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6-11-6 11:29 编辑
比较偶然的翻到英国航海研究会期刊上登载的一篇档案文件,内容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与参与过利萨海战的奥地利海军军官围绕战术问题的谈话,这位英国军官已经做了较有条理的整理。因此在此简略介绍其要点,以展现铁甲舰时代早期撞击战术的基本形态。
奥地利海军的军官们全部没有海战的经验,因此只得在战前充分思考撞击等战术问题。他们认为,撞击战术的主要问题可分为进攻与防御两方面。
从进攻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哪艘战舰适于执行撞击;舰首的桅杆、雕像等结构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撞击威力;撞击前夕应达到的速度是怎样的;撞击角度以多少度为宜。
从防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保护舰首建构;侧舷炮要固定在什么位置上才不会因撞击震动而损坏并在撞击后立即可用;撞击会对引擎造成什么影响,怎样保护引擎;怎样防止以撞击震动、设备松脱掉落带来的人员伤亡。
以下逐条展开。
先看进攻要素:
1-适于撞击的战舰。利萨海战中,奥地利铁甲舰大多刚刚建成,都装备了撞角,都是适合撞击的。铁甲舰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位于奥地利阵型最前方,进行了4次撞击,战果显著,己方只造成轻微进水。相比之下,另一艘不得已执行撞击的木质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就要逊色不少,主要因素详后。
2-舰首结构对撞击的影响。奥地利铁甲舰为了便于撞击,都取消了船首桅杆等设施,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却是桅杆结构比较健全的传统式样。其舰首柱和舰首桅杆对其撞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她在战斗中也损失了舰首柱和前桅。奥地利军官们认为,如果不是这些结构的阻碍,她至少可以撞沉2艘意大利小型铁甲舰,而实际的结果是只用舰首结构剐蹭坏了敌人的上层建筑。但考虑到她是一艘木质战列舰,严重的撞击也可能给自己带来较大伤害。
海军史上唯一一艘被铁甲舰包围而勇敢战斗全身而退的木壳战列舰凯撒号
3-撞击的速度。奥地利海军认为,引擎应当在战舰撞击的一刻停止运作(以防损害),而撞击前的速度应当能保证本舰撞击完成后能够迅速倒车脱离。但足够的速度还是应当保证的。在利萨海战中,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的第一次撞击,引擎停机过早,结果撞击只给敌舰造成了有限的损害,损坏了一门炮,弄松了几块装甲板。第二次撞击,停机时的距离比第一次短得多,撕坏了敌人的侧舷装甲,但并不致命。第三次撞击在离撞上非常近的时候才停机,一举撞沉意大利国王号,然后全速倒车脱离。凯撒号因为被4艘小型铁甲舰包围,没有空间提速冲撞,因此只能算是推撞到敌舰船舷上,没有多大威力。
4-撞击的角度。奥地利海军认为,撞击的最佳角度是90度的正负15度内。(按:此点与后来的撞击战术有所不同。后期撞击战术偏好用撞角划口子,因此认为以30度为宜。这里更近于字面含义上的撞击。)撞击的最佳地点是敌舰的锅炉或引擎,因为即便不能一举击沉,也能通过震坏其管路导致其瘫痪,成为丧失机动力的活靶子。但是如果敌舰保持完好的操舰能力,几乎不可能给人留下这么好的撞击机会。因此奥地利海军认为,应当采用佯攻战术,先佯攻假目标,到合理位置上突然转向冲向真目标,使其无法避退。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对意大利国王的那次致命撞击的角度是85度,威力极大,一下就把对方撞沉了。而失败的第一次撞击只有50度,被认为使其威力削减了一半。
再看防御要素:(这部分技术细节比较枯燥,我只举大致要点了)
1-保护舰首结构。最重要的是舵要打直,撞击时不能有方向变化,扭伤舰首和撞角。
2-保护火炮。撞击前做好准备,固定在一定的角度上。
3-保护引擎。一定要及时停机。撞击瞬间,本舰管路也可能受到震动,导致蒸汽进入气缸。如果未经检查贸然全速倒车,可能导致爆缸。
4-保护人员。船舱内堆的各种东西要牢固的放置好。零碎东西不要和人员杂处。撞击前一定要下令人员放下手里的杂活。
P.S. 这位英国军官没有从奥地利海军的炮术方面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据他说,奥地利铁甲舰没有任何一处装甲板被击穿。这恐怕就是撞击战术能在铁甲舰时代早期大展威风的主要原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