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32364|回复: 51

[原创连载] 装甲的历史[太监中]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3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18 15:00 编辑

一楼斩白狗祭旗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25 16:37 编辑

神马俾斯麦的穹甲,神马内华达的all or nothing,全是屁!

装甲体系也就仅仅是一个世纪的历史

解读必须纵观全局的完整,而不是断章取义徒惹发笑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25 18:02 编辑

在木质舰壳外包覆装甲板以免疫炮弹的打击,这种设计首先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浮炮台(Floating battery)之上(棒子那帮老王八就不提了)。战后,这种做法被确立并发扬光大。

法国1858年开工、1860年完工的 “光荣”级,可以被认为是装甲体制的正式开端。而英国1859年开工,1861年完工的更大更好飞剪船船型的“武士”号,也可被认为是同期的。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几百年以来的实心弹(可以认为是AP)对当时的木质战舰威胁并不大,只要堵漏及时很难迅速沉掉,1824年法国首先将开花弹(并非是后世的触发引信炮弹,而是药盘延时引信,火炮发射时的火焰会自动点燃引信,类似一个延时爆炸的手榴弹,英军炮击亚历山大港时曾有一炮手冒险将敌方射入的炮弹捡起丢进水里熄灭的壮举)实用化,火炮对军舰的威胁大增,这个威胁大到1853年11月30日锡诺普海战将土耳其舰队轰成了渣渣。装甲板防御出现的原始动机主要是针对开花弹,防止开花弹进入木质舰壳内部爆炸开膛破肚。防御穿甲弹只是先有蛋后有鸡才附带的额外效果(当然这个效果似乎有点大,参见弗吉尼亚牌电脑显示器,Virginia VS Monitor)。

光荣号和武士号的区别,可以被认为是 all or nothing 基情史开端


谁能比我all?




谁能比我Nothi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25 17:11 编辑

显而易见,英国佬武士号只有船中才能免疫炮弹,此外舵机还有螺旋桨升降装置神马的全是裸奔。
这时可没有后世那么雄厚的储备浮力和牛叉的注排水系统,舰首尾只能靠人品加上不怎么牢靠的水密舱来减少进水防止喂鱼。

在陆续出了几条泛武士之后,1861年开工,1864年完工的阿基里斯号,终于将装甲带延伸到全长,但与光荣号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船中重点部位的防护优先级显然要比舰首尾处高,装甲带厚度为4.5英寸VS2.5英寸,与现代理念更加近了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7-31 20:38 编辑

装甲盒(铁甲堡)的诞生


(注:本文因时间跨度较大资料搜集不易,早期以英国为主线,并不能覆盖全球所有情况,如在出场亮相先后次序上存在谬误,请指正。)

不管是光荣号也好,还是阿基里斯号也好,还有以他们为代表的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铁甲舰,不管他们是all 还是 nothing,不管他们的装甲带有没有覆盖全长,他们的装甲带全都是无盖的。神马意思呢?就是只有垂直装甲,木有水平装甲。当然,水平甲板还是有的。

所以,船舰就像在水线处围了根腰带,以此来防止开花弹大破水线喂王八,这种装甲体制被称为甲带式

神马?木有水平装甲?那大角度吊射入门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当时交战距离近,加农炮弹道平直。
当然,也有安装臼炮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变态。开花弹一旦避过层层设防的船舷,那么这些拥有全通式火炮甲板(end-to-end gundeck)的船旁列炮舰的真相只有一个——横扫千军~~~~~



所以,1863年开工,1866年完工的柏勒洛丰号增加了一个装甲盖子,其水线装甲带盖子为0.5英寸,中央炮房处为1英寸。


装甲盒出现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在当时并不是主流,水平装甲仍是可有可无的,甲带式依旧大行其道。柏勒洛丰号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然后默默地死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3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荣的防护样式和克里米亚战争的雷鸣级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正式开端要算也是算在后者头上。

爆破弹出现后各国的一系列实验也应该说说,这个才好玩。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7-3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26 19:06 编辑

中央炮房舰的出现

甲、弹、炮是不分家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甲蛋之争咩?

美国内战一声炮响,无非验证了之前一切的不详预感,面对装甲,火炮将束手无策!

弗吉尼亚牌电脑显示器徒耗炮弹的那点破事,无疑成为铁甲舰无敌论的金字招牌。眼见有成铁甲在手,天下我有的趋势。铁甲如同当今的宙斯盾系统一样成为最时髦的海军元素,各种规格的铁甲舰一时摆满各国的船台。大炮在装甲面前,存在即将成为烧火棍的危险。



幸好天空一声雷响,来复炮和锥形炮弹也同时闪亮登场了。而为了避免沦落成烧火棍,除了依靠来复线和锥形炮弹之外,火炮只能向傻大粗黑方向发展了,依靠伟大光荣正确的牛顿神教砸开敌人的乌龟壳。


例如1868年进入英国海军服役的10英寸18吨前装来复炮,蛋重181公斤,发射药重31.7公斤,初速420米每秒,1000码能砸开12英寸的铁甲。蛋、炮又扳回一局,现在该轮到装甲头疼了。


来复线带来提升的精度,也使海战的正常交战距离从400码提升到了900码,蹲在敌方大量滑膛炮的有效射程之外,利用少量具备更大有效射程的线膛炮远远地邀击蹂躏对手,真是个不错的天才主意。但不幸的是,敌人也是这么想的……

中央炮房舰和船旁列炮舰,没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迫不得已采取了质量换数量的对策,对装甲体制的直接影响仅仅只是减小了核心舱室需防护的面积

例如楼上黑夜中的萤火虫号,哦不,柏勒洛丰号就是一条中央炮房舰。

开花弹击垮了实木装甲,而拥有全长装甲带的铁甲舰的出现,使木甲终结者开花弹又归于无效,沿用了千年的老家伙实心弹烂泥扶不上墙,连木船都搞不定,用它来对付铁甲舰更令人怀疑。

于是,几位不知名的武学宗师遍阅古籍,搜集整理上古剑道的功法并发扬光大,创造出一门独门剑法,叫《撞击剑法》。上古剑道乃是人世间攻击力最为强悍的大道法则之一,以无边的破坏力著称。曾在上古时期一次混战中以寡击众,使敌死亡惨重血流成海而流芳百世。

《撞击剑法》练到至高境界时,可达到以身化剑,人剑合一的天人之境。数米之外取人首级。当然有了剑法还不够,那怎么说也只是一个人在战斗,经过门派内无数先贤的不懈努力,创造出几种高深莫测供多人合击的剑阵,其同时发动时,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剑指所向,皆如摧枯拉朽,无人敢挫其锋锐。《撞击剑法》的门派凭此犀利武功一跃成为武林大派,香火鼎盛数十年之久,差点超越史司神教,达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境界。奈何为声名所累,江湖中人人得而习之,对对手的招式知根知底,是故混到了战绩了了的尴尬境地,徒呼奈何~~

1866年7月20日,两支装备了船舷列炮铁甲舰的舰队在地中海利萨岛附近海面爆发了利萨海战。它对19世纪中期以后的舰船设计、海军战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战中,奥地利舰队采用船头对敌的剑阵,大破成战列线作战的意大利舰队。
通过了利萨海战的实战检验后,剑法,首炮、剑阵的价值更显突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8-3 00:28 编辑

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写太难憋了,还是以拍脑袋时序为标准,忘了啥以后再补吧

下一节预告

穹甲巡洋舰的前身——穹甲战列舰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8-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1-8-4 07:32 编辑

装甲甲板可不是Bellerophon上才开始用的吧,且不说监视号的一寸装甲甲板,英国人自己就有一艘改造铁甲和一艘新铁甲采用装甲甲板比Bellerophon早。
改造货是皇权,1862年4月4日改造开工,1864年8月20日完工,装甲甲板1英寸;新造货是皇家阿尔伯特,1862年4月29日开工,1864年2月23日完工,装甲甲板1.125英寸。这俩都比1863年开工,1866年4月11日完工的Bellerophon早哦。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8-7 16:15 编辑

史司神教关于结构的定义


上甲板位置在世界范围内是木有争议的,因为它在造船学上有严谨定义:最高一层从艏到艉全长连续的甲板。所以一条长相对得起观众的船舰可以木有下甲板,木有中甲板,但必有上甲板

有木有没有上甲板的船?那是舢板!

除却早期一些船舰(如“武士”号)外,通常来说,下甲板位置都是略高出水线。

因为不同文献对装甲带位置的混乱定义,史司神教沿用简氏舰船年鉴对装甲带位置的定义,按照对应甲板位置统一划分为下部装甲带(lower belt),中部装甲带(middle belt),上部装甲带(upper belt

1、如下图所示,不管垂直装甲带是否将船体周长围拢,这种只有垂直装甲而无水平装甲(无上盖)的装甲体制史司神教都自定义成甲带式,即楼上的武士号和光荣号都被史司神教认为是甲带式


2、如下图所示,这种水平装甲与垂直装甲带上缘闭合的装甲体制史司神教都自定义成装甲盒(即铁甲堡),monitor号和柏勒洛丰号都是铁甲堡构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8-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44一个。那个,如果可以,介绍一下定镇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8-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8-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到底那部分是历史那部分是架空设定,还是要说清楚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装甲精英

发表于 2011-8-1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又一神贴在44君的手下诞生了  顶····
皇国兴废 在此一役 诸君努力 奋勇杀敌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9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44准不准备继续,我等。。。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44,说,你是太监不是
专治各种奇葩,轰炸中二病患,BB党第一讼棍,情绪失控者的克星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26 14:51 编辑

第一阶段(?~?)

锻铁甲(Iron Armour)

近世铁甲舰上所用的铁甲,俱为锻铁,而非铸铁也。
锻铁者,含碳量低于后面的钢甲,材质较软,韧性好,易于用气锤锻打成各种形状,所以也常用来制造船骨,船壳,所谓铁肋木壳,铁肋铁壳的铁也是指锻铁。

由于工艺方面的原因,大厚度装甲板的制法并非是一整块金属块,而是在一层薄金属板上铺上一层木板,再铺上一层金属板,再铺上木板……周而复始,如同制作三明治。

定镇之原型——德国萨克森级战列舰,英国“英弗莱息白”号(“不屈”号),都是采用此种装甲。

烜赫一时的“英弗莱息白”号(“不屈”号)的锻铁甲装甲块构造。


“英弗莱息白”号水线处的细部图,12吋锻铁+11吋柚木+12吋锻铁+6吋柚木,后面是1吋的船壳。


萨克森级之锻铁甲结构


细部图




钢甲(Steel Armour)

含碳量比锻铁更高,硬度也更大,但相对更脆,中弹后容易趋向碎裂。其他用途还包括钢肋木壳,钢肋铁壳,钢肋钢壳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无防护巡洋舰以及穹甲巡洋舰的金属船壳,这些板材质量渣渣的船舰,外板厚度要比后世厚得多,可以达到1吋左右,虽然仍被认为是无防护的,却可以防御当时大量存在于军舰上,用于阻止敌人登舰肉搏的中小口径机关炮,而这是木甲无防护巡洋舰所无法抵抗的。

因为炼钢水平参差不齐,锻铁甲和钢甲各有优缺点,没有比较显著的优劣区别。


左图即为钢甲,虽未穿透,然甲钣已然断裂。右侧图为钢面铁甲,综合钢铁之优点。




第二阶段(1876~1890年)

钢面铁甲(复合装甲,Compound Armour)

不管是锻铁甲,钢甲,还是后面提到的镍钢装甲,都是一种均质装甲,而钢面铁甲,顾名思义,是一种钢甲层在外,锻铁层在内的复合装甲。综合了锻铁甲和钢甲各自的优点。既避免较软的锻铁甲被如帕利斯尔式穿甲弹那样经过淬火硬化处理的铸铁穿甲弹像热刀切奶油那样划开,又能避免韧性相对不足的钢甲被口径重量俱都惊人的低速重弹整面撞碎。简单来说,其制作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制好的钢板上浇上含碳低的液态锻铁,待铁水冷凝即可;第二种是把钢板和锻铁板焊接在一起,在两者的分界面注入液态钢,待其冷凝即焊接在一起。厚度为1的钢面铁甲,即可发挥出1.25厚度锻铁甲同的防御效果。

定远级铁甲舰即采用此种装甲(也是德国第一次制造复合装甲),但阉割版镇远为减少成本,水线以下采用的是均质的锻铁甲。

钢面铁甲构造




镍钢装甲(Nickel-Steel Armour,常简写成NS)

随着时代的发展,炼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更进一步的改良发生在1889年,钢内掺入镍而制成镍钢装甲,镍加入钢中,韧性增强。厚度为1的镍钢装甲,即可发挥出1.3厚度锻铁甲同的防御效果。钢面铁甲因为价格较镍钢装甲便宜,防弹效力相差无几,而并未遭到淘汰。

也许是因为薄板钢面铁甲制造麻烦,英国皇权级战列舰除了14-16-18吋的下部装甲带采用传统的钢面铁甲外,主装上面的4吋中部装甲带即采用镍钢装甲,这也是英国第一条使用镍钢装甲的舰船,设计用于对抗当时开始出现的速射炮发射的高爆弹,维持船壳防水抗沉性。


第三阶段(1890~?)

哈维装甲(Harvey Armour)

1890年,诞生了革命性的哈维装甲。木炭置于镍钢板表面加热到1200摄氏度,并持续两到三周,对镍钢板表面进行渗碳硬化,以此将属于均质钢的镍钢装甲变成类似钢面铁甲之复合结构,大幅增强了镍钢装甲的防弹性能。此装甲自19世纪90年代初甫一面世就一炮走红,直到被克虏伯装甲PK出局为止,风光了大约10年。因为哈维是美国人,所以在美国制造的时间更长一些,并继续在二十世纪军火奸商坑害第三世界广大同胞行动中发光发热。
厚度为1的哈维镍钢装甲,即可发挥出1.55厚度锻铁甲同的防御效果。

变革中诞生的日本富士级战列舰,原设计像她的母型英国皇权级战列舰那样布置复合装甲,最终完工时却换成了新鲜玩样哈维装甲,也许是工期原因,也许是当时设计师对哈维镍钢的防御效力认识不足,或者其他一些未知原因,并未修改原来的装甲布置,这也造成富士级配备的14-16-18吋哈维主装甲带的要害防御极度过剩,在当时几乎坚不可摧,但因为防护面积狭小,无防护区域面积大,对速射炮伤害存在防御不足的问题。之后的敷岛级则修正了装甲设计。




克虏伯装甲(Krupp Armour)

1893年,克虏伯装甲诞生了。同样是基于镍钢板进行表面渗碳硬化,与哈维法不同的是,利用气态碳元素进行表面渗碳硬化作业,使渗碳层深度更胜一筹,具备更强大的防护力。5吋以上的克虏伯装甲,厚度为1的克虏伯装甲,即可发挥出1.78厚度锻铁甲同等的防御效果。

德国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部分采用了新出的克虏伯装甲。勃兰登堡级设计之初,其装甲厚度是根据复合装甲的防护效力来确定的,然而在克虏伯装甲发明之后,勃兰登堡级也装备了新式装甲,但因为已经在施工中,也许是交货问题,只有部分钢面铁甲用克虏伯装甲取代。其中包括勃兰登堡号(SMS Brandenburg)的A和B炮座,威森堡号(SMS Weissenburg)的A和C炮座和水线装甲带,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号(SMS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的水线装甲带,至于SMS Wörth号则全部是钢面铁甲。




克虏伯硬化装甲(Krupp Cenmented Armour,常简写成KC或KCA)

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材料硬度越高,就具备越好的防穿刺效力,所以理论上,使钢板变硬的渗碳层深度自然是越深越好,最好是整块碳做成装甲。金刚石一出,谁与争锋?但是,穿甲弹不光是一种锐器,也是一种钝器。其自身裹挟着巨大动能砸在装甲板上。渗碳深度越深,在提高硬度的同时,也使钢板变得更脆,容易整块碎裂而丧失保护效果。所以,渗碳层深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下去,顶天也就维持在30%-40%上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另辟蹊径。这次在炼钢中添加了铬元素,使基板在没有变脆断裂危险之前提下提高自身硬度,然后再按照克虏伯方法进行表面渗碳硬化,此即为克虏伯硬化装甲是也。其防弹性能较之克虏伯装甲亦有提高。

无论是哈维装甲、克虏伯装甲还是克虏伯渗碳装甲,都是渗碳的表面硬化装甲。在二十世纪头场大战——日俄战争中,渗碳的表面硬化装甲发挥出惊人的效力,远远超过公式转换的预计值。当时没有被帽的12吋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完全达不到预期穿甲值,实战中碎裂和跳弹近乎全部,这使秒杀的可能几乎归零。海战中确认击穿并正常爆炸,在如此多的命中弹里,只有一发击穿6寸哈维装甲并正常爆炸。海战,于是就演变成谁首先用高爆弹窒息敌方火力,并击破敌方次要装甲带和无防护区,使敌方矮短之主装沉入水下,剩下千疮百孔的无防护上部舰体完全丧失储备浮力而沉没;或是屠其船而迫降之;或者就是大杀器鱼雷水雷等等。日清、美西、日露海战,莫不如是,这也最后促成了被帽穿甲弹的广泛采用……



非硬化装甲(Non-Cenmented Armour)

3吋以下的装甲一般不进行表面渗碳硬化,仅是增加铬含量来提高硬度。

另据英国1915年炮术手册的换算数据,15英寸锻铁甲=12英寸钢面铁甲=12英寸各类钢甲=7.5英寸哈维装甲=5.75英寸克虏伯装甲。克虏伯可谓十分威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13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更新了!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1-1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1-11-13 12:43 编辑

镇远没有用钢面铁甲是因为当时钢价异常波动,如果继续按钢面铁甲施工则伏尔铿厂要吃大亏,在清国监造官同意下才改为熟铁甲了。

不过不屈号所谓24寸的甲带原来只有那么一小块。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31 , Processed in 0.0245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