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IreneFan

美国末代战列舰水平防护能力评估

[复制链接]

一等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5-9-5 09:45
谢谢指教,我开始以为77君说的是垂直装甲,看来水平装甲也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再请教一下上薄下厚的多层装 ...

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算这个帖子的时候也是刚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现在我觉得两层能量相加 然后主板折算装甲质量比较科学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论述似乎有一个错误:
按照论坛的经验式表格,
MK7在34500码的穿深应在206mm左右,而不是213mm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求问:动能损失率为何是75%或6.8%?这两个数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些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及,若按楼主提供的计算器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6402-1-1.html
来计算,若“击穿外板后剩余速度”内“入射角”按文中填35.63度,则结果基本与文中一致。

然而,正确的入射角因在55度左右。

因为此处按计算结果看,角度越大则剩余速度越低,所以入射角应指弹道与装甲平面法向量的角度。

如用55度左右计算,则结果显示蒙大拿的装甲按经验式应与36,000码处229mm装甲等效,由此说明
间隔装甲>单层装甲。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4 15:50
楼主的论述似乎有一个错误:
按照论坛的经验式表格,
MK7在34500码的穿深应在206mm左右,而不是213mm ...

206mm是34000码的穿深,34500码的穿深在212mm左右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4 16:39
顺便求问:动能损失率为何是75%或6.8%?这两个数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些

75%为【击穿炸弹甲板损失的动能】与【击穿炸弹甲板所需的动能】之比,6.8%为【击穿炸弹甲板损失的动能】与【MK7在该距离上剩余的动能】之比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g_ 于 2016-4-15 13:51 编辑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4 17:04
又及,若按楼主提供的计算器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6402-1-1.html
来计算,若“击穿外板后剩 ...

按照楼主的算法重新算了一遍,做了一个更简单明了的表格
距离剩余动能水平穿深 主装甲甲板厚度 击穿主装甲甲板所需动能(即击穿炸弹甲板后所剩动能)击穿炸弹甲板所需动能 损失动能
28kyd 143.28MJ 6.03"5.01"104.65MJ27.15MJ 11.48MJ
30kyd139.68MJ6.66"5.64"105.34MJ23.27MJ11.07MJ
32kyd137.73MJ7.35"6.34"106.90MJ20.24MJ10.59MJ
34kyd137.39MJ8.13"7.12"109.45MJ17.85MJ10.10MJ
36kyd138.45MJ9.01"8.00"112.94MJ15.89MJ9.62MJ
38kyd141.49MJ10.03"9.02"117.98MJ14.30MJ9.21MJ
34.5kyd137.57MJ8.34"7.33"110.27MJ存速424.35mps

MK7在34,300码上的着速为1555英尺/秒,落角为35.08度,动能为137.63MJ。击穿炸弹甲板后剩余动能为110.06MJ,存速约423.94mps。
MK8Mod6裸弹击穿等效厚度6.675"的主装甲甲板需要的速度约423.88mps。
故认为蒙大拿对自己的免疫区上限为34,300码。此时MK7的经验式穿深为8.26",约210mm。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ldorin 于 2016-4-15 02:43 编辑
Nig_ 发表于 2016-4-14 15:50
75%为【击穿炸弹甲板损失的动能】与【击穿炸弹甲板所需的动能】之比,6.8%为【击穿炸弹甲板损失的动能】与 ...

肥肠感谢!这样就了解了。
PS:
话说LZ之前所发的excel计算器里,计算间隔装甲一项似乎没有考虑这75%的额外动能损失?这样的话,还需要额外手算修正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剩余速度。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5 02:38
肥肠感谢!这样就了解了。
PS:
话说LZ之前所发的excel计算器里,计算间隔装甲一项似乎没有考虑这75%的额外 ...

确实没有考虑。不过,击穿一块装甲所造成的动能损失的是十分复杂的。
即使以楼主的算法,不同距离损失动能的百分比也是不同的。而且,楼主的算法也未必正确。
楼主的算法是基于0.5系数在不考虑剥被帽的情况下是正确的这一前提的,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一前提是否成立。

总而言之,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而普适的对于间隔装甲等效的计算方法。
不考虑剥被帽的情况下,0.5系数算法可以参考,但仅仅是参考。
考虑剥被帽的情况下,连仅仅可以参考的算法也没有了。(对水平装甲,或许简单相加算一种?)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Nig_ 发表于 2016-4-15 10:08
确实没有考虑。不过,击穿一块装甲所造成的动能损失的是十分复杂的。
即使以楼主的算法,不同距离损失动 ...

其实所谓高速状态下击穿薄装甲相对会消耗较多的能量(相对恰好击穿时的情形)这个说法,好像也并没有其它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比方说德国人算法就是对两块板所消耗的能量简单求和。

如果考虑decapping的话,似乎还要考虑无被帽弹头击穿能力下降的情况,比方说30度到45度左右面对FHA时,以及更高的角度面对RHA时。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laret 于 2016-4-15 12:47 编辑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4 17:04
又及,若按楼主提供的计算器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6402-1-1.html
来计算,若“击穿外板后剩 ...

楼主的角度没错,并不是间隔装甲>单层装甲
原文里说了在对抗mk7时蒙大拿的51mm炸弹甲板+169.4mm主甲板等效213mm,达不到简单相加的220mm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g_ 于 2016-4-15 13:55 编辑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5 12:11
其实所谓高速状态下击穿薄装甲相对会消耗较多的能量(相对恰好击穿时的情形)这个说法,好像也并没有其它 ...

Class A在30度到55度内优于Class B,这是okun的观点。
不过事实上这个观点未必正确,根据NPG 5-47,面对8" AP Mk. 21-3,7"级别的Class A在30°时的平均得分为112.8,Class B在35°时的平均得分为105.4。而14" AP Mk. 16-8以30°射入时,13"Class A的平均得分为89.7,12"Class B的平均得分为95.1。
据此,中等厚度的Class A面对中口径炮弹以30°-35°射入时,优于Class B。但大厚度的Class A面对大口径炮弹以30°射入时,不如Class B。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都是面对被帽穿甲弹时的表现。
面对无被帽穿甲弹时,Class A大部分明显优于Class B。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Nig_ 发表于 2016-4-15 13:14
Class A在30度到55度内优于Class B,这是okun的观点。
不过事实上这个观点未必正确,根据NPG 5-47,面对8" ...

二战时期class A在30度时抗弹性能确实不如class B,因为美国发展方向有问题,二战的class A硬化层厚度太大
okun这个观点对于其他的FHA和RHA也许是正确的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2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6-4-15 21:45
二战时期class A在30度时抗弹性能确实不如class B,因为美国发展方向有问题,二战的class A硬化层厚度太 ...

被直击或大角度斜击时均质甲优于硬化甲,这一点大概时没错的。只不过具体的角度未必是30°-55°。
即使是美国Class A,中等厚度的装甲面对中口径炮弹30°射入时也是优于ClassB的。Class A在30°时不如Class B是在大厚度、大口径时才出现的。

鉴于本贴讨论的战列舰的装甲甲板厚度并没有超过7英寸,故认为小角度和较大角度射入时均质甲优于硬化甲,反之硬化甲优于均质甲也是可以的。
又因为水平装甲的迎弹角普遍较大,故认为在水平防御上,均质甲普遍优于硬化甲也是可以的。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Nig_ 发表于 2016-4-15 22:51
被直击或大角度斜击时均质甲优于硬化甲,这一点大概时没错的。只不过具体的角度未必是30°-55°。
即使是 ...

嗯,我说的是战列舰主装用的12寸级别装甲,美国class A在30度表现不如claass B,但其他国家不一定
水平甲板装甲争议不大,各国都是均质装甲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6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Nig_ 发表于 2016-4-15 13:14
Class A在30度到55度内优于Class B,这是okun的观点。
不过事实上这个观点未必正确,根据NPG 5-47,面对8" ...

感谢对大口径和无被帽情形的补充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6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6-4-15 12:46
楼主的角度没错,并不是间隔装甲>单层装甲
原文里说了在对抗mk7时蒙大拿的51mm炸弹甲板+169.4mm主甲板等效 ...

是这样的,当初用计算器验算的时候对75%的理解有点问题,所以算出的数据有点不对,现在已经懂了。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5 12:11
其实所谓高速状态下击穿薄装甲相对会消耗较多的能量(相对恰好击穿时的情形)这个说法,好像也并没有其它 ...

无被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确实会下降,14楼有相关数据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5-1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6-4-16 08:26
无被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确实会下降,14楼有相关数据

说到这一点倒还有一个小问题:
对抗T/D比小于一的大倾角装甲时,硬被帽是不是还提供了额外的扶正效果,这也是相对于等质量钝头无被帽弹的另一个优势。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5-2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5 12:11
其实所谓高速状态下击穿薄装甲相对会消耗较多的能量(相对恰好击穿时的情形)这个说法,好像也并没有其它 ...

但是从我看到的书里,大口径蛋穿甲模式里,较薄的装甲会尖头弹的开花穿透会消耗更少的能量,换句话说面对厚板钝头的冲塞优势才能表现出来,反而对小口径消耗能量较多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46 , Processed in 0.0208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