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2551|回复: 47

【巨舰】51厘米炮萨摩型戦艦的建造始末与各项不完全数据

[复制链接]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1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dcat009 于 2014-8-18 17:43 编辑

还没编完,先挖个坑













建造背景

藤本君在设计大和级初始方案时就盘算:如果保密手段到位的话,在大和入役时,也就是1941年美英等国才会发现新舰的真实吨位和主炮口径。此时必会设计建造装备18寸甚至19寸主炮的战列舰以对抗大和级,推算在其新战列舰完成之前日本会有最多五年时间,而我方要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主炮口径最少压制美国两个英寸级别的战舰。而当英美奋起直追,他们的18英寸主炮战舰入役时我方已完成的51厘米主炮已经装上舰了。即可以实现单舰的威力强大的舰队对抗美国数量庞大的主力舰队。藤本甚至认为由此带来的威慑效应能给日本带来至少多十年的和平。因为美英不可能大量持续建造相比之下落后的主力舰,而新舰的研制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英美在新舰的质量和数量上都不会对日本形成很大压力。(实际上一直到1942,美国人都认为“大和”是45000,9406mm主炮级别的。同样45000吨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即是与之对抗的。等到美国人发觉“大和”的实际尺寸后,才匆匆上马7万吨级的“蒙大拿”,就算一切顺利,“蒙大拿”在46年以前也不太可能入役。而换装818英寸主炮的升级版本还要再晚两年。这样说起来,日本人的最初目的倒是达到了。)

按照最初的设想,四艘46厘米主炮战列舰从1941年开始,每年入役一艘;从1945年开始,四艘51厘米主炮战列舰同样每年入役一艘。而日本人的小算盘还不止如此,从“最上”的155mm三联主炮换成203mm双联主炮的前科,这些可以很容易推想到在1950年之后的某一天,美国的16英寸和18英寸主炮战列舰队的对手可能是八艘装备51厘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

战列舰的建造工期是很难缩短的,而日本只有四大船厂能造这种巨舰。分别是:海军吴工厂,海军横须贺工厂,三菱长崎工厂,川崎神户工厂。
而美国的大型船厂却有:纽约海军船厂,诺福克海军船厂,费城海军船厂,伯利恒钢铁公司,巴思钢铁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纽约造船厂,马里兰海军船厂

英国也有维克斯・巴罗船厂,约翰・布朗船厂,朴次茅斯船厂,德文波特船厂,阿姆斯特朗船厂,卡美尔・莱尔德船厂,斯万亨特船厂,法菲尔德船厂可以建造大型舰只。

所以日本计划建造新的巨大海军工厂「大神海军工厂」,其规模之大,配属设施之全直追海军吴工厂。此外,还有扩建佐世保海军工厂的计划。这些计划如能完成,日本大型舰艇的建造能力几乎能提升50%

「大神海军工厂」:
船台2(空母用1、潜水舰两只同时建造用1) 船渠3(战舰用1、重巡用1、潜水舰两只同时建造用1)
造船能力预计为战舰三年一只、空母三年一只、重巡两年一只 ,加上战舰、空母各一只的特定修理能力
大神工厂之造机部生产能力预计为:
主机械涡轮机1700吨 主机械柴油机10台 锅炉24
造兵部生产能力为:
中小口径炮架20基 鱼雷发射管与空气压缩唧筒各10基 电气150份 短艇罗针仪 光学-中小型测距仪、望远镜、架台及托架合计80

1939度日本的④计划,计划中加进二艘装备至少9门51厘米主炮的80,000吨级新型超级战列舰,增加二艘大和型(110111号舰),设计指标为单舰能力能全面压制美国有可能研发的对抗大和级的后续新型战列舰。计划由151厘米新型战舰、2艘大和级、2-3艘航空母舰及若干次级战舰组成大型特混编队。

同年,日本开始加紧完成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收尾工作与大型船台的扩建改装施工。

该舰最终被定型为装备12门51厘米主炮,87,000,1620厘米副炮,3210厘米防空炮,航速28节的新型超级战列舰。

1940年新型超级战列舰的首舰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同年,五十一厘米砲还在试验阶段。

 而此时美海军已经开始建造共六艘的45000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了。在数量上,日本的4艘大和级战列舰,2艘新型超级战列舰对抗美国新造的12艘,面对在数量上是两倍于自己的战列舰,在建造量上不可能与美国的工业实力竞争,日本海军只能把期望放在以质量对抗,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

1941年,日本获悉美国将决定建造五艘吨位有可能与大和级不相上下的的蒙大拿级对抗大和型。
51厘米炮已经于昭和16(1941)年春天在吴兵工厂进行实验,并初步取得成功,被命名为试制甲炮,火炮效能改良的各种实验还在进行中
1942年中旬因资金与物资极度紧张,大和级3号舰停建并拆解。
1942年日本新式战舰下水,51厘米炮完成(经改良的“试制甲炮”,初速有一定提升,定名为四十五口径九八式五十一糎砲。
1943年底第一艘新式战舰竣工,名为萨摩型戦艦,首舰为萨摩号。
1944年初服役。
19446月底萨摩级二号舰近江号竣工。


设计思想:
一、优点

1. 最强的舰载火力!12门精度优良的45倍径的510mm毫米巨炮,795mps的初速发射2.06吨的重型穿甲弹,最大射程达50千米,弹道性良好,在有校射机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有效射程及命中精度,以弥补在射速上的欠缺。穿甲弹装药为45kg,穿甲能力强大且精度优秀。高爆弹装药为220kg近矢弹即相当于一枚中型鱼雷(一式穿甲弹、零式通常弹、半穿甲高爆弹水下弹道均较为优秀),直接命中则相当于命中一枚近两吨的重磅炸弹。
2. 最强的防空火力!16三年式220厘米50倍径炮E型(高平两用炮)、329810厘米65倍径炮、144五式4厘米60倍径高炮共计近两百门可用对空的火炮组成远中近三道密集的防空火力网,尽管20厘米副炮的防空效能不大,但性能极佳的10厘米防空炮群、仿制博福斯40mm而来的4厘米60倍径高炮群的防控效果实在不容忽视,1444联装40mm高炮以较高的初速和较好的性能可在集群来袭时交织层密不透风的防空火力网,使敌机难以靠近。

3. 最稳定的海上射击平台。本舰拥有深达11.8米的满载吃水和48米的舰宽,周期为18缓慢而从容的横摇,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火力平台,优秀的适航性,高海况下也能保持舒适、稳定, 能在最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开火。

4. 载机量大。最多可搭载共计36架经改装(机翼可折叠、可抛弃式浮筒等)的水上飞机,三种水机可以从不同层面加强本舰的战力。

5. 最长基线的舰用测距仪。依托巨大的主炮塔和舰体尺度,主司令塔顶部布置了1部20米基线测距仪,三座主炮塔各布置1部18米基线测距仪。

6. 最高的测距塔。依托巨大的舰体尺度,布置了世界最高的主桅楼。主桅楼上的20米基线测距仪高度为45米,搜索雷达高度为48米。

7. 最厚重的装甲。舷侧主装甲带都安装了430mmVH装甲,三座主炮塔全部前置极大地缩短了弹药库的防御区域,主装甲带长144米却覆盖了整个弹药库与动力舱。中段水平甲板也覆盖了100mm装甲。在第三甲板位置,还安装了第二层150-315mm水平装甲,构成了对舰体核心舱室的第二道防护。主装甲带希望能在正常交战距离抵御美国457mm火炮,采取重点防护的水平装甲希望能在超距离炮战中抵御美国457mm火炮。

8. 最强抗雷性。本舰每侧拥有深达4米加强的TDS结构和合计220mm舱壁加强装甲。水中能抵御日本的九三式61糎魚雷(装药490kg)。

二、缺点

1. 体量庞大、吃水较深。近300米长、近50米宽的庞大舰体,加上满载吃水深12米,战斗时(尤其遭遇空袭),总是会以及其硕大的身姿出现,是一个极好辨认的目标,无疑巨大的身形被鱼雷命中的几率也会更高。作战、停泊、维修范围也有限制。

2. 造价昂贵。每艘萨摩型戦艦的造价战时折合为约为1.6亿美金(日本人工成本较低,在此有些折算,SPS报价:1.97亿美金,计划投资建造四艘该型舰。

3. 配套设施需要新建或较大规模改造。新建350米级大型船台座、干坞一座。

4. 航速偏低。经过努力尽管比大和的航速高了1节左右,但仍无法达到与主力航母编队高速航行的速度,几乎同时竣工的衣阿华号战列舰航行速度达到31,如海上交火的话阵位容易被动。

5. 副炮及高炮位置集中。空间较为狭小。

6. 研发成本高。51厘米炮研发、实验也经过了不少失败和各种磨练。还有诸多的新型配备的改进型设备的研发都困难重重(如锅炉、大马力轮机、电探等)。

战斗经历概述:
19446,萨摩号与大和、武藏一同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
194410 萨摩号与大和、武藏一同参加1作战计划。
2014717日 战斗经历好难编............................






Satsuma class battleship
February 1943
艦名:萨摩型戦艦
首舰下水时间:1942
首舰竣工时间:1943
建造船厂:吴海军工厂         首舰:  萨摩号
          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二号舰:近江号
          大神海军工厂       三号舰
          大神海军工厂       四号舰


基本数据
全  长:298.57米
水线长:285米
全  宽:48米
水线宽:44
型  深:21米
全  高:74(从龙骨处算起)
舰桥高:52米(从龙骨处算起)
吃  水:10.6米(标准)、11.3米(正常)、11.8米(满载)、12.9(最大)
方形系数:0.572(正常吃水时)
长宽比:5.94 : 1
排水量:空载77,375 吨;标准83,197吨;正常89,217吨 ;满载 94,033吨;超载101,850
航  速:28节(高海况下不低于26节)
续航力:18节/8700海里
稳心高:4.2 m
横摇周期: 18 秒
全舰成员:设计编制3,355(其中:军官176人,士兵3179人)

重量分配
舰体:31,092
装甲:31,136 吨
动力:4,840  吨
武器:11,843 吨
弹药:3,885  吨
补给:1,800  吨
燃油:10,780 吨(满载)


动力及电力:180000轴马力 8舰本式改进型高压高温重油专烧锅炉,4部舰本式齿轮传动汽轮机,44桨双舵,10台各125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和2台各2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总发电功率13000千瓦

舰载小艇:
          17米舰载鱼雷艇型内火艇2艘
          15米掌管交通艇1艘
          11米将校用摩托艇1艘
          12米军官及水兵用汽艇4艘
          合计8艘
      存放于舰尾的小艇格纳库中,格纳库向后方两舷外张,设有水密门,进行吊放和回收作业时可以打开,小艇通过上方的移动吊艇车移出船库。两舷小艇格纳库之间为机库。

航空设备:
          后甲板水上飞机平台
          机库
          升降机:舰尾1
          弹射器:舰尾4座一式二号11型弹射器
          起重机:舰尾1部大型起重机(可起吊二式大艇),后舰桥1

舰载机:
          水上飞机共36
          强风水上战斗机18架,晴岚水上攻击机12架,紫云水上侦察机、校射机6
          后甲板可停放川西二式大艇1


武器:

主炮:98式45倍径51厘米炮 (正式名称:四十五口径九八式五十一糎砲)
四联装510mm L/45 ×3共12
每炮备弹100发
一式穿甲弹       弹重2,060kg  装药51kg   65发/门 (后替换为新研发的超重穿甲弹)
(超重穿甲弹     弹重2,430kg  装药60kg   60/
零式通常弹       弹重1,960kg  装药176kg  35发/
含发射药全重3030吨
初速:发射穿甲弹时初速795米/(2,060kg一式穿甲弹最大装药量发射)
精度:35公里处全炮齐射散布300
炮弹装填:半自动机械化装弹机,扬弹速度6发/分钟
射速:1.6发/
最大射程:50,000(2,060kg一式穿甲弹以45°角最大装药量发射
身管寿命:150发(正常装药)
火炮底座/炮塔数据

命名
四连装四十五口径九八式五十一糎砲塔
炮塔重量
5,631吨
俯仰范围
-5/+45
俯仰速度
每秒12度
火炮射界
+145/-145度
旋回速度
4度/秒
火炮后座距离
1.63
装填角
+3

穿深:
使用2,060kg一式穿甲弹
距离
垂直穿深
水平穿深
0码(0米)
982毫米
---
20,000
604毫米
169毫米
30,000
466毫米
315毫米
40,000
275毫米
457毫米

距离
弹道末端速度
垂直穿深
水平穿深
落角
20,000
540米每秒
604毫米
208毫米
16.2度
30,000
482米每秒
466毫米
315毫米
30.4


位置:前甲板中线布置,半背负式(一号主炮塔位于甲板高度最低处[萨摩级战列舰在设计上的特色之一就是其最上甲板从3号主炮塔基座前方的位置起向下弯曲,形成一个斜坡,从正面看去时尤其明显。这个斜坡与被称为“大和坂”和“武藏坂”的结构相同,究其原因是出于降低二三号炮塔的高度、舰身轻量化和降低舰身前部重心的考虑],二号主炮塔依托升高的甲板比一号炮塔高出半个身位,三号主炮塔比二号主炮塔高出2/3个身位布置,二、三号炮塔炮身呈+10度放置,三号炮塔比一号炮塔高出一个炮塔身位

副炮:三年式2型20厘米50倍径炮E型(高平两用炮)
双联装203mm L/50 ×8共16(每炮备弹250,含发射药全重648吨)
初速:发射穿甲弹时初速835米/
炮弹装填:直送式扬弹机,扬弹速度8发/分钟
射速:4-6发/
最大射程:29,400(以45°角发射

命名
连装三年式220厘米50倍径炮
炮塔重量
175吨
俯仰范围
-5/+55
俯仰速度
12度/秒
火炮射界
+135/ -135度
旋回速度
每秒4度
火炮后座距离
1.63
装填角
+5度/+7度

穿深:
使用125.6 kg穿甲弹
距离
弹道末端速度
垂直穿深
落角
5,000
650米每秒

3.0
10,000
498米每秒
190 毫米
7.5
15,000
396米每秒
160毫米
15.8
20,000
364米每秒
100毫米
29.0
25,000
380米每秒
85毫米
47.0



位置:中部甲板两侧布置,两侧各4

防空炮:98式10厘米65倍径炮
双联装100mm L/65高炮 ×16基 共32(每炮备弹400发)
初速:发射穿甲弹时初速1000米/
炮弹装填:两个半自动机械化装弹机,最大扬弹速度20发/分钟
射速:15-21/
最大射程:45°射程19,500,90°射高14,700(使用13千克高爆弹时
身管寿命:400发

命名
连装98式10厘米65倍径炮
重量
34.5
俯仰范围
-10/+90
俯仰速度
16/秒
火炮射界
+-90/-90
旋回速度
11 - 16度每秒
装填角
任意


位置:中部甲板上层建筑平台两侧布置,两侧各8

防空机炮:五式4厘米60倍径炮
四联装40mm L/60防空机炮 ×36 共144
初速:900米/
射速:150-160发/
身管寿命:8500发

      

装甲:
      主装甲带长144米,占水线长度的50%
      舷侧装甲带               430mmVH(6米高)倾斜20
      舰尾机库舷侧装甲:       220mmVH
      第一主水平装甲           100mm MNC
      第三主水平装甲动力舱段   150mm MNC
      第三主水平装甲弹药库舱段 315mm MNC
      首尾露天水平装甲         无装甲
      尾部主水平装甲           无装甲
      TDS装甲:220-100mm NVNC
      内部纵向装甲:30mm
      内部横向装甲:30mm
      主指挥塔:立面500mm、顶400mm、底100mm
      主炮塔:正640mmVH、侧270mm、顶350mm、背190mm
      主炮座上部:560mm
      主炮座下部:280mm
      副炮塔:正25.4mm、侧25.4mm、顶25.4mm、背25.4mm
      副炮座上部:155mm
      副炮座下部:50mm

火控:
      20米基线测距仪1部(前司令塔顶一部)
      15米基线测距仪1部(后司令塔顶一部)
      18米基线测距仪3部(主炮塔各一部)
      十四年式8米基线合象式测距仪2部(两侧第三座副炮塔各一部)
      22型对海电探
      21型电探(改进型)
      13型对空电探
      反舰搜索雷达2部(后司令塔顶一部,主桅楼顶一部)
      反舰火控雷达2部(主桅楼顶两侧的悬挑结构上)
      探照灯8
      零号水下听音器4部(舰体两侧各两部)
      反潜声纳1部(球鼻型舰首内,可探测礁石)

在此感谢曾认真研讨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同志们

注:本帖所展示的三维效果图片及其他配图均为本人所著!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本论坛)及作者!否则本人将保留追责与维权的权利!

ID:badcat009
e-mail:64753467@qq.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戦艦萨摩艦内戦闘配備表:
番号
戦闘配置
戦闘配置に対する人員(各部门职务对应配置人员及其官阶)
固有配置員が予備員として代わる戦闘配置(预备人员配置情况)
固有配置が兼務(補助)する戦闘配置(兼任预备人员配置情况)
固有配置員
戦闘位置
戦闘配置に対する主副別
 固有配置に対する予備員
昼戦
夜戦
第一予備員
第二予備員
1
戦闘幹部
艦長
艦長大佐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副長中佐
通信長中佐
2
副長
副長中佐
司令塔
司令塔
通信指揮官中佐
航海長中佐
艦長
応急総指揮官
3
艦長附
乗組艦長附少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第二機銃群指揮官
4
副長附
乗組副長附中尉
司令塔
司令塔
応急幹部副長附先任兵曹
応急総指揮官
5
航海科
航海長
航海長中佐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航海長補佐官大尉
副長
6
航海長補佐官
分隊長航海長補佐官大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航海士少尉
航海長
7
航海士
乗組航海士少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航海長補佐官
8
掌航海長
乗組掌航海長特務少尉
戦闘艦橋
見張指揮所
9
操舵長
乗組操舵長兵曹長
操舵所
操舵所
操舵部先任兵曹
10
信号指揮官
航海長中佐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信号指揮官附少尉
11
信号指揮官附
乗組信号指揮官附少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信号指揮官
12
信号長
乗組信号長兵曹長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信号部先任兵曹
13
見張指揮官
分隊長見張指揮官大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見張指揮官附少尉
見張長特務少尉
航海長
運用長
14
見張指揮官附
乗組見張指揮官附少尉
見張指揮所
見張指揮所
15
見張長
乗組見張長特務少尉
戦闘艦橋
見張指揮所
見張部先任兵曹
16
砲術科
砲術長
砲術長中佐
主砲指揮所又は艦橋
主砲指揮所又は艦橋
副砲長分隊長少佐
分隊長第六砲台長大尉
主砲指揮官
17
副砲長
副砲長分隊長少佐
主戦側副砲指揮所
主戦側副砲指揮所
分隊長副砲台長大尉
砲術長
第一副砲指揮官
18
砲術士
乗組砲術士少尉
主砲発令所
主砲発令所
主砲発令所長
第三機銃群指揮官
19
掌砲長
乗組掌砲長特務少尉
砲術科倉庫
砲術科倉庫
20
主砲砲台長
分隊長第一砲台長特務大尉
第一砲台
第一砲台
乗組第一砲台附兵曹長
21
主砲砲台長
分隊長第ニ砲台長特務大尉
第二砲台
第二砲台
乗組第ニ砲台附兵曹長
22
主砲砲台長
分隊長第三砲台長大尉
第三砲台
第三砲台
乗組第三砲台附兵曹長
一時主砲指揮官時機を見て副砲長と代わる
主砲指揮官
主砲分火指揮官
23
主砲砲台長
分隊長予備指揮所長特務大尉
後部主砲予備指揮所
後部主砲予備指揮所
第四砲台部附兵曹長
24
副砲砲台長
分隊長副砲砲台長大尉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乗組第五砲台部附兵曹長
乗組第五砲台部附兵曹長
副砲長
第三副砲指揮官
副砲分火指揮官・照明砲指揮官
25
高角砲砲台長
分隊長高角砲砲台長大尉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乗組第六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乗組第六砲台部附兵曹長
砲術長
第一高角砲指揮官
26
機銃砲台長
分隊士第七砲台長大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乗組第七砲台部附少尉
機銃指揮官
27
主砲砲台部附
乗組第一砲台部附兵曹長
第一砲台
第一砲台
第一砲台長
第一防空機銃隊指揮官
28
主砲砲台部附
乗組第二砲台部附兵曹長
第二砲台
第二砲台
第二砲台長
29
主砲砲台部附
乗組第三砲台部附兵曹長
第三砲台
第三砲台
第三砲台長
第二防空機銃隊指揮官
30
副砲砲台部附
乗組副砲砲台部附部附兵曹長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第五砲台長
31
副砲砲台部附
乗組副砲砲台部附部附兵曹長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第五砲台長
32
高角砲砲台部附
乗組高角砲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第六砲台長
第二高角砲指揮官
33
機銃砲台部附
乗組高角砲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第七砲台長
第四機銃群指揮官
34
主砲指揮官
砲術長中佐
主砲指揮所
主砲指揮所
一時測的指揮官時機を見て副砲長少佐に代わる、大尉
分隊長第三砲台長大尉
砲術長
35
副砲指揮官
副砲長分隊長少佐
主戦側副砲指揮所
主戦側副砲指揮所
分隊長副砲台長大尉
主砲指揮官
副砲長
36
高射指揮官
分隊長第六砲台長大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分隊長第七砲台長大尉
乗組第六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高角砲指揮官
37
高角砲指揮官
分隊長第六砲台長大尉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主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分隊長第七砲台長大尉
乗組第七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第六砲台長
38
機銃指揮官
分隊長第七砲台長大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乗組第七砲台部附少尉
乗組砲術士少尉
第三高射指揮官
第七砲台長
39
第一機銃群指揮官
分隊長第七砲台長大尉
第一機銃群指揮所
第一機銃群指揮所
40
第二機銃群指揮官
乗組艦長附少尉
第二機銃群指揮所
第二機銃群指揮所
41
第三機銃群指揮官
乗組砲術士少尉
第三機銃群指揮所
第三機銃群指揮所
42
第四機銃群指揮官
乗組第七砲台部附少尉
第四機銃群指揮所
第四機銃群指揮所
機銃指揮官
43
第一防空銃隊指揮官
乗組第一砲台部附兵曹長
前甲板
前甲板
44
第二防空銃隊指揮官
乗組第四砲台部附兵曹長
後甲板
後甲板
45
照明砲指揮官
分隊長第五砲台長大尉
第四副砲予備指揮所
第四副砲予備指揮所
乗組第五砲台部附兵曹長
乗組第五砲台部附兵曹長
46
主砲分火兼予備指揮官
分隊長第三砲台長大尉
後部主砲予備指揮所
後部主砲予備指揮所
分隊長主砲発令所長大尉
分隊長測的指揮官大尉
47
副砲分火兼予備指揮官
分隊長第五砲台長大尉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副戦側副砲指揮所
48
高角砲分火兼予備指揮官
乗組第六砲台部附特務少尉
副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副戦側高角砲指揮所
乗組第六砲台部附兵曹長
高角砲指揮官
49
主砲発令所長
分隊長主砲兼発令所長大尉
主砲発令所
主砲発令所
乗組砲術士少尉
50
副砲発令所長
乗組副砲発令所長中尉
副砲発令所
副砲発令所
高測号令官一曹
51
測的指揮官
分隊長測的指揮官大尉
主砲測的所
主砲測的所
乗組副砲測的班指揮官兵曹長
主砲測的班指揮官
照射指揮官
52
主砲測的班指揮官
分隊長測的指揮官大尉
主砲測的所
主砲測的所
測的指揮官
照射指揮官
53
副砲測的班指揮官
乗組副砲測的班指揮官少尉
副砲測的所
副砲測的所
測的指揮官
照射指揮官
54
照射指揮官
分隊長測的指揮官大尉
羅針艦橋
乗組副砲測的班指揮官兵曹長
測的指揮官
主砲測的班指揮官
55
第一照射班指揮官
乗組副砲測的班指揮官兵曹長
管制器側
照射指揮官
副砲測的班指揮官
56
第二照射班指揮官
乗組電路長兵曹長
管制器側
57
電路長
乗組電路長兵曹長
前部配線室
前部配線室
照射指揮官
照射班指揮官
58
通信科
通信長
通信長分隊長中佐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室
通信士少尉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副長
艦長
59
通信士
乗組通信士少尉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室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通信部指揮官兵曹長
通信指揮官
通信長
60
掌通信長
乗組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後下部電信室
後下部電信室
通信部指揮官兵曹長
電信部先任兵曹
61
通信指揮官
通信長分隊長中佐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官附少尉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62
通信指揮官附
乗組通信指揮官附少尉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室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電信部指揮官兵曹長
63
電信部指揮官
乗組電信部指揮官兵曹長
前部電信室
前部電信室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電信部先任兵曹
64
暗号部指揮官
乗組暗号部指揮官少尉
通信指揮室
通信指揮室
掌通信長特務少尉
電信部指揮官兵曹長
65
運用科
応急総指揮官
副長中佐
司令塔
司令塔
応急指揮官中佐
艦長
副長
66
運用長
運用長分隊長中佐
第二応急指揮所
第二応急指揮所
航海長中佐
見張指揮官大尉
応急総指揮官
応急指揮官
67
応急指揮官
運用長分隊長中佐
第二応急指揮所
第二応急指揮所
中部応急班指揮官特務少尉
前部応急班指揮官少尉
応急総指揮官
運用長
68
応急指揮官附
乗組応急指揮官附少尉
前部応急班待機所
前部応急班待機所
応急幹部送*長附先任兵曹
応急指揮官
応急指揮官附
69
前部応急班指揮官
乗組前部応急班指揮官少尉
前部応急班待機所
前部応急班待機所
前部応急班先任兵曹
応急指揮官
70
中部応急班指揮官
乗組掌運用長中部応急指揮官兼後部高級班指揮官特務少尉
中部応急班待機所
中部応急班待機所
中部応急班先任兵曹
71
後部応急班指揮官
同上兼務
後部応急班待機所
後部応急班待機所
後部応急班先任兵曹
72
飛行部附
飛行長
飛行長少佐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飛行部指揮官大尉
飛行士中尉
73
飛行士
乗組飛行部指揮官中尉
飛行機甲板
飛行機甲板
74
飛行部附指揮官
分隊長飛行部附指揮官大尉
飛行機甲板
飛行機甲板
飛行士中尉
75
飛行部附
乗組飛行部附中尉
飛行機甲板
飛行機甲板
76
飛行部附
乗組掌整備長整備兵曹長
飛行機甲板
飛行機甲板
77
作戦記録部
作戦図作製班
航海長 航海士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78
情報整理班
通信長 通信士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79
作戦記録班
航海士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0
通信士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1
通信長 砲術士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2
艦長附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3
機関長附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4
庶務主任
固有戦闘配置
固有戦闘配置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主戦闘配置に準ず
85
機関科
機関長
機関長機関中佐
機関科指揮所
機関科指揮所
機械部指揮官機関少佐
補機部指揮官機関大尉
86
機関長附
乗組機関長附機関中尉
機関科指揮所
機関科指揮所
87
掌機長
乗組掌機長機関特務中尉
機関科用具庫
機関科用具庫
機関科用具庫先任者
88
運転指揮官
機関長機関中佐
機関科指揮所
機関科指揮所
機械部指揮官機関少佐
補機部指揮官機関大尉
89
運転指揮官附
乗組機関長附機関中尉
機関科指揮所
機関科指揮所
90
機械部指揮官
分隊長機械部指揮官機関少佐
中央機械室
中央機械室
機械分掌指揮官機関特務少尉
機関長運転指揮官
91
機械分掌指揮官
乗組機械長機関特務少尉
右舷機械室
右舷機械室
右舷機械室先任者
機械部指揮官
92
機械分掌指揮官
93
機械分掌指揮官
94
罐部指揮官
分隊長罐部指揮官機関大尉
第二罐室
第二罐室
罐分掌指揮官機関特務少尉
罐分掌指揮官機関兵曹長
95
罐分掌指揮官
乗組罐部附機関兵曹長
第一罐室
第一罐室
第一罐室先任者
罐部指揮官
96
罐分掌指揮官
乗組罐長機関特務少尉
第六罐室
第六罐室
第六罐室先任者
罐部指揮官
97
罐分掌指揮官
乗組罐長機関兵曹長
第三罐室
第三罐室
第三罐室先任者
98
電機部指揮官
分隊長電機部指揮官機関特務大尉
前部管制盤室
前部管制盤室
電機分掌指揮官機関兵曹長
電機分掌指揮官電機長
機関長運転指揮官
99
電機分掌指揮官
乗組電機部附機関兵曹長
後部管制盤室
後部管制盤室
後部管制盤室先任者
電機部指揮官
100
電機分掌指揮官
乗組電機長機関兵曹長
前部管制盤室
前部管制盤室
前部管制盤室先任者
電機部指揮官
101
補機部指揮官
分隊長補機部指揮官機関大尉
中央水圧器室
中央水圧器室
補機分掌指揮官補機長
補機分掌指揮官機関兵曹長
102
補機分掌指揮官
乗組補機長機関兵曹長
後部水圧機部
後部水圧機部
後部水圧機室先任者
103
補機部分掌指揮官
乗組補機部附機関兵曹長
前部水圧機室
前部水圧機室
補機部分掌指揮官補機長
前部水圧機室先任者
補機部指揮官
104
工作科
工作長
分隊長工作長機関大尉
注排水部指揮所
注排水部指揮所
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工業長機関特務少尉
105
工作士
106
掌工作長
乗組掌工業長機関特務少尉
前部注排水管制所
前部注排水管制所
工作長
107
注排水部指揮官
工作長分隊長機関大尉
注排水部指揮所
注排水部指揮所
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工業長機関特務少尉
108
注排水部附
乗組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前部注排水管制所
前部注排水管制所
前部注排水官制所先任者
注排水部指揮官
109
注排水部附
乗組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中部注排水官制所
中部注排水官制所
中部注排水官制所先任者
工作長注排水部指揮官
110
注排水部附
111
工業部指揮官
工作長分隊長機関大尉
工業部指揮所
工業部指揮所
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工業長機関特務少尉
112
工業部附
乗組掌工作長機関特務少尉
木具工場
木具工場
機械工場先任者
工業部指揮官
113
工業部附
乗組工業長機関特務少尉
機械工場
機械工場
木具工場先任者
工業部指揮官
114
工業部附
115
医務科
軍医長
軍医長軍医中佐
戦時治療室
戦時治療室
分隊長軍医大尉
乗組軍医中尉
116
医務科士官・特務士官
分隊長軍医大尉
左舷戦時治療室
左舷戦時治療室
軍医長
117
乗組軍医中尉
右舷戦時治療室
右舷戦時治療室
軍医長
118
乗組掌看護長看護特務少尉
戦時治療室
戦時治療室
119
主計科
主計長
主計長分隊長主計中佐
         主計科関係部適宜
掌経理長主計特務少尉
乗組主計少尉
120
主計科士官特務士官准士官
乗組掌経理長主計特務中尉
烹炊室
烹炊室
乗組主計兵曹長
烹炊室先兵曹
主計長
121
乗組主計少尉
戦闘艦橋
羅針艦橋
先任主計兵曹
122
乗組主計兵曹長
烹炊室
烹炊室
先任主計兵曹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7-1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7-17 15:26 编辑

设定很细致,穿深还是用经验式计算的,挺严谨,赞一个。

部分细节略有不合理或不符合史实之处,提醒一下:

1)按照91式穿甲弹的弹重系数(36cm是14.98,41cm是14.8,46cm是15.0),51cm穿甲弹的弹重应在2,000kg左右,一式穿甲弹虽然增加了染色剂,重量也不应达到2,160kg之多。此外,日本45倍经大口径火炮发射91式穿甲弹时的初速都在770-780m/s左右,你在增加弹重的同时还加了初速,且还要求175发的寿命,这恐怕是比较难达成的。

当然了,这是架空,提高一下指标也是可以的,我只是说这些参数比史实可能出现的参数高了一些。

2)史实的203mm炮是使用药包发射药的,没有铜药筒。

3)10cm炮里面有一段“精度:35公里处全炮齐射散布300米”,这个是复制错误吧?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4-7-17 15:06
设定很细致,穿深还是用经验式计算的,挺严谨,赞一个。

部分细节略有不合理或不符合史实之处,提醒一下: ...

多谢大人指点
1.一开始设定的1960kg穿甲弹,后来自己YY了一下提高了200KG弹重。初速微调了下。寿命一开始设置125发。。。回头想想有点低,日本人会觉得太浪费了。现在这些数值都根据你的意见调回去了些。
2.粘贴疏忽
3.粘贴疏忽

穿甲数据我是根据德国530日本460美国457美国406基本目测折中出来的,大概看看就行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7-1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badcat009 发表于 2014-7-17 18:12
多谢大人指点
1.一开始设定的1960kg穿甲弹,后来自己YY了一下提高了200KG弹重。初速微调了下。寿命一开始 ...

哦哦,我还以为你是用经验式计算的,因为我按照你给出的弹重,存速,还有落角计算了一下,恰好能得到你给出的穿深数据。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4-7-17 19:03
哦哦,我还以为你是用经验式计算的,因为我按照你给出的弹重,存速,还有落角计算了一下,恰好能得 ...

看来我目测的还没有太离谱了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1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水上飞机搭载量,剩下的数据可能和我原来看到图之后联想到的数据差不多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dcat009 于 2014-7-18 00:02 编辑
死神之炮 发表于 2014-7-17 21:32
除了水上飞机搭载量,剩下的数据可能和我原来看到图之后联想到的数据差不多 ...

露天甲板12-14架,机库22-24架,别忘了机翼可折叠,后甲板无主炮也就没有炮座向甲板下的延伸。浮筒可拆卸式,二战的飞机尺寸没那么大,重量也轻,强风最大起飞重量才3.7吨,还没有两发510mm炮弹重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会陆续上,敬请期待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1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badcat009 发表于 2014-7-18 00:00
露天甲板12-14架,机库22-24架,别忘了机翼可折叠,后甲板无主炮也就没有炮座向甲板下的延伸。浮筒可拆卸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7-1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4-7-17 15:06
设定很细致,穿深还是用经验式计算的,挺严谨,赞一个。

部分细节略有不合理或不符合史实之处,提醒一下: ...

试制甲炮的弹重是1950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7-1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吴海军工厂         萨摩号
          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二号舰(未建成)
--------------------------------------------------------------------

三菱长崎是大船台建造

你确定能在船台上建造如此巨舰吗?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7-1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舰型和主炮布局

前甲板处的坡度有点过大了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owaii 发表于 2014-7-19 14:12
提示

吴海军工厂         萨摩号

1.此炮并非“试制甲炮”
2.“同年,日本开始加紧完成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收尾工作与大型船台的扩建改装施工。”至于怎么建的我就不晓得了。
3.前甲板坡度减小会导致2-3号主炮塔基座大幅度升高或主装甲带的延长。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啊,问个问题,你这个战舰的建模和渲染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zxqld 发表于 2014-7-22 22:32
楼主啊,问个问题,你这个战舰的建模和渲染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MAYA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7-23 0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生于40年代,在航母面前已经没有意义了。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2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不是很难?我在想,那天3D打印机普及了,楼主这个模型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了,不像现在,找个超大和的模型也不容易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4-7-23 00:09
可惜生于40年代,在航母面前已经没有意义了。

就算有意义历史也无法改写,我用三维“造舰”的唯一目的就是用最直观、最艺术的方式将人类暴力美学的战争机器的美展现出来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7-2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badcat009 发表于 2014-7-23 10:32
就算有意义历史也无法改写,我用三维“造舰”的唯一目的就是用最直观、最艺术的方式将人类暴力美学的战争 ...

兄弟努力,小弟只能精神上支持,这些模型,哪天用3D打印出来,就更加直观了。问一下,maya这个是不是很难学?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zxqld 发表于 2014-7-23 15:28
兄弟努力,小弟只能精神上支持,这些模型,哪天用3D打印出来,就更加直观了。问一下,maya这个是不是很难 ...

需要有美术基础,还要大量的练习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11:11 , Processed in 0.0539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