operations Problem III-1935-S,能见度被限制在25000码,这就妨碍了蓝方利用其极远距离射击的优势。
在能见度适当的条件下,在这样的距离上的射击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离开了空中观测,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光线、海况、风向均有利的条件下,黑方战列舰队的射击非常精确。白方舰队的桅杆清楚地显现出来。在飞机引导下保持有效射击毫无困难,我相信在26000码距离上我们的每次齐射都可以对敌舰前桅桅顶的射控台形成跨射(at 26,000 yards I believe we could have kept salvoes straddling the top spotting against the foremasts of the enemy)。这正值远程炮击的理想天气和海况。敌方纵队的先头一经接触便受到了猛烈炮击,无疑是在敌方有能力在一条更有利的航线上展开兵力之前就施加了巨大损害。”
在没有空中观测的情况下,战列舰主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被认为是28000码。然而在舰队问题演习的模拟战斗中,如果没有空中观测的话,战列舰主炮的命中率在22000码以上就要打对折。
海军军事学院对空中观测的有效性的评估值更高;在1935年曾预计,空中观测在29000码距离上的命中弹数6倍于舰上观测。为有效的远程射击提供空中观测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