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seven_nana

衣阿华级的装甲防护大撕逼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6-7-14 22:57
我早就告诉了你,我的论据并不是Okun,而是从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

你那个45度 ...

你喜欢怎么脑补是你的事,弄出什么“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布置,我也可以脑补,但是我绝对不会宣称自己的脑补是美国海军的结论

1)Class A段之所以在第三甲板处结束,第三甲板以下都是Class B,可能是看重Class A对炮弹的破坏能力,这样即便被击穿,被破坏了的无法起爆的炮弹,造成的损害也比较小,能用第三甲板兜住(第三甲板是防崩落层)

2)第三甲板以下之所以用Class B,是因为那以下没有防崩落层了,还是尽可能挡住炮弹避免其穿入舰体更好,所以用Class B。

3)炮座内部有STS防破片装甲,同样可以依靠Class A破坏炮弹,由STS控制损害。

以上是我的脑补,绝对不是美国海军归纳出的结论哦!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6-7-14 23:16
然而美国人就是这么用的,你不服去咬呀? 归纳法的基本逻辑规则就在那里,你不服去咬呀?还鬼 ...

按照你的“美国人就是这么用的,你不服去咬呀”的逻辑,那美国人在那个地方用Class B当然就是好的啦,你咋不自己咬自己啊?

你有本事倒是证明在那个地方用Class B会导致抗弹性不如Class A啊?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7-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6-7-14 23:17
你喜欢怎么脑补是你的事,弄出什么“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美国人 ...

你又搞错了,利用逻辑推理(归纳法、三段论)得出结论,当然是脑补(观点)。

只是,你无法证伪这个脑补(观点)。

所以,你不能鬼扯什么“显而易见”是错误的。

这,是我从头到尾要表达的东西,而已。

你要怎么脑补,当然是你的事,我根本不在乎。


你只要坚持这个“显而易见”,并坚持用证明力极弱的证明去宣布“证伪”,就说明你逻辑错乱,没有经受过正常高等教育的批判思维能力,仅此而已。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7-1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6-7-14 23:24
按照你的“美国人就是这么用的,你不服去咬呀”的逻辑,那美国人在那个地方用Class B当然就是好的 ...

因为,我逻辑自洽呀

兼顾鱼雷防护和炮弹防护的需求后,采用炮弹防护相对较弱,但不至于对鱼雷防护产生灾难性影响的CB,是合理的。我的逻辑,是自洽的。

所有你试图让我陷入逻辑困境的反诘,没有任何效力。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7-1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前我再提醒你一下,肯塔基的实物照片,哈哈哈哈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6-7-14 23:55 编辑
LeSoleil 发表于 2016-7-14 23:24
你又搞错了,利用逻辑推理(归纳法、三段论)得出结论,当然是脑补(观点)。

只是,你无法证伪这个脑补 ...

哟,这会又承认自己是脑补,不号称什么“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啦?总算也是进步嘛

你要是真一开口就“我可以代表美国海军”,那我还真不知该说啥了呢

只不过你一直自我标榜的“逻辑自洽”,根本就站不住脚嘛!

1)20km左右距离,炮弹落角17度,由于装甲倾角19度,本该是36度入射角,但是衣阿华横摇露出肚皮,综合入射角变成30度,炮弹打中307-2xx厚度的部位。入射角不利,存速还大,典型的Worst Scenario。这种情况下均质比硬化更好(直接是美国装甲测试结果)!

2)25km左右距离,炮弹落角26度,装甲倾角19度,综合入射角45度,打中较薄的2xx-1xx厚度的部位。入射角虽大,存速也一般,但装甲厚度不够,还是典型的Worst Scenario。然而这种情况下还是均质比硬化更好(基于45度角下的英国装甲测试结果的推论,该条件下英国均质优于英国硬化,且众所周知美国硬化不如英国硬化)!

你继续自洽啊?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6-7-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冒昧参与下版主的争论
其实汉斯的数据有比较系统支持中角度下均质装甲抗蛋性能高于硬化装甲
比如德国380的800KG穿甲弹对抗硬化装甲和均质装甲的穿深速度图可以很清楚比较200MM(汉斯的均质装甲曲线只画到200MM,更大的没有了)的均质和硬化装甲在40-50度情况,明显均质装甲需要的速度高不少
我想汉斯的这套资料,版主们肯定都看过,图我也就不贴了,如果汉斯穿深表不是纯脑补的话,这个曲线比较能说明中角度情况下,汉斯认为均质装甲抗蛋性能更好
另外关于衣阿华的鱼雷防御,我觉得北卡例子可以借鉴
北卡的弹药库外侧鱼雷隔壁只有4层,外面3层HT材质,最后一层是STS强化的内壁,厚度从3.75寸到2寸的递减。和衣阿华的结构有很大类似之处
破坏效果是接缝开裂,STS隔板有所变形,但是相对外侧被彻底撕碎的HT板,防御效果已经好了很多,且明显限制了进水速度。上下边缘被破坏,对第三甲板和内层船底的链接处都造成了破损,进水不可避免,不过隔壁后面的设备没有受大的冲击。衣阿华和南达的下延装甲在北卡中雷部分厚度类似,预计也会出现接缝开裂,第三甲板,内层船体,横隔壁等连接部分破裂,造成附近舱室进水不可避免,但是进水速度不会太快,经过损管能够有效控制进水。装甲之后的主要设备也有很大概率不被直接摧毁,不过很可能会由于进水暂时无法使用
      关于2战时代的鱼雷攻击,个人认为想完全防御不太现实,被攻击后的舰艇能够控制住进水,保住主要设备功效就算成功的防雷体系了。如果出现了爆轰波直接点爆弹药库,或者完全摧毁掉关键设备,这才是失败的防雷体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6-7-15 09:46
冒昧参与下版主的争论
其实汉斯的数据有比较系统支持中角度下均质装甲抗蛋性能高于硬化装甲
比如德国380的8 ...

对,德国那套数据里各个角度的都有,30度下还好,角度变大后明显可以看出均质占优,缺点是这套数据毕竟是经过处理的拟合曲线,所以我没引用,引用的是英国人的直接的测试结果。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6-7-14 23:26
因为,我逻辑自洽呀

兼顾鱼雷防护和炮弹防护的需求后,采用炮弹防护相对较弱,但不至于对鱼雷防护 ...

一个能把自己的脑补说成是“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的人

一个不想着怎么找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却口口声声声称自己“逻辑自洽”的人

一个面对别人拿出的无可辩驳的反驳资料时还能厚着脸皮说“你去咬美国人啊”的人

原来这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水平,见识了

看样子你比较适合去去声称“我想我可以代表亚洲”,或者让别人“证明你妈是你妈”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6-7-1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6-7-13 16:22
美式装甲带两块之间是有卡槽的链接,不过固定主要也还是靠背板和螺栓!通常一块上部横置class a装甲下面 ...

恩,我也觉得卡槽相对装甲板太小,真遇到大胆量鱼雷冲击,不会比大和的形势好太多,很可能直接把整个卡槽里面材料全部剪断毕竟北卡这样高强度的STS板链接方式都被鱼雷冲击波轻松撕开,冲击断掉了几乎全部的铆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7-1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6-7-15 10:44
一个能把自己的脑补说成是“美国海军长达十多年的实践里归纳出的结论”的人

一个不想着怎么 ...

蛤蛤,我从来不想代表谁,只是基于正确的逻辑规则得出合理的结论。合理与事实是两回事,但在没有明确相反事实的情况下,合理的就是合理的。

你提出CB全面优于CA的可能性,我从来都没有否认过。不过,这也仍然只是可能性,而已。

只是你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拿这种可能性去“证伪”,还叫嚣什么“显而易见”,这就是可笑的逻辑错乱了。

预告一下,Bill Jurens去年预告在写一篇SD的防护系统的文章,如果你只关心事实,那么所有争论到时自见分晓。

不过在TDS这个问题上,你的脸已经肿了,恐怕是翻不了身的。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29 , Processed in 0.0205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