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09
主题1
精华1
积分378
金钱67
贡献2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3-1-8
最后登录2025-3-25
在线时间584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本帖最后由 jerrydong 于 2015-8-26 21:04 编辑
意大利一战前,造舰技术比英德差很多?我怎么记得加里波第很经典,而且那个时期卖的船很畅销啊。
钱导致技术瓶颈那个时代都有吧,日本在甲午和日俄占航速差便宜两次,新购战列舰却不挑战三胀机极限表现20.5到21节(意大利还是法国玩过来着?)?对于普遍的18节极速,也有2.5到3节优势啊!
一战前,煤油混烧锅炉加蒸汽轮机时代,不说全舰队BC化,为何对初代战巡4万马力系统上战列舰拖了好几级,1万马力起码能带来2节的便宜啊!
间战时期设计,明明大家都开始飙速度了(先不谈N3和初代南胖子),虽说没成,但技术积累总做过了,后面10~13万马力的重巡和轻巡都反复练过手(意大利和法国20年代就搞了15万马力,日本30年代也搞了),结果条约后了,这三首级无条约舰反而都是用15万马力上下,而且续建两舰动力继续不动,法国人后续阿尔萨斯加了马力,却反而去加水加甲加炮,速度还慢了!
日法意都有一定基础,也造了更大的新舰,也对假想敌新造舰有了情报,却无一继续提高速度以求得5节,哪怕3节的速度优势,相反日本人选择加大口径,法国佬选择再加炮管,可以看出他们对突破了27节(大和海试28节)到30节左右后,几乎没有了继续加速的意愿。他们造舰计划都是条约到期前就开始准备,如果能够实现同航程下3-5节航速差,那么为什么不奋进拿出20-28万马力35-37节制造计划呢?不能算在提高技术实现动力飞跃的研究花费(锅炉技术自然也要实现油耗降低,确保航程),还有船坞扩建等对财政开支上的压力以及更糟的无法预期地延长制造周期上么?(当然也可以赖到新兴航空对军费挤占上)
当然,美国佬最后搞出了21万乃至28万马力动力系统,但别的国家真的能在同一时期拿出来么?技术瓶颈,有钱有时间去解决当然不配当问题,但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真的可以去期望有足够研发资本和时间么?同火力同防御同航程下5节速度差有战术优势,这和F-22的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可维护性的4S特性的战术优势一样 ,任谁都明白,但真到制造时,拿不出来到底是不明白?还是现实所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