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利塔耶夫 于 2020-7-12 22:22 编辑
起源 在日俄战争,尤其是对马海战使得荷兰全国震惊,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保卫荷兰东印度群岛的问题。由于和平主义和经济上的挫折,从战列舰到巡洋舰,人们制定了许多计划,但遭到拒绝的计划也一样多。当三艘巡洋舰的建造最终于1916年和1917年开始时,1919年,自由民主联盟和SDAP(后来与基民盟合并为PvdA)提出了建造和改进巡洋舰的动议,他们甚至提议彻底解散海军。 彻底解散海军的动议并未通过众议院,但总理鲁伊斯·德·比伦布鲁克(也是海军临时部长)只能通过建造第三艘巡洋舰西里伯斯(现名苏拉威西)获得进一步为争取建造两艘巡洋舰(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机会。然而之后发生的罢工推迟了整个计划的实施。在1920年预算削减期间,决定不再继续建造西里伯斯号并将其所使用的材料作为废金属出售。而中途停建的第三艘爪哇级巡洋舰也成了荷兰海军的心结(之后我们将以第三号巡洋舰代称这艘舰)。 1922年,舰队法律委员会决定,荷兰皇家海军的舰队在未来几年应至少包括六艘巡洋舰。1923年10月,这一舰队法案被众议院否决。然而缺船是摆在案头的实际问题,东亚方面的日本海军在条约期间建造了当时太平洋上最精锐的巡洋舰队。为此,仅仅十年后荷兰议会就主动提出了为海军提供新装备的新议案。在新的舰队计划中,海军部长提出了建造新型巡洋舰的建议。1930年,当时的海军部长迪克斯制定了1930年至1940年海军的建设政策。与1922年提出的计划相比,后来被称为迪克斯舰队的计划只包括了一半的建造数量。这个提议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就像在1920年代初成功挽救了海军的《舰队法》一样,当时SDAP和“ Kerk en Vrede”也收集了反对海军新建军舰的签名,他们在短时间内收集了150万个签名。尽管有如此多的反对声音,海军的新造舰计划还是获得了众议院的批准。
设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最初的设计中第三号巡洋舰相当平庸。海军认为部分新闻界和一些政治人物过于保守。第三号洋舰的排水量仅被定为5250吨,比起早先的爪哇级还要小1400余吨,而前两艘爪哇级巡洋舰有10门150毫米火炮,第三号巡洋舰只有6门!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巡洋舰的最大排水量为10000吨,武器装备八英寸舰炮。之后SDAP提出,既然已经确定要建造新的巡洋舰,但是这样平庸的一艘巡洋舰是否有实际意义,他显然不能担负起保卫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任务。
时任海军部长迪克斯基本上同意这一批评,他本人更喜欢一艘至少有8500吨排水量的巡洋舰,装备8门150毫米主炮或6门203毫米主炮的设计。但是这样一艘船将耗资2150万荷兰盾。但是,预算只有1250万荷兰盾。巨大的落差导致巡洋舰的设计一再变化。荷兰海军只能提出一个相对廉价的方案,在1931年提交给了众议院。同年,众议院同意了荷兰海军采用更加廉价的方案。
虽然处于困难的经济危机时期,但这艘新巡洋舰仍被批准建造而且没有选择最小最廉价的方案。实际上,像这样的计划可以给陷入困境的供应商带来很多工作岗位。在之后的设计中,舰型被放大,该船的长度从150米增加到174米,排水量也从5250吨增加到6600吨。这样增加长度被认为是必要的,增加的长度可以使船舶能够达到要求里的32节的速度,也可以提供更大的航程和额外的两门火炮。
然而政治问题再一次干预了军舰的建造,政治家们再一次抵制庞大的军费开支,结果就是荷兰海军不得不进行妥协,1932年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由于注定要担任旗舰,因此该船应为舰队指挥官及其人员提供相应的空间。因此,最终的设计还是要比最初的设计更大一些,配备了四层舰桥和八门150毫米火炮。由于巡洋舰的建造在政治上仍然非常敏感,因此海军决定不完全遵循这种方案,海军决定取消一门150毫米主炮,使得B炮位变成了单管炮,连带着结构也变成了甲板炮。此外,削减了装甲,并省略了昂贵的鱼雷发射器。同时,锉刀也挥向了动力系统和舰体,动力被削弱了一些而长度和吨位分别被缩减到了:170.82米和6442吨。
该设计由造船局局长Ir G.'t Hooft进行,但是,最终负责建造的是IvS(船只建造公司)。IvS最初是一家德国公司,由于一战后对德国施加的限制而在荷兰成立。因此,德国工程师也出现在了鹿特丹的办公室,因此毫不奇怪,德·鲁伊特(De Ruyter)的设计看起来很像一些德国海军的舰船,例如格拉夫·斯佩(Graf Spee)和轻巡洋舰纽伦堡(Nürnberg)。
尽管有德国人的影响,但它毕竟不是德国人的船。荷兰皇家海军有其自己的要求,并且留给该船的预算很少。这也导致了许多妥协,最终导致了该船的设计有许多缺点。舰船的弱点是:装甲太轻,火炮太少,航程依然有限以及防空炮过于密集。防空炮这个设计是由Bofors-Hazemeyer提出的,设计采用的非常现代的防空系统,所有防空炮被一起放置在一个甲板室上,这样的设计便于火控系统的使用,但也带来了一旦有炮弹命中这里就会摧毁所有的防空武器。而这种40mm炮座日后成为了英国STAAG炮座的原型。
荷兰皇家海军德·鲁伊特(De Ruyter)是第一艘采用现代化设计的荷兰巡洋舰。德·鲁伊特(De Ruyter)由Ir T. Hooft设计,特别是在防空武器上处于领先地位,这要归功于Hazemeijer的Signnaal-Apparaten(后来的Holland Signaal&Thales在亨厄洛的荷兰分公司)开发的设备。德·鲁伊特(De Ruyter)原本打算作为旗舰,但因为2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国内的一些干预导致这艘船并不理想,也无法和日本海军的巡洋舰对抗。
建造 1933年9月16日,新巡洋舰的龙骨在斯希丹的威尔顿·菲耶诺德(Wilton Fijenoord)船厂开始铺设,三年多后,这艘新船被命名为德·鲁伊特(De Ruyter)建造过程基本顺利。而又因为建造时局势并不紧张,所以留下来的照片非常的多。
特征 舰体全长170.82米,有一个长艏楼型的舰体,垂直艏,巡洋舰尾,主炮呈2-1-2-2的布局,属于罕见的布置方式。拥有塔形舰桥,因德国人参与所以带有明显的德国风味,动力集中布置,烟囱附近有吊车和小艇,之后是弹射器和搭载的水机,五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布置在后甲板室,往后是自然背负的后部主炮塔.标排下6442吨,满排7822吨,舰艏高6.125米,轻载下吃水4.9米,标排吃水5.1米。
动力系统 6台亚罗式锅炉分别在锅炉室A、B、C中布置了两台,三个锅炉舱从前向后布置。燃油锅炉为三鼓式锅炉。燃烧室的容积、加热表面(包括过热器)和蒸汽压力等缺乏资料。两台帕森斯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机在两个机舱内布置。正车透平安装在内侧,驱动两个螺旋桨。每个高压透平均与其低压透平串联,而倒车透平与低压透平装在同一机壳中,同时拥有巡航透平,巡航速度17节。实际最大可以提供75,000马力,超过了设计值的66,000轴马力。
武器与火控 尽管设计存在局限性,德·鲁伊特(De Ruyter)于1936年开始服役,德·鲁伊特(De Ruyter)的防空火力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之一。防空炮由五个双联炮组成,配备三轴稳定的40mm博福斯高射炮,而所配备的火控系统系统也是当时先进的。防空炮在后部的甲板室上,并使用了光学和无线电测距仪。火控系统是由Hazemeyer的Hengelo的SignalDevices开发的,该公司成立于1921年,是西门子&哈尔斯克和荷兰实业家F.Hazemeyer在荷兰建立的德国武器技术公司,意在规避一战后对德国的军备限制。40mm高射炮实际上是带有自动弹药供应的速射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该专利已在瑞典Bofors公司注册(英国版本由Vickers开发)。由于带有瞄准装置的高射炮整个都放在特殊的底座上,因此非常脆弱,一发炮弹就可能造成彻底的损坏。德·鲁伊特(De Ruyter)的主炮还由具有Hazemeyer专利的火控系统驱动,由Wilton Fijenoord在瑞典Bofors的许可下制造。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八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除了火炮外,德·鲁伊特(De Ruyter)还拥有两架福克C-XI-W型水上飞机,但没有照片显示德·鲁伊特(De Ruyter)的水上飞机搭载过超过一架。水上飞机由弹射器弹射起飞,而水上飞机的回收采用了常见的起吊式,先由巡洋舰进行数次“S”型机动为水上飞机创造一个相对平静的水面,使水上飞机能够降落在船旁一个相对平静的水面中,然后使用起重机将其吊回到船上。这个过程中巡洋舰需要极低的速度甚至停船,所以效率并不是很高,水上飞机也容易受到损坏。
防护 防护上因为受到吨位和资金的限制,主装甲带只有50mm,前后横壁仅有有30mm而水平装甲和司令塔为30mm。 其余关于舰体的图片因为过高的清晰度无法上传,请在如下网址中查阅:
其他 神秘的第三组轮机,在很多资料上收录的德·鲁伊特(De Ruyter)拥有三组帕森斯式蒸汽轮机,而在康威上会发现仅仅记录了两台,在查询荷兰皇家海军历史博物馆时便会发现,在原船的图纸上仅有两台,因此三台轮机应为流传导致的错误记录,不应采信。
和平与战争 1936年10月3日,德·鲁伊特号服役,同时一艘重名的海军上将级驱逐舰被迫改名。从命名中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甚至威廉明娜(Wilhelmina)女王也出席了它的服役典礼。此时德·鲁伊特号是荷兰海军中最新锐的战舰。但是在试航中,德·鲁伊特号的烟囱帽马上就被发现设计不良,没有办法起到预期的疏导烟雾的作用,只得立即修改。三个月后德·鲁伊特号被派往东印度群岛,并在1937年5月11日抵达。它立即从老旧的苏门答腊号巡洋舰手上接过了旗舰的重任,讽刺的是,几个月之后海军发现它的舰桥设置不够合理,希望拨款进行一定的改造,但是钱直到荷兰本土沦陷才到位,时间也一拖再拖,最终因为日军的入侵流产。 1930年代就这样在和平的巡航中过去。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亦然。当闪电战真的到来时,荷兰海军东印度舰队根本没有可能做出反应。但是德·鲁伊特号还是率领着舰队搜寻德国袭击舰,包括搜索从东非逃往日本的意大利炮舰厄立特里亚号(Eritrea),但一无所获。1941年3月,德·鲁伊特号为20017吨的荷兰客轮奥兰治号(Oranje)首航新加坡提供护航。8月,尤金·拉康鲍尔(Eugene Lacomble)接任德·鲁伊特号舰长,有趣的是,他海军生涯开始的地方是一艘20世纪初同名的岸防舰,未来也将终结在同名的巡洋舰上。此时的东南亚完全没有战争的氛围,但是4个月后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荷兰海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派出所有舰艇在东印度群岛星罗棋布的岛屿之间搜索可能的登陆船队,结果毫无效果。次年1月,随着日军沿着马来半岛推进,新加坡的增援成了当务之急。作为盟军舰队的一部分,德·鲁伊特号先后护航BM-9A,BM-9B,DM-1船队前往新加坡,途中没有舰船损失。 1942年2月,日军相继攻克安汶(Ambom),肯达里(Kendari)等地,部署的一盘散沙的盟军地面部队被各个击破。当2月3日发现日军船队正在前往望加锡(Makassar)登陆之后,盟军ABDA总指挥部下令荷兰海军少将卡雷尔·多尔曼(Karel Doorman)率领一切可以集结的舰艇组成联合突击舰队拦截。多尔曼少将选定德·鲁伊特号作为旗舰,率领4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出击;但是运气极差,刚刚出击不久就碰上一群从肯达里机场出发,原计划前往爪哇轰炸的G3M和G4M轰炸机。尽管盟军尽力规避,舰队中最老的美国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USS Marblehead)还是被两枚炸弹击中。空袭中德·鲁伊特号的博福斯高射炮击伤了一架G4M轰炸机,后者如同两年后的神风特攻队一般俯冲下来,妄图同归于尽,但是被高炮击毁。眼见突袭的可能性已经丧失,多尔曼只得率领舰队返航。 2月11日,德·鲁伊特号在加油结束后于爪哇海域和美国驱逐舰惠普尔号(USS Whipple)相撞,导致后者退出行动。三天后它再次作为联合突击舰队的旗舰出击,试图拦截在苏门答腊登陆的日军,再次无功而返。 2月18日,德·鲁伊特号搭载的福克C.XI-W水上飞机在炽布上空被击落,飞行员设法逃生,同时带回的情报显示日军正试图夺取巴厘岛上的登巴萨机场。作为多尔曼的旗舰,德·鲁伊特号隶属于第一突击群参加了巴塘海峡海战。这次海战中,虽然德·鲁伊特号作为旗舰冲锋在前,却是后方的爪哇号在2300时率先发现敌舰。尽管有先敌发现和突袭的优势,两艘荷兰巡洋舰的表现却堪称拙劣,没有一发炮弹命中,反而暴露了己方突袭的企图。最终盟军铩羽而归,登巴萨机场被日军占领。 此时日军对爪哇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ABDA中的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已经清楚的看出,现在的优先度下,爪哇作为次要方向根本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援助,在大兵压境之时失败无可避免。只有荷兰人选择留下继续抵抗。2月25日,多尔曼率领东突击舰队(英国海军已经下令西突击舰队撤回锡兰)在爪哇海巡逻,却什么都没有发现;和一些传言不同,虽然局势已经如此的绝望,所有盟军舰艇的舰员都依旧到齐,履行着他们的职责。26日和27日,接到日军出没的情报之后,他又一次率领舰队连续搜索了一天半,还是没有敌情。考虑到舰队上下都十分疲惫,少将决定暂停搜索返回泗水休整。仿佛是为了让绝望更加的绝望,1357时盟军舰队刚刚下锚时,一架水上飞机传来了紧急情报——日本人来了!这时盟军舰员已经在战斗岗位上长达37小时。虽然人困马乏不存在胜利的希望,考虑到自己的舰队已经是盟军最后的希望,少将毅然决定出击。1616时双方开始交火,从理论上看,盟军和日军的舰船比例是14:17,但是多尔曼的舰队里,美国重巡洋舰休斯敦号(USS Huston)的Y炮塔先前受到损坏无法使用而且弹药不足,爪哇号的火炮过于老旧,科顿艾尔号(HNLMS Kortenaer)和4艘克莱门森级驱逐舰的舰况极差且克莱门森级只有4英寸火炮,基本失去作用。但是在这场海战中,率先进攻的却是荷兰人。
开战之后,高木武雄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在远距离交战。虽然导致命中几乎不可能,却让多尔曼无法应用其两艘新锐轻巡洋舰的火力。而高木武雄的空耗日军的航速优势却屡屡不能得手,数次试图抢占T字头,却都被盟军的机动化解。1634时和1653时,耐心耗尽的日军两次发起鱼雷攻势,但是盟军舰队进行了巧妙的规避,且日军施放鱼雷的速度较高鱼雷入水时可能受到损坏,日本人只看到了鱼雷自爆的水柱而并无命中。在下午的战斗中,德·鲁伊特号被一枚203mm炮弹命中,拜91式穿甲弹较长的延时,穿甲弹穿过舰体从另一侧落入水中,巡洋舰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同时,不同于射程不足无法射击的爪哇号,德·鲁伊特号开始和两艘重巡洋舰一起向日本巡洋舰射击,但是回应的只有蓝色的水柱——蓝色是德·鲁伊特号上炮弹内部染色剂的颜色。(这次高木武雄率领的重巡们也在这一战耗掉了几乎所有弹药和炮管寿命)
1708时,转折点出其不意的到来。倒霉的埃克塞特号被一发来自那智的203mm炮弹命中,炮弹打穿了副炮炮座并打进了锅炉舱爆炸导致四分之三的锅炉停转。该舰迅速减速并左转,此时的多尔曼却无法直接通知情况——德·鲁伊特号的无线电设备被自己150mm炮的震动损坏无法使用。盟军舰队不明所以,看到埃克塞特号转向只得跟随,队形瞬间大乱。
1718时,科顿艾尔号驱逐舰被一枚鱼雷命中,瞬间折断;同时更加剧了混乱。盟军甚至以为出现了潜艇,结果更加祸不单行:驱逐舰德·威特号(HNLMS Witte de With)投下的深水炸弹意外“滑”到舰底引爆,损坏了推进轴。此时日军试图追杀受伤的埃克塞特号,同时4艘克莱门森级驱逐舰的燃油不足无法跟随行动,局势十分危急。所幸3艘英国驱逐舰拼死反击,以伊拉克特莱号(HMS Electra)的牺牲阻止了日军的企图。不久之后,双方脱离接触。多尔曼下令美国驱逐舰返回泗水补充燃料,自己依旧试图搜索日军运输船,遂沿着爪哇海岸西行。
2100时,多尔曼决定北上,此时朱庇特号(HMS Jupiter)不幸被一枚水雷炸沉。之后盟军编队经过下午科顿艾尔号的沉没地点,由于无线电在下午的炮战中被主炮开火时的震动损坏,少将以灯光信号指示珀斯号通知遭遇号驱逐舰(HMS Encounter)停船救援科顿艾尔号的幸存者,此时他的舰队已经没有驱逐舰护航。多尔曼一直绝望的寻找着日军运输船队。讽刺的是,双方中只有盟军知道敌军的位置——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一直忠实的跟踪着日军的动向,但只是传达到了泗水的盟军司令部,而少将连一个字母都没有收到。
2315时,德·鲁伊特号发现了两艘日军重巡洋舰,荷兰人立即开火。但是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弹药消耗殆尽,爪哇号的旧式150mm炮射程不足。荷兰人实际上是用6英寸炮对抗日本人的8英寸炮,但是双方看起来都筋疲力尽,15分钟内没有任何人能够打出有威胁的炮击。这时盟军巡洋舰维持战斗状态已经超过了24小时——早就超出了正常人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情——日军停止了射击。多尔曼少将知道日本人想干什么——他们已经发射了鱼雷。为了规避以减少被击中的风险,他下令右转以躲避鱼雷。但是荷兰人选择了最坏的时机。
2332时,爪哇号在转弯中被一枚鱼雷击中,这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设计的巡洋舰几乎没有水下防护,后部弹药库立即爆炸,火焰和残骸升腾到100英尺的空中。与此同时,休斯敦号报告发现鱼雷的尾迹;根据情报和计算,多尔曼少将决定重整队形,因为他认为鱼雷已经正好远去。不幸的是,日军第二艘发射鱼雷的巡洋舰羽黑号相对旗舰晚了1分钟发射鱼雷。德·鲁伊特号刚刚转向东南方就看见一枚鱼雷直冲而来,完全没有机会规避。
2333时,德·鲁伊特号后部被一枚(或者两枚)鱼雷命中。主机在震动之中立即停转,同时一个燃油舱被击漏,泄露出的重油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引爆了集中放置在高射炮平台附近的博福斯高射炮炮弹。爆炸的炮弹摧毁了后部上层建筑,德·鲁伊特号弹射器之后的甲板都陷入了火海,进一步引发了储存的信号弹和照明弹;被点燃的弹药和信号弹直射天空,在珀斯号的舰员看来”就像是盛大的烟火晚会“。这绚烂的火花之下是荷兰海军最新锐巡洋舰的最后时刻。虽然损管队竭尽所能避免了巡洋舰的立刻沉没,但是在大火蔓延到发电机时,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没有电力驱动水泵,所有的水泵停止了工作,进水再也无法阻止,汹涌的海水从破损的大洞涌入舰体。当珀斯号为规避休斯敦号而转向靠近荷兰巡洋舰时,有人回忆”甚至能够闻到油漆燃烧的刺鼻气味“。此时,剩余的盟军巡洋舰试图减速以救援德·鲁伊特号的幸存者。这时,多尔曼少将在德·鲁伊特号上发出灯光信号:
”向巴达维亚撤退,请勿试图救援我们。“
珀斯号和休斯敦号执行了少将最后的命令——他曾经要求所有舰船在战斗中不要救援己方幸存者(因为形势根本不允许),但最后只对自己执行了这个要求,当德·鲁伊特号消失在地平线上时,休斯敦号的瞭望员观察到”至少九次爆炸“。这时,泗水方面终于向珀斯号和休斯敦号发送了日军运输船队的具体精确位置,一切都太晚了。被留在爪哇海上的德·鲁伊特号还在燃烧并持续发生爆炸,虽然舰长拉康鲍尔很早就下令弃舰,但是持续的爆炸将大多数救生艇炸毁无法使用,同时爆炸还炸死了不少聚集在甲板上等待离舰的舰员。
次日0230时,德·鲁伊特号结束了痛苦的挣扎沉入爪哇海的海面,但是它泄露出的燃油还在起火——许多逃过沉没的人没能逃过大火,最终有345人丧生。在幸存者中不包括多尔曼少将和拉康鲍尔舰长。幸存者回忆里,多尔曼少将在协助船员离开和鼓励他们之后,转身回到了舰桥上;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ABDA舰队的司令选择了遵循古老的传统,和他的旗舰一起消失在海面。 卡雷尔·多尔曼少将在爪哇海战后成为荷兰民族英雄,就像他的旗舰命名的来源一样。1946年荷兰从英国购买的奈拉纳号航空母舰(HMS Nairana)以及后来的可敬号(HMS Venerable)均用他的名字命名。1947年5月23日他被授予威廉军事勋章(荷兰最悠久和最高等级的勋章),由少将当年的战友赫尔弗里希中将在奈拉纳号上颁发给他的长子。
总体评价 德鲁伊特的设计受到疲软的经济影响,作为一艘殖民地巡洋舰,她的进攻不能说差劲,虽然因为财政问题被削减到了七门舰炮但是在这个级别基本合格,防护上3.9米的50毫米装甲带和30毫米防雷甲与油舱形成了一个间隙防护体系,基本达到防御6寸水准,完美防护5寸炮弹,满足了荷兰海军的需求,这个水平甚至超过了初代两级美国重巡的57+19的水平。而30毫米的水平装甲也强于第一代美国重巡。副武器上就可能存在争议了,取消了中口径副炮是否合适个人看来是不够的,因为40毫米博福斯对中远端的防空实际是存在漏洞的,可能无法在最大距离驱散鱼雷机的雷击。使用了先进的40毫米炮炮座是属于亮点的设计,使其中近距离的防空处于第一梯队的前列,虽然存在着布置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一击全毁的问题。而动力舱因为采用集中布置,亦存在类似问题。航程凭借几乎占满整个侧舷的油舱使得本级舰可以满足近万海里的航程,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速度上极速记录最高有接近33节,非常巡洋舰。总结: 优点: 1、同吨位下优秀的防护设计 2、较好的火力 3、先进的防空武器系统 4、高速大航程 5、较便宜的造价 缺点: 1、缺乏中远端防空,存在漏洞 2、40炮布置密集,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 3、实际使用中背负的单管150炮实用性不佳 4、动力舱集中布置,容易遭到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