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2-12-23 01:36 编辑
寿命问题,navalweapons上标明的都是全装药等效寿命或实弹等效寿命,对于大口径海军炮而言,基本可以视为:在不更换身管,并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完成的全装药穿甲弹射数
射击高爆弹时的寿命,与穿甲弹是不同的。减装药射击与全装药射击也不同。比如衣阿华级的主炮,在使用SPD发射药的前提下,以820米的初速射击高爆弹时,对身管寿命的影响等效于0.43发全装药穿甲弹射数。而以579米的初速射击高爆弹时,对身管寿命的影响等效于0.03发全装药穿甲弹射数。以上数据出自navalweapons的16"/50 (40.6 cm) Mark 7词条
不更换身管这个定义很好理解,就是单一身管的寿命
保证精度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国对与精度下降的容忍程度可能不尽相同。
关于精度的下降,结合navalweapons的词条,我发表一些个人理解
条件1:使用既定的发射药种类,使用相同的发射药量,使用相同的射弹
条件2:使用相同的给定射距(即以相同的俯仰角发射)
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旧炮实际射程的样态分布,会比新炮更大一些。
举例子来说,如果给定射距是10000米,那么新炮的实际射程样态分布,可能在最小9900米,最大10100米的范围内,而旧炮的实际射程样态分布,可能在最小9800米,最大10200米。
也就是说,旧炮的落点分布更松散了,也就是俗话说的精度变差了。
旧炮射程的样态分布,相对于新炮而言下降到何等程度,才会判定为达到寿命上限,各国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